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巨人默多克-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觉得是走投元路了,结果又没有做出决定。
有
50个《泰晤土报》的记者去了瓦平,去准备星期一
的报纸。在星期天晚上的另外一次会议上,他们遭到了他们的一些同事的公
开指责,但他们中的一个人回答道:“除了那些铁丝网外,瓦平方面并没有
多少错。”
然而,在激烈的争论结束之后,当天晚上记者们进行了投票表决,3:1,
去瓦平。全国记者协会和印刷工人协会为此事辞职了。许多记者流下了眼泪,
没有一个人不感到悲伤和凄惨。
第二天早上,1月
27日,星期一,《太阳报》终于按时出版了。第一版
显赫的几个大字:《新的太阳今天升起来了》。宣布:“我们打败了罢工恶
汉。”“早上好,不列颠!”它叙述了报纸是如何出版印刷的,“尽管发生
了自战后以来最大的印刷工人罢工,”《太阳报》说,“默多克为此胜利而
欢呼。”《泰晤士报》说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现在,默多克又转向《星期日泰晤士报》。在他的所有的报纸中,《星
期日泰晤士报》是最古怪、最不听话的“刺头”。它的主编是安德鲁·尼尔,
他在两年前被任命为弗兰克·吉里斯的继任者。尼尔毫不隐瞒他瞧不起哈罗
德·埃文斯时代的自由的传统。由于尼尔的改革,报纸又在政治上转向了右
翼,而那是许多记者所不喜欢的。政治版编辑胡戈·扬格辞职了,他谴责报
纸新的强硬路线,谴责报纸狂热地鼓吹里根主义、撒切尔主义以及他们的政
治改革方案。他指出,在默多克和尼尔的领导下,报纸不会再代表公民,也
没有空间讨论贫困、不平等、不公正、或其他的道德问题。他说,报纸“接
受了由其他人所设定的框架”。许多记者同意扬格的看法,而且有相当数量
的人离开了报纸。
星期一早上,尼尔来做记者们的工作,说“我是你们中的一员”。只是
许多人仍然不相信他。人们普遍怀疑尼尔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瓦平计划,因为
他不是去起哄,而是尽可能地控制局面。
那天晚上,投票表决开始了。结果是非常地接近。谁都没有想到,有
68
名记者倾向于去瓦平,而
60个人反对。绝大多数人接受了多数人的决定,但
一些人觉得他们仍然不喜欢这样。
他们这些人自然是反对人们称他们为“渣子”。默多克急于留住他们中
的一些人,而报纸的经理阶层给他们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并让他们对此保密。
他们接受了。
到了最后,在全部四家报纸中,只有
60名记者拒绝了默多克去瓦平的建
议。其他的人都去了,尽管一些人为这一事实感到遗憾。也就是说,他们没
有进行更顽强、更坚决的抵抗。他们可能已经认识到,他们对于报纸是多么
地重要。他们可能也感到,他们对不起其他的工人。
自
1984年至
1985年间英国政府面对采矿工人的罢工以来,这是对英国
工会的最严峻的挑战。而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默多克将得到政府的全力支
持。
第一次来到瓦平的那些记者们,为他们新的工作场所的“壮观”景象给
惊呆了:一条狭窄的通道,高高的栅栏上布满了铁丝网。巨大的大门、探照
灯、阻挡卡车的障碍物,而这所巨大的、阴森恐怖的报纸工厂,矗立在一些
低矮破旧的仓库中央,那些旧仓库被当做《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泰晤士报》
的编辑们的办公室。保安人员不停地巡逻,要求出示出入证,每一处要点都
有一摄像监视器监视。进入这所高技术“武装”的营地,要乘坐带有装甲板
的大轿车。他们以最安全、也是最屈辱的方式通过检查口。
低矮破旧的仓库中央,那些旧仓库被当做《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泰晤士报》
的编辑们的办公室。保安人员不停地巡逻,要求出示出入证,每一处要点都
有一摄像监视器监视。进入这所高技术“武装”的营地,要乘坐带有装甲板
的大轿车。他们以最安全、也是最屈辱的方式通过检查口。
在《泰晤上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们旧房子里面的每一张办
公桌上,是新的阿泰克斯系统计算机终端。从美国来的培训员等在那里:“你
好,我是辛迪。”他将这些文化人带进了
20世纪末。尽管辛迪非常友好,但
许多记者们还是想念他们的老打字机。他们派一支小规模的“搜索队”回市
中心的原来的办公楼,去搜集回一些忠实的老设备回来。在过去的那些岁月
里,他们就是用这些老掉牙的东西,写出了成千上万份的报纸。
《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的记者们也来了,此外还有广告部以及行
政管理人员。在那座大楼里,有一个很体面的小卖部,至少比起原来老厂的
地下室的小卖部要好多了。而原来波维尔大街的厨房,老鼠成群出没。印刷
工人、记者和默多克本人都憎恨那种等级制度,即给主编们配专用餐厅和经
理们的客房,但是一些哥们儿知道了默多克的一条新规则后,颇为震惊,甚
至痛苦,原因是在瓦平里面不允许有酒精。
如果说瓦平大门里的幽默是黑色的话,外面的却完全不是。大多数的工
业纠纷开始时总是轰轰烈烈的,然后就逐渐地消退了。相反,瓦平似乎是愈
演愈烈。
罢工者大约有
5000人左右,他们一开始就绝望了,因而他们义无反顾。
但战斗在开始之前实际上就结束了,默多克已经不声不响地用计谋战胜了他
们。他得到了英国首相的支持。
到
1986年,撒切尔夫人把劳工法改革视为头等大事,当作她最重要、最
伟大的成就。她给报纸的老板们提供了新的武器,专门用以对付工会。根据
新的法律,工会要通过秘密的投票选举,选出他们自己的领导人,并通过投
票来决定任何的行动,决不允许随随便便地罢工。在罢工发生时,只有那些
参加罢工的才有资格劝阻别人上工,而且只能在自己的工作地点进行劝阻,
除此之外,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的劝阻或者是威胁都是非法的。
然而,在此之前,还几乎没有私人部门的老板,利用法律赋予他们的权
力来解雇罢工的工人。最后他们总是选择留下工人,而默多克却不一样,至
少不是把所有的劳动力都留下来。从一开始默多克就利用了法律,整个国家
的老板们都在睁大眼睛,吃惊地看着他。
默多克可以考虑利用政府的所有力量,尤其是警察,而印刷工人们却甚
至不能考虑其他工会的帮助。在以往,其他产业的工人们都佩服印刷工人,
认为他们有办法,在近年来赚了很多的钱。但同时,印刷工会对于其他的工
会也表现出傲慢自大的姿态。这时,整个国家的工会成员都拒绝通过封锁默
多克的报纸分销系统,来支持他们在伦敦的工人兄弟。
默多克小心翼翼地准备着瓦平的防卫工作,他想让罢工者无可奈何。他
非常精明,他分散了他的业务,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注册登记,成立了一些独
立的公司,尽可能地给那些劝说罢工的人增添困难。
罢工的印刷工人要求复职,但这时,默多克不打算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在
在
现在,瓦平周围的道路被封锁了。在夜里,路口的信号灯一直是绿灯,
以使运输报纸的卡车直接地开出这一地区。然而,到
5月
3日的夜里,在工
厂外面发生了暴乱,有
250多人受了伤。
第二个周末,暴乱又发生了。伦敦警察局说,大约有
1000多人聚集在工
厂的门口,阻止工人上班。晚上相对平静,但警察指控说大约有
400多人试
图阻拦
TNT的卡车车队。示威者们向警察投掷石块、瓶子和烟雾弹。警察们
在深夜一点钟开进了这一地区,平息了暴乱。
暴乱仍然在继续,但很显然,新的生产设备和销售网络取得了胜利。5
月
26日,默多克从纽约飞回了伦敦,在希斯罗机场附近一家饭店里会见了全
国总工会的领导人。他告诉他们,他不会容忍在瓦平的暴乱:“我刚刚从恶
梦中解脱出来,我不打算回到老路上。”他提出了最后的条件,为失业的工
人提供总额为
5000万英镑的补偿金。
当天晚上,他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们完全没有义务支付任何钱。我们为
彻底解决纠纷出了非常高的价格。
6月
6日,伦敦的工会总部拒绝了默多克所提出的条件。默多克将这次
的拒绝描述为“第二次自杀”。第一次是工会决定采取罢工的行动。现在印
刷工人们将会是一无所获,他说:“没有工作,没有承认,现在是没有金钱。”
所以,这次血腥的纠纷消退了。默多克受到的左翼政治势力的抨击,在
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还没有任何一个老板受到了如此猛烈的抨击。对于许
多人来说,他似乎是撒切尔革命中最没有道理的、最野蛮的象征,许多左翼
的知识分子也在批评他。他现在终于成了魔鬼。工党的地方当局曾经一度禁
止他的报纸进入全国各大学图书馆的公共阅览室中,而工党的领导人则拒绝
来自默多克的任何报纸的记者的采访。到处都有人在焚烧他的肖像以泄私
愤。一个抗议者的集团小组名叫“抵制默多克的妇女”,她们在游行中高喊
着:“饶!烧!烧死这个婊子养的!”在公开场合下,默多克很冷静。“也
只有这样的地方才会有这样的事。”他说,“他们都失去了理智。这是很自
然的。”坦率地说,他的这种反应也表明了他厌恶英国的态度。
对于默多克来说,更为严肃的问题是瓦平的记者们的反应,尤其是《泰
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们。一些人离开了,因为他们不能忍
受他们的主编,或者是无法忍受主编们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另外一些人,
则是觉得他们不能再继续为默多克工作了。无论是亲自参加的人,还是仅仅
卷入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多数记者都憎恨印刷工人过去的历
史,但现在记者们中的许多人都同情他们,为他们现在险恶的处境和未来的
前途担心,罢工的不仅仅是印刷工人,记者协会的领导人也在劝阻线上。
现在,许多人去新的报纸寻找工作,这就是《独立报》。这份报纸是三
个《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在秋天发行的。新报纸许诺它对得起“独立”的名
字。到七月份,它所雇佣的
115位记者中,有
1/3是从瓦平来的。后来有更
多的人来了。
对于记者的大规模出走,默多克并没有生气,相反还挺高兴。但是,记
者出走得太快了,他不得不大幅度增加工资,以留住那些还没有走的人。一
些记者接受了,但许多人没有。“默多克如果想使记者们忠实于他,他必须
让人们相信,他是想使《泰晤土报》成为一份好报纸。”报纸的一个专栏作
家这样写到,他也离开了。
者出走得太快了,他不得不大幅度增加工资,以留住那些还没有走的人。一
些记者接受了,但许多人没有。“默多克如果想使记者们忠实于他,他必须
让人们相信,他是想使《泰晤土报》成为一份好报纸。”报纸的一个专栏作
家这样写到,他也离开了。
1987年
1月,默多克最后出了个价格,罢工的队伍终于散去了。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