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大官-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他们已经知道杨峰进了城,所以,他们就将六万重兵布在了南沙城,而同样给后方安了三万兵力,目的正是李序然猜想的:要切断朝廷大军的后路,将他们围住。
而赫利大王的计划是,一旦围住,他就再派五万兵力增援,那样的话就可以将朝廷大军消灭在南沙府了。他原本想派更多的人去,但考虑到将过多的兵力布控在南沙府风险太大,一旦其他地方告急,他将无力应对。
于是赫利大王采取了智取的方式,先是将朝廷大军引进了山岭,然后故意丢了县城,紧接着又故意丢了南沙城,然后切断后路,将其围住,然后一网打尽。
而这一切恰恰都被杨大将军给应验了,真是骄兵必败啊。
第一百一十六章 起死回生(下)
话说此刻的杨大将军的大军乱成一团,几十个人拼命的保护着他,齐英大声喊道:“大家继续往后撤”,因为后面的街道相对来说安全一些,因为那是南沙将军引诱他们的地方,所以没有放火药之类的东西。
同时,齐英命令将士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好在这些人都骑着马,行动起来也方便一些。
但是由于这个时候,朝廷的五万前来接应的大军还没有到来,所以,南沙城周围的伏兵很快就围住了城门,杨大将军出不去了。
而与此同时,李序然这边山岭的敌军也开始了行动。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李序然在这里埋伏了一万精兵,而且都是拿着弓箭,同时,由于李序然准备充分,不少士兵都爬到了树上,所以这样上下夹击着,很快就占了上风。
但是,毕竟敌军是三万,而李序然只有一万兵马,所以,李序然急忙命令再从同州府调三千兵马。
这三千人早就在同州府河边的对岸中等待了,看到信号就立刻赶来过来,因为,这段时间送粮草的时候已经将山路修的差不多了,所以这三千兵马立刻就到了山岭上。
尽管这三千人对于三万人来说依旧没有什么优势,但起码给了将士们信心:我们是有援兵的,同时也给了敌军顾虑,他们是一下子不会判断出来李序然来了多少兵力的,因为,皇上早就给两江增派了兵力,这是人人皆知的。
只是,李序然不知道,这三千援兵里面有他的烟云十三骑,同时一驰也率了二千府兵还有北江省的一万自护队队员埋伏在对岸,如果李序然真的顶不住了,一驰打算就带着这两千人和敌军同归于尽。而这十三骑也是一驰调的。当然,按照常理来说,一驰是调不动十三骑的,但一听李序然有难。不用一驰调,十三骑早就准备好了。
就这样,因为李序然的精兵训练有序,加上他们准备充分,同时有援军的声势,所以还能和这三万敌军僵持着,这时双方已经挑明了,于是打到了一块平坦的地方,看来就只有肉搏了。
但毕竟兵力悬殊,这样。李序然这边怕是坚持不了多久。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惊人的一幕。
尘远拉着李序然的说:“大哥,你看,快看”。
只见一群人骑马过来,直接奔向了敌军的前面的将士。他们身穿黑衣,斜背弓箭,背后还有个剑匣,手里各执弯刀一把,同时马背上都挎着大刀或者长剑。
这个时候,敌军将领看见他们后,下令士兵们攻过去。而那群人远远就朝敌军放箭,一次三支箭,箭箭穿心,敌军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倒下了一批人。
而同时这群人已经到了敌军的跟前,只见他们抽出弯刀。上砍人头,下砍马腿,所过之处人头落地,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这下好了,李序然的大军士气高涨。而敌军则顿时乱了阵脚。李序然命令:乘胜攻击。因为,这时他才反应过来,前面的那群黑衣人就是他的燕云十三骑,同样,他已经认真的点过了:一、二、三……,十三个,一个都没少。
而此刻,对岸的一驰又加了一把火,他命令二千府兵和一万自护队的队员大声呼喊,同时朝河对岸奔去。那喊声简直是惊天动地,另外,同州府这边的老白姓敲锣打鼓,声势浩大。
而从王军师那边赶过来的五万兵马也朝这边开来,李序然大喜,这时,他急忙命令尘远,想办法告诉十三骑,让他们先撤。
这时,河对岸的敌军听到这个阵势后,知道是北江那边和朝廷安营扎寨那个方向都来援军了,加上这眼前刚刚撤走的神秘十三骑,他们急忙准备后撤,就在这时,尘远率领兵一直杀到敌军的将军面前,一刀砍了这个将军的人头。
这下敌军就不是打算撤了,而是马上就真撤了。这时,李序然命人乘胜追击,但不能追的太远,不过敌军已经死伤一大半了。
就在李序然这边取得胜利后,赶去接应杨大将军的那五万朝廷大军也到了,加上南沙城里五万大军(现在伤亡惨重,远不到五万了),等于是朝廷的近十万大军对南沙将军的六万大军,而且,朝廷的五万援军在城外边,大将军的人在城里面,而南沙将军的人则刚围住城门就被朝廷援军反包围,所以,现在夹在中间的是南沙将军。
而在王军师这边,由于只是有一万敌军在骚扰,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攻击,而王军师这边同样有五万人,经过多次试探后,王军师识破了他们的诡计,于是,他命令分出三万人将其一举消灭。
这时,王军师接到杨大将军的命令:从这五万守粮草的兵马中再调出三万来增援他 ;,看来这个杨大将军确实是急了。
南沙将军虽然勇猛,但毕竟自己的六万人马对朝廷的十万多人马,最后还是寡不敌众,自己杀了一条血路便带着将士们撤退了,杨大将军要命人继续追,但被齐英给劝住了。
就这样,总算是解决了这一次的南沙之危,同时,还攻下了一个山岭,一座县城,还有一座南沙城。
不过,朝廷这边也损失惨重,当初攻山,还有攻城以及城内被烧时的伤亡人数竟有三万多,而且死的多,伤的少。
战争啊,是多么的残酷,而将帅之无能同样残酷,只因为指挥不当,多少将士白白的送了性命。
这时,杨大将军急忙命李序然和王军师来此商量要事,李序然和王军师便立刻赶来。
经过他们商议,最后杨大将军下了几道命令:将阵亡的将士安置好,伤员由随军的郎中给疗伤,这大概有三万多人。
而剩下的十七万人马分为三部分,六万人马驻扎在南沙城里,六万人马驻扎在南沙城外,以防敌军再次围城。剩下的五万人马,有三万就在原先攻下的那个下县城里,和南沙的兵马相互形成犄角之势。而另外的两万则驻扎在李序然埋伏过的那个山岭一带,这个地方既能保证粮草的运送,又能防止敌军的包抄。
布置好这些后,王军师提醒杨峰:“大将军,该给皇上上个折子了,圣上那边可惦记着呢”。
这个时候,杨峰没有说话,他默默的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是啊,这个折子不好写,虽然是攻下了几个城池,但伤亡这么多人,要是这么个打法的话,二十万大军很快就打完了。小沙国有二十个府,现在这才只是第一个,后面的可如何是好啊?
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攻下这些城池也大部分是王军师和李序然,尤其是李序然的功劳,要是没有自己的这个学生的话,恐怕他这位大将军今天就要命丧南沙城了。
这位大将军在想着:该怎么向皇上说呢?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道奏折
杨大将军就这样来回的踱步,李序然则和王军师低头不语的在一边坐着,过了一会,杨大将军突然停了下了,然后深深的叹了口气,走进了房间,看样子,他是想好了。
这时,外边就只剩王军师和李序然了。李序然也听说过这位军师的大名,尤其是他的神秘之处,他几乎不怎么露面,他和皇上的关系也不为外人所知,但一下子就成了这二十万大军的军师,足见其过人之处。
“素问军师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在下有一事想请教,不知可否?”,李序然说道。
“李大人客气了,谁不知道你是朝廷最年轻的一品大员,还是杨大将军的学生,而且李大人在南江省的盘龙岭为皇上保驾护航的事也是朝野皆知啊,李大人前途无量啊,以后还得仰仗李大人呢,有什么事尽管开口,王某人也想交李大人这个难得的朋友”,王军师说道。
“果真是会说话的很啊”,李序然在心里想,看来和这位军师大人说话还是要注意方式啊。
于是,李序然说道:“我们就这样攻打小沙国,估计攻不到五个府的时候就会兵力严重的不足,到时小沙国的大军反扑过来,朝廷的大军就应付不了了。再说了,小沙国全民皆兵,要彻底的消灭没有十几二十年恐怕是不行的,要是不采取政治的手段而完全靠军事的话,那些老百姓也会拼死抵抗的,当然,这是在下的愚见,不知军师怎么认为?”。
这时,王军师叹了口气说道:“李大人一言切中要害,这正是此次北征的问题所在,小沙国突然杀了朝廷派去的使者,一时激怒了朝廷,才下令北征的。所以有些细节还没有考虑清楚,尽管早就有攻打小沙国的想法,但好多条件还是不成熟,李大人提出的政治手段来解决该问题真是高瞻远瞩啊。这一点一般人是想不到的”。
王军师紧接着说道:“现在这样打下去,确实不是个办法,不要说五个府了,我估计三个府都打不下来,朝廷的这点家底就打完了,而且越到后面越难打,损失的程度也就不是现在这样了。现在既要保住朝廷大军的颜面,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军方案。
所以,走的时候,皇上下旨随时要将战况向朝廷禀报。以便能尽快的想好应对之良策,可现在朝廷的大军已经来到这里了,是进也不行,退也不行,真是进退两难啊。不过。当今圣上圣明,想问题总能出其不意,相信定能有个两全之策”。
他们两个就这样说着,李序然能感觉到,可能是由于他们之间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出于身份的考虑,所以。他们都刻意回避着一些话题。
想想也难怪,李序然是杨大将军的学生,而王军师正是监视杨大将军的,王军师虽然年龄比李序然大的多,但其实军师这个职务只是临时或者荣誉性的,而李序然则是赫赫有名、大权在握的两江总督。所以难免有一些隔阂。
就在这时,有人来传话:请李序然和王军师进去,杨大将军有事和他们说。
李序然考虑着多半是说奏折的事情,可是这种事情叫他们进去干什么?退一步说叫军师还能说得过去,毕竟军师有参军的职能。可他这个两江总督去干什么?
难道,仅仅是因为就是大将军的学生吗?
不过,对于王军师来说,这些很正常, ;杨峰和他商量不商量都无关紧要,因为,他有单独给皇上上折子的权力,而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