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品牌:女性成功的8个步骤-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问题本身都要由你自己来主动提出或宣传。这是我获得第一个“真正的”工作机会后的亲身体会,而且我现在仍在身体力行,并且觉得屡试不爽。 我的第一份工作 作为亚特巴玛莎学校女生联谊会会长,我从其中获益良多。其中之一就是我有机会认识一些会员父母中的成功人士。在我上大四那年的2月,就有这样一位家长带着他的女儿出现在我们女生联谊会的门前。这位家长双手紧按着自己女儿的双肩,就像展示某种珍奇礼物似的对我说:“她叫安,我们想见见会长本人。”然后我们一起共进午餐。席间我大谈特谈学校和女生联谊会的姐妹感情。安的父亲,奥尔列威森先生问到我的未来打算。当我告诉他自己准备进军音乐事业时,他极为兴奋地对我说:“太好了!你知道吗?我拥有南部最大的音像制品连锁店。”他随后告诉我,一旦打算好就可以去他那里谋职。 我老爸曾经告诉我,当机遇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于是,数天之后我跳上了一辆开往亚特兰大的车,专程拜访安的父亲。他对我非常好,但他也坦言自己头脑中并没有想到某个具体的工作职位,而且的确不清楚我究竟能为他做点什么。我决定当场为自己创造一个岗位。 于是我开始就他的连锁店——“斑鸠音像”提出许多问题。我记得一共提了四十个问题。其中有:他采取什么样的广告策略?谁负责整合各连锁店之间的广告行为?策划了哪些专门的广告活动?只上面几个问题,我就知道安的父亲正缺少一个专门人员协调全公司的广告宣传、负责专门公关活动的策划及店面系列标志的设计。结果安的父亲答应以15000美元的起薪请我专门负责上述事务。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待遇简直是个天文数字。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得以跳过最低层的诸如“助理”、“XX销售”一类的岗位。 后来我在那里一直干了三年,那份工作也确实越来越有趣味,激动人心。当我离开的时候,我们已在三个州拥有一百多家连锁店,另外我还编辑了一份内部通讯,建立并管理着一个内部广告部。而那年我才二十三岁! 将自己置于特定对象的眼光之下往往并不轻松。如果你的对象是一家公司,那么你就需要参加各种面试。为了获得面试机会,你又需要上网查询,从数目庞大的招聘信息中筛选出四分之一或更小比例的信息进一步联系。这又需要分辨、定位和优选比较的功夫。比如说,劳娜的计划是通过引起老板们的注意,叫他们不再只把她看做一个称职、努力的一般雇员,而把她看做他们整体市场推广行动的重要合作伙伴。她不满足于只作为局部小顾问的角色,她的目标是成为整个公司的战略策划者之一。吉利娅则把自己从单纯的会计重新定位为企业的管理人才。玛莉的重新定位更加激进,从公司财务到网站设计,西海岸到东海岸。 有时候,这些看起来似乎不过是琐碎的名分问题,但明确的语言表达的确是品牌明确定位所必须注重的因素。否则何以吸引自己的特定顾客呢? 找出竞争对手 要想成为一个好品牌,除了买家外,还需要注意市场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竞争对手,即那些与你拥有相类似的东西的人。其中不仅包括别的应聘者或与你争夺客户的其他公司,也包括你的同事或别的合作者。 正如我们需要摸清买家的情况一样,我们也要对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搞清自己所处的竞争形势。要像“百事可乐”紧盯“可口可乐”那样,密切注视你的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 这就需要随时进入状态,密切关注业内的有关动态,在你兜售自己东西的同时,不容自己的眼睛放过同一卖场其他对手的任一动作。 与一般想法不同的是,竞争并不必然是一件坏事。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会促使各家做得更好、提供更多服务或表现不同特色以突显自己的品牌,另外,今天的竞争对手也许会成为明天的合作伙伴。 奥尔和劳娜·瑞姿在他们合著的《22条不变的品牌法则》中,关于“伙伴关系法则”,他们这样写道:“为了树立整个行业的形象,任何品牌都不应排斥别的品牌。”“选择可以刺激需求。”“顾客重视竞争是因为选择性被他们视为一大好处。如果没有任何选择,顾客就难免满腹狐疑:东西本身是否有问题?要价是否太高吗?如果没有比较,谁还会去买你的东西呢?”①    
第三步 找准买家 认清自己的品牌观众(7)
这就是各种“服装区”、“汽车城”或“酒吧街”的由来。扎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顾客的自由选择。这种同业毗邻而居的大卖场另一好处是,各家不仅对客户开放,同时,彼此之间也保持同样的开放,这样大家可以很方便地互通有无和共同发展。 同理,个人品牌的拥有者也需要竞争者来互相磨砺和促进。人才交流会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好机会,互联网是另一个,还有一个是本行业的刊物。比如说我就经常阅读这些刊物:《洛杉矶时报》、《华尔街》和《商业周刊》,追踪别的公司在数码制作领域的新动向。 玛莉 除了通过报纸、展会和网络密切关注业内的各种动向以外,玛莉还特意关注自己在凯洛格和帕森斯的同学们的情况,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将从事数码领域的工作,一旦进入人才市场也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吉利娅 吉利娅在与客户聊天的时候,知道了一点关于自己竞争对手的信息,在本地的周报上她偶尔看到几家新开张事务所的“虚拟”的名称。在她看来,他们更像是潜在的客户而非竞争对手。 劳娜 由于在公司内部只有一个劳娜演示方面的专业人士,因此她暂时不会有什么竞争对手,但她仍需注意别处的演示专才的动向。的确,现在已有数家公司专门从事劳娜在公司从事的工作。一旦她做得不尽如人意,她服务的任何一位公司高级经理都可能会转而寻求来自公司外部的帮助。 竞争或许只会给买家增添兴趣并促使你不断上进,但如果你没有认识到竞争也可能会成为成功的主要障碍,那么你也许会难以接受某种结果。在下一章中,我们将进一步关注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最易遭遇的几大障碍(其中包括竞争对手),并且学习一些优雅的处事艺术来克服这些困难。    
第四步 扫清障碍 要有摆平困难的勇气(1)
对自己拥有的天赋的重新认识,强烈的使命感以及对自己买家的清楚理解能使你的个人品牌有如等待点火发射的火箭。万事俱备之际,你可曾想到什么东西会阻碍你高飞,是前方未知的土地,还是高空上飞过的流星? 是的,你这样想是完全正确的,谁能完全察觉人生路途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阻碍呢?哪怕为某种产品拟定一个品牌战略,你也少不了耗费脑力为它设计障碍识别与排除方案。妨碍某种产品获得成功的市场因素少说也有竞争品牌、时机、财务条件、地点选择及需求不足等项。 虽然类似的外部环境肯定也会对一个人的自我品牌产生不利影响,但我们作为人和女人的事实,必然还会使我们受到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响。 为了塑造一个强力的个人品牌,你下一个挑战就是摸清阻碍因素。仔细阅读下面列出的两栏阻碍因素,觉得熟悉吧? 外界障碍 心理障碍 性格偏见 对未知的恐惧 融资条件 羞涩尴尬 竞争 烦闷/忧郁/愤怒 时机 思维突然中断 地点 缺乏信心/害怕失败 需求不足 家庭难题 运气不佳 对成功的恐惧 家庭期望 耽于安逸/害怕改变 缺乏经验 完美主义/害怕过度奢侈 恶意竞争 事业家庭平衡压力/害怕失去平衡 当恐惧感露出它狰狞的面孔时…… 正如你从上面的单子所看到的,一个人内心的恐惧感往往会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不管具体是什么事,一旦你害怕做某事,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不去碰它,现在不想,明天不想,以后也不想。恐惧感总是试图“废除”你毅然决然定下的计划。但是,克服这些恐惧正是你树立自己个人品牌所必须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你越害怕去碰到的东西,实际上越可能是你成长所必需的“食物”。你想过其中的奥妙吗? 我离开“特纳”创立自己的公司的时候,最担心的东西就是失败。我放弃自己一度十分在乎的安全感,放弃了自己相当不错的职位,放弃了一月两次赴纽约的美差,放弃了购股计划,放弃了我的401平方米的办公室,放弃了医疗保险和相对稳定的工资——为了一个完全不确定的未来。一旦失败,我就不得不重返自己一心想要跳出的“公司苦海”;一旦失败,我可能陷入无法预知的财政危机;一旦失败,我还会觉得没面子,并且陷入强烈的自卑情绪之中。 当我对上面的种种内心障碍进行一番审视之后,我发现它们都与自己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有关,与对自己和命运的信心不足有关,与我喜欢安逸、害怕变动有关。如果当初我的种种恐惧胜过决心,也许我根本就不可能离开“特纳”。 开辟一块无畏之境 如果被恐惧感所控制,你就会一事无成。迟早你会被它逼到墙角,爬过也好、穿过也好、绕过也好,你总要进入某种可以被称之为“无畏之境”(No…Fear Zone)的状态。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你和你的品牌都会共同发展。但是这种境界不是那么容易到达的,而且更不容易保持。外界环境总是在不停地攻击你,使你偏离“无畏之境”。但是每次被“撞”出之后,我们都应该别无选择地重新爬起来,重新努力,重新回去。 虽然通向“无畏之境”的路上并无口令或密码(Password),但也还是大有可为的,下面是一些可供你参考的努力方向。 对自己的目标烂熟于胸。无论你的目标是开一家自己的公司,是在别人的公司中寻求进步,是跳槽另谋高就,是拉到新生意和更好的项目,还是简单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赢得品牌声誉。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越熟悉,考虑得越多,就会对它越热衷、越自信。所以,要去和客人、朋友谈论它,最好做梦也梦见它,随时想像它,把它写出来,把它做出来。 未雨绸缪,留出余地。在离开“特纳”的数月之前,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存钱,坐下来认真地斟酌自己的收入与支出。我清醒地认识到需要花一大笔钱才能建立并维持自己的公司。到我真正离开“特纳”的时候,我几乎能够自信没有什么有关起步的问题是我未曾考虑到的,再没有什么能够让我惊慌失措。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 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你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你会怎么样?你能受得了吗?究竟会糟糕到什么地步?对我来说,彻底失败将意味着不得不重新进入某一家公司给别人打工——够受的! 我最近参加一个由苔莎·肖瓦茨博士举办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