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面纱-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我想问问你,十年前你们学校113室的那起血案。”何队的声音不高,但却透着严峻。
何处长的身子一震,眼神也猛地一个闪烁,他迟疑地问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是的,哥,我想你还不知道吧,现在所有的疑点都已经集中在你的身上。”
“我身上?”何处长险些从椅子上跳起来。
“是的,有人证明,当时死的学生不是一个,而是两个,而且案发地点不在水房,就在113寝室。可是,等你打电话叫来学生处的黄处长时,他却只见到一具尸体,而且地点已经变成了一楼的水房。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你,有可能移尸和毁灭另一具尸体。而你的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何队不容哥哥反应,一口气连珠炮般向哥哥发起了猛攻。
何处长显然没有准备,所以他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听到最后两个字时简直已经浑身发抖了:“不,不,不是我,不是我呀。”
“不是你?现在有黄处长作证,还有一个当年的临时工作为目击证人。你想否认都没用了。哥,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何队的表情很痛心。
“不!不是我要搬动尸体的!不是我啊!”何处长的脸上一片绝望,双手用力地抓着自己的头发。
何队的心里却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他发现事情正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哥,我知道主谋不是你,因为这样做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一定有人指使你这样干的。可是,现在如果你不说出那个人来,那么你就要为他背这个黑锅,你要被迫承担一切的罪责。哥,妈不在了,现在没有谁比咱们哥俩儿更亲了。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你坐牢呢?你想过没有,一旦你进了监狱,那风烛残年的爸爸能不能受得了?嫂子和大侄儿在人前人后怎么抬得起头?而哥哥你,从受人尊敬到声名狼藉,就为了给别人做替死鬼,你在里面牢底坐穿,那个人在外面却无限风光,哥,你想想,你为他这么做值得吗?而且,你再想想,在关键时刻,他不但不保你,反而把责任全都推到你的身上,这样的人,你还跟他有什么道义可讲?哥,只要你愿意出来指证他,那么,我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你减轻罪责,毕竟你只是受人指使,充其量只是个协从,再加上检举揭发这一重大立功表现,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何队的“攻心术”显然产生了效果,何处长的身子一直在发抖,但是抖着抖着,他渐渐平静下来。他放下捂着头的双手,定定地望着弟弟:“志远,你说的是真的?如果我坦白交待,是不是就能从轻发落?”
何队重重地点了点头:“是的,我保证。”
何处长似乎终于下了决心,他咬了咬牙,开始讲述十年前的真相。
91文学网(//wx。91。/)——倡导人性阅读,推崇原创动力
第二十一章 揭秘113
更新时间:2008…11…1 15:43:00
字数:2092
第二天,傍晚时分,滨江师范学院4号楼收发室内。
何队、小高、关玲、田甜、陈小乔、池文浩、白阿姨,七个人挤在本来就不宽敞的收发室内,这里的空间越发显得狭小。
“今天把大家叫到一起,我想你们应该已经猜到了,那就是,案情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何队双臂交叉胸前,神情无限轻松。
“哦?找到凶手了吗?”田甜的急性子又得到了体现。
“……还没有,不过,我们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证据,相信过不了几天,案子就会水落石出。”何队志得意满地说道。
田甜失望地撇了撇嘴,向陈小乔望了一眼,眼神意味深长:这个何队又在吹牛了。
陈小乔淡然一笑,仰起头期待何队的下文。
这时,关玲突然问了一句:“何队,您有没有查到十年前113血案的真相?当时死掉的学生是不是有两个?”
何队点点头:“没错。”
关玲的眼睛忽然一亮:“这么说,您都查清楚了?为什么明明死了两个学生,后来校方却说是一个?那个黄宏涛的尸体哪里去了?”
何队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实情:“当时,你姐姐敲不开113的房门,就跑到几百米外的行政楼找到值班的何志高,正好那个临时工也在场,就跟着一起跑进4号楼。当他们三个撞开113寝室房门的时候,那个黄宏涛还没有死,他身中数刀,挣扎着爬向门口,努力地向你姐姐伸出手来。可是,就在他们的手指即将碰触的刹那,他倒地身亡了,身后留下一条宽宽的血痕。而行凶的林森,趁着大家惊慌失措的瞬间,一手握着‘血纱巾’,一手抓着杀猪刀,疯狂地叫喊着‘血面纱!血面纱还会回来的!’紧接着就挥刀向自己的肚子刺去,接连刺了三刀,鲜血四溢,他也气绝身亡。现场的惨状简直无法形容,到处是血,更多的鲜血从两名死者的身体向外流淌。你姐姐目睹这样的惨相,无法承受,当时就尖叫着昏了过去。由于被杀的学生是何志高的顶头上司、当时的学生处处长黄万山的亲侄子,所以,何志高情急之下,连忙给黄处长打电话。十分钟后,黄万山赶到现场。何志高当时就惊慌地问黄处长是否要马上报警。黄万山开始本来也表示同意,可是,当他走到寝室中央,在桌子上看到一封开着口的信封时,他把里面的信纸抽了出来。信很长,足足有五页。黄处长看完信后,脸色一下就变了。他把信纸塞回信封,接着又把信装进自己的内衣口袋。大约思考了两分钟后,黄处长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告诉何志高,暂时先不要报警,从他侄子的床上抽出一床棉被,让那个临时工把他侄子的尸体包裹着扛到学校后面的黄土坡就地掩埋。临时工本来就有点弱智,听了命令二话不说就照做不误。何志高本来还有疑问,可黄处长不由分说,从杂物间抽出三把铁锹,拉着何志高紧随那个临时工直奔黄土坡而去。离开时,他还不忘吩咐何志高把4号楼的大门锁上。而你的姐姐,就被他们放在113室的一张床上。三个人三把锹,半个多小说就把黄宏涛的尸体埋了。”
关玲大骇:“啊?黄处长为什么要这样做?那可是他的亲侄子啊。”
白阿姨这个时候突然问了一句:“后来呢?他们报警了吗?林森的尸体怎么处理的?”
何队看了白阿姨一眼,继续对关玲说道:“他们埋完黄宏涛,就再次返回113寝室。这个时候,你姐姐已经醒了,面对一屋子的血腥和地上林森的尸体,她突然间崩溃了,在房间里大哭大叫,怎么也无法安静。最后,黄处长让何志高和那个临时工把你姐姐送到行政楼值班室,给她硬灌了五片安定,让她睡着之后,黄处长又以保护学校利益为由,对何志高威逼利诱,让何志高和临时工用棉被把林森的尸体转移到一楼水房,用浸血的棉被把113室门边的血迹初步擦拭干净。再把棉被丢进房内,锁上了房门。诸事完结,那个临时工在黄处长的威胁下也被锁进了关着你姐姐的那间值班室。一切就绪后,黄处长才让何志高打了报警电话。因为水房和113寝室分别在一楼入口处的左右两侧,所以,两名警察并没有发现真正的案发现场。而且,狡猾的黄处长又让何志高戴着手套将凶器杀猪刀在水管下冲刷干净,洗掉了上面沾染的黄宏涛的血迹。擦干后,最后他又让何志高重新在刀把上印上了死者林森的指纹,之后再把刀丢在尸体旁边的血污上。这样,警察在这把刀上就只发现了林森一个人的指纹和血迹,最终以自杀结案。在警察离开后,他们才放出临时工,一起彻底地清理案发现场。而关玲你的姐姐,在醒来后却变得痴痴呆呆,她神经错乱了。这时,黄处长就向你家里打电话通知接人。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的。”
“天哪,太可怕了。那个黄处长为什么要这样做?”陈小乔一脸惊惧地问道。
“很明显,是因为桌上的那封信。”何队沉声说道。
“这么说来,这封信里肯定写明了林森杀人的真实原因。而这里边一定涉及到黄万山。所以,他才会情急之下毁尸移尸,把一场凶杀案演变成一桩自杀案。林森杀人和自杀时手里一直攥着‘血纱巾’,叫着‘血面纱’,由此看来,‘血面纱’一定和林森的真正杀人原因有关。也就是说,‘血面纱’和黄万山有关。那么,会不会,最近这几桩‘血纱碎块’的连环命案也是和黄万山有关呢?”
关玲一席话说得何队连连点头:“你说的不错,目前我们也是这样怀疑。不过,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还要等黄万山亲口告诉我们。”
91文学网(//wx。91。/)——倡导人性阅读,推崇原创动力
第二十二章 照片疑云
更新时间:2008…11…1 15:43:00
字数:1498
就在这个时候,关玲突然想起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她急切地问道:“何队长,您有没有听何志高说过,他们当时有没有在我姐姐身上拿走什么东西?”
何队迅速地摇了摇头:“没有。”
“真的没有吗?会不会他们在故意隐瞒?”关玲还是不肯相信。
“不会。何志高为了争取宽大处理,把所有的细节都据实交待了,连黄万山发现那封信的事都没漏下,怎么可能隐瞒这个呢?关玲,你姐姐身上带着什么重要的东西吗?”何队的眼光又变得锐利起来。
关玲咬了咬嘴唇,苦恼地说道:“也不是,我也只是怀疑。您看,这是林森出事前寄给我姐姐的信。”
何队接过信迅速地扫了一遍,抬起头时,他的眼睛更亮了:“你怀疑的是不是那本日记?”
关玲用力地点头:“是的,我这几年来一直在寻找,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林森提到的那本日记。所以,我才怀疑是姐姐当时把日记带来学校,又被坏人拿走了。”
“目前看来,日记应该还在你家里。你再回忆回忆,你姐姐会不会把它藏起来了?或者留下什么暗示没有?”何队一点点在提醒。
关玲苦思片刻,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那没关系,你回去再慢慢想,想到了及时告诉我。我的手机号陈小乔和田甜都有。”
说到这里,何队突然回头拉开夹包的拉链,取出一张照片,递到陈小乔面前:“陈小乔,你认识照片里这个人吗?”
陈小乔仔细看了一看,茫然地摇了摇头。
何队笑了一笑,又把照片递给池文浩:“你们逐个看一下,看有谁认识照片里这个女人?”
照片从池文浩手中,转到田甜手里,又从田甜手里传给白阿姨。
白阿姨低头看着照片,看了足有三秒钟,这时,一直在一旁静静观察的何队问话了:“白阿姨,你见过这个人吗?”
白阿姨慌忙抬起头:“没有没有,我只是觉得这姑娘长得实在漂亮。”
说着,白阿姨便把照片交给了她身边的关玲。
关玲拿过照片看了一眼,突然“咦”了一声。
何队眼中光芒一闪:“怎么?你见过?”
关玲眨了眨眼睛,仔细回想一下,这才迟疑着说道:“我说不准,只是觉得照片里的女孩子有些眼熟。我想来想去,感觉她好像和黄志勤的妈妈长得很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