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犬与鬼 >

第17部分

犬与鬼-第17部分

小说: 犬与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1996年,国民医疗保险体制就已陷于困境,面临将在3~4年内破产的危机。当时的厚生省同时提高了医保费和个人负担率的额度,使得参加社会保险的国民必须自己负担近三成的医疗费用。医保费以前是个人所得的,现在提高到,药费里被追加了负担,甚至还被课以一些隐性赋税。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措施的出台对解决医疗保险体制的问题来说是杯水车薪。医保费上调几个百分点只不过是一个开头罢了。虽说每年只上升一点点,但预计在职职工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率将是现在的倍,退休老人的个人负担率将达到现在的倍。即使如此,要应付今后几十年内的医疗支出还是远不够的。据说2025年保险费用将不得不上涨到目前的3倍,占工资收入的24%。
  陷入低迷的保险公司
  社会老龄化并不是谁的过错。一定要究其原因的话,这是日本现代化取得成功的证明——出生率低下——所造成的。对所有工业国家来说,虽说不一定像日本这样极端严重,但社会老龄化是无法逃避的宿命。而日本真正的问题是对此宿命毫无防备。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拥有世界数一数二的GDP值和储蓄率,日本有足够的资本力量来对抗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处于老龄化社会问题第一线的是人寿保险公司。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的遗产税都是特别高的,而降低这一税赋的手段之一就是参加人寿保险。当然投保人寿险也被当作义务,保费占储蓄的20%。但令保险公司为难的是,财务省要求人寿保险公司购买低息国债,并且,股价一发生低迷,人寿保险公司就被要求投资股票市场。长年持续投资于这些毫无利润可言的股票、债券,保险公司连维持零收益都很难,现已经开始陷入亏损。
  如果问题仅仅如此,那保险公司是在原地踏步。但实际上保险公司还面临着从泡沫经济时期恶性膨胀的高达数兆日元的不良债权。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8家保险大型公司已经偿还了数兆日元的呆帐,但这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大部分呆帐被“飞账”蒙混过去了。
  二战后,日本从未发生过保险公司倒闭事件,但危机已渐渐难以掩饰。终于,在1997年4月,日产人寿保险公司以2 520亿日元亏损额宣告破产。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在2000年10月,日本保险业界排名第11位的千代田人寿保险公司和排名第12位的协荣人寿保险公司相继宣告破产,亏损总额达兆日元。
  溺水挣扎的养老基金
  超低利息率也给养老基金带来了严重影响。1991年,美国的养老基金获得了28%的高额投资收益率,而日本只达到1%。到了1998年,美国收益率为,其前一年更是获得18%的好业绩,但同一年度,日本竟变成亏损,是世界最低水平。这样的收益差额在巨大的资金基数上年年累积,日美两国的公共储蓄就会产生几百兆日元的差额。虽然从5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就制定了6%的基金投资回报率标准,但1991年以后的实际投资业绩从未达到过该标准。根据1996年9月的调查,企业养老基金中具有完全支付能力的仅有4%。几十种养老基金处于完全破产状态,比起投保者投入资金,资产价值下降速度更快。日本厚生劳动省曾在1995年规定:公司内部储蓄的最低利率为3%,到1997年已下降到只有1%了。
  与医疗保险情形一样,养老金基金如果不增税也难以维持。于是,养老金缴费额急剧上涨,由1994年工资总额的猛增到1997年的1%,预计今后还将不断上调,最终将达到30%。而且,在1994年,退休职工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也从60岁上调至65岁。由于企业、政府机关大多采用55岁退休制,这样一来,在退休至开始领取养老金年份之间就产生了10年的空白期。
  在民营企业中,养老金款项短缺极大地拖了制造业发展的后腿。据1999年的调查显示:70%的日本企业中存在养老金款项短缺问题。到2000年为止,日本大藏省的会计制度都允许企业在年终结算时可以不将养老金款项短缺额计入企业负债项目,所以,大多数企业就“忘记”了这笔金额。尽管最近企业会计规则进行了修改,但仍残留很多粉饰和掩盖此项金额的结算技巧。几家大型企业公布了内部短缺金额数据,看看这些数据就能一目了然:2000年春,三菱电机缺欠5 400亿日元、本田缺欠5 100亿日元、丰田缺欠6 000亿日元、索尼缺欠2 220亿日元。
  

第八章 总决算之日:贷款(3)
多印纸币便可万事大吉
  经济学家常说,日本的国家负债性质与其他国家不同,不用担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日本的国家负债大部分都只是对国民的负债,其处理在国家内部就可以解决,不必对国外支付。话虽如此,但通过纳税返还国家债务的还是国民,在国民承受重负方面并没有改变。据澳大利亚历史学家加文?麦科马克教授计算,2005年日本国债总额约为1 400兆日元;国民人均负担额为1 100万日元。要加上利息返还这笔款项的话,需要日本全体劳动者每年交纳170万日元的税金、并且连续交纳60年。正如加文?麦科马克教授所指出的,解决这一债务的途径有三条:GDP值高速增长、增税和通货膨胀。
  政府寄予希望的是GDP值的高速增长。如果产生奇迹,80年代的辉煌岁月能重新来到,累积的债务就会像洪水冲刷一般荡然无存,可是,曾经有过的GDP值高速增长,这种时代恐怕是一去不返了。
  第二个候补方案就是令人生厌的增税了。预计在今后的25年里,日本税金将急剧上涨,超过瑞典等高福利国家的水平。目前,税金和社会保障费用平均占纳税者所得额的36%,如果包括保险费用上涨额,该数值可能超过63%。而且,这当中还未计入不断增加的国债费用。
  1997年,消费税在从3%上调至5%,今后数年,还可能翻倍为10%或者更高。养老金支付额被降低,医疗费个人负担额增大,包括消费税率的增长,国民平均向国家交纳金额在2025年实际上将达到工资收入的80%。
  纳税者对此也绝对难以忍受。那么,就只能选择第三种解决方案——通货膨胀。著名的经济学家中有人催促日本政府采取此方案,认为只要引发通货膨胀,就立即能还清债务。要引发通货膨胀,只需增大货币供应量即可,可以采用发行纸币、向银行投入大量现金或政府回购国债等方法。但正如美国经济评论家塔戈特·墨菲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方案也伴随着风险:苦于经济泡沫的银行即使获得大笔现金也不会向外界放贷,而且,通货膨胀恐怕会导致国债贬值、给债券市场造成恐慌,这样,我们将再次陷入打鼹鼠游戏:疲于解决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比如说,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将会增加数百万失业人口(政治家也会失业);税赋增加过重,就连忍耐力极强的日本国民也会忍无可忍;大量发行纸币,国债会发生贬值。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是好呢?谁也不清楚。
  其实际原因就在于过长地维持不正常的经济体制,整个国家已经缺它不可了。政府负债的账单一味增大,但财务省更害怕体制本身发生崩溃。当年,在面对同样困境时,美国前总统亚拉伯罕·林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两名少年想穿过果园抄近道。刚走到果园正中,守园的狗就冲了过来。一名少年不失时宜地爬上果树,而另一名却被狗追逐着围着果树绕圈。为了甩开狗,他竭力绕小圈跑,不想反而追上了狗。他抓住狗尾巴不敢放开,但没过多久就精疲力竭了,于是,就向树上的少年求救:
  “快下来帮帮我!”
  “帮你什么?”
  “当然是帮我放开狗尾巴啊!”
  

第九章 国家之财富——金钱法则(1)
日本是众所周知的“储蓄大国”,但事实恰恰与此相反,日本人非常容易陷入贷款的泥潭中。借助于“先提货后付款”的消费方式,ORIX等租赁公司、消费者金融公司发展成了大型企业。分期付款在日本已十分普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其国民人均贷款消费额已赶超了美国。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能够以接近零利息取得融资,其不负责任地反复贷款也就理所当然了。实际上,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数十年前开始,日本企业的平均债务达到了其资本的4倍(美国为倍)。企业接近零成本融资,这在经济高度增长时期曾是取得了极大成功的政策,但到了90年代经济增长出现停滞时,企业突然开始感觉到了肩上债务之重。
  回顾历史,可以说日本人有不计后果、疯狂贷款的文化倾向。歌舞伎、偶人净琉璃剧目中,关于借款、侵吞收存款的故事多得令人惊讶。与此相对比,中国的京剧等剧种中,关于不法行为、判案等的剧目格外多。这与其说是和金钱有关,不如说是和权力有关。偶人净琉璃中特别有名的是《黄泉信使》中“启封”这一幕,大阪某信使的养子——忠兵卫一心想要为艺妓梅川赎身,就将收存的汇款拆了封。他明知道这么做难逃死罪,却还是不能自已。
  连夜潜逃
  幕府末年,诸大名向大阪钱庄贷款,无力偿还便导致了德川幕府的倒台。泡沫经济时期的金融体系中,按资产——负债——资产这一循环运作,其中负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失控的负债、资金的挪用,这些都是官僚利用特殊法人地位的显著特征。在企业部门,巨额负债就像枷锁一样,使他们浑身不得动弹。总而言之,日本人并不是生来就喜欢储蓄。想必喜欢储蓄的人有还是有的,但贷款更是人的本性。在这一点上,指导日本金融体系的官员计算错误,即通过极高的利息惩罚个人贷款,长期来看,这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在日本,40%的利息是法律所认可的。在但丁的《神曲》中,放这样厉害的高利贷是要获罪被打入地狱第七圈第三环的。日本企业能够以接近于零的利息筹集到资本,而个人却只能依赖于以工薪族为对象的高利贷和“消费者金融公司”。“消费者金融公司”听上去还不错,其实就是高利贷。它表面上以30%~40%的年利率提供贷款,实际上利率有时高达100%。如果还不出钱,就会有地皮流氓前来收账。大藏省一直偏好并认可这一体系,似乎是因为他们认为:收取如此高的利息就可以打消人们贷款的意愿。正如西鹤所说:“在人们的想法当中,恐怕没有比倾家荡产、被人一再催逼还债更恐怖和悲哀的事了。”
  消费者金融公司,即以工薪族为对象的高利贷,是黔驴技穷的债务人可依赖的最后一种办法,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持有该项高利贷的人口竟多达1 200万人(占成人的八分之一)。事实上,在日本银行制度下,90年代唯一取得显著性业绩提升的业种就是“武富士”这种大型高利贷。某些年份其资产年增长率曾高达25%。
  1 200万“重债务人”中,有150万~200万人是基本上无偿债能力的“多重债务人”。其中大部分人没有选择破产是因为社会上谴责非常厉害。律师宇都宫健儿对破产手续较为熟悉,他认为:“债务人没有选择主动申请办理破产手续,仅仅是因为不知道要怎样办。”但是,即使办理了合法的破产手续,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