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耻奴 >

第22部分

无耻奴-第22部分

小说: 无耻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宝太守走了出来叙了几句寒温,便把家人们都打发出去。房里头就剩了宝椿和江念祖二人,密密切切的,谈了多时。也不知他们说些什么,足有一点钟的时候,方听得宝太守在里头,叫一声宋。家人们听了,连忙进去伺候。只见江念祖已立了起来,有个要走的意思,宝太守随后送出只说了一句:“明天一定叫账房送过来。”江念祖有意无意的答应了一声,便走了出去。宝太守一直送到门口,江念祖再三拦阻,方才进去。江念祖坐了一只巡船,就停在厘局码头上。过了一夜,明天一早,果然一个管帐的司事,走上船来,要见江念祖。家人们传了进去,江念祖知道是那个话儿来了,急忙请他进来。那司事见了江念祖,端端正正的,请了一个安,垂手侍立,连坐都不敢。江念祖再三的请他坐下,又问他尊姓,那司事说是姓刘,却始终不肯就坐,只直挺挺的立着。江念祖没法儿,只得自己也陪他站着。那司事从袖中取出一个红纸封套,双手高高的捧着,递了过去。江念祖一眼看去,见红纸签条上,写着“菲敬五千两”几个小字,心上就扑扑的跳了几跳。便接了过来,藏入衣袋。那司事走上一步,低低地说道:“敝东宝太尊,叫司事送过来。说是昨天已经说明白了,也没有吩咐什么别的话儿。”江念祖听了,只点了一点头。那司事停了一刻,又半吞不吐的说道:“不知可好求大老爷写个收条,好待司事回去销差。敝东见了,也放心得下。”江念祖听了,也不作难,便立刻取出一张信纸,写了一个收条,下面还打了一颗图书。那司事接了收条,谨谨慎慎的揣在怀里,辞了江念祖,自上岸去不提。只说江念祖寻了几处卡子,回到南京。隔了两日,忽见家人引着邵竹卿,踉踉跄跄的走了进来。那面上的神色,大是难看,不知为了什么事儿。江念祖见了,心上便有些疑惑,连忙让他坐下,不及寒暄,邵竹卿突然问道:“你可晓得闹了乱子么?”江念祖听了这一句没头没尾的说话,一时胡涂住了,呆子一呆,方才说道:“你说的是什么人闹了乱子?我却一些儿也不晓得。”邵竹卿又道:“你干得好事,难道自己还没有明白么?”  江念祖听了,兜心就是一拳,顿了一顿道:“我干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我自己实在没有明白。”邵竹卿冷笑一声道;“你自己干的事情,那里有不明白的道理?说出来大家想个法儿,从长计较,何必还要在我面前装着胡涂。况且这件事儿,也不是好胡涂得过去的事情。”江念祖听了,晓得自己的事情,已经被他识破,正还想要和他抵赖,早见邵竹卿袖子里头,取出一件东西,往桌上一掼道:“你看这个是什么东西?难道我没有凭据,好平空说你不成?”江念祖连忙用手取了过来看时,原来是下关厘局宝太守的禀帖,就吃了一惊。再仔细看下去时,还列着许多条款,都是说他的劣迹,说得明明白白的,事事皆真,一丝不漏。又把他在各处厘局婪索的银钱,开了一张清单出来。  某处多少,某处若干,后面还黏着一张他自己写的亲笔收条,作个凭据。江念祖不看犹可,看了这个禀帖,早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来,目定神呆,一句话也说不出。看官,原来宝太守闻得江念祖许多的劣迹,久已想收拾他,所以想了一个主意出来,拼着五千银子,买他一张收条。却把这一张收条,做个禀揭他的证据,出了一套通禀文书,非但庄制军那边,有个揭他的禀帖,就是藩台首道那边,都有通禀。幸而邵竹卿在督署里头,极有权力,差不多不甚紧要的来往文件,都是邵竹卿代拆代行,庄制军只不过画个行字,就算了。这一天邵竹卿接到了宝椿的通禀,见是下关厘局的禀帖,只把他当作个寻常通行的照例文书。拆开来一看,不觉大大的吃了一惊。暗想:这件事儿闹了出来,自己也在制台面前竭力保举过他,未免也有些儿处分。

    想来想去,便大着胆子,把禀帖捺了下来,急急的赶到江念祖那边,要问他一个明白。当下邵竹卿着实把江念祖埋怨了一顿。

    江念祖闭口无言,邵竹卿又道:“现在这件事情,既然闹了出来,总要想个法儿,弥补弥补才好。幸亏我担着一身的干系,把这件公事捺了下来。要是给制台看见于,还了得么?”江念祖听了,也觉得有些害怕,只得苦苦的求着邵竹卿,要他想个法儿,解散这场风浪。这一来,有分教:侍摩登之瑶席,丈室留春;观天女之散花,维摩敷座。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交代。

    。。。

 ;。。。 ; ;
第二十三回
    且说江念祖见了宝椿宝太守的通禀,不觉也有些心惊,便求着邵竹卿替他想法。邵竹卿想了一会,攒眉道:“若是他单禀制台,还好在里头做些手脚,偏偏的又是一律通禀,这件事儿,据我看来,只怕消弭不来的了。”江念祖见邵竹卿不肯替他想法,便急了,又苦苦的求他,邵竹卿沉吟了一会,方开口道:“法子虽有一个,却只好去撞撞木钟,成功不成功,只好碰你的运气。”江念祖听了,连忙问计。邵竹卿道:“说虽是这般说话,但是如今世上,非钱不行,不知你可舍得钱舍不得钱?

    这件事儿,须要有了钱,方得成功,空口说白话,是做不来的。”  江念祖忙答道;“只要这件事儿,按捺得下,我哪有不肯出钱的道理,但是我的光景,你晓得的,近来虽然稍稍的有些积蓄,却也为数不多,你斟酌着办就是了。”邵竹卿听了,哈哈的笑道;“真人面前,不要说假话。你这几个月里头,弄的钱还少么?这件事儿,要是捺得下来,把你那几个昧心钱儿,一齐用掉了,还是你的便宜。”江念祖听了,虽然肉痛银钱,明晓得事已如此,也只好咬着牙齿,凭着邵竹卿如何布置的了。当下邵竹卿和他商议了一会,叫他暂告几天病假,躲在公馆内,不见外人,又把江念祖这几个月内积的存款,一齐提了出来,分打了几张银票,急急的赶到藩台衙门,禀见了藩台。他和藩台本来熟识,便把江念祖的这件疙瘩事儿,细细的告诉了他,要求藩台通融办理,把这个通禀,暂时捺住,不要批缴。他自己到原告宝太守那里,还了他的五千银子,再和他商量,请他将就些儿,不要再进催禀,只要藩台和宝椿那里,这两处关节打通了,别人那里,就容易想法了。又说江念祖虽然可恶,却总算是宣大臣那里荐来的人,又是制台自己下的条子。若这件公案,一定闹了出来,一则碍着宣钦使的面子,二则总是制台荐下去的人,三则厘局督办郭道,也有个失察的处分。若能把这件事儿圆转下来,却就省了许多周折,况且江念祖现在已经知悔,自己情愿把以前索诈的赃银,一齐缴还原主,算起来也还于官场大局没有什么妨碍的地方。好在他并不是本省的候补人员,只要等这件事儿过了之后,叫他告个病假回去,以后不必再来就是了。藩台听了,起先的意思,不肯答应,禁不得邵竹卿再三求恳,又暗暗的朝他伸了三个指头,藩台看了,心上明白,方才面上有了些笑容,又有意推辞丁一会,方才答应。邵竹卿又到首道那里去了一趟,首道见藩台已经答应,也不来做这个空头冤家,乐得做个好人,一口应允。邵竹卿见这件事儿有了五六分指望,心上略略放心,便再到宝太守那里,和他磋商了一会。宝太守的初意,原不是有心要和江念祖为难,只为着他到处敲人的竹杠,一班厘局委员,受害不浅,他方才起了这个抱不平的念头,便想出个收拾他的法子来,警戒警戒他的下次,叫他晓得些儿利害,以后不敢再是这般,现在见邵竹卿苦苦的和他求告,又把五千银子的银票,双手奉上,说了无数感激图报的话儿。邵竹卿平日之间仗着制台信任,随便什么人都不放在他的眼中,总是待理不理的一付冷洋洋的面孔,现在为着江念祖的事体忽然的出奇恭顺起来。宝太守看了他这般模样,不觉微微冷笑,也就答应了他。邵竹卿见他慨然应了,心中大喜,立起来深深一揖道:“多蒙俯允,总算赏了小弟的光,感激之至。”宝太守微笑道:“竹翁何必如此客气?像竹翁这样的红人儿,来和小弟说情就是赏小弟的脸了,小弟哪有不允的道理。”邵竹卿被他说得面孔一红,免不得谦逊了几句,便告辞出来。这件事儿总算已经办妥,只有郭道台处还没有和他接头,料想他没有不答应的,便回身又到郭道台处,和他说了。

    郭道台虽然也接过了宝知府的通禀,却也把他当作例行公事一般,把他丢在一边,竟看都没有看。听邵竹卿和他说了这件事儿的始末,倒狠狠的吃了一惊,为的自己手下的属员做了这样的事情,自己事前既漫无约束,事后又毫不知情,未免也有一个处分。当下邵竹卿又告诉他,自己已经和他料理停当,把这个公事暂时捺住,并不批缴,原告宝知府那边,已经说妥,料想没有什么事情的了。郭道台听了,方才一块石头落地,放下了心,倒着实谢了邵竹卿一番。邵竹卿别了郭道台,再到江念祖处,对他说道:“你的这件事儿,我都和你办妥当了。一点事都没有,你只顾放心,但是面子上虽然缓了下来,这个地方,你却站不住了。我看你还是赶紧告个病假回去,以后也可不必再来,这才保得宝知府没有话说。你若不听我的话儿,回来再有什么乱子出来,我却不能问了。”江念祖听了,不敢不依,即日告了一个病假,缩着头颈,仍旧回到常州去了。江念祖一共在南京当了三个月差使,却被他搜刮了二万多银子,真是一个弄钱的狠手,聚敛的都头。国家若把江念祖用做财政大臣,叫他专事搜刮,倒是个天字第一号的能员。话虽如此,究竟他得的都是些不义之财,凭你江念祖这样一个老奸巨滑的东西由不得也上了别人的当,闹了个不大不小的乱子出来,把那些瞒心昧己的银钱东手得来西手去,依旧用得个干干净净,一个不留,还在南京落了一个名气,从此不能再到这个地方。看官试想究竟这班人可有什么好处呢?

    只说江念祖到了常州,闭门不出,过了一月有余,觉得甚是气闷。伏居乡里的人,哪有在外面当差使的显赫,江念祖住在家内,不免种种的不惯起来。一想这些事情,也还罢了,只是现在住在家中,比不得在外面当差的时候,一个钱的进款都没有,尽着往外掏钱,像这样的一天一天下去,将来坐吃山空起来,如何了得,总要想一个生财之道方好,左思右想,一时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  江念祖的一边,暂且按下。如今先提起一个和尚的故事来,常州南门外有一座端明寺,乃是乾隆时敕建的丛林。那端明寺里的方丈,叫做静波,扬州人氏,从小出家。他们江北一带的人都把当和尚算做生意,有一班穷苦人家没有饭吃的子弟就叫他削了头发去做和尚,往往有做了和尚十年八年之后居然发了大财回来买田买地置造房屋,还有半路上还俗的人,所以江北人一发把做和尚这一件事儿当作个发财的道路。这个端明寺方丈静波也是个种田人家的儿子,极其穷苦,从小就出了家。到得二十余岁,却出落得十分伶俐。他师父甚是爱他,把他派了一个知客。他又口灵舌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