万亿美元的神秘家族-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理人,而“忠心耿耿的罗斯柴尔德先生”正好有个能干的儿子在伦敦做生意,何不就委托他办理?布达拉斯又补充道,内森是个“很老实的小伙子”,他觉得替威廉陛下做生意是一种荣耀,愿只收市场价八分之一的佣金当时做英国公债的经纪人都收取交易额的2%的佣金。。
滑铁卢——芝麻开门!(7)
威廉本就对罗斯柴尔德在战乱期间挺身护主怀有感激之情,而现在内森收的佣金又这么低,他二话不说,就同意委托内森全权购买英国公债。
1809年初,内森企盼的资金终于来了。威廉通过老罗斯柴尔德向伦敦汇出15万英镑购买英国公债。内森利用战时交通不便,无法及时送收据,及英国公债短期看跌为由,将这笔钱在自己手上扣了三个月。他在曼彻斯特市场上,以鲸吞之势买进了15船英国细布,走私到欧洲大陆卖出,把15万英镑的本钱变成了40万英镑。三个月后,内森将15万英镑的公债购买凭证交给专程赶到英国的幼弟卡尔,由其送到哥托普,交给威廉。这样的游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从1809年到1811年,威廉通过内森,共投资60万英镑购买英国公债,精力充沛的内森将这笔巨款全部挪用,一方面做走私生意,另一方面在英国黄金市场上做期货投机。到了1811年初,内森把威廉四世的60万英镑变成了200万英镑。就在那一年,内森抓住了另一个赚钱的大好机会。1811年的时候,英国的人口膨胀到了2000万,英国财政部每年的税收收入突破了1亿英镑。但战争的开支是巨大的。英国要扩充陆军与海军,向欧洲大陆的反法同盟列强提供巨额财政补贴,派商船队去世界各地为生产过剩的英国货开辟市场,这一切都需要钱。在1810年到1811年期间,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开始奏效,英国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内森敏锐地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保卫国家货币信用的守护神——黄金的价格将持续上涨。
这时候的内森,在英国已经成了气候。1809年,他正式归化,加入英国国籍。身价已近200万英镑的他,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公司,这是英国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雏形。从1810年起,内森一边做走私生意,一边在伦敦市场上日复一日地寻找买进金条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1810年7月,内森打听到英属东印度公司因周转困难,有意出售一批金条套现。但这批金条不零卖,东印度公司要求买主一次付清全部款项,一共是80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吓退了伦敦市场的绝大多数有兴趣的买主。
滑铁卢——芝麻开门!(8)
80万英镑是内森到英国十年来,通过做贸易、搞走私攒下的全部财产的近一半。内森知道这笔买卖潜在的超额利润,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他未来得及与老罗斯柴尔德商量,毫不犹豫地把这批金条全部吃下。多年后,内森回忆道:“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提出钱来,把那批金条全买下了。商界的朋友都认为我疯了。但我丝毫不为所动。我知道惠灵顿公爵将来需要这笔黄金。后来,没过几个月,英国财政大臣就派代表来找我,说政府必须买下这批金条,让我开多少价都行。我开了一个高价,把金条卖给了政府。但没过几天,政府又来找我,说他们不知道怎样将金条运进葡萄牙去送给惠灵顿。而我知道怎么把金条运进去。于是,我又从政府手里接下了这笔生意,把金条通过法国运进了葡萄牙。”
这笔漂亮的买卖在内森的嘴里转述出来,未免太简洁了点。实际发生的故事,是世界金融史上最精明、最狡猾的一次财务操作。在1810年的时候,拿破仑与反法同盟陷入拉锯战,英国向葡萄牙和西班牙派出远征军,骚扰法军的后方,这支军队的统帅是亚瑟?威莱斯利爵士,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惠灵顿公爵。
正如拿破仑所说的,“军队靠肚皮打仗”,孤军深入欧陆的惠灵顿很快发现自己难以支付在西班牙与葡萄牙军需。有一阵子连军饷都发不出去。整天被当地供应商及手下大兵缠着催要欠款的惠灵顿,怒气冲冲地向英国首相利物浦勋爵写信说:“如果您还不向我提供足额的军需款,我的军队在葡萄牙就待不下去了。您干脆把我们撤出来好了,我们这里连军官都开始饿肚子了!”
内森对惠灵顿公爵的财政困境了如指掌,擅长“低买”的他,已发现惠灵顿在葡萄牙发行的公债汇票,在伦敦市场上被中间商打到了五折的价位,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只要英国战胜拿破仑,这些汇票就会大涨。同时,内森深知英国政府极其缺乏硬通货,所以,当他得知东印度公司要出售黄金时,立即不还一分钱的价,全部买下。当时英国政府也想把黄金吃下来,但财政部官员犯了个错误,认为金价短期看跌,按兵不动,错过了时机。几个月后,等英国政府明白过来后,只好用高价从内森手里买回这批金条了。
滑铁卢——芝麻开门!(9)
英国财政部拿到金条后,他们又为如何将黄金运进欧洲大陆发愁。当时,英国向欧洲各国提供的反法补贴及军需都是通过海路运进欧洲大陆的。但随着大陆封锁令的吃紧,已有不少满载黄金的英国官船被法国海军击沉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里。内森知道这件事后,就主动去找英国财政部,揽下了这个难活。他决定大模大样地把这批黄金运进法国,然后通过老罗斯柴尔德的货币兑换所,将这些黄金换成西班牙与葡萄牙的金币、银币,再雇已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关系很深的欧洲走私贩子,通过西、法边境比利牛斯山的山间小路,将这些硬通货送给惠灵顿。
内森之所以敢将英国黄金公开运进法国,是因为他发现军事内行、经济外行的拿破仑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拿破仑认为,法国应允许及鼓励英国的黄金进入法国,这样不仅能繁荣法国的经济,还能逐渐耗尽英国的黄金储备,削弱英国的金融基础,最终使英国臣服。内森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将准备转运给惠灵顿公爵的金条公开运进法国。黄金运进法国后,内森需要在巴黎有一个绝对靠得住的接应人。于是,在与父亲商量后,19岁的詹姆斯就在巴黎安顿下来。
当时,一个外国人要在巴黎获得居住证是很难的,但一直受老罗斯柴尔德恩惠的达尔堡公爵伸出了援手,因为老罗斯柴尔德最近又帮了他一个大忙。1810年,拿破仑迎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要在巴黎举行盛大的婚礼,公爵在受邀之列。但达尔堡挥霍无度,无钱置办昂贵的行头。老罗斯柴尔德闻讯,不声不响地送上一笔巨款,使公爵能一派光鲜地出席拿破仑的婚礼,达尔堡对此感激涕零。当老罗斯柴尔德向他提出给詹姆斯办巴黎居住证时,公爵一口答应,最后不仅为詹姆斯,而且还顺带为卡尔与萨洛蒙也办了出法国的证件。
在收到哥哥运来的金条后,詹姆斯迅速地将之兑换成欧洲大陆各国都认可的硬通货,如法国金拿破仑、葡萄牙金盎司、西班牙皮阿司特等,然后亲自押运着装满金币的货车,消失在比利牛斯山莽莽的林海里。两周后,他便带着惠灵顿公爵开的收据回到了巴黎。有了罗斯柴尔德兄弟运来的通货,惠灵顿公爵的部队再也不挨饿了。粮饷充足的英军与当地的反法游击队一起作战,将法军牢牢地钉死在西班牙。通过这次交易,英国政府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起了高度信任的关系,丰厚的佣金收入使内森变得极其富有。1798年,他带着2万英镑踏上英国的土地,到了1813年,由老罗斯柴尔德在德国坐镇,内森兄弟在英、法冲锋陷阵,这2万英镑变成了5000万英镑,整整增值了2500倍!在资本积累史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奇迹。罗斯柴尔德家族终于实现了财富自主,再也不需要挪用威廉的钱去做生意了。
滑铁卢——芝麻开门!(10)
犹太人一直信奉“干活越少,赚钱越多”的信条,对增值率大的行业十分热衷。同样在那一年,内森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展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他决定停止做依然有利可图的贸易及走私生意。内森从“惠灵顿黄金交易”中发现,向政府提供金融服务既稳定、又轻松,所赚的钱是自己先前辛辛苦苦做贸易的十倍,值得全力投入。为此,他成立了英国罗斯柴尔德银行。罗斯柴尔德家族自这一年起,正式从贸易商转型为金融家,开始在金融这一经济活动的最高领域打拼。内森的这一决策,得到了父亲的全力支持。
内森在转行做金融时,抓住了现代金融业的要害——信息。他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可用《塔木德》中的一句名言来概括:“即便是风,也要嗅一嗅它的味道,你就可以知道它的来历。”
内森在伦敦做的是债券生意。债券,特别是政府公债的涨跌,与时局有直接的关系。英国是反法同盟的领袖,如果欧洲战场上反法同盟打得好,英国公债就上升,反之则下跌。从1812年起,反法同盟与拿破仑的战争进入了你死我活的决战阶段,战局瞬息万变,身处英国的内森远离战场,急需与在欧陆的老罗斯柴尔德互通信息。
为了抢在对手前获知信息,内森从自己5000万英镑的家产中拨出一大笔钱,用来建立一个横跨欧洲的、高效的专用情报网。他高价购置最快最新的交通设备,如快帆船、邮车等,重金雇用了一批精明机灵的情报员,将他们分布到欧洲各个战略要地,昼夜不停地收集情报,从政治、军事、商务信息到社会热门话题无一遗漏。他还培养了一批专职的信使来传递情报。此外,内森还请专家完善罗斯柴尔德家族已有的密信系统,将密码进一步升级,使之更难破译。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经过苦心经营,罗氏情报的准确性与传递速度超过了欧洲各国政府的驿站和特工网,因此被人们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有一位欧洲政治家在回忆录中描述道:“罗斯柴尔德家族专用的信使马车在欧洲的公路上飞驰,罗斯柴尔德雇佣的、用来传递情报的快帆船在英吉利海峡披风斩浪。在欧洲各国的街头,罗斯柴尔德家族情报员的影子像幽灵般地在每一个人群聚集处徘徊。身穿蓝底黄条制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信使在欧洲各国间忙忙碌碌地驾着马车赶路,他们不辞辛苦地传递着现金、债券、商业信件与情报,特别是关系到证券涨跌的最新的独家信息。”这些周密的准备,为1815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证券市场上淘到第一桶金创造了条件。
滑铁卢——芝麻开门!(11)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里,内森也做了周密的安排。每天上午10点,内森都风雨无阻地到交易所里“打桩”。他有个习惯,每次都站在交易所的同一根柱子前面打理生意。由于内森矮胖,本人就长得像一根柱子,他每天倚靠交易所柱子的样子就成了一幅十分滑稽的画面——远看就像一长一短两根柱子杵在那里。久而久之,这根柱子就被交易所里的经纪商戏称为“罗斯柴尔德柱”。
内森做股票与债券交易时十分精明、果决。他有两条秘诀:一不要恋战。在风云莫测的股市上,投资者要像冲冷水澡一样快进快出。二是不能太贪。股价最高段的10%的利润往往是最危险的,这段利润应该留给别人吃。
在证券交易所里,内森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