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留守处 >

第41部分

留守处-第41部分

小说: 留守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守坤出差刚回到留守处,就被包大成叫到办公室:“小陈,成都有个环城公司,你熟不熟悉?”

  陈守坤想了想说:“熟悉!这家公司是我们的经销商!”

  “这家公司从我们厂拉走一百多万元高级装饰布的业务,你清楚吗?”

  “这个我知道,以前有好几笔业务,都结算了。只有最后从二分厂拉走的三车装饰布,好像是没有结算。他们牛经理来拉货的时候没带汇票,按厂子要求,他们应该付百分之三十的货款才能拉货,可石厂长说环城公司是老客户,货款差不了,就没让我们收。牛经理打了个欠条,就把货拉走了。怎么货款到现在还没要回来?石厂长不是说货款都已经结清楚了吗?”显然,陈守坤也蒙在鼓里。

  “你知道这笔业务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吗?”

  “好像是2000年4月份,石厂长刚当厂长的第二年!”陈守坤回忆道。

  “这三车装饰布当时的结算价款是多少?”

  “按当时的市场价格,三车装饰布应该值一百七十多万,石厂长给牛经理批的特价,好像这三车的结算款是一百五十万元!”陈守坤的记忆出奇地好。

  听到这里,包大成心里有了自己的判断。他没再就货款的话题,继续问下去。转而问陈守坤:“小陈,你认不认识那个牛经理?”

  “认识,他来过我们厂好几次,我和他还算熟悉。”陈守坤回答道。

  包大成说:“小陈,我现在告诉你:这笔货款没有收回!”

  陈守坤一脸的诧异:“不可能吧,货拉走不长时间,我问过石厂长,石厂长说牛经理已经把货款付清楚了!”

  包大成没有再争执下去:“你明天去火车站买三张十八号江洋到成都的火车票,等付东海从大连回来,咱们仨去趟成都!”包大成意识到了这笔货款的重要性。

  陈守坤满心疑虑地离开了包大成的办公室。

  包大成起身来到窗前,望着不远处红棉纺织厂(现在已经改名为:源徽纺织公司)烟囱上屡屡上升的白烟,他陷入了沉思。那一年,自己离开部队来在这座城市,转眼三十年过去了,自己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变成了一位知晓天命的老人。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这位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县处级的企业领导干部感慨万千。

  由于生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兄弟六人中除大哥由于身体的原因没能入伍,而留在家里帮助父母料理家庭外,兄弟五人都到了部队。作为兄弟中最小的一位,包大成入伍不到三年,就随部队来到了北大荒开垦荒地。大豆播下去不久,部队就再次集结,紧接着自己就到了朝鲜战场和美国人打仗。从朝鲜回国后,自己就被分配到这座城市,在一家陶瓷厂当厂长。经过五年的努力,陶瓷厂就从一个不足十人的小厂,发展到拥有变成了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和三百多职工的中型企业。

  也可能是因为工作上的一点成绩吧,很快自己就被市里调到了江洋市红棉纺织厂当副厂长,享受行政副处长级待遇。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九章 92、往事回首(2)
红棉纺织厂是江洋市的重点企业,当时就拥有九百多职工,企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屈指算来,自己在红棉纺织厂都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来,无论在北大荒开垦荒地,还是在工厂管理企业,自己一直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生怕辜负了组织和工友们对于自己的期望。尤其是组织上把这个副处级的厂长职务给了自己以后,作为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尽管自己有多次可以转正为厂长的机会,可考虑到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不求名贪利的心理强迫自己每次都把机会让给了年轻人。

  近几年来,工厂的生产遇到了困难。作为一名生产副厂长,很少有人能在他包大成的办公室里找到他,大多数的时间他都和车间里的工人一样,摸爬滚打在生产的第一线。产品质量上去了、产量也上去了,他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厂子搞好,大伙就能够有好的收入来改善生活。可事情的结果并不遂他愿。无可挑剔的产品质量、近乎为零的次品率并没有给工厂带来辉煌的前景。

  货款变成了高级轿车、变成了别墅、变成了飞机票、变成了歌舞升平的糜烂生活......于是乎,生产资金不再充裕、满负荷生产再也得不到保证、工厂不得不在匮乏的资金下一次次停产。他傻眼了,他感到自己对不起那些在生产一线打拼的工友。

  他太想为大家做点事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从来不愿意转正的他,在工厂近乎倒闭的困境中,他站了出来。为了工厂的起死回生,一向不愿求人的他,求爷爷告奶奶地拉下脸皮到处化缘。市政府、银行、担保公司......能走的地方几乎都走了,尽管结果不是很理想,可他已经尽了力了。

  为了能够尽早寻求到资金,重新启动工厂,年过半百的他自掏腰包,拖着多病身子风里雨里的南下北上,他不叫苦不叫屈。可就在自己即将成功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给了他致命的伤害,并最终使得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国有大厂在自己的手上走到了尽头。

  想想那些因闲置而生锈的机器、想想那些因失业而贫困的职工,再看看自己的一片苦心所换来的这个结果,包大成死的心都有过。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像自己这样兢兢业业、毫无私心为大伙做事的人,怎么总是遇到这些让他理解不了的人和事!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非要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想着那一张张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模糊不清、残缺不全的小纸条(欠条)包大成的心在流血:就是这不起眼的一张张小纸条,骗走了工厂几车、十几车甚至几十车的产品;也正是这一张张的小纸条,蚕食着几千名职工的既得利益。当几千名职工为生存而发愁时,又有多少人从这一张张的纸条中满足了贪欲?

  这些小纸条是红棉纺织厂致衰致败的祸根。工厂衰败应不应该有人负责?应该由谁来负责?包大成陷入了沉思......

  下班后,包大成没有回家,他径直向原红棉纺织厂的方向走去。

  工厂的大门已经经过了整修,名字也已经换成了‘源徽纺织公司’,整个外观已经没有了红棉纺织厂曾经的痕迹,只有大门两侧还在经营的店铺可以让人回忆起红棉厂过去的历史。工厂后面的院墙倒塌了一个口子,开口的外面,是外地人随便搭起的一片‘棚户住宅区’。这多危险,工厂的产品很容易就会被偷窃!想到这里,包大成捡起地面上散落的砖块,一块块地封堵起来......

  站在高处,看到工厂内破烂不堪的杂料库,包大成一阵心酸,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直到院内传来隆隆的机器声,他的心才得到些许安慰,转身向家的方向走去。

第三十章  93、转战沈阳城(1)
付东海和杨林在大连找了几天,也没找到债务人——大连海运商店的王清光。在海运商店的原址上已树立起了‘春雨茶庄’的牌子。

  春雨茶庄老板姓李,六十多岁了。据李老先生讲,他是一年前从别人手里接过来的茶庄,关于海运商店的事他一点都不清楚。也就是说在春雨茶庄之前这个店铺就是茶庄。

  距离春雨茶庄不远的一个经销装饰材料的女店主告诉付东海:海运商店原来的确就在春雨茶庄现在的位置,而且,这个女店主也认识王清光,可王清光现在去了哪里,她不清楚。这让付东海感到多少有了一点希望:毕竟王清光的确在这里活动过,应该有更多的人会了解他的情况。他决定在大连中心区的几个经销装饰材料的主要街区进行拉网式地搜索。

  一大早,两个人再次来到了海运商店所在的一条商业街打探。他们沿着足有两公里长的街道挨个店面进行探访,可一上午下来,还是没有海运商店的下落。

  中午时,饥肠辘辘的付东海领着杨林来到‘春雨茶庄’后身一个背街的小面馆吃面。 

  “喂!老板娘,生意不错吧!”付东海热情地打着招呼。

  “马马虎虎,生意还算过得去!” 女老板正低头剥蒜。

  “开多长时间了?”

  “我经营这个小面馆有五六年了!”

  “那,你对这周围的情况肯定不陌生!”

  “还可以吧,一大半的店面老板我都熟悉,他们基本上都到我这里吃过饭!”

  付东海来了精神,他问:“那我向你打听一下,原先这条街上是不是有个经营装饰材料的海运商店?”

  “你说的是不是老王头的那个小店?”女老板随口反问道。

  “对,海运商店的老板姓王,叫王清光。”付东海眼前一亮,随即和杨林使了一个眼色。

  “咳!那老头,扒皮我都能认他的骨头。我们是老相识了,他经常到我这里来吃面,还好和人开个玩笑什么的。这个人哪都好,就一样不好——好赊账。这不,到现在还欠我二十多块钱的面钱没付呢。找他要钱的人整天都有,咳!这个老王头呀。哎!你们找他干什么,是不是也来管他要钱?”女老板突然抬起头,看了看付东海。

  “不是,我是他的表弟,这次到大连出差,想看看他,可找不到了!”付东海撒慌道。

  “不是我老太婆当着你的面说他,你这个表哥呀,可是有点花心。早几年开这个商店他可没少挣钱,钱多了,老婆又不在身边,他就找了一个小媳妇在店里养着。谁知这小媳妇是个骗子,和你表哥在一起生活还不到半年,就卷走了你表哥所有的存款。老王头的钱就是这样欠下的。要不,哪能有那么多的人上门管他要账?咳!你这个哥哥呀,就是没有脑子,也不想想:都快土里埋的人了,人家小媳妇凭啥跟着你?还不就是图你腰里的那几个钱?”

  “那他现在在哪?你知道吗?”

  “具体的下落,我也说不清楚。钱被骗走后,因为欠人家的货款还不上,上门找他要钱的人多,商店开不下去了,他就躲走了。听说他现在沈阳又开了一家装饰材料商店,也不知他又从哪弄到的本钱?”女老板继续唠叨着。

  “这顿饭没有白吃!”付东海边擦嘴边对杨林说。

  回到招待所后,付东海来到杨林的房间:“杨林,你说王清光欠下的这十万块钱,我们能不能要回?”

  “我看够戗!”

  “就冲你这句话,我也得设法把钱要回来,走!我们现在就去沈阳。”

  望着窗外满天的星星和迷人的城市夜景,杨林拖着疲惫的双腿倚靠在沙发上,她很想好好睡上一觉,她把付东海现在就起身去沈阳的话,当成了“疯话”,她认为付东海在有意地耍弄自己,所以,她根本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看到付东海已经把东西整理好,准备出发时,杨林被震住了:她做梦都没想到付东海会下这么大决心。

  “你不要命了,白天累一天,晚上还要坐火车!”杨林责备道。

  付东海看了看窗外说:“不是我不要命,我也想好好睡上一觉。可是,我们出来好几天了,钱的事还没有着落,包厂长18号还要和我去成都,今天晚上我们必须得走。”说着他催促杨林赶紧收拾东西,“对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