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虹§桥§书§吧§BOOK。
第26节:魅力赢得好人脉(5)
腹有诗书气自华。风度虽然是通过一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它却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审美观念等密切相关。譬如,服饰的打扮与人的审美水平有关,精神的状态与人的个性、修养有关。一位哲人说得好,“风度是我们天性的微小冲动”。从一个人的风貌可窥见其内在素质之一斑。罗曼?罗兰说:“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一点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那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贵的风度。”
因此,从完整的意义上说,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产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内在美,外在美就无所依托。一个内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长相可能很美,但却无论如何不会长期保持美的风度。没有坚定的信念,就难有刚毅、乐观的神情;没有高尚的情操和执著的追求,就难有从容潇洒、神采飞扬的姿态;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难有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举止,也难有典雅脱俗的打扮。
内在气质不好的人,无论怎样讲究,也表露不出美好的风度。例如,随便找来一个家庭妇女,即使把她打扮得满身珠光宝气,她也显示不出那种雍容华贵的风度。有的人看上去仪表堂堂、神采奕奕,但一张口、一举手,就暴露出其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这样的人,谁会认为他有风度呢?有句谚语“穿龙袍也不像太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有的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言谈举止却表现出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因此,风度不是打扮出来的,它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自觉地进行内在培养。
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杰出的人士,其风度美无不植根于内在美。美国作家文森特?希思曾如此描写宋庆龄:“她雍容高贵,却又朴实无华,堪称稳重端庄……她的风度发自内心,而不是装出来的。她的胆略见识之高,人所罕见,从而使她能够在紧急关头镇定自如。端庄、忠诚和胆识———使她具有一种根本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能消除人们由于她外表而产生的那种柔弱羞怯的印象,使她具有最坚毅的英雄主义的形象。”宋庆龄的这种风度美显然是她内在美的自然流露。这种“成于中而形于外的内在美,是一个人不可虚饰的灵魂”。那些内心肮脏的人,虽竭力想装出一副领导者的风度,却总是“见了当官的前襟长后襟短,见了老百姓前襟短后襟长”。这自然也是由其内在的思想、学识和素质所决定的。
因此,一个杰出的人物,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风度。不管自己长得怎样,不管在什么场合下,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与波折,都要显得豁达、坚定,显得刚毅果敢、气宇轩昂,这样,就自然会有一股英雄气概,有一种外在魅力。如果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自己,即使五官相貌长得再好,又有什么风度可言?试想一个没有风度的人怎么能够广交朋友,开拓人脉呢?!
No。5 沟通要注意场合
沟通是获得好人脉的关键,但是,必须讲究场合。不注意这点,说一些不适宜场合情境的话,往往适得其反。
场合是指双方进行沟通时的地点与氛围。场合有庄重与随便、自己人与外人、正式与非正式、欢快与悲痛、公开与私下之分。场合是决定双方沟通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说,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
所谓注意说话的场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
首先,要接受场合的约束。有一年全国高考结束不久,一位记者去访问一位外语类的优秀考生。原来设想好的问题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习英语的能力”这个问题,但是在采访时,记者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场,原先准备的提问方式就显得唐突而不礼貌了。于是他在采访时将原来的提问改为“你们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英语方面的问题”,这一提问就显得相当自然。
其次,要积极寻找适当的场合。例如,领导找部属谈工作,把部属请到办公室里来谈是很正常的事。办公室象征了领导者的职责所在,能使谈话具有严肃性。而如果领导到部属家里去开导某个部属,就体现了领导放下架子、平易近人的作风。在部属家里会见部属,更有利于拉家常,使谈话气氛轻松,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虹§桥§书§吧§BOOK。
第27节:魅力赢得好人脉(6)
再者,要看话语环境。话语环境指话语本身的环境,人们常称之为“上下文”。言语表达效果如何,与上下文的配合有直接的关系。
几位年轻的领导干部去慰问一位退休老工人。其中一人问道:“您老身子真够硬朗,今年高寿?”
老工人回答说:“79啦。”
“人生七十古来稀,厂里数您最长寿吧?”
“哪里,老李活到84呢!”
“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将军呀。”
“是呀!老李去年归天了。”
“哟,这回可轮到您了。”
谈兴正浓的老工人听了这句话,脸色陡变。
导致老工人情绪变化的问题就出在“这回可轮到您了”这句话上。前面老人刚说完“归天”的事,年轻干部却接下去说“轮到您”,这不是很容易让老人误会吗?如果这位年轻干部能根据前后话语,把话说成“这回长寿冠军可轮到您了”,也就不会出现不愉快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那些善于抓住适当场合、时机的人,在与人沟通时往往能够十分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单位购置了一批微机,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并且专门开辟了一间办公室作为微机中心。但是领导却无论如何也不批准为微机中心配备空调,理由是其他部门都是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的。
后来,单位的领导和大家参观文物展览。领导发现一些文物破损很严重。解说员回答说,由于文物部门缺乏经费,没有配备空调,否则文物在恒温环境中保护得会更好。领导听了后颇有感慨。此时,微机中心的负责人乘机向领导进言:“其实,我们微机房装空调是为了保护微机,使机器更好地运转。”
领导听了,立即痛快地说:“好的,我回去马上打个报告。”很快,微机中心就装上了空调。
善于沟通与交际的人,说话往往很注意场合,使自己的话语符合当时的情况和氛围。
善于交际的人懂得,在追悼会上说任何喜乐的话、玩笑的话,都会引起当事人的不满。
在情绪失控的场合下,任何安慰都难以使当事人接受。等他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再同他交谈,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开几句玩笑,往往会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鼓起与病魔斗争的勇气。
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对我们提高沟通能力,营造好人脉是大有好处的。
No。6 沟通要把握分寸
与人沟通时,需要讲究说话的分寸,否则将会导致沟通障碍和人际关系的隔阂。
比如:小王与小张两个人各拿着自己的一幅画请老师评价。老师如果对小王说:“你画得不如他。”小张也许比较得意,而小王心中一定不悦。如若对小张说:“你画得比他还要好。”小张固然很高兴,小王则很扫兴。两个人对同一句话的不同反应,就显出了说话注意分寸的重要性。
由此看来,讲究分寸是一种很重要的说话艺术。说话是否有分寸,对于我们能否与人有效沟通,甚至办事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注意分寸,说白了就是注意自己说出的话千万不能伤及别人的情绪。不管自己有意还是无意,如果说话的分寸把握不当,就会得罪对方,影响沟通的效果,影响你的人脉关系。
第一次与人见面时,说话的分寸很重要。因为你没有第二次机会去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人们打交道时首先要作自我介绍。由于办事的目的、要求不同,自我介绍的分寸也应有所区别。在初次见面时,一般人们自我介绍的内容很简单,只要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即可。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求职或竞争某个领导岗位时,自我介绍的内容就需要较详尽了,不仅要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还要介绍自己的经历、学历、资历、性格、专长、经验、能力、兴趣等等。为了取得对方信任,有时还得讲一些具体事例。当然自己的特点也应该有选择性地说,做到适度。一些人总是说自己的优点,这样不好,应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的人强调个人优势,无非想为自己贴金争一些荣誉。这样一来,让别人长期生活在你的阴影中,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不利于你和别人建立友好的关系。
→虹→桥→书→吧→BOOK。
第28节:魅力赢得好人脉(7)
托人办事时说话的分寸。托人办事,由于你是有求于人,因此即使是关系很密切的人,措辞、语气也要适当,不要用生硬的口气。托人办事,用词要恰当,应向对方详细地讲明自己做此事的目的,把事情的原因、想法告诉对方,尤其应该注意说话不要支支吾吾,不要让对方觉得你不相信他。
应答别人时说话的分寸。怎样应答有求于你的人,也是表现你的沟通能力,经营好人脉的一个方面。对方请你帮忙的事,凡认为对的,就明确地回答他一声“很好”;认为不对的,就委婉地回答他“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说”。可以办到的事就谦虚地回答他:“我去试试,但成功与否现在还很难肯定。”无法办到的事就毫不含糊地回答他:“这件事的确很难办,以我的能力和关系没有多大的希望。”
催问别人时说话的分寸。催问也很有讲究。催问的语气要客气、平和,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钉子,或者对方发了火,也要沉住气,只要问题能处理,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
催问别人时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应多用恳请语气。正如我国明代理学家薛宜所言: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像“怎么还没处理呀”、“不是说今天就给我答复吗?为何讲话不算数”、“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月底前必须处理”等,这样的责问句或命令句千万不可说。这样只会激起别人的反感,影响事情的进展和你的人际关系。如果改换成一种询问口气,效果会好得多。
不能有急躁情绪,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申诉你的理由和要求。
在催问的时间间隔上要越来越短,即频率上要越来越频繁,要给处理者造成紧迫感。即使你在与他人闲谈时也应注意分寸,不要涉及他人隐私,更不要传播八卦新闻,给人一种你以窥视他人隐私为乐的不良印象,同时也会影响你与别人的正常来往。沟通并非是将你知道的一切都和盘端出,讲究一下方式,掌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