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

第5部分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第5部分

小说: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18 年前,跑到布拉格大学来找我的那个激动的年轻人。。。难道那不可
能发生的事情就将发生?E=mc2,无穷无尽的能量,原子能将出现在人间?

与此同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里,费米教授正进行铀核裂变的实
验。实验表明:如果每个铀核裂变的时候放出几个中子,引起一系列铀核裂
变,这样象一条链子,铀的裂变就能一直进行下去。亿万卡热量就将冲出来,
凶猛异常。。。可见,铀的链式反应就是炸弹!它的威力,比普通炸弹不知
高出多少倍。刹那间,能把千万生命烧成灰烬。想到这些,费米不禁打了个
寒噤。他是意大利人,妻子是犹太人,为了逃避希特勒、墨索里尼的迫害,
携妻子来到美国。如果让希特勒、墨索里尼这两条疯狗手里拿着这种炸弹,
后果不堪设想。费米教授决定去拜访海军部,报告关于链式反应的研究情况。
可是,他们没有理他。

还有一个人,也和费米一样忧心忡忡。他就是匈牙利犹太人西拉德。西
拉德在柏林当过爱因斯坦的学生,还和爱因斯坦在一起搞过发明。后来,西
拉德逃难到美国,专门研究链式反应。在哥伦比亚大学西拉德教授工作的实
验室里,链式反应正在渐渐地从理论变为实际。他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就
能将链式反应用到军事上,制造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新型炸弹。如果让希特勒
德国抢在前头,那。。,太可怕了!

西拉德马上行动,找到爱因斯坦,呈述了铀核研究的重要性,劝爱因斯
坦出面,敦促美国政府重视研究铀的问题。于是,爱因斯坦起草了给罗斯福
总统的信,要求总统重视铀的研究工作并迅速制造出原子弹,赶在德国的前
面。爱因斯坦的信引起罗斯福总统的重视,他立即下令成立一个委员会,负
责研究原子弹。

1945 年夏天,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消息传来,
爱因斯坦一声痛苦的呼叫,瘫倒在沙发上。爱因斯坦感到悔恨和耻辱。因为
他的公式E=mc2,奠定了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写给罗斯福总统的那封
信,开启了原子弹的研究和创造。“原子弹之父”这个称号,给爱因斯坦带
来了光荣,也带来了巨大耻辱。他似乎感到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轰隆一声
巨响,天空中出现一个大火球,它比一千个太阳还热,比一千个太阳还亮。
这一千个太阳,没有给人世间带来温暖和光明,却在世界上投下了一千个阴
影。爱因斯坦感到,自己犯了平生最大的错误。他写给罗斯福的那封信,迎
来了原子恐怖。20 多万日本和平居民丧失了生命,这是否有自己的一份过错
呢?要是早知道希特勒造不出原子弹来,自己才不去写那封信,叫罗斯福去
造原子弹呢!这位正直、善良的科学家,陷入懊恼和痛苦的自责之中。

七、拒绝担任总统侯选人

爱因斯坦热爱人民,人民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多少年来,他的犹太同
胞,被肆意丑化,被辱骂玷污,遭歧视,受凌欺,象畜牲一样,被装进罐子
里,运往集中营。战争结束后,消息渐渐传来:有500 多万犹太人,占全欧


洲犹太人的一半,遭到了纳粹匪邦的杀戮。可恨啊,德国,他的祖国,竟干
出这种兽行!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为人类文明昌盛做出过宝贵的贡献,竟
要被杀尽斩绝。德国的罪孽啊!他痛恨这个祖国!

战争结束后,德国的同行、好友,邀请他回国,遭到他的拒绝。他不能
原谅德国对他的同胞犯下的罪过。于是,他全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希望自
己的同胞不在被杀戮,建立自己的家园。但他并不想卷入民族解放斗争的纷
争中,并于1932 年被邀请到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继续从事他的研究工作。

1952 年,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理魏茨曼去世后,以色列驻美
国大使打来电话,奉以色列总理之命探询,提名他总统候选人。大使问道:
“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大使亲自登门,带来了以色列总理的信,正式邀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
总统候选人。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

(李玉林)


繁茂的“哥廷根花园”的缔造者
——正直而和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弗兰克

1933 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德国政局发生激剧变化,全国一片白色恐怖。
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遭到镇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惨遭杀戮,许多要求民主、
主持正义的学者和科学家被列入了黑名单,受到无端的迫害。就在这个时候,
物理学家弗兰克携带家眷,秘密潜逃。纳粹警察得知他逃走的消息,竟出动
了一千中队的人马追捕,但为时已晚,弗兰克早已越过国境,追捕的宪警一
无所获,恼羞成怒,于是端起冲锋枪对准手无寸铁的平民胡乱扫射一番,败
兴而归。

弗兰克究竟是个怎样的科学家呢?纳粹分子为什么对他如此憎恨呢?

一、“象你这样,将来要有出息才怪呢!”

杰姆斯·弗兰克自幼就对周围的许多现象好奇,常常独自思索其中的道
理,以致在学习上显得心不在焉,被人们称为“梦想者”,被看成是一个不
会有多大出息的学生。

他喜欢自己动手做些小物件,例如作作木工之类。他家楼梯上装饰着一
些木质圆球,他常常捉摸那是怎么做成的,甚至设想用来旋制那些圆球的车
床。他家后院里有一个水壶。有一天他注意到壶中的水结了冰,而院子里的
温度计所记录的最低温度却在0℃以上。他一直觉得这一情况不可理解。

当时他上的学校还特别重视古典语文,而他则特别讨厌这种课程。有一
天,他在上希腊文课时注意到练习本上有一个油点(那是他中午吃饭时弄上
的奶油),透过这个油点,可以看到背面一页上的字迹。于是他考虑起此事
的原因来。他想到,同样是水,当结成冰时就是透明的,而当凝成雪花时却
是不透明的,看来物体内部的透明度和它的内部结构的均匀性有关。他旨来
回忆说,那时他当然还不知道什么是“光的散射”,但他事实上是想到了散
射问题。这本来很好,但是当教师问他刚刚讲过的希腊文法时却傻了眼。

13 岁时,他摔断了手臂。那时伦琴刚刚发现了x 射线。他从报上读到,
利用x 射线,可以看到人体内的骨。此事使他大感兴趣,并开始了解了什么
是物理学。从那时起,他立志作一个物理学家。

当时的社会风气还不重视自然科学而是更重视人文科学和技术,另一方
面,由于19 世纪经典物理学的巨大成就,人们普遍地认为整个的物理学已经
“完成”,以后不会再有多大发展前途了。尤其是,当时在德国,学物理的
只能在大学里教书,而德国教育部门则很不愿意任命一个“非基督徒的”犹
太人当大学教授。因此,对弗兰克来说,学习物理确实显得是前途渺茫的。
他后来回忆说,在一次考试中,主考老师对他说:假如你要学一门“正经的”
专业,我就会给你不及格;现在你学物理了,我让你通过算了!这充分表明
了人们对物理学的蔑视态度。

1901 年,弗兰克勉强在中学毕了业,进了海德堡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他
思路敏捷,聪慧过人,当老师刚把方程式列在黑板上的时候,他通过心算就
能迅速地作出答案。然而,他读书很不用心,成绩平平,在班上并不得老师
宠爱。有一次,有位老师斥责他说:“象你这样不肯念书的学生,将来要有
出息才怪呢!”自尊心很强的弗兰克忍受不了这种严厉批评,一气之下,退
出了学校,转到首都柏林求学,进入了柏林大学。从那以后,他发愤用功了。

二、“小字辈座谈会”


弗兰克刚刚步入科学界的时候,正是20 世纪原子物理和量子化学发展的
初级阶段,良好的时机为他选择研究课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的柏林,是
德国最重要的物理学中心。那里不但有柏林大学和柏林工业学院,而且还有
专门的研究机构“国家物理——技术局”。那里集中了一些大名鼎鼎的物理
学家,例如普朗克和瓦尔堡,稍为后来的还有爱因斯坦和德鲁德等等。那里
也集中了许多很有才华的青年人,他仍中的不少人后来也成了著名的物理学
家,例如哈恩和迈特纳等等。按照弗兰克的说法,当时他们那些青年人也知
道学物理没有什么出路,但是他们不能自持,非学物理不可,因此他们热爱
自己的本行,全力以赴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时教授早上走进实验室,
本来以为那里空无一人,但却发现青年人全在那里,原来他们在那里干了一
个通宵。

弗兰克后来回忆说,柏林的定期物理学讨论会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
象。每次开会大约有40 人参加,其中包括成名的教授和即将开始写博士论文
的研究生,而且也包括象物理化学家能斯特那样的名人。大家在会上不拘形
式,畅所欲言,特别是那种追求真理的诚恳态度感动了弗兰克。当时,普朗
克刚刚提出了他自己的量子概念,但是他却费尽心机要把自己的伟大发现“消
灭在摇篮里”,即企图回到经典的连续性概念中去,那种无私的、认真的作
风给青年人们作出了榜样。弗兰克回忆说,当讨论会上有人提出了什么新见
解时,他们那些青年人很快就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但是教授们却要问东问
西,非把每一个细节弄清楚不可。因此青年人觉得教授们有点头脑迟钝,但
是他们也知道,教授们有很慎重、很可靠的判断力。因此青年人们说,当你
去找导师谈一个问题时,起初你可能要费很多时间去说服他,但是他一旦点
了头,你就可以很有信心地去开展自己的工作了。

当时物理学中一个热门课题是低压气体的放电现象。人们企图通过这种
现象的研究来探明原子、分子内部的结构和运动。因此,刚开始时,瓦尔堡
指定给弗兰克的课题也是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弗兰克很快发现,气体放电过
程太复杂,不容易分析出真正基本的规律来。他认为应该在尽可能单纯的条
件下来探索粒子的运动。于是他改换了课题,开始研究起电的“迁移率”来。
他采用了卢瑟福的办法,即适当调节交变电压的强度和频率以观察电子恰恰
能够到达放电营正极时的情况。他用这种办法得到了一些新的规律,发现电
子和一些惰性气体原子之间只有很小的作用力。1906 年,弗兰克以他关于电
子迁移率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911 年,弗兰克获得了大学授课资格,后于1916 年被任命为柏林大学
讲师,于1918 年升为副教授。

从1911 年开始,弗兰克和刚获得博士学位的赫兹进行了合作,一起研究
了电子和原子的“弹性碰撞”。据说赫兹曾经说过,弗兰克既不仅仅是一个
实验物理学家,也不仅仅是个理论物理学家,因为他主要是从事的实验工作,
但是他有很清楚、很敏锐的理论头脑,实验中的许多新想法都是他提出来的。
从后来弗兰克和艾耳萨塞的那段交往,赫兹的这种评价应该说是很恰当的且
并无阿好之嫌。

当他们刚开始进行自己的实验研究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