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巴菲特准备收购星座能源集团的同时,法国公用事业法国电力公司同样也在考虑收购星座能源集团。而为星座能源集团提供咨询服务的瑞士银行集团、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也开始了与能源公司和投资者的接触,准备为收购星座能源集团公司的部分资产而筹集现金。
面对这“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局面,星座能源集团面临三条出路:一是通过谈判把公司出售给某位战略性买家;二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现金;三是如果筹集资金失败,并且债务信用评级被下调,那么公司最终面临破产危险。
可以说,巴菲特对这些结局看得非常清楚,在这次抄底金融海啸中对能源股可谓情有独钟,对于收购星座能源集团也志在必得。因此,当双方合作协议达成后,巴菲特公开表示,美中能源公司在管理能源资产方面具有相当出色的能力,在完成对星座能源集团的收购后,大家会发现这起交易对各方都有好处。
事实上,伯克希尔公司在这次金融海啸中还多次买进美国第三大能源康菲石油公司股票,并成为它的最大股东;还增持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第二大电力生产商NRG公司的股票,减持美国银行的股票。
巴菲特的这些举措,都显示了他对世界长期能源需求的信心,换句话说是,他对全球能源需求市场有足够信心,认为投资能源股将来能获得丰厚的投资业绩回报。
可以为此佐证的是,2008年12月初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尽管受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影响,短期内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可是在未来的20多年里,全球原油消耗量仍然会增长25%,达到每天亿桶。【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股市下跌不仅是抄底的大好时机,更是大量增持优质潜力股的大好时机。巴菲特大量增持能源股,一方面是利用金融海啸影响下能源股价格严重超跌、投资价值凸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从长期投资角度出发,认为这个行业将来能够获得稳定、长期的获利回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参与竞购苏格兰皇家银行
我排除了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打交道的可能性,这跟苏格兰皇家银行没有任何关系,我就是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善于利用股市中的坏消息获取额外收益。他在这次抄底金融海啸中先参与竞购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然后退出竞购的案例,或许就能说明这一点。
2008年5月4日,巴菲特在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宣布,将考虑投资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保险业务。这表明,至此至少有15家公司成为潜在竞争对手,其中包括盛传的亚洲买家中国银行(不过中国银行发言人立刻否认了这一说法)。
然而,仅仅半个月之后,巴菲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他对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保险业务已经没有兴趣了。他说,他排除了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打交道的可能性,这跟苏格兰皇家银行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巴菲特做出这样的决定呢?他的正面解释是,在欧洲有更多公司能引起伯克希尔公司的潜在购并兴趣。换句话说,在巴菲特眼里,无论购并时机还是价格,苏格兰皇家银行可能都不是最理想的投资对象。
但无论如何,苏格兰皇家银行曾一度引起了巴菲特的极大兴趣,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英格兰皇家银行要出售保险业务,对它本身来说是一条坏消息,可是对于巴菲特来说却是一条好消息;竞争对手多达15家,对竞争对手来说是一条好消息,对巴菲特来说却是一条坏消息。巴菲特可能是综合权衡了这两种结果,才决定退出的。
苏格兰皇家银行创建于1727年,是英国最大的银行,业务遍及全球。那么,它又是如何陷入困境的呢?
一方面,是因为它收购荷兰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出现了失误。2007年10月,以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为首的财团,以710亿欧元的价格击败英国巴克莱银行,成功收购了荷兰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这笔收购费用主要是以现金支付的,但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桩合算的买卖。因为在收购荷兰银行时耗费了大量资金,苏格兰皇家银行马上就出现了信贷紧缩危机。仅仅到2007年年末,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就已经下跌到了,非常接近英国银行业规定的4%的底线。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2008年4月22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宣布一项总额120亿英镑的配股计划,迫切需要筹集资金用于增加股本、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与此同时,苏格兰皇家银行公布了59亿英镑的账面损失,其中有1/3是收购荷兰银行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与政策限制导致这几年英国的汽车零售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而作为该业务的最大承保商之一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保险业务因此陷入被动有关。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零售汽车业成了那种利润率低、并且没有定价权的大宗商品之一。用中国话来说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所以,当2008年4月22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宣布有意出售整个保险业务或者其中的一部分股份,但是并不打算把它分拆成几个独立品牌业务分别出售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国际集团、德国安联集团、法国安盛集团、意大利忠利集团、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以及美国知名的私募股权资本得克萨斯州太平洋集团等保险巨头纷纷表示,有意收购苏格兰银行的整个保险业务。
具体地说,苏格兰皇家银行作为英国第二大普通保险公司、第一大汽车保险公司,它的保险业务拥有两大品牌,一是直接在线,二是邱吉尔保险集团,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非核心业务资产。
该银行表示,做出这一决定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经过认真研究才决定的。从内心看,该银行把保险业务看作家庭成员一样来对待,就像是全家最宝贝的一个女儿;而现在家庭条件“实在困难”,觉得需要找一个比该银行更适合的拥有者,把女儿抱给另一个“新妈妈”。
美国投资银行KBW集团在简报中说,多家公司竞购苏格兰皇家银行,说明该银行的资产非常吸引人。
面对这么多公司竞购,苏格兰皇家银行明确表示,不希望有人“趁火打劫”、“拒绝被敲诈”,拒绝价格低于60亿英镑的报价。
外界普遍认为,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保险业务价值大约在50亿至80亿英镑之间,它的这一态度是希望以高价来吓跑一些潜在买家。而事实上,各家竞争对手的报价范围也基本上在65亿至75亿英镑之间。
也许是因为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这一报价不在巴菲特的理想投资区域之间,因此仅仅半个月之后,他就宣布退出竞购行列,声称在欧洲还有许多能引起伯克希尔公司潜在购并兴趣的对象。
这一举动说明,巴菲特即使在抄底过程中,也非常注重价格的合理性。【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从最初宣布竞购苏格兰皇家银行,到半个月后就宣布退出竞购行列,认为相比之下在欧洲有更多值得购并的对象。这就告诉投资者,即使在抄底过程中,也要注意价格的合理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买传统型股票晚上睡得香
无论是研究买下整家公司还是进行股票投资,大家会发现我们偏爱变化不大的公司与产业。原因很简单,我们希望买到的公司是能够持续拥有竞争优势达10年或20年以上者。变化快速的产业环境或许能让人一夜之间大发利市,但却无法提供我们想要的稳定性。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善于利用股市中的坏消息获取额外收益,如果你经不起坏消息的折腾,那么最好投资传统型股票。因为传统型股票可以让你晚上睡觉更香。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无论是买下整家上市公司还是一部分股权,投资者都容易发现,伯克希尔公司更喜欢投资那些变化不大的传统公司和传统产业。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策略是要寻找能够持续拥有10年或20年以上竞争优势的企业。那些发展变化迅速的行业和企业,虽然有可能成为股市中的一匹黑马,但是却无法提供巴菲特想要的稳定性。
巴菲特认为,从他自己过去70多年的经历看,无论发生经济大萧条、金融海啸还是世界大战,道·琼斯工业指数总是不断向上的。而在道·琼斯工业指数中,包括的全是传统行业,如银行、可口可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
这就是说,既然道·琼斯工业指数总是不断向上攀升的,那么只要你买入传统型公司股票,它们的价格也一定会随着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上升而上升。只要方向明确无误,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而现在即使遇到金融海啸,这些股票的价格下跌了,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将来总会上升的!
巴菲特一贯倡导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原理,每个商学院毕业的人都懂。据香港经济学家*介绍,在美国MBA教学中只有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实行案例教学,其他大学都不是,不要说根本不谈案例,就连所有大学用的教材、习题、标准答案都一样。
这也就是说,巴菲特懂的东西,美国每一个读过商学院MBA的毕业生都懂。可是为什么巴菲特能成为美国首富呢?就是因为他耐得住寂寞。当他估算出某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值是多少后,会耐住寂寞一直按兵不动,直到股市、股价出现大跌,他才会进场抄底。
除了性格特征外,巴菲特的可贵之处是务实,而且非常务实,从来不信神话、不信金融高科技,只相信可口可乐、相信通用电气。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这些传统行业用数学模型来算最准确,投资这样的行业最可靠,所以他把自己一生的钱都投在这种传统型上市公司。
巴菲特知道,他有把握估算出这些传统型上市企业的真实价格,因此他会静静地等待机会。只有当确认市场价格大大低于它的真实价值时,他才可能出手,所以从总体上看,他的投资一定会赚钱。
就以这次金融海啸来说,当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即将破产倒闭、向巴菲特伸手求援时,巴菲特不为所动,因为他用自己的那一套方法根本算不出雷曼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多少。
相反,当高盛集团打电话给巴菲特请求“救人一命”时,正在喝樱桃可乐的巴菲特15分钟内就确定投资50亿美元的计划。看上去这只是短短的15分钟,而实际上巴菲特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股市中经常有掌管着亿万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凭借手中拥有的巨额资金在股市中兴风作浪。他们不去研究投资的上市公司下一步发展方向,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专门研究其他基金经理人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动作上。在他们看来,股票不过是一种赌博交易的筹码。这些做法发展到极致,便形成了所谓的投资组合保险。
例如在1986、1987年间,有一种很受基金经理人欢迎的投资策略,其实这种策略只不过是投机者常用的止损单——当投资组合或者类似的期货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考虑出售股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有高达600亿至900亿美元的股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