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做自己-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发族仍应该提早做好老年的生涯规划。
人老了以后,同时也应该培养一种豁然达观的心胸,以坦荡的态度去面对事实,一方面不必过分沉湎过往,也不必为来日无多而感叹,重要的是要如何过好现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若能保持学习的心态和一颗活泼的心,继续享受人生,去经验一些自己未曾经验过的美好事情,那么〃好酒沉瓮底〃,也许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还在后头等着呢!
卷四 智慧
多角度人生,多面向管理
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不要自筑藩篱,若能努力的拓展新的领域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就是保持年轻、活泼和对生命好奇之道,如果画地自限,将使无限潜能化为有限成就。作家托尔斯泰说:〃大多数的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就没有能限制你发挥的藩篱〃,一个人必须用多角度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生涯规划也须朝向多面的管理,人生才不会被局限。科学家费曼博士是一个具有多样才华及童心的人,他不但是个科学家也是一个生活家,他的兴趣广泛、才华洋溢,不会被世俗的想法所局限,活出了一个科学家的风采,虽然他得到了诺贝尔奖,但是,他的人生不是只有科学而已,他的人生不但丰富而且具有生命力。
人生其实是满多元化的,单一的成功,只是片面的成功,人生包含有事业、家庭、人际、健康、休闲、心灵、兴趣等等,其实一部分的成功,只是代表你在那一部分的努力。有很多企业界人士,虽有成功的事业,却没有健康的身体;有辉煌的人际关系,却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美丽能干的女秘书,却没有温柔解人的太太;有足够的钱,却有个空虚的心灵,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有单一的努力目标,却没有全面的管理。
如果人生可以管理,你会如何管理?有的人很会管理员工,却管不好自己的人生,但是谁也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全面成功的人,因为没有全面成功的人生,只有趋向成功的人生。其实重点不是在于辉煌表面的成功,而是在人生中不要有太多失重的平衡,例如,哲文是个很平凡的人,没有显著成功的事业,却有着完整平衡的人生、够用的金钱、和乐的家庭、多元化的兴趣、充实的心灵、和谐的人际关系。也许,表面上他真的不算是太成功,但是,反过来说,又何尝不能说,这也是人生中的另一种成功呢?
人生因为多角度,才不会失去平衡,有的人因为太专注于事业,一旦事业垮了,生命的意义也没有了。有人提出生活需要管理,生命也需要管理的主张,并提出六大主张,包括亲情的管理、健康的管理、休闲的管理、人际的管理、事业的管理、婚姻的管理。而做为一个现代人有时所承受的压力是满大,如何在六大管理中获得平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失序的生活会让人感到窒息,唯有平衡的人生,生命才会健全。当然,我们不必为了失去某一部分,或者为了某一部分的不足,而认为人生是有缺憾;其实,人生就因为不圆满才要去补足,因为容易失去所以才要经营管理,而且,幸福不是唾手可得,必须要你亲自栽种、努力施肥才会开花结果。
孤独之必要
在佛经上云:〃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点出了孤独的必要,及无可取代的宿命,人本来就注定是孤独的。
作家颜昆阳说,〃独〃的生命境界有两种:一种是〃孤独〃,一种是〃独立〃。通常艺术家都是孤独感较强烈的人,人应该让自己有独处的时间,创作者通常是在孤独的情况下完成他的著作;而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天地间才能不靠着依赖别人而生存,看清楚生命的本质,反而更能活得自在些。
有次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节目探讨未婚妈妈的议题,作家廖辉英女士的一番话颇值得深思。她说,有些女性不把自己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透过生育传宗接代的过程,才是一种完整,甚至不惜未婚生子,其实女性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需要透过生育才是完整的人生。
我记得有位女作家曾经在演讲的时候问在场的女性,如果以生命的完整性来说,是不是要透过婚姻、两性的结合才是一种完整。在场女性有大概九成认为是必须透过两性的结合,人生才算完整。当时,这位女作家是女权运动的支持者,对当下的反应,颇不以为然。但时过境迁,如今,再回头看看这个问题,不知道现在的女性会如何作答,而〃人〃的完整性是否会因为男女双方的结合,而成为一体就趋于完整,也许每个人心中各有答案,但是不可否认,不管男女双方是否必须因为透过结合而完整,回归原点,人还是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孤独的死去。
其实两性都是独立的个体,圣经上说:女人是从男人的肋骨取下做成的,把女性附属于男人,所以,古有明训:〃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的一生都依附在男人的身上,而女人就像那油麻菜籽命;我倒宁愿相信佛经说的:〃人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以代者〃,两性之间是平等的个体,不需要透过别人来完整自己,而我们都有能力做个独立自主的人。
人在某处精明,不必处处精明
〃难得糊涂〃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只是在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又该聪明呢?有些人精明外露,有些人大智若愚,有些人处处算计别人,有些人好像处处吃亏,其实,别被人生的表象所欺骗,很多外表精明的人往往被自己的聪明所害,处处要赢的人,反而输得更惨。
〃大智若愚〃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处处精明,反而输了生活的趣味,你不必处处获胜。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皆是精明干练,聪明得不得了,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不胜枚举,就像金光党骗人吧!若不是一个〃贪〃字,怎么会这么容易上当受骗呢?一个处处精明、斤斤计较的人,他的视野及心胸一定不够宽广。其实,人在某处精明,又何必处处精明呢?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误了卿卿的性命〃。
大家都希望被别人称赞为精明能干,谁也不希望自己是糊里糊涂的过日子,但是,人在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假装糊涂一下。而通常太过于精明的人,容易吃亏,为什么呢?因为凡事斤斤计较的人,容易让别人有机可乘,若能在生活中偶尔糊涂也是不错的,不过,可不是该精明的时候糊涂,该糊涂的时候精明。当然喽!所谓精明和糊涂的定义是因人而异,不过最聪明的方式,就是做个不斤斤计较的人,有的人总是小事上〃小鼻小眼睛的〃,处处与人争些蝇头小利,其实若能稍微放掉一些小聪明,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工作职场上,我们常看到一些自以为聪明和自以为是的人,或是见风转舵的小人,有些人精明有余却聪明不足。有首歌叫做〃聪明糊涂心〃,就是说,有个聪明的脑袋还不行,还要有一颗糊涂心才可以。凡事看得太清楚,就不美了,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在当时很难判断,是吃亏或是占便宜了,是非曲直,也许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明了,也许吃亏的反而是占了便宜,占了便宜的人反而吃了亏呢?
记得曾在一本书看到一则故事,不知故事的内容是真是假,内容是说有个日本的围棋高手,平常专注于下棋,对于其他的事一概不管,平常比赛都是太太开车送他去。有次太太有事先行离开,这位围棋高手比赛完毕后,竟不知该如何回家,因为他忘记回家的路了。他是围棋界一等一的高手,不下围棋的时候,却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平常人。据说作家张大春也曾经在出门的时候,左脚上穿的是一个红色的袜子,另外一只脚穿的却是蓝色的袜子。也许,他们都把精明用在工作中,而生活里偶尔糊涂一下,也算是一种人生的趣味吧!
卷四 智慧
如何提升心灵成长
其实每个人都有余力提升自己的心灵成长。
不管你是升斗小民或是得道高僧,提升心灵的成长是一件和生命有关的事情。作家密尔顿说:〃心灵是自我做主的地方!在心灵内,天堂可变为地狱,地狱可变天堂。〃所谓,凡事存乎一心,善恶一念之间,悲欢贫富亦是如此。
〃心灵改革〃已成为世纪末的重要议题,英国的历史学家汤恩比说:〃人类文化进步的方向,是由物质层面的满足走向非物质层面的追求〃。有人说:平静的心灵是一切快乐的根源,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如今的社会乱象应是人的贪嗔痴慢疑五毒具足所引起的。
〃物质繁荣,逐物丧志的迷失,引发心灵之追寻〃,美国学者弥尔布雷斯认为,简朴生活沉静而不狂躁,安宁而不激荡,它强调合作,使人人获得更多的爱,重视竞争,但输赢不大,它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参与者,而不仅成为参观者,它使人亲近自然,不再整日与机器为伍。
而面对混沌浊世,回归本心,自我反省,渐成一股清流,这种心灵的革新也是一种反省的能力。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海水的潮流从来不能干扰深海海底的宁静,一个人若拥有更宽广恒常的价值观,平常的不如意,就不能轻易的打击他,真正笃信宗教的人常是屹立不摇的,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各种状况似已作好准备,因此能坦然面对。〃
心灵改革有时透过宗教的力量,反而更能影响人心,例如慈济的证严法师,以宗教力量影响很多企业家来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并透过宗教来实现心灵的改革;若以这样方式并透过宗教的力量来改革,对社会的整体有益,那么也未尝不可,何况,社会的败坏、人心的委靡,是应该靠着大家的力量来提升。
选择
我们的一生都在选择,除了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父母外,选择就成了我们一辈子最常做的事,小至要不要打电话给朋友,大至婚姻大事,无一不是在选择中过日子。既然都要选择,你们是用什么方式来做决定的,是精打细算还是畅快一时,是凭〃感觉〃还是靠〃理智〃?
每天都是个崭新一天的开始,我们也都必须扮演着我们所选择的角色,我想,除非直到死亡为止,否则我们每天都必须做无数的选择,你已为自己选择哪一种角色呢?而选择又代表了什么呢?我们每天一早睁开眼睛要去上班开始,就在做无数的选择,从衣服的搭配到要不要吃早餐,是搭公车还是搭计程车。有人说他其实最怕选择了,因为选择代表每一次都必须做正确的决策,每一次的选择都充满挣扎,我们一方面抱怨自由太少,一方面又头痛要做无数选择,人生的困境因而彰显。
就是因为我们必须做人生很多的选择,所以要锻炼自己做最正确及最适合的判断。有人说不要因小失大,即使是小事情的选择,也可能影响你对重大事情选择的因果关系,所以焉能不慎。但是,要如何为每件事情都做最适合的决策和选择呢?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那么让自己有正确的思考模式,并学会尽量不要用〃感觉〃和〃直觉〃来做判断,因为人的感觉常常会做出不是很正确的判断,所以要练习用理智来做选择。
决策是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