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河山-第4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将已经失去战斗力的人员和非战斗部队刨出去,孙营一线的22师团残部实际兵力已经不足两千人。此时的22师团主力已经可以说是覆灭在即。
而被暂54师一个团和独立170师主力合围在通许、杞县交界处聚宝岗一线的85联队,虽然在师团长平田正判中将亲自指挥之下,还在顽强的抵抗,但是无论从兵力还是火力对比之上,在短时间之内解决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独立170师的战斗力虽然还需要锻炼,还需要磨合。但此时的暂54师已经早就成为了28集团军的主力师。无论是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已经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虽然还不能完全和最早组建的三个师相提并论。但是一直存在着一股朝气。
两个师投入进攻的兵力虽然都各自只有一个团,但是加强了两个炮兵营的这两个团的攻击力也不是仅仅只有一个联队兵力的85联队可以抵挡的。尽管在平田正判的亲自指挥之下,85联队还在拼命的抵抗。但是坚持下去的希望却是极为渺茫。
28集团军的一个团加上直属部队足足有三千多人,尽管在久战之后,两个团有一定的损失。但是此时两个团加在一起还有五千之众。再加上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85联队的解决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61师团的9个步兵大队中。除了有三个步兵大队与内山英太郎一起被合围在通许城内之外。其余几个步兵大队中,两个步兵大队被平田正判在撤退的时候,抛弃在西陵一线阻击中**队追兵,现在还生死不知道。被派到两个师团的结合部接替85联队防务的两个大队早就已经被打垮,一个步兵大队与22师团残部被合围在孙营一线,已经没有任何机动的兵力。
战局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局面,高海宽认为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他不仅在通许一线有五个师的兵力。而且在太康一线已经击溃70师团的两个师的兵力已经陆续开始北上。
新77师在张恩华的指挥之下,从杞县以东饶过整个战场,向开封一线攻击前进。暂70师则直向西,向商丘一线发起攻击,将日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豫鲁边界。而骑兵旅则直接北上参战。本来按照刘家辉的意思是将新77师直接投入到通许一线的战斗中。
但高海宽在得知太康一线的两个师已经可以腾出手之后,思虑良久还是提出希望新77师能趁机夺取开封。开封一线的日军虽然不多,但高海宽总觉得是一个威胁。那里离通许实在太近了。开封又是日军在河南最重要的物资储备基地,只有拿下开封,高海宽的心理才感觉到塌实。
张恩华在太康那里的战斗虽然遭遇到了一定的挫折,付出了比预想要大的多的伤亡,但是好在在刘家辉规定的时间内解决了战斗。战斗力并没有削弱多少。以新77师的战斗力,打垮开封城中不足一个联队的日军的实力还是有的。
高海宽在太康一线的战事结束之后,在第一时间便接到了刘家辉转发过来的战斗详报。刘家辉不仅给他发来了太康一线战斗的详细情况,还将已经腾出手来的两个师的使用征求了他的想法。
高海宽在仔细的看了太康一线的战事通报之后,知道张恩华在太康一线几乎弄巧成拙,好悬让内田孝行钻了空子,新77师的伤亡也相当的大。但是犹豫再三,高海宽还是提出希望新77师能够北上开封一线,寻找机会收复开封。
张恩华在太康围歼70师团的战斗并没有他预想的那样顺利,反倒是一波三折。差点没有被内田孝行钻了空子反咬他一口。
当初在考虑开那个口子的时候,经过谨慎考虑,张恩华还是决定将口子开在了东线。开在北线他心中还是有些不塌实,北线距离通许还是有些近。如果将口子开在北线,一旦没有拦截住日军,会给高海宽那里带来不小的麻烦的。
思虑再三,张恩华还是决定将开口开在东线。那个方向回旋余地相对北线来说,要大的多。最关键的是即便让70师团跑了,也不会对整体战局造成什么影响,自己反到是可以趁机跟在70师团后边捡些便宜。可有些事情坏就坏在他一相情愿上了。他给内田孝行留下的这个口子,还要看人家给不给他这个面子上他的这个当。
张恩华认为,在之前的战斗中,70师团曾经多次向北试图与通许一线日军靠拢的企图都碰的头破血流,绝对会清楚的知道北线突围的可能性极低。而自己又连续抽调东线主力向北运动,北上增援通许一线的举动。
虽然不明显,但是却也让日军察觉到的方式,陆续削弱东线的兵力。让内田孝行至少会以为东线兵力不多,一定是一个绝佳的突围机会。只要他想跑的话。
不过让张恩华没有想到的是,他虚留的东线生路,第70师团师团长内田孝行中将却相当的不给他这个面子。不知道是看破那是他故意留下来的圈套,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内田孝行带领的70师团非但没有趁机向东突围,反到是调头拼命的向北突围。
内田孝行来了这么一手,张恩华自己反到是被弄的有些措手不及,相当的狼狈。如果不是聂思诚手头即便是在张恩华部署完毕,新77师和暂70师已经沿赵家寨、高朗、马头公路两侧完全展开,骑兵旅已经马头、柏岗一线已经预设好伏击圈的情况之下。
还留下作为预备队的两个营,在发现内田孝行的这一举动之后,迅速的沿涡河构筑一条阻击线,恐怕在已经撒出去的主力还没有来得及收拢回来之前,还真的就被日军70师团逃出升天了。
内田孝行还是有一点门道的。他并没有全军全部转向向北,而是以步兵第62旅团旅团长原田久男少将指挥62旅团之独立121、122大队,61旅团之独立103大队加上辎重、工兵各一个中队组成原田支队,在两个中队的炮兵火力掩护之下,向东突围吸引中**队的注意力,而自己率领师团主力则尾随原田支队身后,只向东攻击前进一点距离之后,便突然转向北。
内田孝行这一手玩的很漂亮,兵分两路,用一个少将和三个步兵大队吸引中**队主力注意力,自己则虚晃一枪只向东前进了不到两公里,甚至断后部队还没有离开阵地,便扭头向北杀去。
前边张恩华沿虚留的生路两翼布置的部队正堵着原田支队杀的痛快,那里想到内田孝行居然只耍了一个花枪,将原田久男少将带领的三个步兵大队当做诱饵丢了出来,自己却带着主力抛弃了一切辎重,绕了一个不算大的弧线亡命的向通许一线狂奔。
内田孝行之所以怎么做,固然有他看出张恩华虽然做出了不断向北通许一线调兵的样子,但是其中肯定有猫腻。内田孝行不傻,相反在日军中能做的师团一级的军官,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人精子。他岂不能看出这其中的不寻常?
另外还一点,就是暂时接替昏迷中的岗村宁次大将指挥的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的不惜一切代价向通许靠拢的命令,让内田孝行压根也就没有想过向东路突围。
尽管他不太想去向通许一线靠拢,但是大城户三治中将的命令对他还是有相当大的威慑力的。无论情愿还是不情愿,这个命令他必须都要执行。内田孝行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公开违抗命令。
当然内田孝行的这一举动并不完全是看穿了张恩华的部署,其中也有并不看好北上救援通许一线,知道现在的通许一线绝对是马蜂窝。将自己剩余的部队兵分两路,能突出去一路是一路。至少两方面可以互相策应一下。如果那个方向有伏兵,至少另外一路可以迅速的救援,不至于都搭进去。
另外内田孝行还有一点没有说出口,也无法说出口的是,他想用一部分兵力吸引中**队的注意力,给自己的突围能创造多少方便,就尽量创造多少方便。也就是说他将向东突围的那部分部队豁出去了。
当初刘家辉建议张恩华将口子开在北线就是怕内田孝行不上当,如果在北线虚留生路,即便是内田孝行自己不想往里面钻,但是他的上级会逼他往里面跳。
也许有埋伏与两个师团现实中的安危那一个重要,对于所有日军高级将领来说都不言而喻。即便是70师团真的中计了,也不过是在两个师团损失的基础上在多损失一个师团而已。丢掉两个师团和丢掉三个师团的差别不算大。
但是如果有机会可以将被围困的部队援救出来,但是却因为一个谨慎的怀疑而见死不救,这就不是什么小事情了。毕竟也许是和确定是,是两码回事。也许有埋伏和已经确定的了两个师团危急程度,相差恐怕是天壤之别。如果是没有埋伏,70师团突围成功之后,却对通许一线见死不救。恐怕这个责任,就是任何人包括内田孝行也不见的能担负的起的。
所以刘家辉认为如果在北线虚留生路,即便是内田孝行明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不想往里面跳,他的上司也会逼迫他往里面跳。让内田孝行上当的把握要比在东线需留生路大的多。
如果虚留东线,战事打到这程度,从目前战局来看,内田孝行则很难上当。毕竟内田孝行与通许一线的联络还是一直畅通的。通许那里的战事内田孝行还是清楚的。
恐怕通许一线现在的战局,中**队的攻击力度的变化。攻击人数的增减,内山英太郎会向近在咫尺的内田孝行进行详细的通报的。张恩华在东线那些小动作能否瞒的住内田孝行还很难说。
最关键的一点的是,刘家辉认为内田孝行也不会敢于在通许那里战事还没有结束,自己就先行撤退。毕竟内山英太郎就在通许一线。在调到河南战区之后,内山英太郎也是他的顶头上司。并且是目前河南战区日军最高级别军官。
虽然内山英太郎目前只是内田孝行的暂时的上司,70师团并没有调进12军建制。但是毕竟是内山英太郎是军司令官,70师团现在划归12军指挥。他还没有那个胆子丢掉自己的上司,在主力尚算完整的情况之下,率先撤退。
要知道此时的70师团虽然饱受打击,但是主力还相对完整一些。手头的八个步兵大队,还有三个比较完整,伤亡并不算大。战斗力勉强还算完整。个还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战斗力。只有两个大队伤亡过半失去了战斗力。这个时候内田孝行绝对不会见死不救的。
尽管看出来张恩华在部署上的不足,但是刘家辉既然已经决定将太康战事全盘移交张恩华负责,自己也就不好插手。尽管对张恩华的整体部署并不看好,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再三叮嘱担负北线作战任务的聂思诚手中一定要留下足够的预备队,以应对异常。毕竟他也不敢肯定内田孝行会选择那个方向突围。
事情的发展还真的让刘家辉给预料中了,内田孝行趁着张恩华将主力展开,北线兵力相对空虚一些,突然调头向北的攻击行动给张恩华造成了相当的被动。
如果不是涡河一线的新77师两个营拼死血战,死死的卡住了70师团北逃的通路,恐怕弄不好张恩华真的是弄巧成拙了。新77师的这两个营以几乎全军覆灭为代价,顶住了70师团在占师团炮兵百分之八十的炮火掩护之下,从两个步兵大队,到后来集中所有的四个步兵大队,发起的整整四个小时的连续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