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后记-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天川眼前闪现出一幕幕往事:韦小宝杀鳌拜,韦小宝机智救助会中兄弟和江湖好汉,韦小宝带领着大伙儿力压云南沐家四将,韦小宝冒着灭门之险违抗皇帝旨意宁死不杀天地会…何等壮举、何等令人仰慕!徐天川神色洋溢,会心的笑了。是呀,这家伙对咱们可还真是够义气!
顾炎武见徐天川久久不答,便道:“韦香主冒死相救我等,足见义薄云天,众人仰慕。虽说行事不依常理,可大节不糊涂,他可没有害陈总舵主。”
徐天川缓缓说道:“是呀,我们知道陈总舵主不是他害的。只是可惜他胸无大志,不肯反叛朝庭。”
顾炎武说道:“我看韦香主这人极具号召力,人又绝顶聪明,且福泽深厚,累建奇功。虽说不明大势、不晓大义,不过是时日未到罢了。比如汉高祖、明太祖,均出身贱劣,有何大志,而终成帝业?不过形势所然,时势所趋,大势所归矣。”徐天川细细想来,觉得无不在理,不住点头,道:“依先生之见,那韦香主现在何处?我等却又如何行事?”
顾炎武掉过头,四面环视一周,昏暗灯光下,稀稀落落几个乡农悠闲饮酒闲谈,遂附在徐天川耳上,一阵私语,只听得徐天川热血沸腾,情绪激昂,不由高声说道:“先生妙计,何愁大事不成!徐天川愿追随先生,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话音未落,只听得嘿嘿怪笑,一个响亮声音叫道:“好啊,两个反贼,密谋造反,我等遇见,却不能放过!”
二人大吃一惊,回过头来,只见那几个乡农齐齐站起,堵住门口,抽出刀剑来。吓得店家慌忙钻入柜台,直打哆嗦,口中不停直念:“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
二人面面相觑,深自悔恨。二人足迹遍布神州,可谓老江湖,自是眼光不弱,如何竟未留意到这几个乡农。可真是阴沟翻船了!
那响亮声音说道:“顾先生,朝庭待你不薄,不与你等书生计较,以礼待之,你却总是与朝庭作对,整日东奔西走,密谋造反,却是为何?我等留意你多日了。嘿嘿,二位这就请跟我上衙门说去吧。”手一挥,两名乡农走上前来。
顾炎武站起身来,伸手入怀,摸出一把匕首来。徐天川却是坐着不动,弓着身低着头,一阵“咯咯”咳嗽,恰是随时即刻便要一命呜呼的老人。那二人丝毫不把顾炎武放在眼里,对徐天川更是不屑一顾,手一伸,便向顾、徐二人抓来。
猛然间,只听得“啊呀”一声惨叫,一个身影腾飞而起,重重撞到墙壁上,头破血流。接着一声闷哼,一人脚步踉跄,走出几步,慢悠悠倒在地上。原来徐天川见这些人不识自己,便正好装傻,做出弱不禁风的样子,出其不意重创敌人。他待得对方抓来,突然站起,左掌猛然伸出,果然一击得手,打中一人小腹,直飞出去,右掌却迅猛向扑向顾炎武之人击去。徐天川这两下蓄势已久,犹如拉满弓的箭,疾射而出,无比迅捷,劲力十足。那人武功亦是不弱,听得风声,侧转身子,左手一带,欲顺势将徐天川抛出去,却功力不及,仍被重重击中前胸,肋骨断裂,肝脾震碎,眼见不能活了。
那声音响亮之人显然是这些人首领,见瞬间己方已损伤二人,不由大吃一惊。这些人均是名家子弟,身手不凡,虽然算不上一流高手,江湖上也算一等一的好手了。这老儿居然一出手便击毙二人,虽说是偷袭得手,也不可小视。当下走上前来,脚下不丁不八,凝神贯气,沉声问道:“阁下是谁?好功夫!”
徐天川适才偷袭得手,一下去掉对方两个随从,方略为放心,只道不过尔尔,大可应付得了,一见这人身形,心中暗暗叫苦,知道今日遇上劲敌,余下三人想来也是不弱,方才不过一时侥幸,今日恐怕难以脱身。当下不动声色,暗自戒备,盘算如何缠住敌人,让顾炎武逃走,自己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了。
那人见徐天川不回答,也不作声,脚步向前一跨,左手一扬,右掌轻飘飘拍来,掌影飘忽,好不迅捷。徐天川左手迎面立起,变拳为抓,右掌迅捷击向那人左臂。那人不慌不忙,左手依着来势,划个弧圈,往外一带,右掌却斜劈而至。与方才那人招式一模一样,功力却不可同日而语。徐天川只觉一股吸力吸来,带得身形一歪,人欲向前冲去,那人右掌却已击来。徐天川慌忙缩手,头一低,足下使力,一招“灵猴上树”,顺势向前一窜,方堪堪避过这一招,胸中不由一阵气血翻滚。
那人却不乘势追击,赞一声:“好!”也不知是赞自己攻得好还是赞徐天川躲得快。
徐天川这些年四处流浪,灰心丧气时便狠练武功,自觉功夫比以前更有进展。可刚才一交手便落下风,险些失手,当下凝神静气,不再冒进,注视着那人。却见这人二、三十岁年龄,身材修长,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不穿这身粗布衣裳作乡农打扮,俨然一富家公子,不由心下暗暗称奇,便朗声问道:“阁下是谁?”
那人轻轻一笑,说道:“阁下是谁?那是我先问你的,你当先回答我,我才告诉你。”
徐天川见他戏弄,心中有气,要待发作,猛然惊醒:可不能上当。当即静下心来,见那人却不像戏弄的神情,便朗声答道:“在下徐天川,天地会徐天川!你可认识?”
那人看了看徐天川几眼,偏偏头,想了一会儿,犹犹豫豫说道:“可是那叫着‘八臂猿猴’的徐天川?”
徐天川冷冷答道:“正是在下。”
那人朗朗一笑,说道:“原来是‘八臂猿猴’徐老爷子,失敬失敬。徐老爷子一副好身手,为何却作叛逆,可惜可惜!”随即一声咳嗽,身板一挺,神情倨傲,高声说道:“我乃武当人氏,姓杨名高扬,人称‘云中雁’,‘云中雁’便是在下。”当真是人如其名,趾高气扬。
徐天川暗自一惊,听说这两年出了几个后起之秀,有个叫‘云中雁’的,一身“武当绵掌”出神入化,尤其轻功“金雁功”更为了得,便道:“久仰久仰,原来是‘云中雁’杨公子。”
那杨高扬一听,得意非凡,昂起头,背负双手,不可一世,似乎忘了捉拿当前敌人。徐天川暗暗好笑,可这人武功却是极高,心念一动,暗想:此人看来是给宠坏了,爱好马屁,而且似乎江湖经验不足,且吹捧他几句,他能放我二人走自是最好,如若不然,出奇不意,打伤了他,我二人今日方能脱得此难。依徐天川昔日为人,自当光明正大与之争斗,绝不使诈,但这几年失意流浪,性情变得更加深沉,今日与顾炎武重任在肩,形势艰险,不得不行此不正当手段了,想到此脸皮也不由一阵发热。正待上前拍马屁,却听顾炎武说道:“杨公子一表人才,乃人中豪杰,为何却作异族鹰犬?何不随我等一道,去学那霍去病、李广、岳飞,驱逐鞑子,匡复汉人天下,岂不更加光宗耀祖?”原来顾炎武见二人不再拼斗,形势缓和,也看出此人狂妄自大,想晓以言辞、动以口舌,以古人比喻说动于他。
那杨高扬听得,背负双手,摇头晃脑,连声说道:“非也非也,顾先生此言差矣!顾先生高才,在下向来佩服,却如何能说出这等无见识之话?想当今,百姓安居乐业,尽享清静太平。我等理当报效国家,造福天下百姓,岂可造反扰民?不可不可。”说罢连连摇头。
顾炎武又道:“天下该当是我等汉人天下,如今鞑子当朝,我等受辱,犹如寄人篱下,低声下气、逆来顺受,何来安居乐业、清享太平?”
那杨高扬说道:“错错错,明朝是汉人当朝,可百姓受苦。清朝是满人当政,可百姓享福。先生难道不曾听说: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就有九年荒?你说朱元璋好不好?先生大错而特错了!先生悬崖勒马、亡羊补牢,尚未为晚矣!”竟教训起顾炎武来。
顾炎武大怒,正待发作,狠叱几句,却见徐天川抢上一步,使个眼色,连声说道:“公子高义,我等愚昧不知,当回家三思,容我等告辞。”不等回答,拉住顾炎武便走。
岂料杨高扬却并不糊涂,大声高叫:“且慢,尔等岂能说走便走!尔等杀伤我两名兄弟,岂能一走了之?理当送官府查办!给我拿下了!”那随从二人便左右扑来。
徐天川把顾炎武一推,对着左边之人一晃,人却向右边之人扑去,口中高叫:“先生快走!”显是要自己缠住二人,让顾炎武逃走。
杨高扬一声冷笑:“想逃跑,没那么容易。这老儿赁的狡猾,让你知道小爷手段!”也不见他如何动作,人便跃到徐天川身后,半空中撑出右手,向徐天川头顶抓来。徐天川先前盘算良久,此人功夫奇高,若不出其不意打伤了他,终究难逃恶手,因此与旁人争斗是假,原是要他如此攻来,在他即将要抓住一瞬间,一低头弓身,右手反手一招“灵猴偷桃”,抓向杨高扬胯下。这一招又快又狠,极为阴险毒辣,是徐天川轻易不使的救命绝招,旁人绝难躲避。这人正从空中下落,无处着力,如何躲闪?那杨高扬先前一招即挫败徐天川,以为“八臂猿猴”也不过如此,一个大意,不曾提防。不过他功夫也着实了得,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双手凭空往下一按,腰部使力,身子一弓,一个翻滚,从徐天川头顶滚过,眼看即将重重摔在地上,他却伸手在地上轻轻一点,背贴着地面滑溜溜直滑向一边,一挺身,人便站起。这一下也是惊出一身冷汗。当下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双手一错,左一掌右一掌迅捷打过来。徐天川偷袭未曾得手,颇为懊丧,见杨高扬击来,忙凝神静气,不敢一丝疏忽,紧守门户,绝不冒进,见招拆招,斗在一起。
顾炎武本已给徐天川推出门外,却不愿独自逃生,手握匕首,返回屋来。那随从二人一看杨高扬出手,即退出战团,向顾炎武扑来。顾炎武举匕首刺去,但觉手腕一痛,已给人抓住,匕首脱手,跟着后心酸麻,已给点中了穴道,瘫倒在地。
徐天川与杨高扬斗得十来招,便落下风,一见顾炎武倒地,心头慌乱,更是手脚忙乱,渐渐不支。杨高扬哈哈大笑,一招快似一招,徐天川顿时险象环生。
便在此时,只见一个乡农,手挥单刀,向徐、杨二人砍来。
杨高扬此时已胜卷在握,他为人本十分自负,平时一旦动手,余人便自行退下,决不要人相帮,顿时心中不快,大声喝道:“退下!谁要你来帮忙!”
那乡农“嘻嘻”笑道:“谁来帮你?”呼呼呼三刀,快得异乎寻常,向杨高扬砍落。徐、杨二人均是大吃一惊。这乡农一直悄无声息坐在一旁,不发一言,看不清面容,徐天川原以为是杨高扬帮手。而杨高扬以为是自己随从,毫不留意,猝不及防,来势迅猛,要躲闪却哪里来得及,右肩上早着。杨高扬大叫一声,一个筋斗倒翻而出,跌倒在地上,但见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肩骨已被击碎,痛得杨高扬大声哀叫。
那随从二人见杨高扬受伤,齐声惊呼:“公子!”撒下顾炎武,挺剑冲上前来,挡在杨高扬身前。徐天川回头一看,见这乡农五六十岁年纪,面目依稀有些相识,却记不起是谁。
杨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