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钱 >

第12部分

大钱-第12部分

小说: 大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靠得住的商业计划。后来,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发现,虽然行动迅速、抢占先机没什么过错,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商业计划,一切都等于零。
  世通为什么要这么做?它觉得这样可以给预估家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告诉他们谁是老大,然后世通就能占领最大市场份额了。这是成为行业老大的阴谋的一部分,无论其代价是什么。这导致互联网公司对未来市场规模判断的失误、扩展过快、散播建立在错误信息之上的预测及计划等后果;不仅如此,它还影响了*。*还没准备让世通成为领头羊,所以几家大公司决定扩张,对客户说它们将建设覆盖范围更广的光纤网络,并将提供最好的服务。
  互联网公司也超额开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扩张,并把商业计划给分析师们看……建立在这种“知识”之上的计划……进而让情况更加不可收拾。
  他们都信了,我们都信了。
  或许这些已经足够了,但还有两个因素要继续把这个泡沫吹大。
  向来可靠的信息发布者(如商务部)提供的通常可靠的信息,以及上公司对政府与公众的报告,最终竟都是弥天大谎般的误导。华尔街的分析师提供了另一部分误导信息。所有这些信息源都是诚实的,但他们都成了失真信息的受害者,并且加入了传播虚假信息的行列。无论是财长拉里还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没能免遭这一虚假信息的影响。这两位重量级人物像大多数非官方机构的执行者一样,工作都很出色,很守诚信。事实上所有人都相信了这些神奇的故事。这就是19世纪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谓的“相信的意愿”。人们倾向于相信好消息。
  第二,火上浇油的电信开支
  尘埃落定、真相大白之后,拉里在一次午餐时对我解释了我所谓的第二个因素。他称之为不可思议的“火上浇油的电信开支”。
  只要告诉拉里真相和信息,他的分析会比任何人的好。每次跟他谈经济或商业,我都能想到他有了不起的头脑,是个出色的导师。泡沫破裂后,拉里在纽约的一次午餐当中对我们三个人讲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他想要解释*的开支增长是怎样远远超出实际所需的(在很多程度上开支是创造了远远超过需求的网络容量)。他向四周看了一下,说:“现在想象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这1美元,并且从5美分开始叫价竞标。”我们的叫价一路攀升到至70美分左右。。 最好的txt下载网

皇帝的新装:信息失真与“弥天大谎”(2)
拉里继续说:“这个叫价象征着*在扩建上的投资,其致力于未来的现有发展能力,并且也起到了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每个*都希望客户对自己的开支能力、现在及将来的整体实力充满信心,以便锁定客户。”
  “现在,随着叫价的攀升,*忽然明白:如果在这场角逐中败阵,花出去的钱就收不回来了。因此他们断定无论开支有多大,他们都不能失败。”拉里补充说。因此,开支不断攀升。
  最终,过度开支把它们全击垮了。养鸡的农场主在高价的诱惑下在生产周期的末尾几乎总是会过量生产,而所谓的老练商业人士也会走上类似的经济情形,这就是一例。
  第三,棒球帽与挖掘机
  通过会见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我们得知了第三个因素。安迪说*买入了许多我们都知道的用来建设网络的元件,包括从康宁公司买进的长得没头儿的光纤电缆、从思科买进的开关等。其他卷入这场风暴的技术还有很多,而每个技术公司当然都有它自己的供货商。比如思科,它就要从PMC…Sierra等公司买入许多专用半导体。
  但是,当*算清扩建账的时候,它们发现,买进技术产品的开支(这里我们需要粗略估计一下)只占整个扩建开支的25%,另外75%都由埋电缆所必需的挖壕沟给侵吞了。在当时劳动力稀缺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戴棒球帽的人和开挖掘机的人耗费了最大的开支。
  因此,挖过一条壕沟的公司绝对不想再挖第二条,所以他们就在一条壕沟里埋入比实际所需多10~12倍(只是约数)的光缆。现在需要的是“点火(启用)”,那些没被启用的光缆被称为“黑光缆”。这正是为什么我们的地底下埋了那么多光缆,如果把它们都扯出来的话,其长度可以在地球和月亮之间往返16趟……比市场的实际需求多得太多了。
  在我看来,安迪所要表达的是,分析师们对经济现实的错误判断以及对电信扩建的不理解都可以算是对他们工作能力的消极证明。华尔街的所有股票建议都是建立在虚张声势的数据之上的。
  三个因素相互促进,在投资者的心目中创造了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从而导致股票飙升。如果数据是真实的,或许我们就看不到狂热了。
  可惜,数据不是真的,并且确实是一场狂热。
  2000年3月股票下跌的时候,人们起初普遍认为这是牛市中的正常调整。主流媒体开始对人们说这次价格下降是少有的买进机遇,尤其对思科和其他吸引力十足的股票而言。我?我坚持7步法则,没有判断市场时机。正如我们在本章开篇看到的,判断投资时机根本不管用。
  2000年崩盘之前技术和互联网公司的股票都在升高,而我此时觉得思科和其他大公司已经太贵了,将难以维持其光鲜的增长速度,所以比较出色的小公司才是更长远的选择。因此我在思科达到顶峰之前将其卖出了,也卖了其他一些,然后把钱投到小公司中,以期通过它们未来的发展赢利。但是,尽管遵守了买卖原则,我还是同其他人一道经受了打击。市场垮掉的时候,一切都失去了;我也同其他个人投资者和职业投资者一样,几乎每只股票都赔了钱。
  30多年当中,我只有这一次因为市场的衰败而赔钱。这种市场的衰落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或者根本就无法恢复或赚回本钱。尽管所有的高增长投资者都赔钱了,但我把精力用在了琢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上面了。教训还是有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2000年泡沫中得到的教训(1)
教训一
  理解过去的泡沫有助于我们对狂热的心理状况有个很好的把握,因为正是狂热导致了泡沫的产生。然而每次泡沫都有所不同,因此没有完美的保险可言。我们必须用原则和知识这些7步法则中的要素控制贪婪的本性,并且需要对我们所持有的股票尽可能多地了解。实现这一点的最佳途径,我认为必须通过BA*这个通关全局的方法,或者通过经营模式、设想、战略和管理。
  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在泡沫刚开始破裂时赔钱是“尽管”自己了解所投资的公司而赔钱,还是恰恰由于不了解而赔钱。管理让我相信事情会成,但我们谁也不知道灌输给我们的信息是虚假的。
  没有简单的答案,也没有单一的答案。我没有投资“不良”公司。我不会购买那些看上去BA*很差的新起步的小公司。
  这里就有教训与大家分享了。
  我东奔西走地约见公司管理层,试图判断出管理是否兑现其许诺。然而与此同时,我没看见其他投资者。普通大众中的很大一部分投资者并没有践行投资原则,也没有理解他们所投资的公司。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只买进媒体炒作的最热的股票,恰恰就是通过超级碗橄榄球联赛的广告。然后他们读了更多让他们确信这是买入的大好时机的文章,甚至是在思科和其他股票已经下跌了的时候。他们读了,信了,热门股票也买了。很不幸,许多专业人士也是这么做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士,但数量之多足以成气候。即使他们对技术知之甚少,他们也想要超常的表现。那时如果我意识到了这些,我一定能够对推动股价上涨的因素有更多的了解。这说不定也能让我相信狂热的情绪已经在产生影响,并让我确信我应该卖出很多股票。我确实知道狂热的下场。
  在将来的牛市,我会永远搞清投资者的知识状况,并且我劝你也这样做。如果我们还会经历一次长期的牛市,并且是由期待而导致的高股价的牛市,我们就需要知道这一切应该建立在知识和了解之上。我们应该知道是否有狂热的成分在里面。
  当大多数投资者对自己投资的对象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就该警惕狂热了。
  教训二
  不要受近期经验(记者或技术专家的建议)的鼓动而判断市场时机、预测股市短期走向,然后大批量地买卖这种方式投资。当甚至是专家都说你要失去最佳投资时机了,并且你也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的时候,你也一样早晚要损失很多钱。
  反过来说,通过避开判断市场时机,我们可以运用知识和原则,买进下滑的股票,就像我在许多股票上的做法那样,许多市场都能赚到巨大收益。
  被肥皂伤过舌头,现在连奶酪都害怕。
  ……古土耳其谚语
  教训三
  我确实知道我们还是可以购买下滑的股票,尽管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使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区分不同的经营模式,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畏惧和放弃未来的机会的理由。
  股票的购买应该一个接一个的进行,这是关键。我真的相信虚假信息和其他因素再次联合起来导致毁灭性风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我们不该避开对最大机会的研究与投资。
  因为知识是恐惧的解药,如果你马上要购买那些过往记录很有限的新上市股票或其他股票,那么最后为你创造大钱的肯定是知识,而不是市场时机的判断和情感。这就是我在家得宝、思科、微软等公司股票上的经历。

从2000年泡沫中得到的教训(2)
最常见的是,人们为快钱而投资新上市股,然后遇到一点不稳定就逃之夭夭了。戴尔、微软、家得宝、思科,还有许多其他公司最初的许多投资者都是这样。那些情感超过知识的投资者常常就是这样失去了那些本能让他们赚100倍、200倍,甚至更多的钱的股票。记住,要让七步法则……尤其是其中的耐心,作为你的向导。
  1988年,戴尔以美元的价格上市。我在它上市时就投资了,并且随后在其下滑时都有增仓。大约18个月之后,戴尔股票跌至5美元左右,人们开始情绪化,并大量卖出。在这个价格水平买入并持有的股票,经历7次拆分和16年之后,于2004年收盘达到768倍的收益。
  安进公司于1983年上市,我买了。这对我们许多人来说都是对技术投资的开始。安进代表了发展方向。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比互联网更确定,事实上大多数股票都不是互联网股票。安进股票在1984年跌破1美元(拆分调整),持怀疑态度的人都抛出了,然后以7年的时间上涨了100倍。随后又涨了6倍。这就是10多年后成熟投资者对待早期互联网的心理(包括买空和卖空的人)和做法,但生物技术不是狂热,并且许多公司,甚至包括刚起步的公司,都发展出了比20世纪90年代的大批互联网公司做得还要好的经营模式。所以对生物技术股而言,收益是巨大的,而且没有崩盘一说。生迈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在1984年末经调整后价格为美元,后来经过7年涨了95倍;另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健赞仅用3年的时间就涨了9倍,然后在20世纪90年代又涨10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