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企业家赵本山 >

第9部分

企业家赵本山-第9部分

小说: 企业家赵本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匾恕
  就在王洪礼下课半个月后,辽足突然决定取消常务副总黄祖钢的发言人身份。这个决定是由赵本山亲自做出的,原因是他认为黄祖钢泄露了俱乐部的消息。这也是继老帅王洪礼下课之后,他在辽足上任后烧的第二把火。
  据悉,赵本山对黄祖钢不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在辽足以0∶5惨败给大连实德队后,俱乐部准备对徐亮、郭辉和马东波三人进行严厉处罚,但在俱乐部还没有正式公布处罚措施的时候,就已经有媒体提前报道了此事,这令俱乐部的工作十分被动。第二,在辽足与英国谢菲联队举行友谊赛之前,俱乐部上下统一口径,进球的奖金由赵本山个人出资,但实际上这场比赛的30万元进球奖金是由比赛赞助商支付的,这一消息也被公开。
  以上两件事情被曝光之后,赵本山认为,身为俱乐部发言人的黄祖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他决定取消黄祖钢的新闻发言人身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可以忽悠。忽悠不了我,你就可以被轻松拿下。而拿下你,则是为了展开更好的忽悠。伤了面子、丢了位子、少了技术含量,却颇有些电影《京都球侠》的江湖气。
  赵本山在辽足的几把烈火,烧出了《刘老根》中的感觉。我的地盘我做主,在任性的中国足坛,上述行为并不出格。不过,遗憾的是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并不能带来实质上的改进,尽管赵本山的忽悠功夫炉火纯青,但在效果上,应了那句话:“拔凉拔凉”的啊!
  赵本山入主辽足,意欲何为
  当年,赵本山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对他涉足足坛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当时本山影视基地的一把手、党委书记田立冬,就坚决不同意赵本山去蹚足球的浑水:“中国足球现在已经接近崩盘边缘,所有的投资人都在试图退出这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圈子,你根本没有必要搅和到那里去。不是我危言耸听,你一旦进入了辽足,赔点钱是最小的挫折,搞不好身败名裂哪!”
  赵本山的一位政府官员朋友也力劝他趁早死了那条心:“辽足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这么多年来辽宁省政府为什么一直不管辽足,还不是因为它根本就是一团扶不上墙的烂泥?”
  赵本山的妻子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他去搞足球,但也非常委婉地表示:“你在演艺事业上的工作都忙不过来了,哪还能有闲心思去搞足球啊?”
  与赵本山当时关系最紧密的事业搭档范伟,开始也非常强力地“阻止”他跟辽足的合作。从2005年6月1日到6月7日,也就是赵本山对外宣布出任辽足董事长的前一个礼拜,范伟放弃自己的演出合约专程返回沈阳,在赵本山的影视基地里整整住了一个星期。每天,范伟都向赵本山力陈加盟辽足的种种弊端,“这不是单纯损失多少钱的问题,是‘*上身’的事情哪!你在演艺圈里是声名最好的、从来没挨过骂的人民艺术家,要是搞上了足球,可能三两天你前半辈子攒下的口碑就没了。中国足球的形象多差啊,咱们以前不也天天在作品里挖苦讽刺他们吗,现在有什么必要搅和进去呢?”

第六章 赵本山被辽足闪了下腰(3)
不过,即便有那么多劝阻,赵本山依旧对外宣布出任辽宁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
  是什么促使赵本山不管各种劝阻,铆足了劲要趟辽足的浑水呢?
  我们不妨用排除法来分析。很显然,不是为了名,辽足虽然先后出了不少国脚和明星球员,但比起名震关东,自称为中国最具知名度演员的赵本山来说,实在没有依靠辽足来帮助自己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必要。
  也不是为了能在足球上赚到钱。在中国搞足球到现在都是一个烧钱的生意,玩得好的都是有着国有企业背景的鲁能等球队,中国足球只在理论上是一个来钱的生意,而且这种理论到现在都和现实有着巨大的差距,而在当时,更是一个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无底洞。赵本山在公开场合说过,“我赵本山来辽足不是为了赚钱的,只会往里搭钱,我也不缺钱”,虽然事后不是那么回事。
  赵本山显然也不甘当活雷锋。他有古道热肠的一面,但此时的本山大叔已经是个商人,还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商人,他打小算盘的能力远超他人,他是不可能做亏本生意的,这是他的商业底线,也是他做事情的基本原则。
  说来说去,赵本山进入辽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辽足是门生意,即便本身商业气息不浓,但能对赵本山的其他业务形成支撑,算上去也是能赚到钱的,做不到这点,他是不会和辽足一起赔钱赚吆喝的。
  按照赵本山最开始对媒体的公开发言,他本想形成一个文体联姻的大平台,并由此公布了赵本山和辽足合作的“赵九条”:
  第一,组织明星足球队在辽足主场助阵;
  第二,以赵本山的影响力吸引企业赞助辽足;
  第三,辽足在辽沈地区参与演出和推广二人转;
  第四,在赵本山演艺作品当中吸纳辽足元素;
  第五,开放本山影视基地;
  第六,赵本山与肇俊哲联合拍摄广告;
  第七,赵本山投资帮助辽足重建基地,并将其作为对外营业的旅游度假及训练基地;
  第八,与辽足合作在本山影视基地成立全国第一所足球大学;
  第九,赵本山与辽足联合收购某电视频道,开办体育文艺专业频道,并借此吸引投资。
  但是,这9项已摆上台面的合作方案实行起来未必那么简单,“组织明星足球队主场助阵”一条看似最容易办到,但其实却最劳师动众。而收购体育频道一事只是张曙光大胆的假设,对于此事,张曙光本人也承认:“目前此事还在探讨阶段。”还有第七条,帮助辽足改建基地一事到最终分手的时候都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联合成立足球大学”,这个想法也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由于万林基地公开指责辽足毁约,辽足不得不将足校留在万林,以完成双方15年的合同。但辽足还是期望找到一所大学,能将自己和赵本山以法律的形式真正“拴”在一起。
  但对赵本山来说,辽足只是他庞大的商业王国中的一个拼版而已,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更重要的是,好像还能为他带来滚滚财源,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赵本山入主辽足,直到今天还有部分质疑的声音,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本山和辽足之间发生的一些经济官司。比如,赵本山一共带领旗下的艺术团到辽足主场鞍山三次,艺术团组成的足球宝贝也一共在鞍山演出了三场。但是这三场并不是董事长免费赠送给俱乐部的,辽足方面为此支付了3?郾6万元的演出费。辽足的前工作人员谈到此事便怨声载道:“如果我们在鞍山找当地大专院校,人家每场都可以免费演,我们适当给点补助就差不多了,这董事长好像也没把我们当家里人啊!”
  在英国谢菲联俱乐部来沈阳打商业比赛的时候,赛事被当地媒体爆炒,门票卖得火热,到辽足来要票的人也络绎不绝,辽足也指望这场比赛赢利。可比赛前一天,赵本山的助理将电话打到辽足俱乐部办公室:“董事长说了,必须拿出3000张票用来招待董事长的客户!”
  辽足负责票务工作的这位官员立刻就急了,什么客户用得着3000张票?此前,辽足已经按照比例给赵本山送去了数百张球票,而这些赠品很快就出现在了五里河体育场周围的票贩子手中。这让辽足十分气愤,但是张曙光指示,绝对不能得罪董事长,所以辽足最后还是把票给了赵本山,最后辽足在这场比赛门票上的收入大打折扣,甚至亏损。
  在这场比赛中,辽足从大连实德队借用了严嵩、张耀坤、王鹏等球员助阵,最后战胜了谢菲联队,而赵本山在赛后也委托张曙光表态,这场比赛的奖金加10万元,可是这10万元奖金随后也没有了踪影。
  这场比赛的赞助商也都是赵本山拉来的,并且通过辽足的平台在各大媒体发布,取得了不错的广告效果,但是赞助费却没有打入辽足的账户,而是被赵本山收走了。
  辽足和赵本山的笔墨官司还包括某赞助商赠送的一部房车的归属权问题,双方都各执一词。对于一直缺钱的辽足,和一直把钱看得很重的赵本山来说,两者之间因为钱的问题产生纠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第七章 赵本山发现二人转蓝海(1)
二人转在东北源远流长,深入民心。在赵本山大力进军二人转之前,二人转在东北也日趋商业化,诸如阎学晶、林越夫妇在吉林的实践,赵本山就是因为在林越夫妇的剧场里看了一场声情并茂的二人转演出后有所触动的。
  赵本山进军二人转的时机选择得非常合适。在他高喊进军二人转的2001年,正是二人转发展最困难、最具备转折意义的年份,某些区域政府甚至下达公务员不能去看二人转的禁令。赵本山正是在这个民间艺术最低谷的时候进入,这让其成本最小,得到的资源支持最多,回报也最大。
  二人转对赵本山来说,意义还在于,给予了他从商人到企业家蜕变的绝好舞台。在此之前,他还只是一个热衷倒买倒卖的商人,还没有找到一个能把自己巨大的个人品牌效应进行承接和转换的平台,更谈不上做他一直最擅长的文化生意。二人转的出现,让赵本山之前所设想的种种,影视剧、春晚、舞台演出都开始串联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又延伸出艺术学校和影视基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终成大业。
  赵本山发现二人转是蓝海
  但光凭二人转和东北喜剧小品之间深厚的渊源,赵本山就能做出匡扶二人转的决定且付诸实施,并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这多少有些不能自圆其说。即便这个说法能成立,那对应的问题也出来了,为什么是2001年开始匡扶二人转,而不是之前或是之后的某一年?
  2001年也是赵本山艺术生涯和商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拐点。
  虽然赵丽蓉老师驾鹤仙去让赵本山在央视春晚的小品舞台上鹤立鸡群,但此时的赵本山已经在春晚舞台上折腾了10多年,央视春晚舞台几乎已经把他之前的艺术积累消耗殆尽,他急需回到生他养他的黑土地上寻找新的文化元素和艺术涵养。这个时候,二人转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
  赵本山本人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二人转的那种鲜活、那种从内向外散发的泥土芬芳,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论是相声、小品还是别的表演形式,大多还是停留在舞台表演上,永远都存在‘第四堵墙’。即使是与观众交流也透露着一种故意、不真实,究其根源就是表演者没有和观众在心理上站到一起,没有真正捋清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而二人转将‘第四堵墙’彻底击碎,那种演员和观众之间的沟通、融合是平等的。如果没有我的力挺,二人转有可能还会走一些弯路,没有‘绿色二人转’这个支点,二人转虽然还会生存在民间,但难免会集中和放大它的糟粕,这也是我最不想看到的。我最早就是一个民间二人转艺人,我对二人转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不想看到它不好。”
  一句话,民间艺人出身的赵本山从二人转身上看到了真实的力量,这其实是“春晚之子”赵本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