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再婚女律师遗爱深圳:银质青春 >

第63部分

再婚女律师遗爱深圳:银质青春-第63部分

小说: 再婚女律师遗爱深圳:银质青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产内衣的女老板多不胜数,而有胆量自己出镜的不多,”李大和向何在江做了一番炫耀,“有胆量也不算什么,是否出得了镜又是一回事。”事实上,对于女老板来说,这一单广告只是全年投放量的百分之一,而陪这么个小业务员吃饭,也仅仅是巧合,只不过吃了个快餐而已。但是,这成了李大和广告从业生涯里最重要的事件。

  王霞上班的地方离白石洲近,坐车两站路,每天下班比李大和早到家,担负起了买菜做饭的任务。今天因为何在江要来,她特意请了假提前下班,按照李大和的指示,到市场杀了一只鸡,买了一大堆的菜,在厨房里忙得昏天黑地。

  当何在江踏进屋子,看到王霞的那一刻,心里立刻原谅了李大和“另立山头”的举止,原来这个家伙一边在老家养病,一边把关系收拾得清清楚楚,重返深圳,已经是身负重任了。没见面的时候,他老想该怎么数落李大和,可见了面,这些念头又跑到五霄云外去了,而且迅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为他在新行业的旗开得胜高兴。其实,很多人生的道理并非一定要经过漫长的思索,往往在某个细微的瞬间就得到了解决。比如此刻,何在江突然弄明白了朋友相处之道的一个原理,那就是两个男人交朋友,不必过于苛求彼此像恋人一样忠诚,而是要给对方一个自由的空间,所谓的“朋友”本来就是两个分别不同的人,而不是强行将两个合并成一个的人。比如,作为最要好的朋友,自己应该允许李大和回家养病,可以自由决定回不回来,回来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租房、寻工,当然,完全不必凡事向对方报告,可以决定过一段时间再联系,而这个“一段时间”的长短,完全跟交情深浅没关系,因为他可以有自己的小算盘。

  白石洲上空吹来的风把厨房的油烟顺便带到了客厅,何在江闻着油烟,听着厨房里的“乒乓”声,一脸坏笑,在桌子底下朝李大和做了个男女*的动作,意在问他到底和王霞“那个”没有?他关心的问题虽嫌下流,却也很现实,孤男寡女同住一室,谁都高尚不到哪里。李大和轻轻踢了他一脚,悄声道:“自己家的柿子,不熟透能摘吗?”

  “回答正确,恭喜!”何在江模仿神速窜红的香港著名电视节目“百万富翁”主持人陈启泰的口气道,心里却想:看来这小子终于彻底把刘晓梅给忘了。这样一想,不免悲从中来:怎么哥俩都一个遭遇,你想真心实意谈恋爱,可人家不跟你来真的,说甩了就甩了,就像丢一张擦过嘴的纸巾似的。刘晓梅把李大和甩了,肖向利把我甩了,现在胡晓梅也*不离十是黄鹤一去不复还。

  “按眼前的情形,这小子可比我幸运多了,身边又有了个慈眉善目的王霞。”何在江心下说,似乎产生了一股不易察觉的醋意。

  “你就多在胡晓梅身上下功夫吧!”李大和像是察觉了何在江的内心活动,也朝他做了个下流动作。

  何在江仰天长叹一声,道:“光荣失踪,郑重出走,我现在是孤家寡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作者题外话:。。。。。《银质青春》将进入一个新的叙事阶段,主人公们将开始命运的大变局,创业、晋升、求学、婚姻,都将有精彩纷呈的演绎。

  逶迤的情节,海量的细节,请各位兄弟姐妹给予关注。

  作者在此求收藏、投票支持!

  若有点闲时,请不吝留下片言只语。。。。。

内衣◎广告3
李大和怪怪地看着他,辨别不清他话里的真假,说:“闹矛盾了?”

  “没闹,”何在江表情戚戚道,“要是闹了好说一点。”

  这时,王霞把菜弄好了,一款款端了出来。再次见到的王霞,已经不是那个可怜巴巴,低眉顺眼的逃荒女孩,而是神清气爽,一脸阳光,俨然一个陶醉在幸福之中的小主妇。何在江幽默了她几句,她倒也落落大方地回应,给人一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感觉。

  给他们倒酒的时候,王霞特意跟何在江商量:“何大哥,你多喝点,我大和哥肝病刚好,就少点儿,不介意吧。”

  “哪有不介意的道理?不过介意的不是酒,而是你的称呼,”何在江故作一本正经地说,“什么来着?我大和哥?”

  王霞的脸红到了耳根,对她来说,这有什么呀,火车去火车回,一路上叫成了磁铁一样的称呼了。

  “我喝,哥俩在一起,就是肝癌我也喝!”李大和道,化解了称呼的纠缠。

  在何在江的眼里,一场病下来,这家伙像换了个人,好像临时增长了好几岁年纪,成了个有见识,有气度的人。而在李大和的眼里,何在江也仿佛多了那么点沧桑,话语间多了一种对世态的包容,分析事理不再那么主观武断。推杯换盏间,两个家伙就都渐渐有了醉意。李大和原本打算把火车上与肖向利的奇遇隐瞒下来,没想被酒意一挑拨,话就藏不住了。

  “鬼话连篇,寻我开心是吧?你不说火车上碰见,我还能够信一点,一说火车,那不是电影上的情节吗?”何在江哪里相信他的话。

  “我作证,千真万确!”王霞赶紧抢着说,“我从来不说假话的。”

  王霞一旁证,何在江就将信将疑起来,猛喝了一杯酒,道:“真他妈是国际玩笑,怎么就不愿意给我消失得干净一点呢?” 

  “我给她留了传呼,她会跟我们联系的,”李大和道。

  “呵呵,跟我们联系?”何在江的情绪明显波动得厉害,“她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我的历史,你的历史,他妈的太多历史了!”

  “放心吧,我的传呼哪怕是等十年也不变,肯定能等到她的电话,”李大和拍了拍腰间的传呼机道,仿佛他的话可以代表肖向利,可以代她向未来做出承诺。

  “那就等太阳从西边出来吧,”何在江的嘴角掠过一丝怪异的笑,眉头随即蹙了起来,低头吃菜。他坚信肖向利是不会主动跟他们联系的,想起当初被赶出长沙城的情景,又联系起胡晓梅的一去无回,他忽然感到暗无天日,这座地处白石洲制高点的房子仿佛成了一座愁城。

  太阳照样从东方升起,肖向利的电话却来了。不过,这已经是一年以后的某一天。这个时候,李大和已经是一个小作坊的老板,王霞也正式晋级,成了老板娘。而何在江跳槽进入一家港资电子集团的深圳公司,担任生产经理,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是在他的极力策动下,李大和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

  白石洲,成为他们的又一个地理记忆。
  作者题外话:。。。。。《银质青春》将进入一个新的叙事阶段,主人公们将开始命运的大变局,创业、晋升、求学、婚姻,都将有异彩纷呈的演绎。

  逶迤的情节,海量的细节,请各位兄弟姐妹继续给予关注。

  作者在此求收藏、投票支持!

  若还有点闲时,请不吝留下片言只语。。。。。 。。

风中亮出智慧、尊严、友谊与爱的旗帜
《银质青春》连载至此,主人公们的“涉世之初”、“懵懂时代”和“草创阶段”似乎就要结束了, 20岁左右来到深圳,现在也都到了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不断深化,经过多年的职场历练,他们翼羽渐丰,有了应对风云变幻的能力。

  至为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背井离乡,跌宕起伏,他们都没有虚掷光阴,放任自流,而是克服种种困难与变数,不以起点低为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理由,能够把握住自己,迎难而上,摆正人生态度,把基础打牢。

  虽然下落各方,但是,像何在江、肖向利、胡晓梅、黄了名等等,都不约而同地在逆境中补给知识,自学充电,李大和、王霞等也都没有随波逐流,虽然经历了很多不顺,但是从不绝望,而是积极面对新挑战。

  和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一样,他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人,性格中也很多弱点和毛病,但是他们都是真实的人,真诚的人,互相连接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圈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们没有流散,而是越聚越紧,互相促进,互相提携,互相影响,在风中亮起友谊的旗帜。

  虽然刘晓梅的不辞而别,胡晓梅的负气离去,给小说的前半部分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请诸位相信,世间万物是发展、运动、环环相扣的,缘分是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世间的苦难和坎坷,在未来,在《银质青春》接下来的叙述中,还有属于他们的文字。

  那么,接下来的叙事阶段,就是他们大显身手,江湖亮剑的时候了。

  或许,朋友们更关注的是——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男人?而她们的情感归宿又在何方?

  请关注今天开始的新章节,一切皆在《银质青春》逶迤的情节,海量的细节之中,包括智慧、尊严与爱……

  在此,作为作者,我要感谢一直以来关注《银质青春》的兄弟姐妹们,期待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与批评。

  特别感谢:

  新浪美女编辑小金鱼;

  一直以“手机用户”幕后支持的广西蒙山网友“木头”兄弟;

  河南网友南凤北栖;

  新浪优秀帅哥写手秦寿、一钱不值、肖木诸兄;

  新浪优秀美女写手蔼琳、周爱华、蔷薇花开诸姐妹;

  深圳网友宫敏捷、冲动的钻石、gyyq001、逸风227、付关军、唐言诗、szsf1618_41zsx等等;

  上海网友简爱;

  网友lml_2002、darlene_dai、钉子小;

  宜昌网友我心飞扬;

  江西省网友20080157万书平;

  北京网友星星;

  还有那些通过面谈、电话、邮件、QQ支持本书写作的诸位读者、网友和老朋友们。

  顺便请示读者诸君:为了使发表文字更加精炼,更拿得出手,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我将继续对已完成章节进行必要的梳理、调整与润色,在不影响更新持续性的情况下,略微会有量少或时间不固定的现象,敬请给予谅解。

  温馨说明:我们这些上了点年纪的作者,不善于以“亲们”与读者书友相称,还是传统老土的一套,但是,内心无限尊敬,感觉与大家无比亲近,因为网络、因为阅读,人间如此亲和。

  借用两句响亮的口号——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
  作者题外话:。。。。。。作者真诚期待读者朋友们的收藏、投票与评论!

  请赐我予动力。。。。。。

深圳军嫂1
“那是避雷针,”身旁的同事说,她知道这会儿肖向利的目光停留在了地王大厦的最顶端。

  “什么避雷针,”另外一个同事纠正道,“那叫避雷塔!”

  仿佛他们的注意力都跟着这位新同事的脖颈,沿对面高楼的玻璃幕墙攀援而上,而后引向天空。

  在窗前站立良久的肖向利收回她的目光,不好意思地看看两位同事,笑了笑,说:“见笑了,以前我曾经从楼下经过,没感觉到它真有那么高,离开那么多年,回来一看,好像楼房也长高了。”其实,她并非在探究地王大厦有多高,以及楼顶直刺苍穹的是针还是塔,她只是不敢往下俯瞰,害怕那种晕眩。

  阔别五年多以后,肖向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