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河山 >

第250部分

抗日之铁血河山-第250部分

小说: 抗日之铁血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还有这两个人的配枪。”

    陈部长看着两把军刀和两支手枪笑道:“这小子也学会送礼了,还是有些进步的。不过你告诉他这次要是打不好,我叫他连上次擅自改变作战计划的事情新帐老帐一起算。”

    战区长官笑道:“辞公,要是真的到了哪个地步处理他您真的舍得?”“我的确有些舍不得,这个小子闯祸是把好手,但是也真的很能打。这小子恐怕也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敢这么有持无数无恐无法无天的。”陈部长听到战区长官这带着十分不信的语气反问,无奈的苦笑道。

    此刻正紧密的关注着战场上日军动向的刘家辉却没有心思去猜测陈部长和战区长官这两位上位者的心态,他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了赣北的战局上。他正和许洪亮研究28集团军的下一部作战方案。两个人之间关于28集团军下一步怎么打却是出现了小小的分歧。

    按照刘家辉的想法是,要打就大打。既然现在战区主力已经搅和进来,那么28集团军也不必在束手束脚。他的想法是以11军的以暂16军两个师在11军的一个师的配合下,强行向北穿插,趁德安日军倾巢出动兵力空虚之即,抢占德安吸引15师团回援。然后利用德安周围有利地形,设伏吃掉15师团一部分甚至将这个15师团全歼在德安周围的山区,在来一次万家岭大捷。同时以11军的两个师加上集总三个补充团继续对南昌展开详攻,将34师团压制在南昌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增援其他战场。

    刘家辉这个计划实在有些太大胆了,不仅这个穿插路线大半在敌占区,而且要在三支日军夹缝中强行穿插。别的不说即便是安全穿插到位占领德安,但是在九江瑞昌以及现在正进攻赣西北的各路日军围攻下,不要说围歼15师团一部,就连能否自保都有些问题。而且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执行强行穿插任务的部队根本就无法隐蔽自身。一旦暴露,在穿插路线上就有可能遭到大量日军围攻。再说这一计划很大的一部分都需要友军配合,万一友军配合不利,等待孤军深入的暂16军的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这个计划许洪亮看来有些过于冒险了。在日军四面围攻下,仅仅有三个师的刘家辉很难集中兵力歼灭一部分日军。

    作为刘家辉最亲信的幕僚长,许洪亮很难同意这个兵行险招的方案。在他看来刘家辉这个方案实在有些太过于太冒险了。许洪亮建议还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首先配合战区主力围歼奈良支队,然后视情况或是北上配合张恩华吃掉永修一线的日军或是西军切断15师团的后路。或是趁着日军主力现在正在赣西北与九战区纠缠在一起的时机全力攻击南昌,只要拿下南昌,整个战局就变的对**相当的有利。进攻赣西北的日军很有可能会抽兵回撤全力收复南昌,这样一来便可以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敌一部。许洪亮认为与其孤军深入之日军重兵集结的腹地不如利用日军必救南昌的特点,采用28集团军以前惯用的围点打援的战术,以南昌为中心吸引日军前来救援,寻找战机歼敌一部。

    两个人的计划相比较,许洪亮的计划比较稳妥,而刘家辉的实在是有些过于冒险。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出击部队将会遭到灭顶之灾。无论是集总的作战参谋还是几个军师长都比较支持许洪亮的作战方案。刘家辉看到这个结果,有些挠头。虽说在28集团军中他一言九鼎,但是这不同意见该听也要听的。毕竟这军事民主制有时也要讲上一讲的。

    支持率过低的刘家辉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放弃自己那个过于冒险的计划,既然几个军师长,包括远在永修的张恩华都不支持他这个计划,即便是自己强行通过执行起来这阻力也会相当的大的。在放弃了自己那个比较疯狂的计划后,刘家辉还是决定从许洪亮的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作为28集团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刘家辉现在的状态明显有后世那位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曾经是中国第二号神的那位他现在的学长的风范,死盯在地图前一动未动已经快两个多小时了。脑海中全都是许洪亮的两个方案。细想之下许洪亮的这两个方案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可这缺点也同样都很明显,选择那一个作为28集团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让刘家辉略微有些犹豫了。在内心中刘家辉更器重第二套方案,他的直觉认为第二套方案在眼前的情况下无疑是最适合28集团军的。但是从刘家辉内心来讲,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愿意打攻坚仗,刘家辉始终认为在火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去攻击一座设防坚固的城市是最不可取的。所以两个作战方案的取舍让他有些犹豫,不知道选择那个更适合眼下的情况一些。

    虽然他比较看重第二套作战方案,但是从内心来说他更支持第一套计划。但是目前的战场上的态势,让他更觉得采取第二套方案比较适合。



………【第一百九十九章赣北风云(2)】………

    思虑良久刘家辉还是决定采取后一种作战方案,摆出一付全力攻击南昌的架势以吸引各路日军至少是吸引一部日军放弃进攻赣西北回援南昌,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敌一部。这个战法也是原11军惯用的围点打援的战术,这一套战术虽然被刘家辉反复使用过,但是实践证明这一套战术对付日军还是相当起作用的。虽然日军在这个战术上栽了无数的跟头,但敌我双方仍然乐此不彼。刘家辉屡设日军屡钻,几乎没有一次落空的时候。原因无他,只是刘家辉抓住了日军见死必救而兵力又相对分散的特性。只要打到点上,日军虽然明知道是圈套还是要硬着头皮往里面钻。只不过唯一的区别是刘家辉的部队现在是越来越兵强马壮,这个圈套往住的日军部队的规模是越来越大而已,其他无甚区别。刘家辉就是看准了南昌是日军必救之地,才最后下定决心采取第二套作战方案的。

    在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听从了劝告,放弃了自己那个有些疯狂的计划还是决定改采取参谋长的较为稳妥的作战方案之后,28集团军的高级将领们稍稍的松了口气,作战计划出奇的被顺利通过。按照许洪亮的方案,刘家辉开始紧张的调整部署。

    刘家辉除了留暂16军预备90师在安义一线随时策应张恩华之外,将手头上所有部队都投入到对南昌的攻击中,为了给大贺茂中将增加压力能将正向赣西北进攻的日军主力吸引过来刘家辉甚至将自组建以来一直被他雪藏着的恐怕是数百万**部队中唯一的集团军属重炮团都拿了出来。本身就对28集团军战斗力心有余悸的大贺茂中将这一下子当即感觉到压力倍增。

    几经拉锯,早就已经数次被打成废墟的南昌,到现在也没有能将元气恢复过来。尽管在南京汪伪政府成立的时候,为了粉饰太平。日军强行迁移了不少难民在城里,但是这座被战火毁坏的很彻底的城市依然显得死气沉沉,被迁移回过来的难民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逃跑了一部分,剩余无路可逃的也不过数千人而已。由于破坏过于严重始终没有恢复元气除了日军兵营外连一座完整的房子都没有,让那些享受惯了的伪政府高官们甚至伪江西省政府都没有设在这里,而设在了北边没有经受过多少战火洗礼的九江。

    不过南昌的城防工事在11军二次攻击南昌之后,经过34师团的努力整修的还是蛮象样的。34师团利用抓来的大量中国劳工和战俘围绕南昌修建了整整一圈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并埋设了大量地雷和电控引爆的小型航空炸弹。这些工事外的射界早就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所有的房屋和树木被夷为平地。而且日军严厉规定在南昌城周围一公里内的距离禁止种植任何农作物,就连低矮水稻一类的庄稼也不允许。

    有了坚固的环城工事,再加上南昌城内囤积的大量粮食弹药,大贺茂中将曾经不止一次的和自己的部下吹嘘过,即便受到两个支那集团军来攻,南昌城守上半年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千算万算却忘记算了一点,就是28集团军有一个全部是日式重炮的重炮团。他的外围工事修建的虽多,但是这些工事最多也就能抵挡的住75毫米以下直瞄火炮的射击,对这些重炮的防御能力不能说没有但是极差。这一点到不能怨大贺茂中将,当初设计这些工事的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的有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这些工事有一天会遭遇到重炮的轰击。因为中**队装备的重炮实在是太少了。在这位所谓的专家眼里,这些工事只要能防御住75毫米左右口径的直接打击就已经足够了,修太厚实也是浪费钢筋混凝土。当然他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的同意,毕竟中国的水泥产量极为有限,而从日本国内运输来的要优先补充关东军。在加上日军那么大的占领区都需要修建防御工事,那有那么多的水泥和钢筋专共南昌一地使用。况且那些水泥钢筋全部的用到阵地上,那位战前还是东京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总工程师的专家上那里捞钱去。所以这些工事修建的虽然不象被上下一齐动手卡油的中**队的工事那样成为豆腐渣工程,但也就能抵御住75毫米左右的火炮攻击,在大口径的火炮,也许能防一两发,再多这结果恐怕也就好不到那里去了。

    在这个重炮团的掩护下,11军轻松的就突破了日军苦心经营已久的南昌外围工事,迅速的突入了南昌市区。催不及防没有预料到仅仅一个中国集团军便拥有如此之多的重炮的日军在不到一天的时间之内就将南昌外围环城工事加上大部分防守兵力丢的一干二净。那些大小碉堡在平射的120毫米加农炮面前,不能说是纸糊的但是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几乎是一发炮弹便报销掉一个大型暗堡,当然手中重炮炮弹并不十分充足的刘家辉并没有实施火力覆盖,而是采取了精确打击的办法,这些重炮也只是针对那些小口径火炮无法摧毁的大型工事,至于那些小型工事还是交给了75毫米野炮和37战防炮以及缴获的日式速射炮去解决。数量有限自身又没有补充能力只能靠缴获获得补充的那些重炮炮弹可不是这么浪费的。

    尽管这些重炮除了打击日军坚固的大型工事外,所提供的真正火力支援有限,充当火力支援主力的还是那些75、76毫米口径的野山炮,但是还是给了大贺茂中将当头一击。“八嘎,支那军队什么时候装备了这么多的大口径火炮了。”作为一个把守战略要地的师团长,他对与自己对峙的中国三九两个战区的装备还是比较清楚了。自身没有强大的军火生产能力,重装备只能单纯的依靠进口的支那本身装备的大口径重炮装备的数量极为有限,再加上长时间被作为日军地空火力重点打击目标,现在中**队拥有的重炮数量更是极为有限。在武汉会战结束后,虽然还是重点战区,但是实际上已经论为配角的三战区根本就没有装备大口径重炮。至于作为现在支那装备最精良的九战区,这种大口径重炮的数量也不多,也只有寥寥无几数量不多的几个连装备了德式150毫米重榴弹炮和苏制120毫米榴弹炮。怎么会一下子出现在南昌这么多,按照支那军的配置标准来看,这支重炮部队至少有一个团的数量。

    不过被火速从前沿送过来的几发炮弹残片上清晰的日文标记很快便让大贺茂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