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手册-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电器产生的高压电难以跳过,致使发动机起动困难;如间隙过小,会导致火花微弱,同时易发生漏电。
火花塞的检查:
1、拆卸:将火花塞上的高压分线依次拆下,并在原始位置做上标记,以免安装错位。在拆卸中注意事先清除火花塞孔处的灰尘及杂物,以防止杂物落入气缸。拆卸时用火花塞套筒套牢火花塞,转动套筒将其卸下,并依次排好。
2、检查:火花塞的电极正常颜色为灰白色,如电极烧黑并附有积炭,则说明存在故障。检查时可将火花塞与缸体导通,用中央高压线触接火花塞的接线柱,然后打开点火开关,观察高压电跳位置。如电跳位置在火花塞间隙,则说明火花塞作用良好,否则,即需换新。
火花塞电极间隙的调整:各种车型的火花塞间隙均有差异,一般应在0。7-0。9之间,检查间隙大小,可用火花塞量规或薄的金属片进行。如间隙过大,可用起子柄轻轻敲打外电极,使其间隙正常;间隙过小时,则可利用起子或金属片插入电极向外扳动。
火花塞的更换:火花塞属易消耗件,一般行驶20000-30000公里即应更换。火花塞更换的标志是不跳火,或电极放电部分因烧蚀而成圆形。另外,如在使用中发现火花塞经常积炭、断火,一般是因为火花塞太冷,需换用热型火花塞;若有炽热点火现象或气缸中发出冲击声,则需选用冷型火花塞。
火花塞的清洁:火花塞存有油污或积炭应及时予以清洗,但不要用火焰烧烤。如瓷芯损坏、破裂,则应进行更换。
2。9。 分电器的保养
清洁:平时应用抹布擦拭分电器盖及分火头,并检查有无破损或龟裂。如中央电极的炭棒或弹簧发生损坏或失效,应更换分电器盖。
触点研磨:分电器的触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以致影响点火正时,或电火花不良,或造成发动机怠速不稳,加速不良,甚至无法起动,此时应用砂纸进行打磨,直至除去触点上的烧蚀痕迹。
触点间隙的调整:用起动手柄转动发动机曲轴,然后松开固定螺丝,将合适厚度的厚薄片(0。35~0。45mm)插在触点间,用起子转动调整螺丝,推拉厚薄规,稍感有阻力为合适,然后将固定螺丝拧紧并且再次复查。
3。自己动手养护汽车步骤
油漆层的保养
汽车车身经过碰撞,车身钢板折皱,漆面层就容易被破坏,钢板外露,易生锈,必须马上修复、补漆。油漆层与金属不同,硬度很低,很容易被损伤,因此,在清洗或打磨时一定要用柔软的麂皮、棉布或羊毛刷等,否则,反而会刮出划痕,弄巧成拙。
汽车用久了,油漆总难免或多或少有褪色、泛白、发暗等现象。一般勤清洗可以减轻褪色的现象;轻度褪色可以打蜡抛光,中度的就要研磨,严重时就只能重新喷漆。时下,很多人喜欢金属漆,但对金属漆更需要呵护,经常抛光打蜡。
高效能打蜡法
一般人打完粗蜡后,多半会直接打上细蜡。然而,用这种方式施工并不能完全发挥蜡品的效益。因为前一层粗蜡会影响外层细蜡的附着力,并降低细蜡的耐久性。所以打过粗蜡后,最好以清水将车身轻洗一遍并且擦拭干,然后再抹上适量细蜡。同时,抹上细蜡后也最好先待片刻,等内层蜡品渗入漆面并且略微干固时,再行抛光。如此非但能增加其耐久性,也能使爱车呈现出较理想的光泽。
车身内部的养护
车窗脏了可以使用储液罐里的车窗洗涤剂清洗,当然也可以用清水擦洗,只是效率没那么高,光亮度也不够。同时由于不能清洗掉油膜,油膜在阳光下容易产生七色花斑,影响司机视线,必须尽快清除。市面上有专用的玻璃洗涤剂,如果再喷上一层车窗玻璃凝水剂就更理想了。
在比较炎热的地区,车窗玻璃一定要有反光膜保护。有的汽车已经在车上装了保护膜,而且是采用了夹层玻璃,把保护膜夹在玻璃中间,这是最好的办法。
清洗轮胎
和车身需要美容一样,轮胎因直接接触地面更容易脏。一般的灰尘、泥土用水冲洗一下就行了。但是,如果沥青、油污等粘在上面就冲洗不掉了。现在有一种专用的压力罐式轮胎洁洗剂,只要在轮胎侧面一喷,就能将这些脏东西溶解掉,并使轮胎焕然一新。
车窗玻璃的养护
车内卫生应是车主每日必清理烟灰缸,擦拭车窗,拾掇仪表台,打理脚垫、脚踏等。其次,高级轿车多是真皮座椅,真皮既是天然之物,化学清洗剂是不能随便喷上去的,应选用强碱性的清洗剂,像肥皂水之类,洗后用棉纸巾擦干。
至于织物面料的座椅,处置起来相对简单一些。建议新车在买回时就予以保养清洗,并一定要立即干燥,使里面不留水迹。平时多用专业保护剂清洁保护,否则,花花绿绿的非常难看。
4。买了新车之后首次养护不能马虎
买了一辆新车,车主往往会先将车内装饰得美仑美奂,而忽略了车体本身的养护。其实首次车体养护和开蜡,往往是日后用车养车的质量保证,如果开始保养得不好,以后也会出现许多问题。
新车漆面虽无老化问题,但使用前应该做彻底的保护处理,从出厂到运输至停车场,车表漆就已经接触了空气、酸气、风沙的侵袭。及时正确的养护,能使爱车永葆青春。如果买的是进口轿车,要首先考虑的是车蜡中含有石蜡、树脂及特氟隆等材料。除蜡时不要用汽油或煤油擦拭,应选用专业的开蜡液,或者到专业的美容养护店,请技师帮助处理。至于国产车,车身大多采用青电喷涂,漆面呈镜面光泽,故无开蜡需要。
第一次清洗爱车不能马虎,清洗不当,会损伤外层的亮油部分,那车就不是越洗越亮而是越洗越暗了。最好是去无尘手工洗车房,选用中性温和的洗净剂,把车漆表面的沙粒、污物清除干净。有些污物是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像飞漆、树胶、碱、酸等化学成分的污染,都应当彻底清除,只是简单的用洗净剂是去不掉的,必须用专用去污粘土一点点地擦拭。全车清理完毕,再用震抛机把釉封入车漆。这是一项新技术,封完釉的车一年之内不用再打蜡,只用清水清洗后用干净的麂皮布擦干即可,而且防氧化、防紫外线、保持车漆不会褪色。最后可在轮胎、保险杠、轮眉等部位涂上相应的保护剂,以防老化。
5。汽车保养谨防落入误区
保养费怎么定
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汽车行业的难题。不断有呼声,要求主管部门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修车保养费用标准,可是难度太大了。汽车的档次千差万别;使用年限不同,修理保养工作量也就有了差异。如果要具体地细分起来,就得要有几万个数据。显然,这是难以做到的。现在,一般正规的汽车修理保养企业都有自己的修理费用标准,用户可以货比三家,选择自己的所好。
保养时要注意些什么
选定了修理保养厂,要与修理保养厂的接车员双方交接清楚。车主要详细交代故障的情况,当然,更重要的是车主要交代清楚需要的服务项目,这将有利于修车保养进程。双方要商定修理保养费用,如有超出,修理保养厂要事先通知车主,说明理由,征得车主的同意。除了喷漆和钣金工作以外,所需的配件和油料等费用是另计的。
车上车主的物品应尽量由车主拿走,否则,重要的东西也应由双方清点注明,以免事后发生纠纷。如果车主与保养厂之间发生纠纷,车主可持保养厂出具的单据到消委会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投诉。正式投诉时,要上报书面投诉材料,说明情况,受了什么损失,有什么要求。别忘了附上全部报修单据。安全技术处将实事求是地审查,并委托有关专家进行调查、鉴定,最后认定责任。
一些驾车人士在汽车保养中常常自作聪明想当然,以致走进误区不能自拔,反而弄巧成拙,导致机件损坏,或酿成机械事故。
螺栓越紧越好。汽车上用螺栓、螺母联接的紧固件很多,应保证其有足够的预紧力,但也不能拧得过紧。若拧得过紧,一方面将使联接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另一方面将使螺栓产生拉伸永久变形,预紧力反而下降,甚至造成滑扣或折断现象。
传动皮带越紧越好。汽车发动机的水泵、发电机都用三角皮带传动。如果把传动带调整过紧,易拉伸变形,同时,皮带轮及轴承容易造成弯曲和损坏。传动带紧度一般应调整到按压皮带中部时,其下沉量为两端带轮的中心距的3%至5%为佳。
机油越多越好。如果机油太多,发动机在工作时曲轴柄和连杆会产生剧烈搅动,不仅增加发动机内部功率损失,而且还会因激溅到缸壁上的机油增多,而产生烧排机油故障。因此,机油量应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线之间为好。
6。汽车的一级保养 发动机离合器等7项
一、发动机部分:
(1)起动发动机,倾听发动机在怠速、中速和高速运转时有无杂音异响。
(2)检查风扇皮带的松紧紧度,并进行调整。
(3)检查、清洗化油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视需要更换机油)。
(4)检查气缸盖,进、排气歧管及消声器的连接紧固情况,检查并紧固发动机固定螺栓、螺母及飞轮壳螺栓。
(5)清洁机油粗、细滤清器及滤芯,放出滤清器中的沉淀物,检查机油的多少和质量,检查润滑系(接头)有无漏油现象,紧固油底壳螺栓。
(6)检查空气压缩机的固定情况及管道有无漏油、漏气,排除贮气筒内的油水及污物。
(7)检查散热器、水泵固定情况及水管有无渗漏、百叶窗的效能及水泵轴加润滑脂的情况
二、离合器和传动部分:
(1)检查离合器效能及底盖螺栓,踏板选种,踏板轴加润滑脂。
(2)检查变速器紧固情况,油平面及有无漏油现象,根据需要添加齿轮油。
(3)检查万向节、传动轴、伸缩套、中间轴承及支架、拖车钩等紧固及润滑情况。
(4)检查手制动器工作情况,必要时调整工作行程,制动蹄销加注润滑脂。
(5)检查主减速器壳有无漏油现象,检查油面,必要时加齿轮油。
三、前桥部分:
(1)检查前制动鼓有无漏油现象,检查并调整前轮毂轴承的松紧度,检查转向节和主销工作情况,并加注泣滑脂,紧固轮胎螺栓、螺母。
(2)检查转向器,加注润滑油,检查、调整方向盘的转动量和游隙,检查转向横、直拉杆,直拉杆臂转向臂各接头的迦接和紧固情况,并加注润滑脂。
(3)检查减震器固定情况,钢板弹簧有无折断,钢板销加注润滑脂,检查骑马螺栓与螺母的螺母的紧固情况。
(4)紧固前保险杠、翼板、发动机罩、脚踏板、驾驶室螺栓、螺母,检查制动器室连接情况并紧固螺栓、螺母,制动凸轮轴加注润滑脂。
(5)检查前轴(工字梁)有无弯曲、断裂现象,检查和调整前束。
四、后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