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悦-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虹←桥←书←吧←BOOK。←
第21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9)
事实上,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与信心,成功是迟早的问题,唯有那些中途放弃的人才会失败。
你也可能会转而怀疑自己当下的经历:“这是什么?这是禅那吗?这是对当下的觉知吗?”这即是疑障,它不应该出现在禅修之时,你需要尽可能地放下,让心保持安定、享受快乐,你可以在事后回顾并自问:“那是怎么回事?真有趣。那时发生了什么事?”禅修之后,才是你确认那些事是否为禅那的时机。如果你在禅修时心想:“这是禅那吗?”那么它一定不可能是禅那!因为那样的想法不可能在深入禅修的阶段出现。只有在事后,当你回顾那些状态时,才可能检视它并说:“啊!那是禅那。”
如果在禅修中遭遇困难,你就该停下来问自己:“这是哪一种障碍?”一旦明白所遇为何种障碍,你就可寻找相应的方法来解决。若是欲贪障,你就该逐渐把注意力从五入处移开,专注于呼吸或别的禅修对象;若是嗔念障,你就该发展慈悲心;若是昏沉障,你就该记住“珍视觉知”;若是掉悔障,你当谨记“知足、知足、再知足”,或练习宽恕;若它是疑障,你就要坚定对老师、教法以及自己的信心。
每次禅修时,你都应该有系统地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解除相关障碍,这样一来,你所遇到的障碍很快就会消失。
障碍工场
禅修者之所以无法克服障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障碍的出处。想要获得成功的禅修,禅修者务必充分了解障碍的运作过程(那是只有身处觉知者与觉知对象之间才能看见的)。造作者制造障碍,阻碍禅修者进步,而制造障碍的工场就位于心与其禅修对象之间的空间里。
聪明的禅修者会观察自己的呼吸,同时也会注意“如何”观察呼吸。若能看见自己对呼吸的期待,你便是遇到了第一障“欲贪”;若能察觉其间的侵略性,你便是遇到了第二障“嗔念”;若能认出其间的恐惧(也许是害怕失去关于呼吸的觉受),你便是在禅修时碰到了几种混合的障碍。有时你看似成功,能专注于观察呼吸数分钟,但却无法进一步深入。实际上,你在禅修中的主要任务即是发现这些障碍并把它们排除。
不论面对何种觉知对象,若能把安详、慈爱放在自己与觉知对象之间(即安详、慈爱地对待觉知对象),那么你在禅修的每个阶段都不会出错。例如,当性幻想出现时,你待之以安详,那样的白日梦很快就会失去动力,终至消失。
就如房子是由千百块砖头砌叠而成一样,安详之屋(即禅那)也是由千百个静默的当下累积而成。当你在每一个相续的当下,都能安详、柔和或慈爱地对待觉知对象时,你就不再需要性幻想,疼痛会消失,昏沉将转为光明,掉举将失去动力,禅那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总之,你要先知道,五障是在觉知者与被觉知对象之间的空间里出现的,然后才能把安详与慈爱放入其间。当然,你不只需要这样的正念,还需要增长我所说的“无为的正念”——绝不控制或干涉觉知对象。这样一来,一切障碍都将被摧毁并迅速消失。
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第二章禅修的障碍(10)
蛇的譬喻
有些禅修者抱怨说,某些纠缠不清的障碍在禅修时经常出现。这些反复出现的障碍,可用以下由“蛇的譬喻”衍生出的方法加以克服。
早年我在泰国森林里修行时,因为没有凉鞋,所以晚上经常打着赤脚返回茅舍,又因为没有手电筒,所以我总是利用星光引路。虽然森林中的小路上有很多蛇出没,但我从来没有被咬过,因为我知道它们数量庞大且非常危险,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如果看到路上有可疑的东西,即使那只是一根棍子,我也会跳过去或绕道,因而能成功地避开危险。
禅修之道上同样会有许多危险的障碍等着要抓你,让你无法进步。但你只要记得它们就潜伏在四周,而且很危险,自然会提高警惕,不会被逮到。纠缠不清的障碍就如为数极多的蛇,你如果不想被它逮到,就该在每次开始打坐时提醒自己,小心那个纠缠不清的障碍,因为它很危险。此时你就会在整个坐禅过程中,一直提防它出现在觉知者(你自己)与觉知对象之间的空间里。运用这个方法,你就不太可能会被抓到。
那罗祗梨对策
有些禅修者说他们曾一次同时感受到五个障碍,且来势汹汹!当时他们心想自己可能会发疯。为了帮助禅修者准确并强有力地反击五障,我提出了“那罗祗梨对策”——这与广为人知的佛陀遭遇的某件事有关。
佛陀的敌人们试图在他托钵乞食的狭窄街道上,释放一头醉酒的公象“那罗祗梨”来杀害他。看见疯象狂奔而来的人尖叫着让佛陀和随行的僧人们快闪开,于是除了佛陀与侍者阿难,所有比丘都避到一旁去了。阿难勇敢地挡在佛陀面前,准备牺牲自己来保护他敬爱的老师,佛陀温柔地推开阿难,独自面对狂象的猛烈攻击。
佛陀当然拥有神通力,我相信他能抓住大象的鼻子,在头上转三圈,然后把它抛入几百里外的恒河中!但那并不符合佛陀的行事风格,他会慈悲地放下。也许他心里想的是“亲爱的那罗祗梨,无论你对我做什么,我的心门都为你敞开。你可以用鼻子打击我或将我踩在脚下,我都不会嗔恨你,我会无条件地关爱你”。佛陀温柔祥和地对待凶猛的大象,那是无法抵挡的、真正慈悲的力量,几秒之内,狂暴的大象就被降服了,那罗祗梨温顺地趴在大慈大悲者的脚边,佛陀轻轻地拍着它的鼻子:“做得好!那罗祗梨,做得好。”
某些禅修者在修行时,他们的心就如横冲直撞、破坏力巨大的醉象,在这种时候,请记得“那罗祗梨对策”。别用暴力去征服内心那头狂暴的公象,应慈悲地放下:“我亲爱的狂心,无论你对我做了什么,我的心门都完全为你敞开。你可以打击我或摧毁我,我都不会嗔恨你。无论你怎么做,我都爱你——我的心。”要与你的狂心和解而非对抗,那是在极短时间内真正慈悲地放下的力量,心将不再狂暴,转而温顺地站在你的面前,被你温柔的正念轻轻地拍着:“做得好!心,做得好!”
克服卷土重来的障碍
经常有人问起,克服障碍后可以持续多久,如果克服了它们,是意味着从此永无忧患,还是只限于禅修期间不受干扰?
事实是,你只是暂时地克服了它们。心非常敏锐且安定,你可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而且毫无嗔念,即使别人打你的头,你也不生气,你对于欲乐(例如xing爱)也不感兴趣,这就是好的禅修结果。但过了一段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禅修的深度与长度),障碍会再度返回。
这就像在拳击场内,对手只是被击倒而已。障碍只是暂时“失去知觉”,此后还是会卷土重来,并展开报复,但你至少知道该怎么去克服它们。你返回禅那的次数越多(即克服障碍的次数越多),障碍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无力。接下来,你便要通过正觉正见,彻底克服那些虚弱的障碍。这是古老的成佛之道,当你完全克服障碍时,你便毫无困难地进入了禅那。
虹桥门户网。
第23节:第三章 正念的特质(1)
第三章正念的特质
正念是实现成功禅修的要素之一,若未能充分了解与修习正念,你可能会在禅修中浪费很多时间。
设置守门人
正念不只是觉知或者完全意识到你身边正在发生的事,它还会把觉知引向特定的领域,使你记得所受的教导并将之付诸实践。在佛陀所用的譬喻中,正念就好像一个看守家门或城门的人。
请想象你是个富人,有守门人负责看护你所居住的豪宅。某天晚上,在出门去寺院禅修之前,你告诉守门人要保持警惕、慎防窃贼。结果返家时,你发现家里遭窃了。
“我不是告诉你要保持警惕吗?”你对守门人咆哮。“但我是有保持警惕啊!”守门人辩解道,“我警惕地看到窃贼入侵,还清楚地看到他们拿走了你的电视与音响,他们这样进进出出好几回。后来,我还全神贯注地观察到他们搬走了你的古董家具与珍贵珠宝。”
对于这种解释,你会满意吗?换成是聪明的守门人,他会明白自己的工作不只是单纯地留意而已,还必须记得指示并努力执行——如果看见有小偷企图入侵,就必须立刻阻止或马上报警。
因此,正念包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觉知和记住指示。
在佛教经典中,“正念”的巴利语sati既可解释为“觉知”,也可解释为“记忆”,拥有好觉知的人,也是个拥有好记忆的人。
若我们非常留意自己正在做的事,觉知会在心中创造一个相关印记,而使此事变得容易记住。假如你险些发生严重的车祸,你的觉知会因为感知到危险而突然变得很敏锐,其强度足以让你清清楚楚地记住此事,即使到晚上入睡前也还是无法忘记。
觉知与记忆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你越关注正在做的事,记忆就会越深刻。
如果守门人已增长观察力(觉知),便会留意自己接收到的指示;如果能完全留意宅主指示,他就会记住指示并认真努力地执行。因此,我们应明确指示正念要专心留意,从而使其记住该做的事情。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24节:第三章 正念的特质(2)
指示守门人
开始禅修时,请记得你心里有个守门人——能觉知正在发生的事并记住指示的人。给守门人一些指示,例如重复指示三次:“现在是觉知当下的时间”。再三重复这句话,守门人就更容易记住。就好像你在学校背不出一个单词时,就必须写上一百次一样,以后将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当你越是重复某件事,就越是会重视它。
你不必每隔一两秒就给予守门人相同的指示,只要在开始时重复给予三次即可。他会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指示守门人就如同你指示出租车司机一样,只需要清楚地说出想去哪里,然后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坐到后座去,因为你相信司机知道如何抵达目的地。试着想象,如果你每隔几秒就告诉司机:“开慢一点……开快一点……这边左转……现在换三档……看你的观后镜……保持靠右。”结果会怎样呢?出租车司机可能会在开出几百米后就把你扔下车。同理,当禅修者每隔几秒就给予指示时,心里的守门人(正念)一定会开始反抗并拒绝合作。
给出清楚的指示后,就让守门人专注于当下的工作吧,别一直干扰他,就在一旁观察。你将发现守门人会照着指示去做。或许他仍会不时犯错,但指示将确保他安住于当下,而非偏向过去或未来。对于身为旁观者的你而言,你只是监视守门人做事,而不必给他过多的指示。这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