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产钢铁、汽车、军火的钱都不是从空中飘下来,而是从华尔街筹到的;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更需要资金,计算机、互联网从研发到推广过程中所烧掉的钱,不是来自硅谷,而是来自华尔街。也正是因为这条“墙街”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才被外界视为一个“帝国”。这个帝国的掌权者,就是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家们。华尔街用它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它就是美国经济的“主街”。
2。 “世界霸主”背后的推手
(1) 美国运输业的发展——资金配送中心
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美国是从19世纪开始了开发大潮。当时最迫切需要发展的就是交通运输业。1817年开始的伊利运河的开挖揭开了美国从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工业国家的序幕,也正是从那时起,华尔街开始步入它在美国经济舞台上的“主街”角色。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美国中西部所盛产的农作物很难运到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一袋成本为40美元的谷物,从西部运到纽约需要4周的时间和120美元的运费。而伊利运河开通后,时间减少为8天,运费缩减到了6美元,分别是原来的1/3弱和1/20!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由于运河的开通而大大提高。
但运河的修建需要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资金,当时的纽约州政府根本无力承担,于是华尔街的经纪商们开始大展身手,它们承揽了伊利公司股票的发行,为运河的修建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最终让纽约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实现了交通大动脉的贯通。此后,多条运河的股票受到市场追捧,华尔街犹如一个巨大的资金配送中心,源源不断地把市场中的钱积聚起来,再配送到运河公司手中,由此华尔街也展开了它有史以来的第一轮大牛市。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4)
但运河运输有季节限制,冬天由于河水结冰就必须停运,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运河已很难承载日益增多的运输任务,这时,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另一个划时代交通工具——铁路,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相比运河而言,铁路运输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它不存在季节性停运的问题,而且可以便捷地通到美国任意一个地方,可以说,正是由于铁路的出现才把美国无数的小市场连接成为一个大市场,也使得以往的产品地区间竞争开始转变为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至此,美国向工业国家方向转型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在铁路建设方面,华尔街又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条铁轨的修建,都有从华尔街上筹来的钱,像范德比尔特这样的世界上最早的亿万富翁,就是通过在运河与铁路公司上的投资,成就其在历史上的显赫名声。
(2) 美国制造业的兴盛——新的世界金融中心
到19世纪后期,美国的钢铁、动力、机械加工等制造业逐渐繁荣,标志着美国已成为了工业强国;进入20世纪后,汽车、电气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前进步伐,美国逐步取代英国成为新的工业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美国成为了欧洲各国的军火供应商,军火制造带动了制造业各个门类的发展,到“一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新一代“世界工厂”。
在这段时期中,华尔街始终扮演了美国经济发展推动者的角色,在摩根这样的传奇人物带领下,华尔街扶持众多实体企业成长为巨人:钢铁业中的卡内基、石油业中的洛克菲勒、汽车业中的通用、军火商中的杜邦等。每一个实业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华尔街的扶持,连一向对华尔街抱有成见的华府,也开始低下姿态去聆听华尔街发出的声音。也是在这一时期,纽约开始取代伦敦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
此后华尔街虽经历了30年代的大萧条、40年代的战时计划分配时期、70年代的中东石油危机等阶段,但只要环境有所回暖,华尔街便会即刻站到世界经济的浪尖潮头。美国之所以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敢于坐在霸主地位上去维持世界的秩序、规划世界的未来,与背后的华尔街金融巨手做支撑是分不开的。可以说,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也是华尔街的世纪。
(3) 互联网的兴起——泡沫鼓吹中心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继续引领世界潮流,开始了一场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一次的变革——信息革命。这场“革命”几乎扫平了全球市场间的藩篱与鸿沟,从此,世界变“平”了!
信息革命以个人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兴起为标志,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成为革命的最大“摇篮”,诸如思科、SUN、ebay、雅虎、亚马逊、Google等著名的网络企业,最早都是从这里诞生的。而这些企业之所以能迅速地成长并受到世人瞩目,却是华尔街的功劳——华尔街的投资家们充当起这些还处于襁褓之中的网络企业的最早“星探”,在华尔街资金的持续注入和精美包装与鼓吹下,这些企业便迅速地从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受股市追捧的明星企业。
但事实上,华尔街却在做着一项“拔苗助长”的工作,这些尚未成熟的网络企业甚至连自己的盈利模式还没有找到,股价便已一飞冲天,企业市盈率高达成千上万倍,远远背离了它们的内在价值。而就在泡沫逐渐涌现、市场风险迅速积聚的时候,华尔街却在继续做着煽风点火、让市场继续升温的工作,以求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此时的市场已像一口沸腾的锅,整个世界都趋于狂热。终于,升腾的泡沫积聚到市场无法再容纳的地步,在碰触到“顶盖”之后,所有的泡沫同时破裂,市场一下从天堂掉进了地狱,纳斯达克指数与道琼斯指数一泄千里,互联网企业开始步入寒冬。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5)
而作为此次互联网泡沫的直接鼓吹手,华尔街虽然也遭受到一些损失,却并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从互联网中抽身出来的投资银行家们,又开始寻找下一个追捧的目标。
(4) 次级贷款的繁荣——金融风暴中心
步入新世纪以来,美国遭遇到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它虽未让华尔街遭受太大损失,却导致金融资本对“虚拟产业”的未来产生怀疑和恐惧,对传统产业的价值认同又得以回归,这使得已被冷落了多年的房地产投资又重新落入华尔街的眼帘。而此时美国政府为提振经济,实行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大量过剩资金从股市撤出后开始向房地产业全面转移,一轮轰轰烈烈的“造房运动”开始了。房地产由此成为华尔街继网络股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炒作对象。
随着大量金融资本的入市,全球房地产价格如同气压计一样不断地上扬,并连创新高。房价的大幅度攀升一方面为大量入市的资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经济发展在这段时间都处于“黄金时段”。
为此,因互联网股市泡沫破灭而曾一度弥漫在华尔街的惶恐与不安的情绪开始平复,投资家们的失落感也被由房价不断攀升带来的巨额回报所激发的喜悦所替代。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华尔街的投机家们开始故技重施,在房地产市场上大展财技:当房地产市场中的“蓝筹房贷”被炒作殆尽之后,他们的目光又落在“垃圾房贷”——次级债上面,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出笼,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果然吸引大批投资机构加入,于是,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一轮新的巨大危机又在悄悄降临——在告别了一个旧的泡沫时代不久,华尔街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泡沫时代。
终于,一股由“次贷风波”而引发的金融风暴开始猛烈刮起,而风暴的中心就在华尔街。
三、贪婪与恐惧——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 成也华尔街,败也华尔街
华尔街与美国经济之间是一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关系。可以说,美国的经济发展同时有两股力量在推动:一股是美国经济中内在产生的力量——产业升级的推动,每隔一定时期,美国的经济中就会有一个新的产业龙头冒出来,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带动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另一股力量就是华尔街的推动,这个“血泵”对经济产生了外加推力,产业升级所需的资金血液全部由这个“血泵”制造出来。
但是,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当然不会怀有高尚的情怀甘当推动美国发展的“天使”,他们只是在闷声发财而已。他们甚至也不会甘当产业资本家的附庸,不会坐等新的产业龙头诞生,而是去主动出击寻找机会——没有新的经济发动机,“吹一个出来好了”!为了攫取更多的财富,金融家们将金融把戏玩到了极致,“房屋次贷”就是他们“吹出来”的一个“新发动机”。不想,这个新的发动机连环放大,最后竟然爆了,这时市场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不过是个“大气球”而已。
纵观美国经济发展史,它一直处于一种波浪起伏的态势:时而跃上浪尖,时而又掉入低谷,经济的周期性表现非常明显,从1929年大萧条到如今的次贷危机这70年间,美国所发生的持续时间超过半年的经济衰退就有14次之多,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平均每隔5年就会有一场大的波动。而这个经济周期的产生与华尔街有很直接的关系——正是金融资本家在不同时间内的 “贪婪”与“恐惧”的不同心态,使得美国经济长期处于一种起伏波动的状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6)
如果把美国经济发展比作一辆行进的汽车的话,那么华尔街的 “贪婪”与“恐惧”心态,在某种意义上,正充当了车的“油门”与“刹车”的功能:这趟车是快是慢,前进还是倒退,乃至平稳还是颠覆,很大程度取决于华尔街的参与心态。
当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对某个产业的前景看好的时候,就会创造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手段,利用各种金融创新方式来培育这个产业,扶植企业上市,引导资金流入,同时开足马力加强对产业的宣传,以此加速这一产业的发展进程。这时的产业像架在炭火上的一口锅,在众多人的煽火下,迅速升温、开锅、沸腾——此时显现在众人面前的一定是一个前景无比美好,只要投入就会获得巨大回报的美丽愿景。于是在贪欲的支配下,市场中所有的人都试图加入进去分一杯羹,资金像潮水一样涌入,企业股价一飞冲天。
当价格远远背离它的价值,产业终于撑不住,泡沫发生破裂时,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所有的资金又都会四散奔逃,产业马上从赤日炎炎的夏季步入寒冬。当整个经济都受到它的影响和冲击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经济衰退、萧条,经济危机便来了。
西方有句格言说:资本主义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就是“资本家问题”。这句话就是指资本家的“贪婪”本性是造成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矛盾的根源所在。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就曾把华尔街称作是一条“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认为这里是展现人性中最卑劣一面的地方——金融掮客们为了谋得利益,不惜使用任何诡诈的手段。即使是美国早期少数几个看好金融业发展的权贵政要,如汉密尔顿,也在考虑如何能找出一条“区分好人与恶棍界限”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