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头等强国 >

第1部分

头等强国-第1部分

小说: 头等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
序:直面“巨人症”:中国离头等强国还有多远?
  地缘战略篇
  第一章    中国的地缘困境和地缘战略
  一、谁统治“世界中心岛”,谁将支配全球 / 3
  欧亚大陆:最大的“世界岛” / 3
  地处“世界心脏”边缘的中国 / 4
  世界岛的争夺,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 6
  二、中国是“欧亚心脏”的“起搏器” / 9
  前苏联、东欧和中国曾“联手”控制了欧亚大陆 / 9
  中苏之争:宗主与附庸之争 / 12
  三、欧亚大陆重现“战略真空” / 13
  前苏联解体,世界中心岛成为“无主之地” / 13
  中美俄“三国演义” / 14
  中国的地缘身份确认 / 15
  四、中国的地缘战略:西向突围 / 19
  中国没有出海口 / 19
  “得伊朗者得天下” / 21
  第二章    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
  一、“家有恶邻” / 24
  日本人相信:“王侯将相,恒有种” / 24
  *丛中一把刀 / 26
  假如裕仁天皇下达的不是《终战诏书》 / 28
  “小日本”和“*人” / 30
  二、“坏孩子”的优点 / 32
  服输的日本人 / 32
  中国要有一个“战略帮手” / 34
  假如“东亚双雄”联手 / 37
  三、时间在中国这边 / 39
  日本人不是铁板一块 / 39
  驯服日本需要实力 / 42
  第三章    海陆权双重特征的“天命大国”
  一、陆权VS海权 / 44
  一方水土,造就中国性格 / 44
  谋求海权大国,还是陆权大国? / 49
  二、大国需要天命 / 51
  中国天生是大国 / 51
  “北京共识” / 52
  三、海权是中国的命根子 / 54
  中国的海洋战略 / 54
  海权即商权 / 56
  国际战略篇
  第四章    中美:对抗还是共生
  一、龙与鹰 / 65
  世界经济的两个引擎 / 65
  面对西方“舶来品”,要多一个心眼 / 69
  二、对美大战略 / 72
  美国的想法很简单:不希望看到另一个超级大国 / 72
  第一个被填平的,是中美间的经济鸿沟 / 75
  美国实际上已经承认中国的世界性大国地位 / 77
  中国如何定义美国? / 78
  第五章    合纵连横下的全球战略谋局
  一、新战国策 / 81
  合纵与连横 / 81
  规则决定输赢 / 83
  “以美国为首”的新战国时代 / 87
  二、美国五角大楼的战略预案猜想 / 89
  预案一:欧盟的统一和整合 / 90
  预案二: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 92
  预案三:中国的和平崛起 / 93
  预案四:日本谋求世界大国地位 / 93
  三、中国之策 / 95
  超越意识形态的国家战略 / 95
  没有永远的国家敌人,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 / 98
  通过另外一种方式“结盟” / 100
  不与民争利 / 103
  国内战略篇
  第六章    直面中国之痛
  一、警惕社会矛盾的频发 / 111
  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 111
  摒弃“GDP主义”模式 / 113
  关注弱势群体,兼顾你我他 / 115
  二、渐进,渐进 / 119
  改革有风险,要渐进不要激进 / 119
  全球还在研究前苏联这块“历史化石” / 123
  第七章    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
  一、未来15~20年,决定中国命题 / 129
  突破人均10000美元 / 129
  “一盘好棋”摆在我们面前 / 134
  二、模式,靠自己创造 / 137
  世界十大模式比较 / 137
  民众需要多元化的表达通道 / 149
  “橄榄腰”越粗越好 / 153
  第八章    下一步改革方向:全民共享成果
  一、摆脱左右,走中间道路 / 158
  回归理性和中庸 / 158
  新自由主义的滥觞 / 160
  公共产品由谁来提供? / 164
  社会福利跟发达程度无关 / 167
  走中间道路,防止左右摇摆 / 169
  二、社会福利制度:重中之重 / 174
  中央财权与地方财权 / 174
  国家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角色 / 178
  医疗、教育投入之国际比较 / 181
  第九章    *和法治道路上的挑战和难题
  一、*不坏,仅此而已 / 190
  前后左右看* / 190
  政权更迭只有两种方式:“数人头”和“砍人头” / 196
  政治不应该只有一种颜色 / 199
  选票经常被“政治掮客”蛊惑 / 202
  二、法治下的权威与权威下的法治 / 208
  法治下的强权政府是必需的 / 208
  中央政府的权威 / 210
  三、我是“纳税人” / 211
  不要把税收跟“横征暴敛”联系在一起 / 211
  明清税制落伍于世界 / 217
  警惕税收汲取能力下降 / 220
  软实力战略篇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中的话语强权和话语魔方
  一、西方说了算 / 233
  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 / 233
  话语权即霸权 / 237
  二、东方不能寂寞 / 241
  “无法表述自己,就会被别人表述” / 241
  中国要跳出深不见底的话语权“陷阱” / 245
  敢于跟西方争抢“话筒” / 248
  第十一章    西方媒体操纵舆论的秘密
  一、一夜之间摧毁一个国家 / 252
  20名记者调动4000万市民 / 252
  媒体的魔力 / 255
  二、媒体是不可能中立的 / 259
  西方媒体操纵大众心理的几个招数 / 259
  不制衡西方媒体,就会形成信息霸权 / 260
  第十二章    中国对西方话语霸权说“不”
  一、2008,一个转折点 / 268
  没有大国兴迭,就没有世界历史 / 268
  北京奥运给西方人“洗了一次脑” / 270
  二、中国的软肋 / 275
  大国为何“瘸腿”? / 275
  学会使用“国际语言” / 278
  不妨开放境外媒体,只有开放才能趋同 / 280
  首先解决“国际形象”问题 / 283
  

序(1)
直面“巨人症”:中国离头等强国还有多远?
  中国可能在今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论愿意与否,中国已站上国际舞台的核心地带。然而,要想成为世界头等强国,无论国内政经结构还是国际交往,都还要做巨大调整。近日,《大国策》丛书作者,政治、经济、文化与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在北京举行研讨会,激辩中国崛起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及破解之策。
  中国处在现代国家构建初期,如何构建一个优良政体,处理好裹在一起的普世原则和国家利益两层关系?
  政治文明就是限权文明,权力与权力间的不均衡是以权制权最重要的动力,而不是道德呼吁、社会呼吁和市场要求。
  有无之间的大国
  刘东(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这个大国一直在有无之间。GDP是大国,可人均呢?制造业是大国,产品创新呢?人口数量是大国,人口素质呢……昔日的文化大国,在我们这一代也已萎缩成文化小国。
  中国在快速发展,如果骨骼不长,肌肉不长,突然一下变得很大,是巨人症。没有内部各种各样的发展,大国很难名副其实。
  张宇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不是想不想当,而是全世界都已把中国当大国,中国必须承担国际责任。
  现在世界最重要的大事有三件:应对金融危机、清洁能源、气候变化。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能源消费量世界第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跟美国加一起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几件事都很难解决。
  陈明(《原道》主编):我理解的大国,首先是在南海、台湾、新疆、西藏等问题上的核心利益能得到尊重;其次是在这个体系里的“法权”能够得到保障,不受各种超规则的指摘刁难。
  跳出复仇心态
  张宇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的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几年前写了篇文章,对中国提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多大;二是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适应这种持续高速增长;三是如果中国成功地做到了前两点,30年便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那时,中国将向世界提出什么要求?
  我觉得他内心深处关心的还是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真正强大后如何对待曾经侵略凌辱过自己的西方。在部分西方人看来,相当多的中国人所追求的,就是有朝一日向西方复仇。
  刘东(北京大学教授):“大国”首先有个“大”字。得道可以多助。德国不想当大国?没办法,被打败了。真正的“大国”不仅是中国人的福祉,也是世界的福祉。
  乔良(空军指挥学院教授):不能空谈正确的东西,许多听上去正确的东西,实际上行不通。比如全球资源就这么多,几千年来中国人用很低的成本养活了这么多人,按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但西方崛起的模式是把全世界资源都采完用尽,中国怎么办?学西方,一块完,不学,自己完。这就是今天的悖论:别人都虎狼式发展,中国能洁身自好么?
  刘东(北京大学教授):道德是空谈吗?不是。儒家的信仰是,即使陷入到“资源就这么多,我不用你也会用完”的困境之中,我也要修正你。分歧就在这,政治学家已经把道德给阉割掉了,认为都是骗人。
  尤其,道德是日常生活的基础,没有它,社会共同体都很难构筑起来,甭说跟别人打交道。苏联就是无法获得内部成员认同,解体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2)
乔良(空军指挥学院教授):道德对社会内部非常重要,但到了国家层面就很难说。美国人的基督教道德水准比欧洲人还高,很保守,可到了国家层面,美国人最不讲道德。
  张宇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但丁在《世界帝国》中说,强大的实力和崇高的道德是成为世界帝国的两大条件。道德问题非常复杂,用到个人或小群体时是一种情况,运用到国家层面往往是另一种情况。要多一个心眼,道德被用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事例太多了。
  以“软外交”化解威胁论
  李少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的确,中国现在面临两难:为了国家利益,必须进行“权力政治”的互动,特别是发展和使用军力,为了和平发展,又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不利影响。基于此,中国应开展三类不同的外交。
  首先是与权力互动对应的外交,也就是“实力外交”:韬光养晦,适度发展和使用军力,要尽可能低调,不到万不得已,不显示武力。
  其次要有与国际制度对应的“制度外交”,中国早晚要加入绝大多数国际制度和组织,可以更主动一些,对一些不利于中国的制度,只有加入才能改变。
  第三是与观念建构对应的“公共外交”,用善意的行为话语,塑造本国良好的形象,改变他国政府和人民在一些领域的误解和偏见。中国必须增加投入,巧用软实力,与各种行为体对话沟通。三类外交中,应以积极的“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消解“实力外交”的消极后果。
  反驳“新殖*义”质疑
  乔良(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