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农张琰起兵响应。河东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等人又暗中与高干通谋。曹操得知这一情况后,对荀彧说:
“关西诸将凭借着有利的地形和手中的武力,各有各的打算,如果发兵征讨,必然发生变乱。现在张晟在崤山、渑池之间寇掠,南通刘表,卫固等人起而响应,我担心这样下去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河东东、北两面靠山,西、南两面有黄河环绕,四面又不安宁,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你能不能替我物色一位象萧何、寇恂那样的能人去镇守?”
第十章克平四州(10)
萧何辅佐刘邦,寇恂辅佐刘秀,都立有大功,为新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著贡献。曹操目前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物。荀彧明白曹操的意思,回答说:
“杜畿的勇敢足可抵挡大难,智慧足可应付事变,不妨让他去试试。”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二十岁时,为郡功曹。后被举为孝廉,任汉中府丞。董卓乱后南避荆州,建安年间北还。杜畿到许都后找到侍中耿纪,两人畅谈终夜,刚好荀彧住在耿纪的隔壁,听了杜畿的谈论,大为惊异。次日天明后,荀彧派人去找耿纪,说:
“你家中有国士,你却不往上推荐,你是怎么当侍中的呢?”
荀彧即向曹操推荐了杜畿,曹操任杜畿为司空司直,不久升任护羌校尉,使持节,兼任西平太守。这次曹操又接受了荀彧的推荐。当即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经过艰难曲折来到河东,先用计稳住了卫固、范先等人,在站稳脚跟后,突然带兵奔入一军营固守。卫固等人与高干、张晟联兵攻打,不能取胜,只得转而侵掠诸县。不久,曹操派议郎张既到关中征召马腾等人,乘机联兵对卫固等人发起进攻,大获全胜,高干逃走,卫固、张琰等人被杀。此后,杜畿治理河东,奖励农桑,兴办学校,整饬武备,百姓日渐丰实,社会日趋安定,政绩十分突出,为曹操后来平定关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说攻打壶关城的战斗,进展得并不顺利。为了彻底解决高干的问题,曹操决定亲自带兵西征。建安十一年(206)正月,曹操让崔琰辅佐长子曹丕留守邺城,自己率军踏上了征程。当时正值天寒,部队须翻越太行山,行军异常艰苦。曹操触景生情,写下了《苦寒行》一诗: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诗以“苦寒”为中心,把隆冬时节在太行山区艰苦行军的情景描绘得十分真切形象。先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二句总写,接着具体描写险峻的道路、恶劣的环境、严寒的气候,同时插写“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的内心感受。最后以“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作结,从始至终洋溢着一派苍凉悲慨之气。《东山》诗,《诗经·豳风》中的一篇,是写远征军人返乡途中情景的,中有“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东曰归,我心西悲”的句子。这里引出《东山》诗,既流露了对广大士兵的关切和同情,同时也把眼前的艰苦行军同当年的周公东征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削平群雄、实现统一的愿望和心情。
曹操率军来到壶关城下,稍事休整,即命猛攻,同时传下一道命令:
城破,皆坑之。
曹操大概因攻打壶关旷日持久,不见进展,自己亲率大军前来途中又吃了不少苦,因此心怀愤懑,故下了这道命令。但士兵虽然奋力攻打,壶关还是连月不下。这时曹仁对曹操说:
“围城一定要给敌人留下一道活门,以表示他们还有生路。现在明公下令城破后他们一定得死,那他们人人都会拼死防守。壶关城池坚固,城中粮草尚多,不知哪天才能把城攻破,而士兵的伤亡却在一天天增多,这实在不是一个好办法。”
曹操听了,茅塞顿开,立即撤销了原来下达的命令。在曹军的奋力攻打下,城中开始出现动摇。高干见势不妙,留下部将夏昭、邓升守城,自己逃往平阳向南匈奴求援。曹军加紧攻城,在三月间将壶关城拿下。
高干见到南匈奴单于后,单于害怕曹操,不愿与之结怨,拒绝了高干的请求。高干此时后无退路,关中原来响应他的那一批人现在又都非死即降,再无指望,只得带着几个卫兵,向南投奔荆州刘表。逃到峣关时,被上洛都尉王琰抓住杀死。王琰将其首级给曹操送去,曹操封他为列侯。
第十章克平四州(11)
至此,袁绍过去占据的冀、青、幽、并四州全部落入曹操手中,纳入了曹操的直接统治之下。这表明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进程中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从此曹操便把河北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四向以争夺天下。
曹操占据并州后,任命梁习以别部司马兼并州刺史。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原为郡主簿。曹操任司空时,历任乘氏、海西、下邳县令,所到之处均颇有政声。还朝任司空府的西曹令史,调任西曹属。其时济阳人王思也任西曹令史,因汇报情况不合曹操心意,曹操很生气,竟召来执法人员要处王思重刑。刚好王思外出不在,梁习便代替王思前往回答询问,结果被关押起来。王思得知后骑马赶回,主动承担了这足可判处死刑的罪责。曹操欣赏梁习不为自己辩白,同时欣赏王思不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因而赞叹道。
“哪里想到我军中有两个义士呢!”
于是不仅不治两人的罪,不久还同时将两人提拔为刺史,王思兼豫州刺史,梁习兼并州刺史。
梁习到任后,正值并州兵乱饥荒之后,问题一大堆。一方面,匈奴人在边境不断骚扰,骄横跋扈,不少官民叛逃投入其部落;另一方面,地方豪门大族拥兵自保,或四处寇盗,或彼此攻伐。梁习大刀阔斧进行整治,一面用软的一手诱导晓喻,招致接纳,一面用硬的一手进行管制、###,杀了千人左右,投降归附的数以万计,还将数万人迁往邺城居住。这样,不久就收到了显效,不仅境内秩序渐趋安定,连匈奴单于也表示降附,出现了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百姓称赞说:自己所知道的刺史中,还没有一个能赶得上梁习的。曹操为此大为高兴,赐给梁习关内侯的爵位,并授予并州刺史的实职。
曹操占据并州后,又网罗了一批人才,主要有仲长统、常林、杨俊、王象、荀纬和王凌等人。
伸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少好学,博览群书,善文辞。性倜傥敢直言,不拘小节,时人称为“狂生”。二十岁后,游学青、徐、冀、并等地。到并州后,高干因久闻其名,对他很尊重,待以上宾之礼。一次,高干以时事请教,他对高干说:
“您有远大的志向,但却没有杰出的才能;喜爱人才,但却不能恰当地选用人才。我觉得这是应当引起您特别注意的。”
但高干很自负,不乐意听仲长统的话,仲长统不愿久留,很快离开了高干。高干死后,经荀彧推荐做了尚书郎,后参议曹操军事。
常林,字柏槐,河内温人。少好学,家贫,耕田自给,常怀揣经书,边耕边读。高干曾表荐为骑都尉,辞不受。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少时曾从陈留边让受学,颇得边让器重。善识人,司马懿十六、七岁时,与之相遇,杨俊赞赏说:“这不是一个平常人啊!”又司马朗早有名,而其族兄司马芝却还默默无闻,只有杨俊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王象,字羲伯,河内人。少孤,卖身为奴,因牧羊时读书而被主人责打。杨俊对其才质十分欣赏,为之赎身并助其娶妻成家。
荀纬,字公高,河内人,从小喜欢文学。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司徒王允侄子。李傕、郭汜杀王允,王凌翻越长安城墙逃归乡里。
常林等人都是先到并州避乱,后由梁习推荐给曹操的。曹操任命他们为各县令、长,颇为看重。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曹魏集团的重要成员,各有成就,显名当世。
六还定东土
曹操平定并州后,率军回到邺城。八月间,长广管承率众三千余家起义,曹操率军前去镇压。到了淳于,派乐进、李典率部打败了管承,管承逃入海岛。
东部沿海一带大部属青州,小部属兖、徐二州,汉末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地区之一,著名的青州黄巾军即主要活动于这一地区。袁氏控制青州后,放任豪强恣意兼并土地,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因此,青州黄巾军的主力被曹操击败后,黄巾余部仍有活动,新的农民起义也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地方割据势力的活动也很活跃,当外来势力强盛时,他们往往表示归附,反之,则各行其是,甚至公开打起反叛的旗帜。袁谭就任青州刺史后,对这些割据势力往往采取封官、加官的办法进行拉拢。吕布占据徐州后,这些割据势力大都站到吕布一边反对曹操。吕布败亡后,他们又都纷纷归降曹操。后来刘备背叛曹操,他们又纷纷起来响应刘备。曹操击败刘备后,他们又回过头来,依附曹操。曹操回师官渡,不可能留下重兵驻防东部,他所任命的郡县长官,虽有一些自己所亲信的官员,但也留用了一些归降人员。这些归降人员的状态仍然是很不稳定的,有的一有风吹草动,就又打起了反叛的旗帜。昌豨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章克平四州(12)
昌豨本来已在建安六年(201)归附曹操,但在曹操西征高干期间又起兵反叛。曹操平定并州后,派于禁和臧霸前往征讨,未能奏效,于是增派夏侯渊前往相助。三人合力进攻,一连攻拔昌豨的十余座堡垒,昌豨渐渐支持不住。昌豨过去同于禁有老交情,于是到于禁那里去请降。诸将都以为于禁一定会把昌豨往曹操那儿送,谁知于禁说:
“你们难道不知道曹公的军令吗?凡被包围以后才前来投降的人是不能赦免的。遵守法纪,执行命令,这是下级应当做到的事情。我虽然以前同昌豨是朋友,但又怎能违背军令呢?”
说完就去同昌豨诀别,一面流着眼泪,一面命把昌豨推出斩了。曹操在淳于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
“昌豨投降不来找我而去找于禁,这岂不是命不好么?”
言下有怜惜昌豨之意。围而后降者不赦,这法令本来就够严酷的;在执行这个法令时,本来可以给予通融而不给予通融,也不难看出其用心的残忍。不过,曹操也知道于禁这样做从根本上说来对他是有利的,因此不仅没有加以责备,相反对他更加看重。回军邺城后,于禁被任命为虎威将军,夏侯渊被任命为典军校尉。
总的说来,稳定东部沿海地区的局势,成为曹操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中所面临的课题。由于曹操任用了何夔、吕虔等得力的地方官,使他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课题。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建安三年(198)被曹操召为司空掾属。曹操对部下要求很严格,左右掾属事情办得不妥的,往往加以杖责。何夔身上常带毒药,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