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亚历山大 >

第30部分

亚历山大-第30部分

小说: 亚历山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养。现在,他们已经行进在色雷斯境内了。远远的,骑在马上的亚历山大就看见了潘吉山,这里物产丰富,尤其盛产金银,现在已成为马其顿王国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矿山上人来人往,大山已被凿出了许多深坑,衣衫褴褛、皮肤粗糙的奴隶正在淘金。这里驻守着小部分的马其顿军队。看到山下开来了这么多的军队,奴隶们吃惊地睁大了眼睛,忘记了手中的工作,于是,等待他们的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鞭打。
  亚历山大的军队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沿色雷斯沿岸到达了海峡边的塞斯塔斯。部队在城中休整,准备渡过海峡。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赫勒斯滂海峡微微翻着波浪,望不到边的马尔马拉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壮观。亚历山大站在海边高高隆起的礁石上,心潮澎湃,海的那边就是亚细亚!
  距塞斯塔斯不远的埃雷昂城外有一座古墓,墓前的石碑上刻着“普罗太西劳斯之墓”几个字,是当时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手下的一员战将,据说他是希腊人中最先登上亚洲土地的人。亚历山大对这座古墓极为感兴趣,他亲手为坟上添土,铲除杂草,植上树苗,然后献上了祭品:三只乳猪,三只乳羊和一些鲜果。亚历山大虔诚地希望借古人的神灵保佑自己顺利地踏上亚洲大陆。
  尼阿丘斯率领的由160艘战船组成的船队终于到达了海峡。亚历山大的军队开始分期分批地上船。亚历山大登上了靠岸的第一艘战舰,这是一只新型的三列桨战舰,只可惜这样大型的、设备较齐全的战舰只有十艘,其中还有六艘是雅典的。
  自古以来,波涛汹涌的赫勒斯滂海峡目睹过无数成群结队的冒险者从这里渡海,人们大都是为了侵略、掠夺或贸易,有多少人葬身鱼腹。无情的海峡嘲弄过多少野心勃勃的渡海者!当年波斯大军入侵希腊,被这里的风暴潮袭击,庞大的军队遭到了灭顶之灾。而现在,在亚历山大的眼前,天空蔚蓝,海水蔚蓝,亚历山大也穿上了他最喜欢的蔚蓝色战袍,与海天共一色。海面风平浪静,海水荡漾着粼粼波光,它们在年轻的亚历山大面前显得那么温顺。百余艘马其顿战舰在海面上缓缓向东岸行驶,亚历山大激动地眺望着渐渐逼近的对岸——那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亚洲啊!看见了,看见了,海那边的青山和绿树似乎更加苍翠诱人。海边上没有波斯人的军队!亚历山大心头狂喜,他在旗舰上亲自掌舵,同时命令士兵向海水中抛下几头乳牛,向海神波赛东献祭,另外他又亲手倒满了一碗美酒,洒到海里,撒献给海神娘娘。此刻的亚历山大热血沸腾,恨不能多长出几双手,他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他激动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旗舰首先停泊在亚细亚的海岸上。亚历山大未等船停稳,就迫不及待地第一个跃上了海岸!他双脚踩上亚洲的土地,感觉恍如梦境。他从海边抓起一把潮湿的细沙,放在鼻子上闻了又闻,是和色雷斯海滩的沙不一样啊。这细沙之中似乎有金光在闪烁,要知道,亚洲,遍地是黄金啊!

戈尔狄翁之结(2)
士兵们也都狂喜地冲上了海岸。亚历山大喜极而泣,下令在他从欧洲出发的地点和在亚洲登陆的地点同时筑起祭坛,向保佑他安全登陆的天神宙斯以及雅典娜、波赛东献祭。成群的牛羊被宰杀,为了给众神献祭,亚洲的土地还没发生战争,就已经出现了血淋淋的场面。
  这时候,侦察的小股骑兵快马来报:波斯军队集中在格兰尼库斯河沿岸,准备在那里阻击马其顿军队。亚历山大沉吟了一下,马上要打仗了,他的心情反而十分平静。于是他命令副统帅帕米尼欧:“将军速派主力部队火速赶往格兰尼库斯河一带,占据有利地形,做好战争准备。”帕米尼欧一听说很快要作战了,立刻精神大振,但他却有些没想通,于是他问道:“难道我们不派全军出击吗?这第一战一定要打得漂亮,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
  “不错。”亚历山大赞同道:“这第一仗我们只能赢、不能输。请将军快些行动去吧!过几天等我的军队从特洛伊赶到,我们就发起攻击。”
  “您要去特洛伊?为什么要绕道呢?那里又没有多少敌人。”帕米尼欧还是没想通,不过他倒是转身执行命令去了。这就是帕米尼欧的一贯作风,行动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的。
  亚历山大目送着主力部队开向格兰尼库斯河附近,这才带着骑兵马队直奔特洛伊。尼阿丘斯的舰队沿小亚海岸向南航行,必要时可以从海上援助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这个行动有一定的冒险性,因为他是在小亚的土地上孤军深入。但他既然到了小亚,就不能不先去特洛伊,那个他心中向往已久的古城。那里有希腊祖辈流下的鲜血,还有他们战斗的足迹。“木马计”终于使希腊人挫败了骄傲轻敌的特洛伊人,那是希腊人的光荣!
  从某种意义上说,绕道特洛伊,是一次侦察行动,是为了保护亚历山大的侧翼免遭埋伏在附近的波斯军阻击。而从根本上说,此举也是冒险或者是虚张声势。当然,若不去瞻仰一下荷马在其不朽史诗中赞美过的特洛伊王之城。那倒是不可思议的事。但这样的瞻仰很可能要付出较大的代价。900多年前,阿伽门农曾率领希腊大军经由此路进攻亚细亚,使欧洲第一次著名入侵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在希腊是无人不知的,因为青年人从读书时起就在用心背诵荷马的史诗。
  如今欧洲有了另一次进攻亚细亚的机会。事实上,这将是由阿基里斯的后裔,第二个阿伽门农指挥下的另一次特洛伊战争。此行有绝对把握吗?亚历山大在目前还不好妄作结论,但他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他所代表的希腊世界。所以,亚历山大以希腊人的代表身份去凭吊特洛伊古战场,寄托希腊人对前辈英雄的怀念之情,从而激发希腊士兵的斗志,并使国内动摇不定的人们消除疑虑,团结一心支持远征波斯的战斗。
  亚历山大此举用心良苦。这一看似冒险实则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将会产生良好的反响,这样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推行他更大的征服计划。亚历山大具有用故作惊人之举来掩饰他的真实动机的能力,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
  古城特洛伊,曾经是美丽而神秘的城市,曾经是以其繁荣而骄傲的城市,现在却早已成了荒草丛生的原野。在它的旧址上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城,名为伊利亚。该城高居在古城特洛伊之上,但却无法掩没特洛伊昔日的辉煌。亚历山大感慨万分,解下了自己佩带的全副盔甲,敬献给伊利亚城雅典娜神庙,而把庙里据说是当年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人所敬献的盔甲取走了一副。这副盔甲在亚历山大的眼中神圣无比,每当战斗开始的时候,亚历山大就让卫兵捧着这副盔甲走在前面,以求神灵的庇护。

戈尔狄翁之结(3)
亚历山大和卫兵们终于在城外的荒野之中找到了英雄阿基里斯的墓。阿基里斯是亚历山大的祖辈,又是亚历山大一直无限崇拜的英雄,亚历山大以能有这样的祖辈而感到光荣和自豪。阿基里斯的英雄故事伴随着亚历山大成长。现在他来到了英雄的墓前,他要向先辈诉说心中的愿望,请求先辈的保佑。
  亚历山大不顾卫兵们的劝阻,脱掉了身上的所有衣服,纵身跳进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已是四五月的天气,但河水还是很凉的,亚历山大在清凉的河水中洗净了身子,这才上岸。他要在先辈的墓前,洗去身上所有的污垢,这样才能坦然面对前辈。卫兵们被亚历山大的虔诚所感动,纷纷*着身体跳进了河中。
  现在,在阿基里斯的墓前,站着一群*的希腊青年,他们血气方刚,风华正茂,雄心勃勃。亚历山大站在他们的最前面。他的体型匀称、优美,肌肉发达,在阳光下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难怪一位雕刻家曾夸赞亚历山大有着一副完美的竞技者的体型,现在看来这绝非是赞美之词。
  亚历山大的头发像狮子鬣般地竖在前额,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他的双眼深邃而黑蓝,镶嵌在他那富有棱角的脸上,显示出他所具有的刚毅性格和对自己事业追求的自信。
  同样*着的卫队长赫斐斯申把一碗不知从何处弄来的橄榄油递给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没有回头,他的目光一直看着眼前的古墓,他在用心灵与古墓中的前辈沟通。亚历山大用手沾满了油,然后仔细地涂抹在墓碑上,这是希腊人祭祀祖先的习俗,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没人能说得清。然后亚历山大又接过一碗美酒洒在墓上。专心做完了这些事之后,亚历山大和卫兵们又采集了许多野花,编织成花环,安放在墓上。祭祖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围着祖先的墓集体赛跑。一圈,两圈……
  希腊人把健美的躯体看作是神明的象征。这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灿烂的阳光下赤身*,健步如飞,仿佛是天神降临了人间,无比的神圣,无比的纯洁,无比的真诚。众神明能不为他们的虔诚而感动吗?
  亚历山大从踏上亚细亚土地的那一刻起,心中的愿望和梦想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对众神灵和祖先们,亚历山大已充分表现了他的尊敬,这说明他并不是一个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人。在那个时代,冒犯了天神,必将招致祸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亚历山大虽然从小对神灵的观念比较淡漠,但已经长大了的他充分认识到了神灵在希腊人心目中的地位,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法力无边,由不得你不信。所以,作为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亚历山大虽被称为是太阳神,但他还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了众神灵的保佑,加上父王腓力二世为自己铺了一半的路,亚历山大觉得信心百倍,他仿佛已看到了波斯帝王的王冠正向他闪着光芒。肃立在阿基里斯墓前的亚历山大思绪万千。在无限崇拜阿基里斯的同时,亚历山大忽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他认为阿基里斯是幸运的,因为他死后有著名诗人荷马替他传名,从而使他流芳百世。自己的部队中文人才子倒是不少,可他们能写出像荷马那样家喻户晓的名篇佳作来传扬自己的功业吗?
  亚历山大的担心不无道理。在他的智囊团里,那个卡利斯瑟尼,导师亚里士多德的侄子,自命不凡,他曾经对亚历山大说过这样的话:“陛下,我以为您的声望不取决于您将要做的事,而是关键在于我将怎样去记录。”言下之意暗示亚历山大要侍候好这位花花公子。亚历山大心中不快,同样是花花公子,他的导师并不轻浮,而且知识渊博。可这位卡利斯瑟尼,大概是个绣花枕头,华而不实。亚里士多德交给侄子的任务,是在追随亚历山大行军途中撰写一部远征史。在出征的这些日子里,卡利斯瑟尼的确这样做了。他经常对照皇家日志核对他记录的细节,但皇家日志只是奉亚历山大之命由侍卫记下每日大事的官方记录,概括性极强,文笔没有丝毫的美感。亚历山大曾简单翻阅过卡利斯瑟尼的笔记,他倒是忠实于历史,日月和天气情况写得清清楚楚,可是语言枯燥乏味,没有故事情节,难以引人入胜。这样的著作即使完成了也没有人愿意去阅读,简直就是一个流水账。亚历山大对卡利斯瑟尼的文辞大为失望,但碍于导师的情面,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