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门记-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庶子庶女的外家只能是嫡母的娘家。礼法上的关系比血缘上的关系要重要的多!
今天是2013的最后一天,时间过得好快啊。
☆、第47章 程姨妈
“这爵位不爵位的;不是皇上的事儿吗,付家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向姨娘不敢置信。
“这可说不准,人家都说付大舅爷要入阁了,成为阁老,那六部还不是都听他的了。还说这次付大舅爷出去办差,办的好;得了圣上的夸奖呢。
入阁拜相是早晚的事儿,要不说自古丞相出自翰林呢,这付大舅爷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十几年,这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
你说这付大舅爷成了阁老;礼部不是管着这爵位的事儿的吗;要是他说一句话,不比别人要强的多?何况,人家在皇上面前也说的上话呢。”
这些都是邱国柱家的听人说的,她自己可没有这么高的认识。
“要不然咱们伯爷怎么对付大舅爷这么尊敬?这要是把付大舅爷给得罪了,到时候那咱们伯爷的爵位给撸了,咱们这伯府就要收回去了,然后我们这些下人,说不定就要被发卖出去呢,毕竟这不是伯爵府了,也用不了这么多人了。姨娘,你想想看,要是到时候真的那样了,你家的人能全部都带走吗?咱们谁都不敢保证是不是?”
向姨娘越听心里越乱,说道:“不至于吧,付家舅爷和咱们是姻亲,怎么也不会做出这种撕破脸皮的事儿来,何况这边四姑娘和三爷都是他亲外甥呢。”
“呵呵,姨奶奶这你就不懂了,四姑娘和三爷是付家大舅爷的外甥,可是再亲也亲不过自己的亲妹妹,你说要是咱们老太太再和以前一样对待二太太,人家不定就闹了呢,对付大老爷和三老爷,人家是一点儿都没有不舒服的,毕竟咱们二老爷可是进士老爷,如今也有官职在身,只要二老爷的官职还在,四姑娘和三爷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反正有没有这伯爵府,二老爷一家子都能过的很好。人家说不定给二老爷的官再升一升,日子过的好着呢。
所以啊,姨娘,你也别想着总要超过二太太,如今老太太都要让这些二太太呢,你何必自己去触这个霉头?”
要不是今天向姨娘给了自己这个赤金的手镯,她才不会跟她说那么多的废话呢。
向姨娘被说的更是没有了信息了,这连老太太现在都动不了二太太,她还跟怎么样啊,这付家怎么突然就起来了呢?要是还和以前一样,是个穷翰林该多好啊。
真是生不逢时,偏偏到了自己,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又想着那包氏真是个蠢的,当初的机会那么好,竟然没有那二太太给压下去,白白的浪费了那么长的时间。
且不说向姨娘如何的不甘心,如何的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叶四娘她们已经到了付家的门口了,和叶府不一样,这付家的门口一个石狮子也没有,显得很是干净。
而且走了一段路,叶四娘也知道自己的外祖家的房子没有叶家的大。
但是人家这房子是自己买的,以后也不会被收回去。当然,排除被抄家,这种事儿还是不用去想了。
大舅舅如今都上朝去了,还没有回来,不过大舅母夏氏,大表嫂林氏,二表嫂欧阳氏,大表哥付永泰,二表哥付永安,还有三表哥付永信都在一边呢。大表哥付永泰已经中了举,就等着会试呢,也算是子承父业。
表侄儿付易衡见到叶四娘很高兴,不过大家都没有动,他也不敢动,毕竟这里有他爹,他可是平时最怕他爹了。
二表哥和二表嫂的女儿娴姐儿也被奶娘抱着过来见礼,她今年才两岁,上次因为年纪小,所以就没有去汝州,在家里呆着呢,这次叶四娘见了这胖乎乎的娴姐儿,就恨不得上前捏一捏她的胖乎乎的脸蛋。小孩子的包子脸,真是让人心痒不已啊。
付家在京城的人口就是大舅舅一家,和小舅舅一家,不过付家的老家是在广定府,离京城也有差不多千里了。因为大舅舅一直在京里做官,所以付家都是在京城住下来了,叶四娘的外祖父当初也是在京城当官,所以房子都是现成的,而小舅舅付仕松自然也跟着过来京城,与老家那边的联系也就少了。
大表哥付永泰和二表哥付永安陪着自己的姑父去了外书房,也是方便姑母和夏氏说话的意思。
叶承修早就和表弟付永信去他自己的院子说些男孩子的话题去了。
叶四娘和叶七娘就陪着娴姐儿还有叶八娘在一遍的暖阁玩,丫鬟们上了好吃的点心。两岁的娴姐儿盯着叶八娘,然后问道:“表姑姑,她是不是比我小?”
叶四娘说道:“是啊,八娘比娴姐儿小一岁呢。”
“那为什么我还要叫她表姑?她还没有我大呢。”娴姐儿说道。
旁边娴姐儿的奶娘都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带的姑娘说出了这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己教她的呢。
叶四娘听了笑道:“因为八娘的辈分比你大啊,八娘是我妹妹,你叫我表姑姑,她是我妹妹,是不是也应该叫她表姑姑?”
娴姐儿想了想,好像明白了,又好像不明白,不是比自己小的都要男的叫弟弟,女的叫妹妹吗?
可是这个却完全不一样,两岁的小姑娘人生第一次出现了苦恼的事儿。
只是四表姑说的也有道理,“那大哥是不是也要叫她表姑?”娴姐儿问道。
叶四娘点头,娴姐儿就立刻不纠结了,连大哥那么大的都要叫她表姑,她这么小的,也不算吃亏了。
于是欢欢喜喜的叫了刚回说话的八娘为表姑。
叶七娘倒是没有多说话,那边大舅母夏氏陪着小姑付氏说私房话。
付氏问道:“这次二妹还是没有过来?我这还不容易回来一趟,她就不想见见我?”
按说今天知道自己要回来,大嫂这边也肯定带信了,可是到现在都不见二妹的影子,付氏也有些生气,这再是嫁了人,娘家也不能忘了吧。
夏氏叹道:“她那个婆婆生病了,她不好走开。”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婆婆生病,也不过是她那婆婆找的借口,就是不想让她回娘家。
“当初就不应该让她嫁过去!虽然妹夫不错,可是这样的婆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以后四娘要是和二妹一样,我宁可她一辈子不嫁,我养着她,也不会让她嫁过去的。”付氏说道。
她真是生气,这情啊爱的,值当什么?日子过成二妹这样,简直是太丢脸了!
而且付氏对这程秀才也很有怨言,既然娶了自己的二妹,不能让她过上好日子,让自己的亲娘磋磨自己的妻子,这算什么对她好啊。
可是二妹一说起这个,就说那程秀才私底下对她好的很,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偷偷的给她留着,这算是什么对她好啊,男人不能把家给立起来,算什么本事?
“也是二妹没有生出孩子来,她婆婆不高兴了。”夏氏说道。
程付氏嫁到程家好几年了,可是一直肚子没有动静,她婆婆这就脸色越来越难看,而又碍于付家的地位,不敢让程秀才休妻,所以把怨气都发到程付氏身上来了。
女人家没有生孩子,那就是个大罪过,程付氏之所以忍气吞声,这个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程付氏的婆婆心里对付家也有不满,所以哪里能让程付氏回娘家?
现在付仕林又升官了,付家更不好惹了,原本这程家老太太还想着让自己的儿子纳妾,如今也不敢吭声了,更是对付家怨的很。
所以付家大舅的升官,对付氏是个利好的消息,而对程付氏就不是个什么好消息了。
程家老太太相比较儿子的前程,更看重的是子嗣的延续,别的都没有这个重要。
加上以前程老太太想娶的儿媳妇不是程付氏这样的官家小姐,这样程老太太怎么可能喜欢程付氏?
“难道就一直没有看过大夫?大夫怎么说?”付氏问道,最开始成亲的时候,不用看,可是过了这几年了,也该看看大夫了。
夏氏说道:“哪里没有看过?你大哥还求着一个擅长这方面的太医给二妹看了,那太医说二妹没有问题,可是那老太太说是我们请来的大夫,自然这样说,要不然几年都生不出孩子来,怎么还
说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付氏听了说道:“会不是是妹夫有问题?”
付氏在跟着丈夫的任上也见过这样的事儿,开始夫妻两个也是生不出孩子来,结果丈夫就把妻子给休了,又另娶了旁人,那被休的妻子最后也嫁给了别人,结果这丈夫新娶的妻子还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而改嫁后的前妻却是一个接一个的生,这才知道,原来是男方有问题。
只是世人觉得生不出孩子都是女人的事儿,是女人肚皮不管用,男人根本就不用看,看了那就是
奇耻大辱。
夏氏叹道:“我也这么想过,可是谁敢这么说?那老太太还不是把我们给吃了!”
也是,要是怀疑是这个程妹夫有问题,程老太太还不把人给轰出去?到时候事情就更不可挽回了。
可是不看一看,到时候把责任都推到程付氏身上,这也太不公平了。
“是不是二妹不让纳妾的?”付氏问道。依照二妹的性子,之所以跟着程家妹夫,还不是因为她觉得程妹夫对她一心一意,如果真的让程妹夫纳妾,那她就会崩溃的。
作者有话要说:过去的人那,女人生不出孩子,就是女人有问题,男人是没有问题滴。
俺朋友的一个亲戚,那时候刚解放吧,嫁了人八年没有生孩子,结果就被送回家了,结果双方又各自嫁娶,女方已经儿女成群,男方还是一个孩子也没有,最后不得已只能从外地抱养了一个。
☆、第48章 付大舅爷
守着这些情情爱爱的过日子有什么用;付氏自己就不这样。
“我私底下问过,她说宁可离了程妹夫;也不会让他纳妾的。当初要嫁给程妹夫,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二妹能忍受她婆婆的各种刁难,就是这个不答应。”
程付氏的性子也倔的很,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坚决的要嫁给程秀才的。
这事儿也一样,左性的很。
可是到底哪个更重要呢;是守着丈夫过一辈子重要,还是不被婆婆继续欺负更重要,
付氏说道,“既然二妹不想离了程家;那我想着;一定要给妹夫偷偷的看看;那程老太太不是觉得正大光明的看,是要了她的命吗?咱们就不正大光明的。”
为了自己的二妹以后有好日子过,付氏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最好让那程老太太自己相信她儿子是不能生的,到时候请大夫过来看。
心里对自家二妹真是怒其不争,好好的日子过成这样。
“要真是妹夫的身体有问题,那程老太太就理亏,还敢骂她?以后得捧着二妹呢。二妹对程妹夫不离不弃的,还有谁能做的到?”
要劝二妹和离,那根本就不可能,这点儿付氏清楚的很,除非是程妹夫做了对不起她的事情,不过要真是那样,说不定二妹会选择自杀,她就是有这种左性。
大嫂毕竟不是和二妹是姊妹,说话做事都要有所顾忌,可是自己是二妹的亲姐姐,做什么事儿都不被人说成是心怀鬼胎。
所以这种事儿,她要出头做才是对的。
付氏的法子也简单,这程老太太这种年纪的人,不是都信佛吗?尤其是她盼着孙子,更是要烧香拜佛,那么就在她经常去的寺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