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微软360度:企业和文化 >

第17部分

微软360度:企业和文化-第17部分

小说: 微软360度:企业和文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桓稣5男奶钗匾R豢谄驮诩际踝榧�6个人!到了最后一位,我的脑子快转不动了。
  微软面试经验4:要注意锻炼身体,因为也是对体力的考验。
  结束后又去人力资源组报到,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不错,就是现在很饿。我吸取了以往的教训,这次中饭就吃了一块比萨饼。不过面试我的人也很好,没有打算在饭店里直接问我问题。
  走出19号楼,天都黑了。
  一口气又钻进了老四川大吃大喝。周六开着车去国家公园转了一天。周日又逛了逛西雅图。
  星期一下午收到了微软的欢迎邮件。以后笑谈,在微软面试的时候花它的钱越多,成功的希望就越大。不过我不算奢侈的,我认识的一位同事在面试后打车去了国家公园。(单程两个多小时啊)那位开车的司机老兄可高兴了。
  

十个小时的“车轮大战”
——栾跃
  对加入微软各种软件工程师们所要面对的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的故事,有够多的技术专家们可以为你讲,这里我就以我自己加入微软的经历,讲讲一个
  项目经理在申请该项职位的过程中所碰到的典型面试:
  八年前我还在摩托罗拉工作时,微软的人事部门向我发来了“猎头的邀请”,为我买了机票,在面试的前一天,我从当时我住的位于南方的亚特兰大市,飞到了位于美国西北角的西雅图。第二天一早,我赶到微软的人事部门报道。才见面,人事部门的人就对我说,赶快倒一大杯咖啡,提提神,你今天需要一整天保持头脑清醒。我当时也没对她的话在意,认为只是在开玩笑而已。
  结果那天的应征面试,从早上9点开始,到晚上7点多才结束,整整十个小时的“车轮大战”。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的人,轮流对我进行考问。一个问完了,送我到下一个考问的人的办公室,继续进行。有一个人在面试完后带我到下一个人那里,他叫我在门外等一下,说先要进去说几句话。我听到他居然对下一个将要面试我的人说:“Makesureyouputhimthroughthesamegrinderastheothertwolastweek”(把他放入我们上星期对另外两人所进行的像绞肉机似的考问好好给绞一绞)!
  因为我应征的是项目经理的职位,他们没问我很多有关写程序的问题,却考问了我很多看起来与软件开发毫无关系的、有点莫名其妙的问题:
  ?“请你替我设计一个控制多媒体音响设备的遥控器”;
  ?“如果你的任务是生产订书机,你如何进行计划安排?”;
  ?“现在请你设计一个专门让盲人使用的厨房的香料瓶架子”。
  其实通过这一类问题,你是否能够全面考虑产品设计上的问题、照顾到用户的各种需求、分析产品制造的成本、是否懂得产品的使用界面和可用性的设计等各种重要的作为一个设计经理的素质和本领,都通过这样的问答给暴露出来了。这一类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可以帮助一个需要雇人的经理或主管,来辨别应征者在这些方面的思路、技巧和各种素质。在回答的过程中,面试的人还不断地对我这个应征者所做的回答提出疑问和质询。经过这样的一天的“车轮大战”似的面试,你才知道倒一大杯咖啡提提神的需要,不是开玩笑的了。
  作为应征项目经理这样职位的人,你如何对待这样一类的面试考问呢?答
  案是,首先你应该注意要尽量放松自己、不要过度紧张,因为最重要的是你必须保持头脑冷静和清醒、保持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不被这些问题所打乱,而一旦过于紧张就很难保持清醒的逻辑思维。我们通常称这样的心境为BeYourself,意思是要尽量保持自己的原态,保持真正反映你素质的心理;第二要记住这一类问题常常并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正确答案,提问者更在乎你是否能够不被难题吓倒、保持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正确逻辑和缜密的思维方法;第三,项目经理的工作是对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负责,因此懂得最基本的项目管理知识(你可以从阅读这一类的书籍所获得)并能与你的过去的工作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联合起来阐述你的经验以及如何将客户的需求转换为产品的设计,并将这些知识和思路通过回答这样的问题体现出来,是帮助面试考问者判断并认可你在这方面能力的重要关键。
  

从硅谷到雷德蒙
——顾建荣
  十年以前,我从未想过会到雷特蒙的微软来工作。我以为我会一辈子在加州定居。有一天我发现在我的AOL邮箱中有一个来自微软的Email。我平时很少阅读AOL邮箱中的信件,那天出于好奇,我打开了那封邮件。发送邮件的是一个微软的安全架构师,名叫JimKelly。他说他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很适合我去做,问我是否有兴趣加入微软去华州工作。我当时立刻回了一个邮件说我没有兴趣。他又问为什么没有兴趣,我说我刚买了房子并且很喜欢在Informix的工作。他说我可以到华州来看看,然后决定是否要加入微软,并建议我跟微软的人事处人员谈一下。在他的执著要求下,我同意了与微软人事处职员的交谈。我对人事处职员重提了不想到华州工作的原因,并提到我夫人也不想离开加州及她很喜欢在Cannon的工作。她问我们是否游过西雅图,我说没有。她建议我和夫人一起到微软看看,并在周末游一下西雅图和温哥华。完了再决定是否要加入微软。我们想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免费旅游机会,于是我们就答应了来雷特蒙进行面试。
  由于不是很想进微软,因此面试时心情很轻松,我们来华州时甚至忘了带衬衫,面试当天我只穿了件圆领T恤衫。
  面试的题目有难有易,与未来老板的交谈非常简单愉快。那天有三个组对我进行了面试,因此7个面试官中有三个没有给我难题。总的来说,微软的面试注重人的发展潜能及适应变化能力,对于个人现在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并不十分注重。
  与我面谈的三个组都属WindowsNT,而我当时很少使用该操作系统,更别说在Kernel里编程了。几乎没有人问我有关Windows的问题。这点与硅谷的许多软件公司不同。进微软前我曾在硅谷的六家公司工作过,面试过的公司那就更多了。很多公司都很着重你现有的技能与应试职位是否紧密相关,希望你能立即上手应试职位。面试那天给我的印象是微软的员工都很自信,没有一个人问我为什么要换工作,尽管我在面试前的两年中换了三个工作。这与其他公司也是一个很大的差别。我去其他公司面谈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为什么要换工作?或者为什么要到该公司面谈?
  我觉得这很奇怪。好奇地问了一个叫Anthony的经理:“你为什么不问我为何要换工作?为什么要来微软面试?”。他笑着反问,“我为什么要问?”言下之意就是微软是最好的公司,当然是软件工程师最想进的公司。
  面试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微软员工的工作效率。从早到晚,我共与8个员工进行了面谈。晚上当我回到人事处时,很惊讶地听到第一句话就是:我这里有两个组希望你加入,你想去那个组?我对于这个问题,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在此之前,我在美国其他公司面试,总是要回家等几天才可知道面试结果,而那天我还未离开微软就知道了面试结果。当时我就对人事处的职员说我还没想好是否要加入微软。于是他就假设我会加入微软,对我详细介绍了微软的福利等待遇,并介绍了西雅图周边情况以便我们用周末游玩西雅图、温哥华等。
  当我在星期日回到加州的家时,一封详细的Offer邮件已经在我的电子信箱中。我当时仍没有决定要离开阳光灿烂的硅谷,于是就回信说,在Offer中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心想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想不到星期一我收到一个邮件,对我提出的要求全部接受,这样我就没有理由拒绝了。就这样我加入了微软,全家从加州搬到了华州。
  从我加入微软的过程,可以看到微软员工的执著热情。如果不是JimKelly和人事处员工的执著,我肯定不会加入微软。加入微软后,我发觉微软与我以前干过的公司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聪明的人太多了。我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于是一干就是十几年。我在微软工作的年数已超过了我在其他七个公司的总和。我喜欢微软为解决难题而引起的激烈争辩,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奇妙的想法。
  

迷宫与机器人
——李雨航
  我本人在微软经常定期主动要求转换其他工作,以扩大自己对公司和知识的了解。每次,一般要申请几项工作,使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每项工作会有不同面试官进行六到八场面试,因此,自己的面试经历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另外我也做过面试官,面试其他求职者不计其数。面试已经成为我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像是习以为常的家常便饭。这么多年来,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最初作为外部申请者的第一场面试。
  一开始,我对微软的面试方式感到不习惯,吃惊。我进微软工作前,在IT行业己有多年资深服务经验,到其他公司面试的经验也相当丰富。因此我体会到微软的面试和其他公司的面试比较起来有很大的不同。其他公司的面试容易多了,一般只有一次面试,由老板和几个专家一起进行,问题大都偏重以前的经验,几乎不可能有我答不出来的问题。
  在微软首场面试时,第一个面试官极其严肃地考问了我各种知识性的技术问题,或基础,或前沿,就是与我以前的经验基本不搭界。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没有复习就进了考场的考生,只好硬着头皮,凭借自认为掌握得不错的计算机知识尽力回答了大部分问题,不过我对近半数答案心里都没底,少量问题竟不知如何回答。我不时看看面试官,他却不动声色,面无表情,像个毫无七情六欲的机器人。最后考的一个大项是融合逻辑思维问题的编程,面试官画了一个迷宫和一个机器人。接着,他讲解了自己创造的一个虚拟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并提供了所有虚拟指令,让我当场给机器人编一个最简捷的虚拟程序,让机器人用最快的速度通过迷宫。我不一会儿就编好了程序,一下如释重负,准备交
  稿。此时,我脑海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这难道就是最佳程序吗?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呢?我停下来重新审视了自己编的程序,总觉得有点烦琐。我再分析了一遍指令,发现有两个指令看起来很笨,而在编程序时没有采用。这两个指令到底能做什么呢?经过一番演算,我终于悟出一个似拙实巧的办法,若我将这两个笨指令联合运用,可以把一段冗长的指令串完全取代,使机器人在迷宫的一个关键处能飞快地通过去。我把修改过的程序交给面试官后,他看着看着,突然大喊大叫,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跟我握手,还要击掌。我当时正沉浸在逻辑思维中,被他的举动吓了一大跳。他连忙解释,说他在微软多年,考了大量应聘者,今天,头一回看到这个问题被正确解出来了,因此太激动了。我立刻谅解了他,真的,解出这道题,确实就像围棋实战中运用了一个复杂的倒脱靴手筋或者说就像足球比赛中用脚后跟倒踢进一个匪夷所思的入球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