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人-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是感恩节,象我给你的短信里说的一样:
我们应该感谢彼此的父母,是他们赐予我们生命;我应该感谢你,是你给了我甜蜜的爱情还有我们的儿子;我应该感谢儿子,是他带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新的希望;我们应该感谢这段共同走过的9年,明天、后天,一个周末,一个属于你我,属于我们的日子,再过25个小时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等待着,等待着那天的到来。。。。。。
共同走过的这9年,我的感觉是幸福的、富裕的、快乐的,亲爱的,您呢?
又十三年,他的圆心还是病人
这些天,一直在寻找,搜索自己毕业工作十三年的记忆。想起来医院报到的那个夜晚,想起最初入住的单身楼,还有一个个从陌生到熟悉的人…然而,就像用惯了的左右手却常常被忽略一样,差点忘记了那位退休后又默默工作了十三年的老医生、老大夫…
住在泰安的济南人
三十年前,在省城医院工作了十八年的他和同事一道来到汶水河畔,那年我刚刚出生;二十年前,他们又一起来到泰山脚下;后来我来到医院的时候,他退休了,但是他却依然留在这里,一留又是十三年。三十年,二十年了,这个有着济南户籍的老人人依然在泰山脚下默默地守望着病人。十三年前,辗转来到泰安的时候,除去同来泰城的一名同学,我甚至叫不上任何一个人的名字,于是老乡便成了我搜寻的对象,非常庆幸,*主任走入了我的生活,也有了以下这点点滴滴的记忆:
香烟白酒
*主任的生活中,有两样东西给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香烟和白酒。搞了三四十年消化内科的老医生肯定比我这个只晓得一些流行病学知识的人更懂得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可是他却一直吸烟,这些年尽管少了,可还是在抽。而酒呢?他是“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忠实执行者,白酒几乎不喝,要喝也不过八钱的一盅!记得那天一起喝完二十年的简装“赖茅”后我终于得到了答案“吸烟有害健康,可是吸烟却可以在看书时提神;我酒量小,不像李白,我不是写诗的人,我是个看病的医生” !
吃饭做饭
对于吃饭,我向来凑合。一不挑食,二是懒。可是,去童主任家吃饭多了,发现他也不会做饭,老伴李老师也是。后来听说他们老两口不会做饭是出了名的,与他熟识的人都知道“小时候在家只管农活,不负责做饭;上学后吃食堂、读书、查资料,没机会做饭;在济南上班的十八年几乎泡在院里,没功夫做饭;后来不会做饭就成习惯了……
电话会诊
那时候,去老主任家吃饭经常被电话“骚扰”。记得有一次,我们俩刚刚坐下,我的茶碗和他的酒盅还没碰到一块,电话又响了。几句寒暄后,开始了解病情,从吃饭饮水量到小便次数、颜色,然后是大便的颜色、味道…后来是药物的调整,注意事项的交待,最后还交待一句-有什么变化,再跟我联系!放下电话后,我说了一句“这顿饭我们吃得挺有滋味呀!”可他老人家竟然一点没有听出来!后来我常去,电话常听,慢慢就习惯了;再后来,发现病人都是在我们吃饭时分打电话,可能我去蹭饭挤占了病人的“会诊“时间,想来倒是我的不对了!
不太说话人的话
老人家不太说话,就我两个在一起的时候基本都是我在说。可他对病人说得却不少(就像我父亲,当过三十多年老师的人回家却不吱声,看来都是职业习惯吧)。问病人年龄的时候他会说“您多大岁数了?”,开具处方后他会再说“拿完药后再回来,我和你说怎么吃…”病人走时他会补充“回去好好吃药,过**天来复查,我再根据情况给你调整药量”… “这么早?”“这么晚?”有时我问这两句话,他给的回答总是“来晚了让病人等着不好”“我得把后边几个看完,要不人家赶不上车,走不了”…遇到这样的老大夫、老师、老职工,我们的“管理”恐怕只有调整为“关爱”和“礼遇”的“关礼”了!
返聘费和药费
老主任对自己的钱好像没有太多概念,够用就行。记得有一次专家返聘费调整,那时,我还在人事科,晚上过去告知情况,“顺便”吃饭。“…这次…。”我还没有说完就被叫停了“我知道了,和大家伙一样就行…”他是一个喜欢简朴的人,可是又有谁会拒绝应得的利益呢?老伴和孩子都在济南,需要在济南和泰安之间来回奔波。旅行和旅游不一样,对于一位75岁的老者来说更是一种挑战。爷爷比童主任大三四岁的年纪,想接来泰安住一段,可几年前这样的提议就被叔叔、姑姑们否决了“这么大年纪了出门不方便…”是啊,一般人都怕路上生病,而他却为了病人一直在路上!
自己的钱可以不管,病人的钱却不能不算计。有一次去门诊,见到一对年长的农民夫妇,问病史、查体之后老主任问:“你们一共带了多少钱?”看到其他病人诧异的目光,我也有些诧异。“我先给你开三天的药,这样你回家吃完可以从当地药店再拿,省得回家路费不够;吃了有什么反应告诉我,我根据情况再给你调整;这是我家里电话…”老人走了,周围的人都沉默了……
您回来了?
2006年挺忙的,终于有一天想起来好长时间没见到老主任了,赶紧过去串门,门没开,再去,还没开;后来知道去济南了,春节也没有见到。我知道,关于停止执业,老主任犹豫了很久很久,日月留痕,他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体力经历都是巨大的考验了,可是和他的几次长谈都没有结果-看出来,他真的舍不得,舍不得那看了一辈子的书,看了一辈子的病人…那一天母亲说见到“*大夫”了,我赶紧过去。“您回来了!。。”“终于决定退了”感觉怎样?”-“…快适应了…”
这次老专家门诊开业,忙别的工作没有去看,也没有留意宣传栏。某一天,突然见到穿着隔离衣的童主任,不禁一愣,“您?又回来了!”“医院说还需要,我就回来了”-他又回来了!是啊,在他的心里,病人一直就没有离开过,病人就是他的圆心。
去医院上班的路上,炸油条的老板早已开工、练太极剑的阿姨早已“目中无人”,和打扫卫生的葛师傅打了招呼后我赶上并超过了前面的班车司机,“每天都这样!”-这句话让我蓦然回首的时候,正听到军营的口号“一-二-三-四――”,看到一轮还在雾中的太阳。是的,许多人一直在专著于自己的事情,即使没有人观望,而且“每天都这样”,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圆心,自己的太阳!
没钱的小偷该救吗?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按道理讲凡是病情需要就应该得到救治。但由于意愿、经济等等原因,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所以才有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商业保险,才有120等救助体系的建立完善,但是覆盖面再大也很难包容这样两个群体--流浪汉和小偷。
但他们也经常来医院,或者被110、或者被120、或者被好心人送来。。。。。。
某天,110送来一位:本来应该执行治安拘留的对象却需要手术,执行只能在医院暂时进行了。
费用?总不能用赃款吧,再说一共也不够。。。。。。
通过警方联系,患者家在外地,家中有八十岁老父一人,其余无人可以联系。。。
救还是不救?
救是毫无疑问的。
首先,他是患者,病情需要救治;
其次,他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三,他意识清,有接受治疗的意愿;
。。。。。。
救,先手术,钱的事情相信警方或许、可能会有办法吧。。。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聚氰胺致病患儿家长的--笑脸
【前言】医院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部分,活在其中也有很多苦乐酸甜,只是大家并非知晓,更谈不上理解,下边是我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体味
笑 脸
……住院诊治结石患儿出院感受
报完今天三聚氰胺奶粉患儿接诊登记表,望着在院病人从壹到零,心中难得的释然。眼前似乎还能看见昨天欣茹(化名)父亲那灿烂的笑脸。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多月来他第一次笑得那么安心、放心、开心!
疑虑的眼神:记得那是9月21日,“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不久,小欣茹的父母和许多食用问题乳粉的婴儿家长一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医院筛查:结石!这样的结果,对于当时从事救治的医护人员来说都没有十分的把握,更何况是没有多少医学知识的普通人。“真的吗?”“不需要住院治疗吗?”“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小欣茹和她的家长来我院复查。至今还记得他当时茫然、充满疑虑的眼神……
愤懑的背影:楼道中的欣茹是个听话懂事、安安静静的小女孩,不到三岁的年龄就要承受这样无辜的伤害,想来都让人气愤……免费的检查丝毫没有减轻他心头的负担,结果没有惊喜:双肾结石。他走了,带着专家组根据诊疗规范和病情而开出的诊疗方案回家治疗。“多喝水、多活动、多…”“这些缺德的企业…”充满愤懑的背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块“结石”在他心中有多么沉重!
信任的目光:那天,10月10日,他又来了,带着那个依然安安静静的小女孩。大家的心情更加沉重,结石依然在,不但没有排出反而还增大了。“住院治疗吧!这孩子没吃几天奶,如今又受这样的罪!”“在家治疗时你们热心询问病情、我们很放心,我们来时就打算在你们院治疗了!”为了使小欣茹能够顺利康复,医院将她安排在了小儿外科一个专门的病房里,并且开始了更加系统的治疗……
灿烂的笑脸:昨天,10月23日,他又来了,经过儿外科医护人员近半个月的精心救治,结石已顺利排出,欣茹又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游戏、玩耍了!“孩子好了,祝贺你!回家注意观察,按时回来复查……”“**主任,你们!如果有什么费用方面地问题,你们尽可以给我打电话……”他走了,将一张真诚、灿烂的笑脸留在走廊的尽头,留在了我们心里。
回想这一个多月来,每天协调专人、专机检查、组织救治、每天收集上报材料……忙是忙点,累是累点,可是看着筛查数量越来越少,看着这灿烂的笑脸,心情就象窗外秋日的天空一样灿烂、晴朗!愿我们的世界少一些“三聚氰胺”,祝小欣茹象她的父亲一样永远充满灿烂的笑容,永远健康快乐地成长!
奶奶走了
文:边远人2008
前天收拾书橱,自考课本都用来垫书橱了但有一本是断不能扔的……《环境资源保护法》!记得那是2001年第一次自考报了四门,其余都过了,就是这门没过,2002年也没有,2003年这门课成了自考的最后一门……可以说环保法代表了我整个自考的历程。
但让我永远不能忘怀的还是书的479…480页上记录的一段心酸的文字,那是关于奶奶的记忆:2002年9月26日晚奶奶离开我们所有人,走了。次日凌晨知道这个恶耗,匆匆地上了回家的车,颠簸的窗外是丝丝小雨,以下是所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