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美元的诡计 >

第4部分

美元的诡计-第4部分

小说: 美元的诡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进入21世纪,纸黄金也只是处于“婴儿时期”,由于美国的单方操纵,它不可能达到国际货币的地位。显然,纸黄金只为美元霸权和强国利益服务。 
  可以说纸黄金只是黄金危机下的副产品,是美元强权的一个佐证。纸黄金的出台是为了清理美元与黄金的关系,是美国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向“美元本位制体系”过渡而采取的策略手段。
  对于美元强权的认识,由纸黄金可见一斑,然而若要与此后美国采取的明目张胆的强权行动比起来,这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美国后来采取的单边主义行动,却是美元霸权彻头彻尾的表现。
  

尼克松—为美元松绑的总统(1)
对于国际货币历史而言,1971年8月15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向世人宣布了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就是终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一政策的宣布立刻引起国际社会上的一片哗然。事实上,美国采取这些措施并没有与其他国家商量过。美国违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则,并做出极端的单边主义行动的行为令国际社会感到愤怒。
  这次极端的行动被喻为是对盟友发动的一场经济战争,也是美国在国际货币事务上采取的第一次单边主义行动。显然,这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然而,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用维护美元地位的眼光来看的话,则不能不对美国人的聪明做法感到赞叹。 
  尼克松总统做出这一决定的背景是:越南战争的旷日持久和不断升级,使得美国元气大伤,国力也有所下降。1968年3月,美国官方的黄金储备竟然下降到100亿美元,而这是美国黄金储备的临界点。10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被人们称为必要的、永久的“战争基金”,如果这一数字继续减少的话,对于美国会产生致命的打击。 
  面对这一严重状况,美国政府的高层都意识到必须要立即做出反应。这个时候,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学家开始鼓吹浮动汇率,《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也发表社论支持扩大汇率弹性。面对这种局势,政府的高层开始意识到固定汇率体制对于美元的限制,他们的目光逐渐转向了浮动汇率制,美国政府财政部和美联储也开始讨论现行汇率制度问题。1969年1月,民主党在《总统经济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改变汇率制度的可能性。 
  1969年1月,尼克松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尼克松总统是一名胸怀世界的战略家,对于经济问题不是特别的敏感。对此,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也有同感。基辛格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最初我就没有想要在国际经济方面发挥作用……开始的时候,总统只让我掌管国务院、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并没有让我管理财政部、商业部和农业部。”由此可以看出,尼克松在初上台时对于美国国际货币政策表现并不积极。 
  然而,总统很快便推翻了人们的臆断,在当时,对于“美元”这一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利器,有一个人很上心,这个人就是财长——银行家出身的戴维?肯尼迪。在演讲中,戴维曾经拒绝承诺新政府排除贬值的做法。没想到,戴维一时“不慎”的做法却引起了欧洲黄金市场的动荡。随后,尼克松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这使得戴维再也不敢对国际货币问题发表见解了。而在这次风波之后,浮动汇率的理念也就被束之高阁了。显然尼克松不是人们眼中那种不懂经济的人,实际上,他推行的国际货币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在早期执政过程中,尼克松坚决执行“存心疏忽”国际货币政策的策略,其实,这是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霍撒克的主意。霍撒克认为,只要美国不去理会美元的黄金价值,其他国家就必须做出选择:继续积累美元或者允许本国货币升值。而如果其他国家要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美国就立刻中止兑换义务。霍撒克的这一提议减少了美国不少的烦恼,美国轻松地把调整的负担推到了对手身上。对这样的结果,尼克松感到很满意。 
  在“无赖”策略主导下,美国放松了资本管制,而美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也从国际货币体系完全撤出,这种退出实际上是为后来的单边行动铺下了稳固的垫脚石。 
  “存心疏忽”策略确实有很大的成效,德国马克很不幸地成为最大的受害者。1969年9至10月,德国马克为应对投机性资本的流入而不得不做出升值93%的调整。这不仅是美国一记有效的损招,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阴谋。 
  然而,这记损招的疗效也未能持久,到1971年,美国国际收支失衡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美国贸易也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首次逆差,使得投机者再一次抛售美元,酿成美元危机。而美国财政部的黄金储备减少的消息不胫而走,使得8月6日又引发了一次抛售美元的风潮。在接下来的一星期之内,美国的黄金减少了37亿美元,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英格兰银行要求美国无条件弥补其美元储备的贬值损失,这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尼克松—为美元松绑的总统(2)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危机,尼克松立刻做出了反应,他任命康纳利为新的财长,并且迅速改变了美国的国际货币政策。从尼克松的一系列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是早有准备的,否则不可能做出如此迅速而有效的安排。 
  新任财长康纳利曾经担任过德克萨斯州州长,他因敏锐、自信而深得尼克松的信赖。康纳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家,他的脑子里没有美元或银行等概念,他具有的是非常强硬的手段,而这正是尼克松所需要的。 
  在康纳利的眼中,美国的盟友正在损害着美国的经济利益,美国应该寻找机会奋起反击,而目前的货币问题就是一个好机会。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美国有两个选择:一是提高黄金的美元价格,这对那些损害美国经济的盟友来说损失并不大;二是中止美元兑换黄金,这对于各国来说简直是一条噩耗,因为它切断了黄金与美元的实际联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就好比是个“皇帝”,而黄金就是“太上皇”,黄金不断地对美元政策施加影响。假如“太上皇”被废,美元就将成为独一无二的霸主了。 
  美国的政客选择了第二条策略,开启了真正的美元霸权时代。 
  1971年8月13日,尼克松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国际货币问题,他在会上对康纳利所提出的强硬货币政策非常赞赏。对于尼克松而言,一鸣惊人正是他的性格,然而这次的惊人之举显然不是一时兴起的作秀,而是早有准备的表演。在一番貌似激烈的讨论后,尼克松就这样欣然接受了“中断美元兑换黄金”这一惊人的建议,从而给了国际货币体系猛烈一击。 
  8月15日,尼克松发表的电视讲话对于美元而言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他的新经济政策让国际市场陷入混乱之中,日本银行在8月份就买进了45亿美元,这相当于此前日本所有的储备。而蛮横的康纳利在就新的货币政策问题与别国谈判时始终都是咄咄逼人的态度,他甚至威胁欧洲及其他各国说:“美元是美国的货币,而它所造成的问题却是你们应该解决的。” 
  面对康纳利的强硬态度,各国一直与其僵持了4个月。直到1971年12月17日,康纳利才在华盛顿斯密森学会的红楼里导演完了最后一出戏。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被尼克松称为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货币协定”的《斯密森协定》就这样诞生了。在这份协定中,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  
  日元升值了,德国马克升值了,英镑和法国法郎升值了,意大利里拉升值了748%。同时美国方面也做出了妥协,金价从每盎司35美元调到38美元,第一次让美元贬值,同时还取消了进口附加税。美元对所有经合组织国家货币平均贬值为8%,并没有达到预期11%的要求,因为加拿大并没有做出调整,依然采取浮动的汇率。
  《斯密森协定》的签署使美元得到了更大的空间,美元中止了兑换黄金的义务,而且各国货币还被其钉住,除了加拿大的货币依旧保持浮动之外,其他各国都与美元同呼吸共命运,成了美元的臣子。而加拿大已经认识到“钉住美元就好比和大象睡在一起”,是十分危险的。 
  在尼克松电视讲话后,负责货币事务的副财长沃尔克当时对此发出感慨:“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任何霸权国家都会变成残酷的暴君或脑满肠肥的寄生虫。”美元只有更加自由,才能成为货币领域的君主,而拥有霸权的人才能为所欲为,对此,尼克松的做法就是“推倒禁锢美元的栅栏”,为美元松绑。
   。 想看书来

助纣为虐的游资
从尼克松宣布中止美元的可兑换性的那一刻开始,美国就无限期的给美元的黄金兑换义务画上了句号。中止美元的兑换义务等于是给美元松了绑,如果能够跳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另外一个限制——固定的货币平价这是一种将汇率与利率联系起来,以两国金融市场利率的差异来说明远期汇率决定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资本自由流动且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正常的外汇抛补及套利活动将导致利率较低国家货币的远期差价必为升水,利率较高国家货币的远期差价必为贴水,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等于两国利率之差。,美元就将变得肆无忌惮。
  美元已经开始挣脱身上的绳索,或许只需要一些小小的帮助,就可以疯狂地进行掠夺。这时,国际游资国际游资又可称为国际投机资本,它是一种游离于本国经济实体之外、承担高度风险、追求高额利润、主要在他国金融市场作短期投机的资本组合。国际游资也叫热钱(hot money)。成了松绑的勇士。1971年在国际间游走的资本估计高达2680亿美元,这些资本伺机而动,它猎伐的对象不仅包括黄金,还包括各大国的货币,比如英镑、法郎、马克。
  国际游资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经常会让各国政府感到束手无策。1972年6月,在英国内部传出了关于英镑可能贬值的言论,这大大地刺激了国际资本大量注入英国金融市场,英格兰银行在抵抗一个星期后便垮了下来。在此之前,投机家们已盯准了英国市场,他们把巨额资金秘密注入市场,先是抬高货币价值,引诱更多的人跟进,当投资家们听到英镑贬值的消息后便立即抽去资金,以保证自己的利润。这些热钱让英国经济呈现出沸腾景象,而这些资本泡沫也会在热钱抽走的瞬间破灭,英国经济被投机家们搞垮了。
  国际游资的力量越来越大,到了20世纪70年代,任何一种货币都可能成为国际游资的征伐对象,国际市场上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投机资本就会蜂拥而至。除了冲击英镑,国际游资还“转战”过意大利、瑞士甚至美国。游资所引起的狂躁气氛笼罩着整个市场,使市场汇率常常处于狂乱的动荡状态。到1973年2月,只有马克、日元和荷兰盾还能维持与美元的中心汇率,其他的货币都因受到了国际游资的“狙击”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动。
  显然,游资助了美元一臂之力,让美元摆脱了“固定的货币平价”的束缚。
  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