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揭开谎言的秘密 >

第7部分

揭开谎言的秘密-第7部分

小说: 揭开谎言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翟义起兵反莽。惶惶不安的王莽抱着年仅四岁的小皇帝孺子婴“告祷郊庙”,又仿周公《大诰》作策颁行天下,“谕以摄位当反政孺子之意”,欺骗天下。 
  就在正式宣布代汉的前一天,王莽还上奏元后,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学习周公,一旦孺子婴长大成人,自己就交权还政,退居臣位。但第二天一早,他就通知元后说,他要从“假皇帝”变为真皇帝,随即正式颁布了即天子位的诏书。最虚伪而可笑的是,在登基大典上,他还泪水涟涟地拉着孺子婴的手,哭诉自己的哀情:“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他把自己的篡国,说成是上迫于天威,下迫于民意,不敢不为,不得不为。其奸诈、无耻,真是登峰造极,无以复加。 
  王莽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欺世盗名的谎言编织的一生。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能把亲生母亲、亲生子女当成政治投机的工具。他的虚伪、无耻和奸诈并不仅仅是其个人品质的恶劣,更是统治阶级各种丑恶本质的集中体现。汉代统治者大力提倡封建道德,本来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但王莽把谎言描绘上道德的面孔,就把道德变成了推翻汉朝统治的武器,这本身就是对封建道德谎言本质的绝妙讽刺。
  其实,历史上像王莽这样把谎言描绘出道德的面孔而欺蒙天下的,东西方历史上都有过,只是谎言的面孔不同而已。 
  

一、谎言,美好生活的滋补品
在第一章中,我们说过人生离不开谎言,因为社会进入文明化的运行机制后,谎言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生活中,在有些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必然的谎言。也就是说,有些时候,你不能不说谎。在一些非常时刻,甚至只能说谎,事情才能够更为完满。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它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那位病人望着落叶萧萧、凄风苦雨,身体状况也随之每况愈下。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她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被这样的悲泣深深打动了,他用画的树叶去装饰那位病人病房外的树枝,使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坚强地活了下来。 
  作为小说,可能有点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事例应当是不少的。这种谎言,就是生活中必要的谎言。没有这个谎言,那位女病人就会死去,要救活她,只能制造谎言。 
  在医疗上,这种谎言是最多的。 
  作为医生,对患者故意说谎,有时就是他们职业道德的一部分。比如对一个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的病人,医生就不能将真相告诉病人。“什么病?”“肝炎,有些严重。不过,你配合治疗,很快会好的。”这就是在撒谎,但这种谎言是必要的。
  有的病人虽然患的不是晚期肝癌,是其他危及生命的病,再治也不可能起死回生了,医生同样也不能对病人说:“你根本没有希望了,就等着死吧!”这样的一句真话,还没有一万句谎言来得必要。 
  同样,作为病人的亲友,在去探望病人时,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几天了,但也要与医生配合,把谎撒下去,让病人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因为生命本身有时会创造奇迹。即使没有奇迹出现,让病人充满希望地多活两天也是一种人道精神的表现。这个时候,你不撒谎,还能怎么办? 
  笔者曾经当过八年中学教师,多少万遍地教育学生要诚实,但对学生,我本人有时却不得不说谎。有一个学生在初二时曾拿着一篇散文习作问我写得如何,我看了后说:“有才气、有激情,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其实,那篇所谓的散文里不过是堆砌了一些华丽辞藻,空洞无物。但在我的谎言的鼓励下,他一直坚持在课余时间写作,到上大学时,已发表长篇小说了。教育学家通过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善用美好的谎言鼓励学生,学生则会树立信心,进而取得进步。 
  我的一位女同事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她把能力相等的同一年级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经常给予表扬和称赞;第二组,经常给以责备和批评;第三组,既不给予表扬和称赞,也不给以责备和批评。
  她给三个组做相同难度的数学练习题。
  实验做了一个星期,得出的结果是:第一组学生的成绩在不断上升;第二组学生一开始有进步,但中途就停滞不前了;第三组学生前三天成绩上升,以后成绩变得直线下降。可见,能使学生内心受到鼓舞的谎言格外受到欢迎。 
  大学教授们经常要给自己的学生写推荐信,这些推荐信可能被用来向国外学校申请奖学金,可能被用来到人才市场上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如果学生的确是顶尖的人才,那便不必多说,教授们照实写来就是了。倘若教授诚实地指出该学生不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通常接受推荐的一方就可能理解为该学生是个差劲的学生。如果这样做,就可能伤害这个学生,使其失去深造的机会或难以找到工作,甚至对其一生的命运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授们提笔写推荐信的时候,必然在其中夸大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你可以认为这是在撒谎,但这样的谎是有必要撒的。 
  还有一类谎言,那就是我们在社交礼仪中必须说的奉承话,这些话里大都有水分,套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虽然人们听来心里并不一定十分愉快,但若缺少这些空话与谎话,礼仪就无法成立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 
  王员外家添了个孙子,在满月酒的那天,来了许多贺喜的宾客。 
  李秀才说:“令孙将来一定福禄寿全、飞黄腾达、富贵荣华、光宗耀祖。” 
  罗秀才说:“人都是一样的,这孩子将来也会长大、变老、死去!” 
  李秀才受到热烈的欢迎,被待为上宾,而罗秀才则受到客人的鄙视、主人的忌恨与冷遇。 
  难道罗秀才说的不是实话吗?当然是实话,可是实话是难听的。相反,李秀才说的极有可能是假话,一个人“福禄寿全”是很难的,但假话讨得了主人的欢心,因为主人正是这么期望的。 
  生活本身常常是平淡无奇的,天上掉馅饼的事总是少的,而灾难和厄运倒是常常不知不觉地走过来。人类本身的天性是向往美好的,喜欢富有刺激、带有浪漫色彩的生活。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从实道来,世界上也许就没有几件有意思的事了。所以,大多数人爱听谎言胜过爱听真理。 
  礼貌语和奉承话给人们的幻想与虚荣心带来极大的满足,使人从困境与艰难中摆脱出来,它让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是受到尊重与重视的,因此它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我从没有说谎的兴趣,可是,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说些谎话,以便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有时为了维持交谈,我迟钝的思维、干枯的话题迫使我虚构,以便有话可说。” 
  人,总是要面对生活的。生活中,真实是重要的,真诚更加重要,这对人生、对社会无疑有更大价值。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家都是凡人,都期望能出人头地,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和念头,如果你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把什么都和盘托出,那你在社会上有可能一天也混不下去。要想维持一种正常的局面,那你就不得不面对这样那样的谎言。只要不是有意去伤害别人,谎言也是可爱的,起码是迫不得已的。
  

二、谎言与谣言的目的性
谣言不完全等同于谎言。在英语、法语、德语这三个语种中,谣言在拼写上均有“民众”的意思,可见谣言不是一个人说来玩的,必须由众人参与。 
  一般地说,谣言也是谎言,它传递的也是虚假的信息或模糊的信息。当然,它并不总是谎言,它有时也可能被证实是事实,不过这样的情况毕竟不多。从发生形态上看,一般都与社会变动和危机相连接,而其表现形态上又与传闻密不可分。一般说来,所传闻的事件常常具有很重要的内容,但事件的细节却往往模糊而不清晰。  谎言可分为有目的性的谎言和无目的性的谎言两种。谣言也是这样。 
  有目的性的谣言可以找到一个制造者。这个制造者十有*是谣言的受益者,还有一些谣言是为了对自己所仇视的人进行报复中伤而制造的。 
  我居住的小城,有一年突然流行起这样一件事来:做外婆的,一定要给外孙买一把小红伞防灾。据说城里的一座石狮子突然在一天清早开口讲话:“去年大水,今年大旱,少男少女,各死一半。”当时正是上班时间,人们都围着石狮子停下来,把交通也阻塞了,任交警怎么疏导也不行,最后交警也和众人一起围着石狮子了。
  “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问石狮子。 
  石狮子说:“除非是这样。” 
  “怎么样?”众人齐问。 
  “让做外婆的,给他们一人买一把红伞,就能消灾避邪了。” 
  “多大的小孩算少男少女?”又有人不解地问。 
  “14岁以下的。”石狮子说过以后,再也不开口了。 
  小城一夜之间红伞脱销。只有北关的一家个体杂货店有售,购者蜂拥而至,清一色全是外婆。此时,红伞的价格已翻了几倍。 
  这下可苦了那些没有外婆的少男少女了。他们的母亲连夜去找老太太认干娘。连东关街上的一个讨饭的老太太也被一个人认作了干娘。干女儿给她买了一身好衣服,请她吃了一顿酒肉,然后给她一百元钱,让她去买一把红伞送给干外孙。那讨饭的老太太那几天着实风光了一阵子。
  这个谣言闹了个把月,又有谣言传来,说那座石狮子又说话了——外婆给外孙送红伞,但外孙也得给外婆送东西:三斤桂圆七斤糖,少男少女寿命长。 
  这可不得了,哪个少男少女不希望自己寿命长?大家都忙着买三斤桂圆七斤糖,好在外婆都已经找到了,只送一下就行了。一时间,小城其他店的桂圆、糖都脱销了,只有北关的那家个体杂货店一直没有断货。 
  不用说,这些谣言全是那位店主制造的。 
  因为谣言传播的速度快,影响大,所以政客、军事家在为自己制定政治策略与军事行动时,常常想到它。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幕又一幕这样的闹剧。 
  《史记?陈涉世家》中写到,陈胜(又名陈涉)、吴广作为戍卒被押往渔阳服役,由于天气不好,连降阴雨,致使道路泥泞难行,耽误了行程。按秦朝法律,这些戍卒无一例外都将被斩首。陈胜、吴广在计议之后,觉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义造反。起义之前,二人经过周密思考,定下了一系列计策。 
  他们先派人到附近的墓地里埋伏,到了夜间模仿狐狸的悲鸣,叫道:“大楚兴,陈胜王。”他们又秘密地派人在鱼腹中塞入写着同样话语的绢条,人们买来鱼,剖开肚子看到字条,再想起夜间狐狸所叫的声音,十分震惊,都以为是天意。 
  当谣言在戍卒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陈胜、吴广便乘机揭竿而起。因为以顺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