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下-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进宫,听候指示。 命令一下来,大家就认定,杨涟要完蛋了。 因为在这拨人里,方从哲是首辅,周嘉谟是吏部尚书,孙如游是礼部尚书,全都是部级干部,只有杨涟先生,是七品给事中。 而且会见大臣的时候,召集锦衣卫,只有一种可能——收拾他。
由于之前的举动,杨涟知名度大增,大家钦佩他的人品,就去找方从哲,让他帮忙求个情。 方从哲倒也是个老好人,找到杨涟,告诉他,等会进宫的时候,你弁度积极点,给皇上磕个头,认个错,这事就算过去了。 但是杨涟的回答,差点没让他一口气背过去: “死就死(死即死耳),我犯了什么错?! ” 旁边的周嘉谟连忙打圆场: “方先生(方从哲)是好意。 ” 可到杨先生这里,好意也不好使: “知道是好意,怕我被人打死,要得了伤寒,几天不出汗,也就死了,死有什么可怕!但要我认错,绝无可能!” 就这样,杨涟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宫,虽然他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锦衣卫的大棍。 '1410' 那位躺在床上,病得奄奄一息的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和颜悦色说了这样一句话 “国家的事情,全靠你们尽心为我分忧了。 ” 虽然称呼是复数,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只看着杨涟。 这之后,他讲了许多事情,从儿子到老婆,再到郑贵妃,昀后,他下达了两条命令: 一、赶走崔文升。 二、收回封郑贵妃为太后的谕令。 这意味着,皇帝陛下听从了杨涟的建议,毫无条件,毫无抱怨。 当然,对于他而言,这只是个顺理成章的安排。 但他绝不会想到,他这个无意间的举动,将对历史产生极重要的影响。 因为他并不知道,此时此刻,在他对面的那个人心中的想法。
从这一刻起,杨涟已下定了决心——以死相报。 一直以来,他都只是个小人物,虽然他很活跃,很有抱负,声望也很高,他终究只是小人物。 然而眼前的这个人,这个统治天下的皇帝,却毫无保留地尊重,并认可了自己的情感、
抱负,以及纯粹。 所以他决定,以死相报,至死不休。 这种行为,不是愚忠,不是效命,甚至也不是报答。 它起源于一个无可争议,无可辩驳的真理: 士为知己者死。 这一天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明光宗活在世上的时间,还有十天。 这是晚明历史上昀神秘莫测的十天。一场更为狠毒的阴谋,即将上演。 八月二十三日 内阁大学士刘一璟、韩旷照常到内阁上班,在内阁里,他们遇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李可灼,时任鸿胪寺丞,他来这里的目的,是要进献“仙丹”。 此时首辅方从哲也在场,他对这玩意兴趣不大,毕竟皇帝刚吃错药,再乱来,这个黑锅
就背不起了。 刘一璟和韩旷更是深恶痛绝,但也没怎么较真,直接把这人打发走了。 很明显,这是一件小事,而小事是不应该过多关注的。 但某些时候,这个理论是不可靠的。 两天后,八月二十五日 明光宗下旨,召见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等朝廷重臣,此外,他特意叫上了杨涟。 对此,所有的人都很纳闷。 更让人纳闷的是,此后直至临终,他召开的每一次会议,都叫上杨涟,毫无理由,也毫
无必要。或许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叫杨涟的人,非常之重要。 他的直觉非常之准。
'1411' 此时的光宗,已经是奄奄一息,所以,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认定,今天的会议,将要讨论
的,是关乎国家社稷的重要问题。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内阁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老婆。 光宗同志的意思是,自己的后妃李选侍,现在只有一个女儿,伺候自己那么多年,太不
容易,考虑给她升官,封皇贵妃。 此外,他还把皇长子朱由校领了出来,告诉诸位大人,这孩子的母亲也没了,以后,就
让李选侍照料他。 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明明您都没几天蹦头了,趁着脑袋还管用,赶紧干点实事,拟份遗嘱,哪怕找口好棺材,
总算有个准备。竟然还想着老婆的名分,实在令人叹服。 在现场的人们看来,这是一个尊重妇女,至死不渝的模范丈夫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八月二十六日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明光宗再次下旨,召开内阁会议,与会人员包括内阁大臣及各部部
长,当然还有杨涟。 会议与昨天一样,开得十分莫名其妙。这位皇帝陛下把人叫进来,竟然先拉一通家常,又把朱由校拉进来,说我儿子年纪还小,你们要多照顾等等。 这么东拉西扯,足足扯了半个时辰(一个小时),皇上也扯累了,正当大家认为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扯淡又开始了。 如昨天一样,光宗再次提出,要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大家这才明白,扯来扯去不就是这
件事吗? 礼部尚书孙如游当即表示,如果您同意,那就办了吧(亦无不可)。 然而就在此时,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人突然闯了进来,公然打断了会议,并在皇帝、内阁、六部尚书的面前,拉走了皇
长子朱由校。
这个人,就是李选侍。 所有人都懵了,没有人去阻拦,也没有人去制止。原因很简单,这位李选侍毕竟是皇帝的老婆,皇帝大人都不管,谁去管。 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很快,他们就听见了严厉的斥责声,李选侍的斥责声,她斥责
的,是皇帝的长子。 于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场面出现了。 大明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被一个女人公然拉走,当众责骂,而皇帝,首辅、各部尚书,
全部毫无反应,放任这一切的发生。 '1412' 所有的人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那个女人的责骂,直到骂声结束为止。 然后,尚未成年的朱由校走了出来,他带着极不情愿的表情,走到了父亲的身边,说出
了这样一句话: “要封皇后! ” 谜团就此解开,莫名其妙的会议,东拉西扯的交谈,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胁迫。 开会是被胁迫的,闲扯是被胁迫的,一个奄奄一息的丈夫,一个年纪幼小的孩子,要不
胁迫一把,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李选侍很有自信,因为她很清楚,这个软弱的丈夫不敢拒绝她的要求。 现在,她距离自己的皇后宝座,只差一步。 但是这一步,到死都没迈过去。 因为就在皇长子刚说出那四个字的时候,另一个声音随即响起: “皇上要封皇贵妃,臣必定会尽快办理! ” 说这句话的人,是礼部尚书孙如游。 李选侍太过天真了,和朝廷里这帮老油条比起来,她也就算个学龄前儿童。 孙尚书可谓聪明绝顶,一看情形不对,知道皇上顶不住了,果断出手,只用了一句话,
就把皇后变成皇贵妃。 光宗同志也很机灵,马上连声回应:好,就这么办。 李小姐的皇后梦想就此断送,但她是不会放弃的,因为她很清楚,在自己的手中,还有
一张王牌——皇长子。 只要那个奄奄一息的人彻底死去,一切都将尽在掌握。 但她并不知道,此时,一双眼睛已经死死地盯住了她。 杨涟已经确定,眼前这个飞扬跋扈的女人,不久之后,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敌人。而在
此之前,必须做好准备。 八月二十九日 此前的三天里,光宗的身体丝毫不见好转,于是在这一天,他再次召见了首辅方从哲等
朝廷重臣。 光宗同志这次很清醒,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寿木如何?寝地如何? 寿木就是棺材,寝地就是坟,这就算是交代后事了。 可是方从哲老先生不知是不是老了,有点犯糊涂,张口就是一大串,什么你爹的坟好、
棺材好请你放心之类的话。 光宗同志估计也是哭笑不得,只好拿手指着自己,说了一句: 是我的(朕之寿宫)。 方首辅狼狈不堪,可还没等他缓过劲来,就听到了皇帝陛下的第二个问题: “听说有个鸿胪寺的医官进献金丹,他在何处?” '1413' 对于这个问题,方从哲并未多想,便说出了自己的回答: “这个人叫李可灼,他说自己有仙丹,我们没敢轻信。 他实在应该多想想的。 因为金丹不等于仙丹,轻信不等于不信。
正是这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导致了一个错误的判断:
“好吧,召他进来。 ”
于是,李可灼进入了大殿,他见到了皇帝,他为皇帝号脉,他为皇帝诊断,昀后,他拿
出了仙丹。 仙丹的名字,叫做红丸。 此时,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九日上午,明光宗服下了红丸。 他的感觉很好。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吃了红丸后,浑身舒畅,且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思进饮膳)。 消息传来,宫外焦急等待的大臣们十分高兴,欢呼雀跃。 皇帝也很高兴,于是,几个时辰后,为巩固疗效,他再次服下了红丸。 下午,劳苦功高的李可灼离开了皇宫,在宫外,他遇见了等待在那里的内阁首辅方从哲。 方从哲对他说: “你的药很有效,赏银五十两。 ” 李可灼高兴地走了,但他并没有领到这笔赏银。 方从哲以及当天参与会议的人都留下了,他们住在了内阁,因为他们相信,明天,身体
好转的皇帝将再次召见他们。 六个时辰之后 凌晨,住在内阁的大臣们突然接到了太监传达的谕令: 即刻入宫觐见。 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当他们尚未赶到的时候,就已得到了第二个消息—
—皇上驾崩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一,明光宗在宫中逝世,享年三十九,享位一月。 皇帝死了,这十分正常,皇帝吃药,这也很正常,但吃药之后就死了,这就不正常了。
明宫三大案之“红丸案”,就此拉开序幕。
没有人知道,所谓的红丸,到底是什么药,也没有人知道,在死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 '1414' 此时向乾清宫赶去的人,包括内阁大臣、各部长官,共计十三人。在他们的心中,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打算,因为皇帝死了,官位、利益、权力,一切的一切都将改变。 只有一个人例外。 杨涟十分悲痛,因为那个赏识他的人,已经死了,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此时此刻,他只有一个念头。 查出案件的真相,找出幕后的黑手,揭露恶毒的阴谋,让正义得以实现,让死去的人得以瞑目。 这就是杨涟的决心。 但此时,杨涟即将面对的,却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棘手的问题。 虽然大家都住在内阁,同时听到消息,毕竟年纪不同,体力不同,比如内阁的几位大人,方从哲老先生都七十多了,刘一璟、韩旷年纪也不小,反应慢点、到得晚点十分正常。 所以首先到达乾清宫的,只有六部的部长、都察院左都御史,当然还有杨涟。 这几个人已经知道了皇帝去世的消息,既然人死了,那就不用急了,就应该考虑尊重领导了,所以他们决定,等方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