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亡者永生 >

第4部分

亡者永生-第4部分

小说: 亡者永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态度,绝对没我好果子吃。 

  终于决定先回报社联系各方关系打听消息,谋定而后动。这时候我已经快绕了小区一圈,前面不远就又是大门,可停在人行道边的两辆奥迪车让我心里“喀噔”震了一下。 

  都是沪A的蓝色车牌,一个是个位数,一个是十位数。 

  在中国,车牌靠前的都是政府要员的官车,在上海,沪A00800以内的,都至少是局级干部。而这两辆,毫无疑问,是上海市副市长以上级别官员的车,特别是那辆个位数车牌的,难道说…… 

  看来这里面发生的事,要远比我想象的严重得多! 

  回到大门口,向两个乔装打扮的保安看了一眼,准备招手叫出租回报社,却又见一辆奥迪A4在封锁带前停了下来。牌照是沪A006**。 

  车上下来两个男人,其中一个居然金发碧眼,是个相当英俊的外国人。 

  他们两个和门口的战士说了几句,就见刚才把我挡得死死的那名战士拿起步话机开始呼叫起来。 

  我立刻放弃了叫出租车的打算。这两个明显是知情人,看看再说。 

  两人并没被放进去,而是站在封锁带前,象在等待着什么。 

  过了四五分钟,一个人从小区里走了出来。看到这个人的装束,我大吃一惊。 

  从头盔到鞋子,一整套密封防护服! 

  这代表什么? 

  我立刻联想起2003年那场让所有国人都记忆深刻的灾难性传染病。 

  现在是没有SARS了,但这几天报纸上连篇累牍报道的是什么,让我们报社那个跑卫生的小丫头跑断腿还拿了好几笔好稿奖金的是什么? 

  禽流感! 

  我不由打了个冷颤。 

  昨天的官方数据,是内地有两例疑似,其中一人死亡。 

  上海不是没有吗?难道…… 

  穿防护服的和外国人寒喧几句,拿出带来的一套防护服让他换上。送外国人来的那个则重新坐上奥迪离开了。 

  我又等了十分钟,见没其它值得注意的,就叫了出租车回报社。 

  坐在车上我定下心来的时候,才发现尽管我的第一感觉是禽流感在上海爆发,但细细琢磨疑点太多。 

  2003年SARS在中国爆发时,政府处理疫情最开始的方式遭到广泛的质疑和抨击,和瞒报疫情相关的官员大多受了处分。照理在今天,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了。而我在新浪上看到的新闻恰恰说明,就算是人染上了禽流感,政府也没有瞒报的打算,而是一切透明化,让公众监督。上海政府如果要瞒禽流感疫情,别的不说,相关领导势必要承受极大的政治风险。这似乎不太可能。 

  而切断电话线,动用特殊手段屏蔽手机讯号,更让我隐隐感觉,其中隐藏的秘密,要比禽流感更可怕! 

  再说,真的爆发禽流感,来一个市卫生局长差不多了吧,那两辆车……是怎么回事? 

  回到报社的时候正赶上开部务会,蓝头不知哪里来的兴致,跑过来旁听,弄得自部主任宗而以下,人人都不自在。我把情况一汇报,宗而还没说话,蓝头先兴奋起来。 

  “小那的新闻敏感性就是强,这是个大线索,要抓住。采访好了,要版面有版面,要奖金有奖金,我说的。”蓝头的大嗓门在小会议室里左突右撞,余音袅袅。 

  宗而看了我一眼,嘴角微微翘了翘。我明白这是他在表示苦笑。 

  “蓝总,刚才那多说的情况……牵涉到军方,恐怕采访起来有些难度。而且市委宣传部那里……” 

  蓝头很有气势地把手一挥:“难道因为有困难就不去采访了吗,有困难我们要上,没有困难我们要……啊,没有困难最好。” 

  “没有困难我们制造困难也要上”旁边偷笑的苏世勋轻轻把蓝头的话补完,周围几个人都把面部表情维持得很辛苦。 

  “那多你是老记者了,我知道你方方面面的关系挺多的,努力去试,一定要把内幕打听清楚。明天我就要听到结果。宣传部那里我去搞定。”蓝头拍胸脯。 

  宗而又看了我一眼,示意他是尽力了。 

  “蓝总你放心,我会尽力去做,哪怕稿子发不出来也没关系。” 

  我此话一出,立刻引来许多不解的目光。 

  我叹了口气,说:“刚才有一点我没说,我父母就住在那个小区里,我现在怎么都没法和他们联系上。” 

  “啊。”周围发出几声低呼。 

  散会后,宗而经过我时拍了拍我的肩膀,没有说话。 

  我冲他笑了笑,以示自己没事。 

  得开始想办法了。 

  我以帮洪玲玲泡一杯茶为代价,打听了上海禽流感的情况。洪玲玲就是社会部专跑卫生条线的记者,长得娇小玲珑,所以我们常常叫她“丫头”。上次我写的那篇“瑞金医院惊现奇迹,致命绝症莫明康复!”让她相当郁闷,估计被她部主任不轻不重地拍了一记。好在这丫头人小心胸大,一点不记仇。呃,这么说,似乎有些岐义…… 

  洪玲玲告诉我,上海相关方面虽然很紧张,正严阵以待,但别说人,连家禽感染都没发生。我试探问她疫情会不会被瞒报,她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种可能。 

  我之前的怀疑是对的,不是禽流感。 

  “那么,最近上海有没有其它高危性传染病发生?或者是发布了什么传染病警报没有?” 

  “没听说。”丫头奇怪地看着我问:“你问这些干啥。” 

  “呃……”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告诉她,毕竟是需要她的帮助的。 

  “有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知道。”丫头瞪大了眼睛。随后她就兴奋起来了。 

  “我这就去打听,如果有绝密疫情发生,再封锁消息,总不可能从外地调医生过来,肯定是从大医院抽调的。喂,这稿子你得分点汤给我。” 

  “喝什么汤,有肉一块吃嘛。”我笑着说。 

  回到座位的时候,勉强挤给洪玲玲的笑容早已经不见了,对她来说这仅是个大新闻,而对我则更牵扯了亲人的安危,心情怎都轻松不起来。 

  想了一会儿,我拨通了梁应物的电话。 

  “呃,你也不知道吗?”我失望地说。 

  “即便被你猜中,爆发了危险的传染病,也仅是医学上的问题,和我们所涉及的方面,并没有……” 

  “我知道,我知道。”我叹着气。 

  “这样吧,我帮你问一下。” 

  “这样最好了,你这里是肯定有渠道了解的。另外,方便的话,能否活动一下,让我能以记者的身份进去。” 

  “这个……”梁应物有些迟疑:“这可完全不在X机构的权限内。” 

  “权限要看怎么说,你不用糊弄我,X机构进行这些研究,如果没有相当的能量,在方方面面的牵制下,简直寸步难行。”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钟。 

  “知道了,我会努力看看,但不能给你任何承诺。” 

  “谢谢。” 

  挂上电话,我从名片夹里找出郭栋的名片,盯着看了一会儿,又插了回去。 

  还是不麻烦他了。一来认识不久;二来上海公安局特事处——公安部特事局直辖单位,听上去很牛,实际才刚成立,方方面面的关系,怎都不可能与根深蒂固的X机构相比。托上去,也是白欠人情而已。 

  晚上睡觉之前,我又打了一次父母的电话,还是不通。 

  “要是认识上海警备区的人就好了,从封锁小区的部队入手,也是条路啊。”我躺在床上这么想着。 

  第二天我早早就到了报社,却一直不见洪玲玲进报社,应该是在外面跑采访。手机被放在伸手能及的地方,一响起来就急着看是不是梁应物打来的。 

  下午三点,我等到了一个丧气的消息。 

  蓝头踱着方步,走过来的途中和许多人和善地打着招呼,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停在我面前。 

  “那多啊,咳咳,跟我来一下。”他轻咳了两声,脸上堆出不一般的笑容。 

  他把我领到自己的办公室。 

  “坐坐。”他热情地招呼我。 

  “小那啊,你的新闻热情,新闻敏感度,都是第一流的啊。不象那些新进报社的记者,一篇三百字的小稿都写不好。” 

  我给了他个回应的笑容,没吱声,等着下文。 

  “这次莘景苑的事情,我感说全市的记者你是第一个发现的,如果能报道的话,绝对是超重量级的大新闻。” 

  如果能报道的话?我琢磨着他的话,看来…… 

  “可是……”蓝头又长又重地叹着气,递给我张小纸片。 

  “关于莘景苑小区被封锁一事,没有市委宣传部充许,所有媒体不得擅自报道。”下面盖着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大红章。 

  果然。 

  “这个新闻,你也只好放一放了。我留意着,上面一松口,就派你过去,做个大新闻出来。”面前这位似乎全然忘了昨天是如何打着包票去搞定宣传部的,一脸诚恳地对我说。 

  好在我从没有对他寄予多少期望,诺诺应了几声,就离开了副总编办公室。 

  宣传部的那一纸禁令,口吻也比平时严厉得多啊。历来宣传部对新闻的监管,一是通过通气会上的口头传达,二是通过发文,但就我以前看到的文而言,一般会用“建议暂缓报道”的字样。这一次,所有的迹象都显示着那里面的不同寻常。 

  路过社会部,看见洪玲玲向我招手,连忙走过去。 

  “你有消息了?”我问。 

  “昨天早上,瑞金医院和华山医院紧急抽调传染病区的医生护士组成特别医疗小组,被一辆军车接走了,应该就是。不过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没人知道去了哪里,而且昨天医疗小组的成员没一个回自己家的,听说事先说好在工作结束前不能离开,不能对外联系!我问过好几个大夫,都说不会是禽流感,一定是更可怕的东西。现在医院里都流言四起呢。” 

  “更可怕,会是什么?” 

  “有人说,只有像炭疽或埃伯拉病毒,才会让政府这么严阵以待。”洪玲玲压低了声音说。 

  我打了个冷颤。 

  埃伯拉病毒是有始以来最凶悍的病毒,从感染到发作时间极短,我看过一些图片,病发时是真正的七窍流血,到后期甚至从细小的毛孔中也渗出一颗颗不会凝固的血珠,大多数人在24小时内就会死去。199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基科维克爆发过一次。当时总共出现了315例病人,让那座城市仅有的两所医院全都关闭,30%的医生和10%的护士被感染。流行的最初阶段,病死率达到100%。 

  而炭疽的致死率虽然不像埃伯拉这么可怖,但传染性要强得多。美国国会技术办公室199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用炭疽菌进行攻击,可能会造成比核弹还要大的灾难。因为只要一亿分之一克的炭疽杆菌便可将一个人致于死地,故被视为最理想的生物武器。而这种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生存几十年甚至更长。9·11之后美国就多次受到炭疽菌攻击,2001年11月美国参议员雷希收到一封藏着炭疽菌的信,幸好他没拆,那里面的病毒足以使10万人死亡。 

  如果是这样的传染病,那么住在小区里的父母,岂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