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药:与你在巅峰相会-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栏作者、心理学家乔伊斯·布鲁 兹说:“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他个性的核心所在。它影响着诸如学习能力、成长发展能力 、择友择业能力等各方面。认为强烈的正确的自我意识是生活成功的最好准备,是一点儿也 不过分的。” 你必须在真正喜欢别人或接受你应该成功和快乐的事实之前接受自己。这样,动机、目标的 确立、正确的思考方式等才会发挥效用,你必须认定成功和快乐是你应该得到的。自我意识 差劲儿的人,会很容易地发现目标的确立及正确的思考方式等对别人发挥效用,对他却无 济于事。 强调一下,我所讲的是健康的自我接受,而不是叫嚣着“我最伟大”的自我主义。在人类 所知悉的所有疾病中,自负是最古怪的一种,它使得患病者以外的所有人都头痛。陷入自我 困境的人实际上是在经受着病态的自我意识的痛苦。 搭车者 既然有那么多人未意识到,即使是未经教育的头脑中也隐藏了巨大潜力,我就用一些经历做 些这方面的解释。几年前,我在路上搭载了一个搭车者。他一坐好时,我就知道自己犯了个 错误,因为他是个喝得少但说话很多的人。他很快说出他是刚被从监狱里放出来的,他由于 贩 卖私酒被判入狱18个月。当我问他有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以备出狱后赖以谋生时,他热情地回 答说,他在狱中学会了美国每个州中每个郡的名字以及路易斯安那州各教区的名字。 坦白地说我认为他是在撒谎,就要求他证明一下。我选了自己居住了18年的南卡莱罗那州 作为考试题目。尽管我的乘客所受教育有限,他却不断想表明他确实知道这个州的每一个郡 的名字,而且他急于表现还知道别的州。浪费那么多时间获得这显然无用的知识,但是应 该看到,即使未受过正规教育,他的头脑还是能学到并记住如此大量的信息。你当然也能够 做到,但我希望你能集中精力学习那些对你生活有用的知识并善加利用。许多受过教育的人 却从来没有成功过,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利用自己的知识,并把自己的设想付诸于行动。 你必须清醒地明白一点:学校教育和智慧不是一回事。我所知的最聪明最杰出的人中有3位 分别只念了3年级、5年级和8年级。亨利·福特在14岁时退学;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创始 人托马斯·沃森,是从周薪6美元的售货员做到董事长的。我在本书中提到的某些成功人物 所受的教育,甚至于更少,但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的高科技世界中异军突起。所以,有限的 正规教 育不能作为借口,当然就更不能成为自我意识差劲的理由了。教育自然很重要,但全身心投 入工作则更为重要。虽然我也希望你能从本书中学到一些东西,但这不是惟一的目的。它还 要帮你扫除失败的借口,给你成功的理由和方法,促使你利用潜在力量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返回目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贼(4)
年薪5万美元的失败者 事情在许多方面是相关联的。如果一个年薪5万美元的人的实际能力可得到5倍于此的薪水, 那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认定他是一个失败者。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尽力发挥才智和能力,那 么即使他年薪只有1万美元,我们也认为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我知道才智会发生变化的,而 且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生来就不完全一样,也知道没有人能用到他的全部能力,甚至也不曾 有人能用到他的大部分能力。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你确信你有着比你所认为的要多得 多的能力,以激励你更多地发挥才能。 前面,我提到过把收入作为成功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钱是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衡量一个人 贡献大小的尺度。不管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总会看到,即使有着和你同样的机遇,有人赚钱 相当少,而也有人赚得比你多得多。成长和工作的机遇在于个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你可以 用钱来衡量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那就是:贡献越大,赚钱越多。 奉献先于赚钱 强调一点,我所说的是“几乎”。据我个人所知,一些教师薪水很低而另一些则相当高。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医生、律师、商人、教士、卡车司机、秘书等各行各业中。你可以发现 ,一般说来是赚钱多的人贡献大,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例外存在。 山区、农村和贫民区学校的教师,就是勇于奉献但赚钱不多的一个例子。他们是那些被迫过 早挑起家庭重担的孩子们的惟一希望。而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会坚持留在某个小地方, 因为他选择了为那儿的人们服务。但一般来说,高薪的牧师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服务。 对于教师、医生、卡车司机、商人等行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付出越多得到的就越多。有一句常被提起的哲理:你在帮助别人获得幸福的同时,自己也获 得了幸福。 我的教友不时问起我是怎样把基督信仰和金钱观协调起来的。我总是笑着告诉他们,我相信 上帝是为他忠实的子民创造财富的,而不是为魔鬼。你可以从书中找到证据,《玛拉基书》 第3篇~10篇。《赞美诗》第1篇~3篇和《约翰福音》第2篇,等等。你会看到《圣经》中认 为钱是好东 西(所罗门王是最富有的人,亚伯拉罕则拥有1000座山头的羊群)。上帝给的惟一警告是不许 把钱或其他任何东西奉为上帝。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们就会不论拥有多少财富也不快乐。 过去的5年中,有5位亿万富翁死去了,每一个在临死之前都还忙着赚更多的钱。在达拉斯城 ,有人问起霍华德·休斯遗留下了多少钱,得到的回答是“他留下了所有的钱”。每个人 死后都得留下所有的钱,不是吗?但是,只要你合法地赚钱,那么,赚钱、赚更多的钱也不 是什么错事儿。 许多人没有钱是因为不了解它,他们说它又硬又冷;实际上正相反,钱是又暖又软的,给人 一种舒适的感觉,而且同任何色调都很协调。 有时我也听到有人实实在在地说他们真的不想赚很多的钱,比如牧师啦、教师啦。但一般说 来,如果有其他人说这种话,那他们绝对是在撒谎。 很多高薪者会对此书中的哲理表示满意。同样,刚刚参加工作的人也会在这种哲学中寻到安 慰和鼓舞。所以,不论你现在怎么样,坚持读下去。 '返回目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自我意识不良的原因(1)
爱挑毛病的人 自我意识如此重要,为什么还有许多人自我意识不良呢?我认为,不良自我意识的起因是我 们处于一个消极的社会中,并不断同一些消极人物打交道,随便翻翻报纸就可以发现这一点 。“美国一般家庭”的特别报道一次又一次地揭示了这种流行的消极主义。肥胖者坐在饭 桌边哀叹:“我吃什么都长胖。”糟糕的家庭主妇早起看着那堆乱摊子说的第一句话是: “我永远也无法将它们清理干净。”一位夫人糟糕得以致家务服务中心取消了对她的服 务,但她对丈夫还算不错,就是做事太过于讲究了:如果他半夜起来想吃,那么直到他等得 不耐烦又回到床上时,她才会准备好食物。 一个商人走入办公室或一个劳动者走入店铺后,总爱说:“伙计,今天我无论如何也没法 做完这项工作。”一个小孩从学校回来时说:“爸爸,我想我的算术考试会不及格。”然 后他的爸爸会说:“不用费力了,儿子,你已经做得不错了。我也是从来都学不会那些玩 意儿。”做母亲的把孩子送到学校时一再提醒她:“不要累坏自己。”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员预报有20%的降雨概率,或者部分地区会出现多云天气。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有80%的日 照概率或大部分地区晴朗呢?随便问及一个普通人的工作状况,他会回答“不很坏”或 “我当然做得还可以”。容易导致不良自我意识的最悲剧化的原因是那些有 目的地只宣讲地狱、火刑、炼狱的传教士、教会和忠诚的基督徒造成的不良影响。他们只宣 扬上帝的惩罚,却很少或者根本不提上帝的仁爱;只强调消极方面却很少提及积极方面;只 讲 惩罚却忘了还有奖赏。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想到上帝会不赞成我,一心要惩罚我,那我绝对 不会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我写《一个快乐的基督徒的忏悔》一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阐明上帝 仁爱的一面。 许多自身才智和能力很高的人却有着与之不相称的不良自我意识,这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 , 因为他们的才能、表现和智力受到父母、老师、朋友和其他权威人士的嘲笑和怀疑。许多情 况下,含沙射影式的伤害和真正的伤害具有一样的破坏力。甚至许多时候的一个偶然或一句 无意的话都会导致当事人的自暴自弃,然后再在真正的或想象的伤害中越陷越深。我们常常 经由他人消极的眼光来看自己。所以,如果你的朋友、家人、同事以挑你的毛病为乐事,你 看到的将是一个被歪曲了的自我形象。我写这一部分的目的,就是想让你看到一个能帮助你 成功的重要人物——也就是你——崭新的真正的形象。 另外,未加思考的夸大的言语也对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有着消极的影响。一个小男孩打碎了什 么东西,于是他的父亲或母亲大叫:“约翰尼,你是我见过的最笨的孩子,你总是打碎东 西。”这句话会给孩子带来多大压力呀!“打碎一个盘子”和“总打碎东西”之间的差 别可大得多。或者,一个孩子犯了一个小错误,他父母却这样对他冷嘲热讽:“哎,我们 还能期望怎么样呢,他总是做不好事情。”或者看到孩子进屋后就随便地脱下外套,扔下鞋 子,父母说:“约翰尼,你是附近最粗野的孩子,你穿鞋出门时可是比谁都快。”孩子衣 服不整地去上学,他的母亲就大惊小怪地叫嚷:“你从来就没整洁过,总是一团糟。”这 些话对孩子自我意识的破坏力显而易见,但不幸却常常不被注意到。在抚养孩子和管理员工 时这方面也很重要。这些常见的贬低之言意味着这个人本质上不好,而不是他偶尔做错了。 坏人和做错了的人本质上当然有着巨大差别。 如果把上述行为和一些基本生理缺陷(肥胖、龋齿、视力不佳、过高、过矮等)或低智商或学 习障碍等联系起来,就会造成他们自尊心受挫。孩子们会由此联想到他们有多么丑陋、呆板 、笨拙,根本不配得到别人的爱。而如果别人真的不爱他,他也不会爱自己。 社会往往重视人的外貌。对此,贝尔·戈萨德在长达一星期的“青年的基本心理冲突”研 讨会上指出,明智的父母不应该在自己儿女的面前称赞其他孩子的相貌。因为这会使孩子觉 得父母注重外表,认为别的孩子比自己更可爱、更聪明等,并由此产生一种自卑感。 明智的父母在提到别的孩子时会补充说“我的孩子品行端正”,或“我的儿子是个诚实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