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下一轮商品市场 >

第14部分

下一轮商品市场-第14部分

小说: 下一轮商品市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包换石油(9)
格雷格·杜德是美国牛肉生产者协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牛肉生产者协会是全美74万养牛农的营销组织。杜德表示,关于玉米酒糟的质量问题还存有很大争议,只有一小部分玉米酒糟被用做了鸡、猪的饲料。过多使用玉米酒糟存在副作用。“玉米酒糟的问题在于它含有大量的硫黄,而硫黄会抑制反刍动物的食欲。所以,喂的越多,动物摄取的硫黄量就越大,动物的食欲就越小,最后甚至就不吃东西了。不吃东西就没有能量,动物就会生病。”杜德如是解释说。随着艾奥瓦州乙醇工厂产量的扩大,生产出来的玉米酒糟就会越来越多,甚至会超过该州动物所能消费的量。新市场亟待开发。
  艾奥瓦州乙醇工厂大批量生产的玉米酒糟和本州1 400万头猪的数量是不匹配的。养猪量的增长速度是当地居民增长速度的5倍。如果你仅仅是开车路过这里,你很难发现这个现象,因为在玉米田和大豆田里很难发现猪的身影,你所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和大豆田,偶尔打破这种一览无余景象的是一些谷物仓库(也叫活动谷仓)以及乙醇工厂,有时城镇也会出现在视线中。那些低矮的、存有全美1/4生猪的养猪场则很难看到。
  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生猪饲养以及超过70%的禽肉生产都采用了工业生产系统。这就意味着超市里出售的鸡脯肉和猪肉很有可能来自同一家工厂。工厂所采取的肉类生产方法已经改变了农村的面貌,现在人们很难看到放养的猪了。艾奥瓦人以自己是全美最大的猪肉生产者为荣,这个荣誉他们已经保持了一个多世纪。你可以感觉到这里的猪肉供应非常充足:艾奥瓦人的早餐中尽是熏肉和腊肠,艾奥瓦猪排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道菜。在用餐时,两英寸厚的猪排通常配着土豆片或整个土豆,没有蔬菜。艾奥瓦州不太产水果和蔬菜。现在艾奥瓦州养猪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产业化更为集中的体现。1980年,艾奥瓦州大概有65万农民养猪,平均每个农场有200头猪。到2002年,养猪的农场已经减少到了1980年的1/6,但是每个养猪农场所饲养的猪的数量是以前的7倍。
  玉米酒糟纤维含量高,不适宜喂猪,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那就扩大养牛业吧。“如果没有家畜饲养,乙醇工厂也难以生存,这两者是相互支持的。”来自艾奥瓦州农场局的松德布拉德说,“我们希望养牛业重新回到美国的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和得克萨斯州是美国两大牛肉生产地,而加利福尼亚州则是全美最大的乳品制生产地。艾奥瓦州再次发展养牛业,这一转变说明美国农业发生了另一个意义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凸显了谷物、油料作物和家畜养殖之间的重要关联性。过去30年间,家畜养殖一直是玉米和油料作物需求不断增加的主要推动力,而生物燃料不过在过去的3年里才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动物饲料生产占据了超过一半的玉米供应量,而乙醇生产、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则占据了1/3的玉米供应量。2006年,生猪和家禽饲养所使用的饲料占据了美国豆粉消耗量的75%,而牛的饲养则占了10%。因此,当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时,家畜业受到了最为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最终以肉价上涨的形式传递给了消费者。
  

退出潮流的鸡肉
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达国家的人们只有在早餐和正式用餐中才能享用牛奶和肉类。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星期日大餐是一周中最值得期盼的时刻。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里有越来越多的人越发频繁地吃肉了。在发达国家,吃肉早就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了。过去30年间,全世界发生了“家畜革命”,中国再一次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要推动者。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使得在随后的30年里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居民提高可支配收入后对肉类的需求就大幅增加。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会产生这样一种趋势:人们会把大部分增加的收入用于购买食品,这个比例要高于发达国家人们的食品支出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980~2002年,发展中国家每年的人均肉类消费量呈加倍增长,2002年达到了28公斤。由于发展中国家人*涨,每年猪排、肉饼、鸡翅和肉制品的消费量从4 700万吨上涨到137亿吨,涨了近3倍。仅中国就占了发展中国家肉类消费增加量的57%。中国人喜欢吃鸡肉和猪肉,因而家禽和生猪供应量占肉类供应增加量的3/4以上。
  正如很多有关中国的统计数字所指出的那样,1978年经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模式与以往截然不同。1949~1979年,中国每年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不到5公斤,可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了39公斤。由于鸡肉和猪肉的消费速度如此之快,所以自1996年开始发展中国家的肉类消费量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中国对商品需求的增长已经扩散到了一系列行业:从石油、煤气、金属到谷物、家禽等,从而给肉类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鸡和火鸡被视为家禽,如果把猪也加入进来,它们可以组成通常所说的单胃动物或白肉动物——白肉要比红肉健康。从肉类生产商的角度来讲,白肉供应起来要容易一些,因为饲养白肉动物要比饲养成群的牛羊容易得多。理解白肉和红肉需求之间的区别,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和土地使用以及谷物需求有很大的关系。1970年全世界对于白肉和红肉的需求量基本上是相等的;然而到2010年,白肉产量将会是红肉产量的25倍。
  鉴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鸡肉通常要比红肉便宜。从在农家庭院里散养到被圈在拥挤的养鸡场,鸡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家禽肉生产易于实现机械化,而且工业生产线如今也很普遍了;刚被孵化出来的小鸡都是通过生产线来运送,并且鸡的屠宰、去毛、清理内脏和切割也都是通过机器来完成的。
  肉类产业的机械化起源于19世纪中期芝加哥的肉类饲养场。这种家禽饲养方式和20世纪70年代我小时候所见到的完全不同:我记得小时候,小鸡和母鸡在我叔叔的农家庭院里到处乱跑,你甚至可以称它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这种比喻对于现在层架式的养鸡方式就完全不适用了。很多有责任心的消费者已经认识到了这类养殖方式的弊端,他们提出要恢复散养。一些电视明星,如帕梅拉·安德顿和英国的美食节目主持人休·费恩利·惠廷斯托尔和杰米·奥利弗都通过一些活动高姿态表明要提升公众对于工厂养殖问题的重视。
  世界最大的肉类生产商美国泰森食品公司不无自豪地宣称,改良的动物食品、经过遴选的育种、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以及管理方式的改善都使得肉类生产量迅速提高。“6~7周我们就能饲养出一只35~45磅重的鸡,而在1935年,这需要16周的时间。”泰森食品公司如是表示。该公司还进一步自夸说,“和20世纪30年代中期需要4磅以上的饲料相比,现在的饲料转化率是每磅活肉鸡需要2磅饲料”。此外,该公司还补充说,鸡是饲料转化过程中肉蛋白质生成效率最高的动物。肉鸡是专门饲养用以提供鸡肉的;而家庭散养鸡的目的则是获得鸡肉和鸡蛋。
  鸡肉和鸡蛋生产的效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现在只需要44天便可完成小鸡从孵化到成长为一只525磅重可供宰杀的成鸡的全过程。之后,人们就可以在超市的货架上看见鸡肉制成的午餐肉片、比萨配料,或者在肉类区里找到部分鸡肉块或整鸡,还可以在肯德基店里找到各式的鸡肉食品。80年前,饲养出一只重量为25磅的鸡需要花费112天,每长1磅肉要消耗掉47磅的饲料;可是现在,每长1磅肉只需消耗19磅的饲料。让鸡自然的成长,它能活15年。
  

家畜饲养与土地使用
当鸡被迫从户外庭院转入工厂的时候,牛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成长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基因差别,牛的品种很多,所以很难像家禽和生猪那样被“标准化”饲养。尽管如此,牛在生长后期(大概是两岁)也会被迫转入工业饲育场,之后再进入屠宰场。这一区别非常重要:养牛仍然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而家禽和生猪的饲养已经可以在室内进行。对养牛场地的需求将决定土地的使用,牧地是转为耕地还是保持原貌。肉类和牛奶消费量的增长加大了对土地的需求,这也进而成为砍伐森林的主要诱因——森林砍伐的结果是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因森林砍伐排放的碳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8%;而碳排放量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亚马孙流域森林砍伐后大概有70%的土地被用做养牛的牧场。
  自几千年前人类开始驯养动物以来,作为反刍动物的牛和羊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草类和其他牧场饲料,例如干草和储藏饲料。1800年开始,全球放牧区域已经扩大了6倍,覆盖了地球表面34亿公顷的土地,其中大部分是美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半干旱或干旱地区。另外的5亿公顷土地被用做种植农作物以生产动物饲料。结果,家畜饲养用地就占据了农业土地使用总面积的78%。当然,我们必须澄清一点,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不适宜种植需要精耕细作的粮食作物,例如澳大利亚的内陆,那里只能生长一些灌木。肉类消费量的上涨给家畜养殖和土地使用带来了两个趋势:其一,从总体上来讲,人类需要更多的土地来饲养更多的牛羊;其二,农业正在采纳更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这一点,再加上人们越来越多地消费产自工厂的白肉,说不定最终能减缓人类对新土地的需求增长速度。
  挤奶
  发展中国家不仅对肉类的食欲在增加,而且对于牛奶的饥渴度也在提高。就量而言,发展中国家对牛奶的需求量要远远大于对肉类的需求量,1980~2002年间牛奶的消费量翻了一番,达到222亿吨;同一时间段内,由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牛奶的消费量不过是从3 700万吨上涨到265亿吨。
  发展中国家农作物绿色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颇受关注了,但是家畜产量的增长就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过去20年间,最明显的就是鸡蛋产量增长了331%,而谷物产量只增长了78%。家畜产业,就销售额来讲占所有农产品销售额的40%,并且提供了世人蛋白质摄入量的1/3。
  对于肉类和乳制品需求量的上涨,和全世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是一致的。2007年应该载入史册,这一年,全球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大概有33亿人居住在城市里,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50亿。城市化意味着人们能更为方便地接触到电力、冰箱和超市,也就是说城市居民能消费更多易腐食品,例如肉类、牛奶和奶酪等。超市的普及推动了方便食品、快餐和速冻食品的销售,多亏了玉米制成的添加剂,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可以冷冻的。此外,全世界快餐连锁店(麦当劳、星巴克和必胜客)也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出去吃饭。这也标志着全球餐饮业的集中化,因为供应同类食品的快餐连锁店遍布世界各地。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的收入也在增加,而粮食价格实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