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一直很想要的安全买菜经-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Γ汕恐掳┪镅窍醢贰T懈疽浅粤撕醒窍醢返氖澄铮ザ赡芑巍�
酸菜要腌一段时间后,亚硝酸盐含量才会慢慢降低。通常来说,腌制一星期左右的酸菜,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腌制了20天以上的酸菜,亚硝酸盐含量就很低了,吃着也安全。一般自己家腌都会腌得比较久,但那些小作坊就不一定了。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作坊主都不会将酸菜腌那么久,见菜入味了,就会把它们拿出来卖。
第17页 :
食用了含亚硝酸盐过多的酸菜,很快就会感到不适。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让人产生缺氧症状,比如头疼、恶心、呕吐,甚至死亡。
工业盐腌出毒酸菜
按理说,腌酸菜要尽量选择新鲜的、质量好的蔬菜,腌制前还要将蔬菜和腌制容器洗干净,但一些黑心商贩可管不了这么多。
买蔬菜的时候,他们只管价格便宜不便宜,懒得过问菜的质量。他们会将蔬菜一股脑地倒进脏兮兮的容器里,然后放入各种〃秘密调料〃。这些秘密调料又是什么呢?曾有执法人员在一家制作酸菜的黑作坊里,发现了一堆装着工业盐的大麻袋,有的麻袋上写着〃明矾〃,有的写着〃焦亚硫酸钠〃,还有的写着〃苯甲酸钠〃。据作坊主交代,这些都是他的酸菜添加剂。他就是靠它们来为酸菜增加口感、改善卖相、延长保鲜时间的。至于这些添加剂怎么加,加多少,完全看他的感觉。、米、花、书、库、 ;http://__
这还不算完,加完〃秘密作料〃后,有的作坊主还会把脚伸到腌酸菜的容器里踩上一踩,以便酸菜更加入味。这样的腌酸菜,你敢吃吗?
买来酸菜先别吃,多洗几遍看颜色
一、看菜帮。
好的酸菜菜帮微白透明,菜叶稍微有一些黄,从整体上看,颜色很清爽。
二、闻气味。
好的酸菜有一股浓郁的酸香味,如果觉得酸菜的味道不对,有霉味,就不要买了。发霉的酸菜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致癌性极强。
三、看质地。
好的酸菜有弹性,受到污染的酸菜又黏又软。
第18页 :
四、洗一洗。
酸菜买回家后,一定要多清洗几遍,一直洗到水的颜色变清为止。如果不是马上就吃,或者一次没吃完,就要放进冰箱里储存。要是发现酸菜生了霉或者表面有白膜,就要赶快扔掉,不能再吃了。
五、看汤色。
好的酸菜煮出来的汤是浅黄色的,如果煮后发现菜变成了金黄色,就说明买到的是加了工业色素的酸菜,最好连汤带菜一起倒掉。
毒红枣可致癌,两招轻松避危害
黑心食品:硫磺熏红枣、吊白块保鲜枣
危害指数:★★★★★
危害后果:肝肾功能损伤、危害中枢神经系统、致癌
买菜顺口溜:硫磺熏枣损肝肾,颜色亮红不能买。
果肉发黄属正常,毒枣肉色特别白。┌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一天下午,我刚走进小区,就看见自家楼下停了辆救护车。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大夫抬着一位女士从隔壁的单元楼里走了出来。他们经过我旁边时,我注意到其中一个大夫手里拎了袋红枣,红枣颜色非常鲜亮,猛一看还以为枣皮上打了一层蜡。后来从邻居那里听说,那个女士正是吃了这种红枣,才导致食物中毒的。
特别鲜亮的红枣极有可能是用硫黄熏过的,吃了不生病才怪。说起来,这位中毒的女士能得到120的及时抢救,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
硫磺熏枣外表光鲜,不慎食入危及生命
第19页 :
一些黑心商贩为了让枣的卖相好,竟然用硫黄熏蒸大枣。硫黄可以让干瘪的枣变大,还可以去除掉大枣上难看的黑斑。有了它,黑心商贩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将那些长了霉斑的劣质枣变得光鲜漂亮。
然而,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硫黄熏出来的食物,则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肺水肿、呼吸衰竭、昏迷。
更可怕的是,有的黑心商贩在熏大枣时使用了工业硫黄,这样熏出来的枣毒性就更大了。这是因为工业硫黄含有铅、砷等有害物质,它们进入人体,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伤害,而被工业硫黄污染了的食物,还可以让人严重中毒,危及生命。
吊白块美容枣能致癌
市场上除了有用硫黄熏的红枣,还有用吊白块保鲜的红枣。吊白块有防腐的作用,正因为想到了这点,黑心商贩才用它来为红枣保鲜。k米k花k书k库k ;http://www。7mihua。com
但吊白块同样会危害人体健康。吊白块的学名叫甲醛次硫酸氢钠,可以在食物中分解成甲醛、次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硫。它能刺激人的肠道、造成食物中毒。同时它还有强致癌性和非常大的毒性,10克纯吊白块就能夺走一个成年人的性命。因此,国家早就严禁将吊白块用于食品加工。
看外表看果肉,轻松躲开毒红枣
那么,要怎样选购红枣呢?
一、看外表。
经过硫黄熏蒸的红枣,外表光滑,既红又鲜,颜色基本一致。用吊白块保鲜的红枣,颜色偏黄,非常有光泽。而正常的大枣,颜色有深有浅,且基本是暗红色的,光泽自然。
二、看果肉。
正常的枣肉是黄色的,熏过的红枣,枣肉偏白一些。而且红枣经过熏蒸,味道就会稍微发酸,有的还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如果那位邻居女士和沈阳的那位女士,能及时知道这些常识,也不至于发生中毒的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