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项羽与刘邦 >

第1部分

项羽与刘邦-第1部分

小说: 项羽与刘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著名历史小说重构楚汉风云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极为推崇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
  本报讯(记者曹雪萍) 随着易中天(blog)的如日中天,由他带动的“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的阅读热潮风头正劲。本周,由南海出版公司推出的日本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迎风挺进,作者在《史记》和《汉书》的基础上,重构了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的历史风云,这是其中文版首次在内地出版。
  司马辽太郎因为极其崇拜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索性把笔名取为司马辽太郎,即“远不及司马迁之太郎”之意。他擅长创作历史小说,为纪念他在小说界的贡献,日本专门设立了“司马辽太郎”奖,这也是著名的历史小说奖项。
  《项羽与刘邦》写于1977年,在日本销量高达230多万册,排名仅次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司马辽太郎最初构思这部作品时就曾说过故事源自《史记》和《汉书》,他说:“我在参阅文献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当时人物所置身的时代风俗、思考方式、伦理习惯等进行还原。如果看不到那个人的脸,看不到那个人站的地方,那么我就无法写下去。”这是司马辽太郎被誉为“彻底的现场主义者”的明证。 
  (编辑 小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项羽与刘邦》目录
上卷
  第一章  始皇帝回宫
  第二章  江南叛乱
  第三章  沛城树下
  第四章  举兵
  第五章  楚人之冠
  第六章  渡过长江
  第七章  楚武信君之死
  第八章  刀劈宋义
  第九章  巨鹿之战
  第十章  秦章邯将军
  第十一章 张良登场
  第十二章 进入关中
  第十三章 鸿门宴
  第十四章 去汉中
  下卷
  第十五章  彭城溃败
  第十六章  刘邦逃亡
  第十七章  汉王使臣
  第十八章  陈平之毒
  第十九章  爱讲坏话的纪信
  第二十章  背水一战
  第二十一章 攻齐七十余城
  第二十二章 半渡之战
  第二十三章 虞姬
  第二十四章 辩士往来
  第二十五章 平国侯潜逃
  第二十六章 汉王百败
  第二十七章 乌江之畔
  后记
  透过历史上的典型探讨威望的奥秘
   。 想看书来

始皇帝回宫(1)
秦朝的始皇帝名字叫政,他征服诸侯六国并将中国完全置于其绝对统治之下,系于公元前221年。在此之前,中国一直处于被认为是正常状态的四分五裂之中,即处于各诸侯王国割据的局面。可以说,统一乃属不正常状态。
  “———那个家伙,就是皇帝吗?”
  ———秦始皇在位期间经常到全国各地巡幸,许多在路边见过他的人都会从内心里发出这样的疑问,其中恐怕也包含着被他灭掉的各国遗民的复杂感情。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等于出现了这样一种结果,即统一中国实属愚蠢之举,说来几近于虚无缥缈的幻想,却由他给变成了现实,此举不禁令人疑窦丛生。首先,皇帝二字本身就是个新词,完全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因该词还很新颖,人们尚不熟悉,内心自然尚无对皇帝本尊抱有崇敬之意的习惯。
  在此之前,统治各诸侯的是王和贵族。但是,秦始皇把那些有关王和贵族的制度全都废除。以前,平民生来就是民,将那些天生的王和贵族奉若神明,从来没有窥伺其天赋地位的念头,因此,天下得以稳定地治理。只是在遇上大饥荒的时候,老百姓才成群结队地四处流浪去寻找食物,根本不去理睬那些所谓的王和贵族,仅此而已。
  始皇帝将各诸侯国过去施行的那些看似理所当然,实则荒谬的制度,统统予以废除。代之而来的是建立起中央集权这种匪夷所思的机构,并将其像一张大网似的遍布整个国家,企图以这张由官僚机构组成的精密大网,将所有老百姓都收入网底。其中所依据的原理就是法,以法论刑罚,以法行税收,以法征劳役,如此等等,一切均照法强制执行,这些都是人们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只有他那一直处于边远地带的秦王国的人民曾有过这些经历。总之,整个国家现行的各项制度,全部都是征服国秦原来的一套做法。
  “王的时代已经结束,一切都改姓秦了。”
  由此带来的繁文缛节,让从未经历过的中原老百姓不胜其烦。而且不只法制方面的繁琐,连对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僚该如何表达尊敬之意,人们都踌躇再三,只因过去从不曾有过此类传统。
  后来人们才渐渐理解了,只有皇帝才是这片大地上的唯一权威。也就是说,只有皇帝一人掌握着这套官僚体制,并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运用,一切都由皇帝亲自作出裁决。而且只有皇位可以世袭。既然贵族这一难以界定的中间阶层已不复存在,情况就好比皇帝本人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了。换句话说,这情景就等于是皇帝自己孤悬在一棵大树上,下面所有的人都是平民百姓。
  这岂不是说,只要打倒皇帝,自己就能当上皇帝了吗?
  这个奇特而又符合情理的念头,在很多平民百姓的头脑里滋生出来,如此怪诞的政治理念在之前的历朝历代还从不曾有过,这肯定也是目前这套制度的创立者始料未及的。
  这位皇帝制度的创立者对大兴土木情有独钟。所有能被他调动的平民百姓都被征来做这些事情,其中包括为他修建宫殿,在他生前就修好陵寝,还要修筑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御道,而在这些民工里就有一位名叫陈胜的人。后来,当他煽动民工伙伴为打倒皇帝而奋起反抗时,还曾高声激励那些诚惶诚恐的民众,讲出了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王侯的人也好,当将相的人也好,不都跟我们想象中一样,是生活在世上的普普通通的人吗?)不过,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他的独创。作为施虐者的始皇帝也是有份的。如果没有始皇帝开创的史无前例的政治空间,纵使陈胜再怎么扬起皮鞭震得地动山摇,再怎么吐出那句名言,民工们也不会一呼百应的。
  由皇帝孤身一人直接面对天下所有的民众———当时中国人口有五千万———可以想象对于极端自信的始皇帝来说,也多少有些担心和紧张。只是他并不想利用官僚体系去遮挡,而只想靠装饰自己来掩饰。他企图把自己严密庄重地武装起来,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他还创造了皇帝这一称号,也制定了只有他自己才能使用的第一人称。他把自己称为:“朕”。
  也就是说,这个字就成了皇帝专有的自我称呼。
  他甚至还为皇帝出行到全国各个角落而专门修建了御道,这一重要举措也完全是为了彰显他的至高无上。他修建如此庞大的道路网,也许与几乎处于同一时期的遥远的罗马帝国建成的军用道路不无联系。甚至还可以认为,虽说东西方之间尚无正式交通往来,但也有可能是听到传闻,他才产生这个念头的。其水平虽未达到罗马帝国的道路那么规范坚固,但整个工程也算是精心之作。路面上满铺石子,每一粒石子都是民工蹲在地上用小槌子一个挨一个敲进去的,联想到他们的劳动强度和整个道路网工程的浩大,其调集的施工队伍的规模之大也就不难想象了。
  “天下亿万苍生都归我一人所有。”
  也就是说,他这种权威理念的具体表现,就是把无数平民百姓从他们所居住的乡村驱赶出来,使其成为从事各项土木工程建设的民夫;此外,还表现在以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为理由,大肆杀戮平民以儆效尤。比如说,有一次,一块陨石从天上掉了下来,由于那块陨石上刻有对始皇帝不吉利的字句,他便令人查出罪犯,然而最终也没有查出来,以此为理由,他就把陨石掉落地区周围的百姓全部斩尽杀绝。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始皇帝回宫(2)
“杀掉!”
  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手下那些官吏就动手杀人。他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是暴虐行为。
  他头脑里想的是:“皇帝活着就是要干这种事情的。”
  看来这也是蓄意而为,他必须以事实表明自己与从前那些陈腐贵族如齐王、燕王和楚王之流截然不同,换句话说,为表明只有一人可以直接面对天下亿万苍生,只有采取显示权威这一条路。
  相对于始皇帝在其他方面的统一事业和基本思想来说,这些大肆杀戮的行为只是其整体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秦统一中国之前,文字因地域不同而各有所异,他将其中大量文字舍弃不用,将留下来的文字加以整理,最终使汉民族使用的文字得以统一;还统一了因地域不同而千差万别的度量衡。皇帝真是日理万机!
  历史上的秦王政,当上皇帝后仅仅活了十个年头。在如此短暂的时光里,他做了各种必须做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巡幸天下,使各地百姓都能见到他本人的面孔。从这一点来看,比起后世那些具有历史经验的皇帝来,他当皇帝可能更外行。比如后世皇帝都把京城的宫殿修得宏伟庄严,以“礼”来约束百官和百姓,只消显示皇帝如何尊贵就足够了。为此,作为礼教之学的儒家学说便发挥了作用。然而,始皇帝乃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因此,不知道该如何运用不出门就能使自己显得威严的儒家学说,反而下令禁止,还焚烧了儒家的书籍,更活埋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
  总而言之,为了显示皇帝如何伟大,他必须亲自出面巡幸。
  这种巡幸举行得十分频繁。对他而言,巡幸仿佛就是最大的政治事业。他乐此不疲,甚至最终病死在巡幸途中。巡幸时,每次都要有几十万阵容豪华、全副武装的军队随行,无数象征秦帝国皇室的黑色旌旗随风飘扬,数不清的金属兵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这位皇帝在当世的震慑力和至高无上的尊严。西边,始皇帝最远到达过位于偏远的陇西;东部,则巡视了黄河流域的主要城池,甚至到达山东半岛的之罘山(现在的芝罘),在那里第一次见到大海;又南登琅邪台,返回途中经过内陆的彭城;然后南下遥远的扬子江畔,足迹踏遍那里的要冲之地。为保证其政权体系的运作,随行文职官员的数目也大得惊人。
  始皇帝自己则始终坐在车里。车辆装饰得宛若一座小小的宫殿,不知道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的设计,由于很多窗子都能自然开关,车子里面的温度可以随时调节。这辆车子被赋予了特别的名称,叫做“辒辌车”。
  辒辌二字很有可能就是专为这辆车创造出来的。
  每逢巡幸队伍到达大小都邑,群众都会立即拥到队列两侧。人们还没有像后世那样受到礼教的熏陶,因而并不朝皇帝下跪礼拜,只是挤成一团,兴致勃勃地看热闹。在这种场合,始皇帝便把辒辌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