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大官-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过的很快,而事情传的更快。李序然在河北河南两地的事情,已经传到了朝廷,到了朝廷的朝堂之上。
“启奏圣上。钦差大臣李序然在河北河南两地赈灾,目无朝廷章法,私自查办朝廷命官,听说,把一个四品知府还有两个县令都摘去了顶戴花翎。而且还调动了不少的将士,各县各府都闹得沸沸扬扬,官员和百姓们怨声载道,请皇上明察啊,他这个钦差应该撤掉,从新派人去”。说话的是富察鲁,他对两省的情况非常熟悉,但偏偏能做到颠倒黑白。
但是。比颠倒黑白更可耻的还有火上浇油,接下来要说话的佟尔璞就是这样的人。
佟尔璞接着富察鲁的话说道:“皇上,富中堂说的下官也听说了些,而下官还听说,这个李序然还从北沙调了两万多只马匹,并且他让当地的官员把马匹直接就杀了。说是什么阴干之后再运到灾区。在河北河南两地。李序然更是对将士们任意调遣,一次调动的兵力就有一万之多。”这时。底下的官员们窃窃私语,为官者都知道。这个时代,擅自调兵或者染指军队,是一件很敏感的事。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佟尔璞真可谓是阴险毒辣,他抓住了这一点,而且是在富察鲁之后说的,他巧妙的抓住了北沙的军马和河北河南两地提督府的将士,很快就引起了皇上的警觉,看到皇上敏感的样子,佟尔璞继续说道:皇上,臣随愚笨,但李序然依旧在离开北沙不是征北元帅,还私自调动马匹,到了灾区,首先想到的是依旧是兵马,区区赈灾,何须要调动兵马。他无非就是想向大家说明,他虽不是元帅了,但随时可以调动兵马,哪怕他是征北元帅,也敢调动河北河南的兵马。皇上啊,这件事,令人害怕啊,担忧啊。
佟尔璞像个唱戏的人一样在那里表现着,不过,对于一个几乎没有主意和决断力的皇上来说,这还真的有些效果
看着佟尔璞和富察鲁得意的样子,还有皇上犹豫的举动,而一些大臣们的赞同之声,杨再兴觉得必须要说话了。
“启奏皇上,两位中堂大人的话,微臣实不敢苟同。李中堂查办官员的事,微臣也知道,但这些官都是贪官,而那个尹州知府更是杀**民,这都是证据的,皇上可以随时传人问话,李中堂通过吏部来办的,也符合程序。
而至于北沙的马匹,那都是些老马和受伤的马匹,李中堂之所以要把马肉晾干运到灾区,是因为那些马匹无法走长途,这都是为了解决灾民的亟需啊。
他在河南河北是调兵了,臣协助管着兵部知道这件事,两省的提督都向臣禀报过了,那些将士都是去看守粮食的,土匪、灾民遍地都是,如果不出动军士,那些粮食可能就是厮杀和抢夺的对象,那将是一场更大劫难,至于说查办官员,两位中堂大人,难道忘了那些地方官贪污渎职的事了吗?不用特殊手段能管得住他们吗?”。
这时,皇上的脸色好了很多,他觉得杨再兴的话更有道理,尽管他在金銮殿,但他也知道,李序然直接把粮食发到百姓手里,又从各地弄到了马肉,那百姓就不会暂时饿肚子,不饿肚子就不会到处流窜,那也就不会闹事,他要的就是不要百姓闹事,一旦闹得厉害,他的江山就坐不稳。
杨再兴之后,秦章和周勇也站了出来,这两位都是北征的将军,他们知道李序然, ;自然也知道北沙的情况。于是他们向皇上解释到:“北沙征战多年,所以一些马匹老的不行了,还有一些马匹在征战中受伤,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了,就是李序然不动,这些马匹也会被杀掉,北沙现在人强马壮,自然没人对这些马感兴趣,那就只会被白白浪费掉了。
而秦章和周勇没有再多说,因为他们怕说的太多,反而会引来大家认为他们现在还只认李序然这个元帅的误解,到时就更麻烦了。
说道这里,皇上完全明白了,他考虑了很长时间,最后他下了一道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圣旨,大意如下:
河北河南两地灾情严重,情况复杂,考虑到两地官员之压力,百姓之苦难,着钦差大臣李序然在两地的办差的时间延长至六个月,等到明年开春,可以播种后,百姓们看到地里种了庄稼,民心稳了,慌乱平了之后,李序然方可回京。
再次重申,李序然为钦差大臣,代天子行事,对两省的官员和朝廷事务有节制的权力,对赈灾事务有最高的决定权力,任何人不得变相阻挠和敷衍,违者严惩。
皇上这样做,是让李序然去安抚民心,是让他利用他多年地方官的经历去治理两地,为他真正的排忧解难。
但,皇上毕竟是皇上,在圣旨的最后,加了这样一句:“”当然,各级官员在不影响和干扰的前提之下,也可以对赈灾之事提出建议,但,必须要有证据,道听途说和捕风捉影者严惩,望众官员以朝廷的赈灾大计为重,从大局出发,办好各自的差事。
经过多年的变化,现在皇上已经不是刚继承大位时的那个有勇有谋的明君了,现在的皇上变得多疑、狭隘,同时又优柔寡断,从所谓的大局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从李序然的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样的话,将更利于他实现他的秘密计划,也是他最终的一个计划。
但不管怎么说,眼下来看,李序然必须要在灾区待更长的时间了,一直到明年开春,这就意味着,他要在这里过年了。
而这段时间将是灾情和民情最为严重的一个阶段,李序然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能力去办差,去解决另外一种类型的问题,这就是天灾。
而与此同时,佟尔璞和富察鲁等对李序然的干预和阻挠将会更加的明显和严重,可以说他们的明争暗斗将会进入一个更加关键的环节,此可以成为**。
第一百九十二章 筹粮(上)
当河北、河南两地的官员知道李序然在灾区的时间被延长后,他们的心情也因人而异,就像是对他崇拜的人更加崇拜,对他害怕的人更加害怕一样,现在希望他能在两地多留一段时间的人希望他继续留下去,永远不要走,而希望他赶快离开这里的人,也那怕是诅咒也希望他马上就离开这里,一刻也不要多留。
但希望归希望,事实归事实,李序然已经开始部署他新的计划了:发完粮再筹粮,筹完粮再发肉,发完肉再准备明年播种用的种子,而在这之前,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在灾区开建水渠,改善土壤,并且给来年种一些树苗。
李序然仔细的考量过了,这两个省之所以遭旱灾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树太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绿化不够,生态被破坏,一些人把树叶树皮也吃了,结果灾情就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但是,也不是说完全就没有希望了,因为在这两个省境内,有两条大河,流水量非常的大,也正因为此,截流或者筑坝非常难,耗人耗材太多,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现在连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个地方官还敢动这么大的工程?
‘钦差大人,有人闹事了,你快去看看吧‘,说话的是李序然的亲信,是李序然的近侍卫。
‘怎么了?慢慢说,发生什么事了?‘,李序然从沉思中缓过神来。
‘有些士绅富商来闹事。现在聚集在巡抚衙门外,你快去看看吧‘,侍卫着急的说道。
这时。李序然叫来十三骑中剩下的三位高手,另外带了几个亲信,有文职的也有武官的。
快到门口的时候,李序然突然停了下来,他想到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这河北巡抚莫本怎么没有露面?这分明就是把他这个钦差推出去直接面对这些人,可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呢?
于是,李序然对几个亲信说:‘你们换身衣服。到人群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要打草惊蛇‘。
这些人跟随李序然南征北战多年,对于这样的命令自然是清楚不过的了。于是,他们心领神会的点点头的走了。
李序然想的没错,这正是河北巡抚授意底下的人上演的这场剧,而主要就是省城周围一带的官商,他们也是这些地方势力的代表。
身为巡抚的莫本当然很清楚发粮以后,马上就是筹粮了,他也很清楚以李序然的手段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所以他们干脆先发制人,在李序然要粮之前他们主动出击。
这个出击就是一些富商聚集了一帮人到衙门口闹事:他们的理由是这次没有给他们发粮。他们也快要饿死了。他们每年向朝廷缴纳不少税,同时对于维护当地的治安也有贡献。现在遭灾他们也没有幸免,所以。朝廷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让他们心寒,他们那么多张嘴也要张口吃饭,求朝廷给个说法。
莫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他们先把苦诉出来,这一方面是给李序然一种压力,因为这些富商里面有不少人在京城都有一定的背景。意思是告诉李序然他们也不是那么好惹的。而从另一方面也是在回答他们对李序然筹粮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没门。
李序然的亲信到了这些人群中。很快就嗅到了其中的奥秘:
“兄弟是哪里的?怎么称呼”,富商中有人向他们问道。
“河北尹州府的嘛,家父姓林,人都叫林员外”,答道。
“原来是林兄弟,你们那里也要向朝廷筹粮吗?”,那些富商问道。
“可不是吗?活不下去了,咱们得要个说法”,李序然的亲信很上路。
“你们应该多召集一些人,听说你们的知府也被那个铁血钦差给抓了?”,没想到李序然还落了个这么名声——铁血钦差。
“是啊,所以大家才慌了嘛,今天先是让我来看看,下次大家都来,哦,对了,你们的东西都放好了吗?”,这个所谓的东西就是粮食。
“呵呵呵,那还用说?不放好,等着人家来拿?反正有巡抚大人给我们撑腰,怕啥?”,富商们这样说着。
过了一会,李序然的亲信便将刚才的情况转告于他,并告诉李序然,这些人是有组织有目的的,要是见不到钦差,讨不到一个说法,他们就不离开。
李序然听完后,陷入了深思,看样子,这件事还真是不好办,但不管怎么说,他现在是不能够出去的,因为,他还在等,在等一个很重要的结果。
外边的吵杂声依旧没有平息,李序然关上门窗,屋子里静了一些,他躺在椅子上,手指在桌子上不停的敲着,现在他必须要忍耐、要等待,直到他的十三骑回来后。
这就是李序然在等待的,十三骑出去有段时间了,依他们的身手和效率,应该办的差不多了,这一点李序然是很有自信的,而一旦他们到了之后,李序然就会得到更大的筹码来和这些人周旋了。
想到这里,李序然派人将河北巡抚还有布政使传来,他也要和这些人唱出戏。
据李序然的观察,与莫本不同的是,河北布政使是个极其有城府的人,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