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美国故事+中国启示-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令人瞩目又收入不菲,而且能够做到每天(至少是每个月)都接受挑战,那么就去做销售;如果你更愿意而且擅长解决问题、制定战略并推动战略的执行,愿意过一种远离聚光灯的生活,那么就去做市场。年轻的朋友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选择,飞也似的走开了,没来得及认真听笔者下面这一句话: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你都要充分认识到教练和运动员是须臾不可分离的一体,“和则两利、不和则两害”,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结果必输。
市场人员,你不妨先伸出橄榄枝(2)
企业的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也应该这样认识。市场部门必须把销售部门当成自己的顾客。笔者在美国的一家超市门口看到这样一则“约法两章”的布告:“第一,顾客永远是正确的;第二,如果你认为顾客有错,请重新阅读第一条。”市场人员应该以这样的认识和态度来服务销售部门。教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运动员风采毕现,教练只有这样想,才有可能赢得比赛。市场人员只有帮助销售人员完成乃至超额完成销售目标,才能在公司和董事会里赢得尊重。
如果企业里的市场人员能够认同教练的定位和角色,能够担当起教练的职责,能够发挥教练的责任,那么销售人员与市场人员之间的关系会好处得多,双方合作的效果也会好得多。教练的责任就是制定作战策略,并为运动员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务。市场人员也一样,必须善于制定营销策略,为销售人员提供各方面的服务,比如有效的销售线索创造、传播资料制作和广告支持等。市场人员要想最终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必须把服务工作做好。邓小平讲:“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在企业的营销工作中也一样适用。市场人员还必须与销售人员在战术层面精诚合作,这样才能把营销战略与营销运作结合起来,从而保证营销绩效的获得与提升。
理想归理想,现实是现实。在中国的企业里,市场人员与销售人员之间类似教练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尚未全面建立、充分发展。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一条是人岗不匹配,不适合做市场的人员被安排到了市场工作岗位上,不适合作销售的人员被安排到了销售工作岗位上,所以教练员的作用没被发挥出来,运动员的潜力也没被激发出来。在一次营销峰会上,有一个听众对笔者说,很认同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但是目前的现实是大部门市场人员(教练)都没有做过销售(运动员),怎么能够做好市场(教练)工作?他的假定(体育界的现状也一样)是没有做过运动员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练的。他的问题问得有道理,除了少数例外(比如德国的游泳教练),大部分教练都做过运动员。如果我们的企业认同笔者的建议,准备在市场人员和销售人员之间建立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那么就应该安排一定比例(并不一定是全部)做过销售的人来做市场工作,相信这样会有助于提升市场人员的可信度,有助于改进销售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现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这样的目标同样适用于企业的营销系统,因为营销系统也是个小社会。建立和谐营销是市场人员和销售人员共同的责任,但是市场人员与销售人员之间打破坚冰的主动应该在市场人员手中,市场人员应该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向销售人员伸出橄榄枝,调整定位,明确角色,提高素质,做出贡献,赢得尊重。在缓和市场人员与销售人员之间的紧张局面的努力中,如果市场人员能采取主动的话,成效会更明显。在此,笔者郑重呼吁中国所有市场人员拿出足够的诚意和努力,全力理解、支持、帮助销售人员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信理论的力量(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中国的企业界流行一本美国学者写的书,书名是《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学问》(当时笔者之一正在上海家化公司担任品牌经理,也按要求读了这本书)。2004年笔者到北京去见了一位在党政部门工作的朋友,他说他们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学习《第五项修炼》,目的是为了建立“学习型支部”。后来,笔者还在电台中听到“建立学习型军队”的提法。确实,学习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政党、一个军队乃至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动力。
据笔者观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中国企业界兴起的那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运动主要是由大企业主导的,现在该轮到中小企业奋起直追了,中国的中小企业应该争取成为比大企业更善于学习的组织,只有这样才可能创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
中国的中小企业也不是不想学习,但是在学习什么、向谁学以及如何学等问题存在很多迷惑和误区,因而学习的成效一直不理想。应该说,中小企业学习的意愿和勇气是非常可嘉的,关键要注意路径和方法问题,更为优先、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学习什么的问题,否则他们为学习所增加的所有投入都将付之东流。当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学习战略制定、学习组织架构、学习管理流程、学习资源配置、学习最佳实践等等,不一而足),笔者在这里给中小企业负责人一个看似非常不合时宜的建议,那就是学习理论,学习能够颠覆和超越大企业的理论。
众所周知,大企业的领导人和管理者坚信并坚持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决策的做法。大企业往往乐于听从投资银行的分析,投资银行的分析师是怎么分析的呢?他们通常采集历史数据,分析趋势,做出预测。他们认为利用历史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同时,大企业也往往乐于找管理咨询公司帮助整改,管理咨询公司的顾问们是如何整改呢?他们收集大量有关别的公司或别的行业的“最佳实践”的资料,从而向客户“证明”他们的整改建议因为在别处有效,所以在你这里也一定有效。未来与历史相同、此地与别处相同这两种假定不是没有正确的时候,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都不成立。要求在大量无懈可击的定量数据出现以后再作决定的大企业,往往会错过很多宝贵的机会,将来悔之晚矣。
大企业过分倚重数据的做法在尝试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的时候或者在未来的发展与过去的情况大不一样的时候就不太管用,因为数据只为过去而存在。看清现在和未来最好的方式方法,其实,就是戴上好的理论的眼镜。通过学习、掌握、应用好的有预测力的理论,中小企业可以敏锐地发掘容易被大企业忽视或藐视的商业机会,规避大企业容易犯的错误和容易遭遇的风险,扬长避短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如果中小企业也像大企业那样坐等数据完备再行动那就根本无法获得任何竞争优势,甚至连生存机会也失去了。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竞争以及与大企业竞争,关键要看谁的眼光更加锐利、谁的行动更加敏捷。在创造和积累数据方面,中小企业无法与大企业相提并论,这看似一个劣势,但是只要中小企业注重理论学习和应用,反而能获得优势。这一点,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以及许多“注重实践”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和认同,他们不相信理论的力量,对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预测表现出深深的怀疑。对于他们来讲,理论是一个无用的词儿,一个低档的词儿,一个掉价儿的词儿,甚至一个肮脏的词儿。对于他们来讲,理论是脱离实际的,不实用的。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记得有一位社会科学家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什么能比好的理论更加实用的东西了。”但有趣的是,这些所谓“实际”的人不只是缺乏理论,而且被理论(大多数时候是糟糕的理论)所操纵而并不自知,借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话说,大多数“实际”的人都是一些不管用的理论的奴隶。
就像重视理论学习的物理学家、工程师和医生,企业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重视理论学习,理论不仅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放出光辉而且能在数据太多的情况下理出头绪,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解现象的有用框架和指导工作的有效工具。2005,前任政协主席李瑞环出版了一本名为《学哲学用哲学》的书,他在书中说:“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他所说的哲学,其实也是一种理论,一种大理论或总理论。
在以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主导力量的案例教学法(其主要缺点是弱化理论和研究的作用)大行其道、对一些明星企业和明星企业家的学习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的管理者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反理论倾向的时候,笔者在此大力提倡学习理论,不知会不会引起企业家的反感和攻击?但是,不管怎样,笔者始终认为,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都应该相信理论的力量,重视理论学习,利用好的理论来先于其他企业预见经济和行业的变化,先于其他企业看清竞争形势,先于其他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这样就可以充满信心地掌握企业和自己的命运。
相信理论的力量(2)
关于读书,中国有一句名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把学习理论套进这句话应该一样成立,那就是:“学理论好,好学理论,学好理论。”
学习科特勒先生的三点精神
2003年6月18日,菲利普·科特勒先生在一个关于CRM的会议上不无嘲讽同时又不失严肃地说:“多年以来,营销一直能够大把大把地花钱,却不必为销售和利润负责。今天的高管层将无法再接受松松垮垮的营销。”笔者非常赞同科特勒先生的观察和判断。但是,转念一想,我们这多年的营销理论与实践不都是他科老先生教的吗?科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德高望重,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我们不向他学向谁学呢?可他现在又说,营销只知道大把大把地花钱,但却不能创造销售和利润。他是在怪我们这些弟子不才,把从他那儿学来的东西用歪了呢,还是说我们忠实地遵照了他的教诲,但从现在起,他要带领我们进入营销的“后现代”呢?
读者朋友不要误会,笔者并没有指责科老的意思,既不敢也不该。笔者认为,我们学习科老的营销知识,肯定有不到位的地方,因为科老的营销学体系是博大精深的,其中既有营销概念的精当阐释,又有营销案例的精彩剖析,既有营销学的父母—— 经济学和行为科学—— 的知识,又有营销学的祖父母—— 数学和哲学—— 的知识(科先生是学数学和经济学出身的)。系统性是我们做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士所必备的思维素质。营销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程,简单地依靠一两环和一两层的东西向取得营销上的成功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中国很多营销人员(包括那些所谓的策划大师)往往忽视营销的系统性,每次都企图通过一两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