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开放你的人生 >

第22部分

开放你的人生-第22部分

小说: 开放你的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资方的信任成就经典电影
  著名导演陆川曾如此评价自己的老板王中军:“你可以看到中国有钱的制作公司很多,为什么在王中军这儿导演可以拍出好作品?因为他管方向不管具体的事,他相信你作为一个创作者,你热爱你的东西,你的热爱是完成它的根本。很多制作公司会到现场说三道四,甚至一个角度都要和你掰扯。中军没有介绍过任何演员演戏,这是一个很技术性恰恰是很有意义的信任。我两部戏都没有用过公司的演员,我觉得这是他对我的信任。”
  这当然不是套话,在陆川成名之前,拍摄电影《寻枪》时,华谊兄弟就敢于让从来没有拍摄过电影的陆川当导演。提到这其中的风险,我们商会这位理事表示:“我只要用人就是百分之二百的信任,从来没有怀疑过。”
  后来,电影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陆川甚至想过打退堂鼓:“我有一次特别沮丧的时候,给中军打过电话,那是拍《寻枪》,中军说你把片拍完,最后一句话是我信任你。我觉得中军是拿实际行动在支持你。”
  正是因为王中军的“信人”,陆川才得以拍成《寻枪》,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一部著名的文艺片。
  尼采有一句名言:“我们对于朋友的希求,泄漏了我们的弱点;而我们信任别人的地方,正显示出我们愿自信而未能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自信的人之所以还信任别人,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缺陷和不足,这就像是正因为我们有做不到的事,所以才会寻求朋友帮助一样。

第3章 拥有自信(13)
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为什么要信任他人的原因:因为我们不可避免地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不可能单枪匹马应付一切,所以我们必须有时信任和团结别人,信任和整合你的团队。而且,越是外行,就越需要信任别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4)自信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极需要敢于挺身而出的个人英雄,譬如说路见不平敢于见义勇为。但是,我们不能任何时刻都把英雄主义变为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有其适存的范围,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团体”主义,就跟人生冒险一样,要想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就必须依赖胆略而非胆量,否则,很有可能趋向盲干和莽撞,呈匹夫之勇。
  一个过于自信的人,容易犯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喜欢“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但现实社会往往跟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相反,总是“好虎架不住群狼”。
  我曾经进行过一次专门针对创业的调查,发现与传统企业家创业时往往单枪匹马打天下不同,大多数活跃在新经济领域的第三代企业家更喜欢抱团创业,他们中间90%以上都有一个三人以上的团队。他们信奉团队英雄主义,创业也往往能够因为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非常专业、分工明确、互补明显的创业团队,而使企业不需要像传统企业一样必须经历资本积累期,而是能够直接迅速地吸引风险投资,取得跨越式发展。当企业扩大到一定阶段,也因为是团队创业,往往能够轻松摆脱家族企业的弊病,迅速确立良好有效的企业制度,走上正轨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业组合的携程模式
  携程网的创建,并发展到纳斯达克上市,是典型的团队主义模式的胜利。1999年5月,沈南鹏、粱建章、季琦加上后来的范敏联手创建了携程网。季琦任总裁,梁建章任首席执行官,沈南鹏任首席财务官,范敏任副总裁,分别负责资本、管理、技术、运营事务。其实,此前在投行工作的沈南鹏是最大的个人股东,他也不是没有管理企业的自信,但他却主动要求不按照常规出任CEO,因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优势,他认为自己更适合任CFO。
  季琦想法一直很活跃,适于创业,而且很有冲劲;范敏是兢兢业业守业型的人,他还在酒店和旅游业界做了很多年;梁建章也是很好的巩固业务型人才;沈南鹏则是标准的资本运作者。所以,这个管理团队在实际运作中能够紧密无缝地进行合作,保证了携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稳健地发展。后来,他们还合作创建了另外一个赴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如家快捷酒店,3年创建两个上市公司,他们也因此被誉为最佳创业组合。
  赛伯乐投资公司董事长朱敏就曾直言:“在行业、团队、技术、商业模式等多种要素中,第一个是团队,第二个是行业,第三是商业模式。团队肯定是第一位的。创业投资不论是天使投资还是风险投资,看来看去,实际上就是看团队,不看别的。有了好的团队以后,你做什么事情都可以。现在中国缺乏优秀团队这个问题特别突出。”
  大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李松是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MBA,在硅谷曾做过工程师和产品研发经理,他是这样解释为什么要信奉团队英雄主义:现实中海归大多数扮演着技术先锋的角色,但一项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经营管理、资金运作、技术开发等等,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事情,所以要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核心管理团队。这支团队的成员应该由相关行业背景的优秀人士来组成,如果这些成员都能担当起自己的角色,向着一个目标迈进,那么企业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道理往往就这么简单,创业不是技术、精英意识的盲目比拼。通常而言,成功的创业者,是要有能在关键时刻充当“尖刀”和独排众议的能力。但一个企业经常走到“十字路口”,经常需要个人英雄,则只能说明团队体制和整体运营有问题。一个自信的成功者,也并不需要事事和时时“个人英雄”主义来证明自己。他肯定不是万能的上帝,他需要能够找到各种专业人才,并团结凝聚在一起来帮助自己,同时,自己也需要善于分权和授权,才能够专心地进行重大决策。正如JC朋尼公司创始人詹姆斯·致许·朋尼所说:“公司经理最可靠的自杀途径,就是固执地不去学习如何授权、何时授权及授权什么人。”
  ………――
  本 章 概 要
  ● “不是因为有些事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难以做到。”
  ● 天天喊“我能比别人更好”和“我最捧”,可不是真正的自信。自信建立在恰当定位、扬长避短的基础之上,并成为了做最好的自己的信念和信仰。
  ●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做自己喜欢的人和事;
  ――让积极开放的心态支配;
  ――让自信也成为一种习惯。
  

第4章 富有胆略(1)
——开放式人生的重要素质
  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多,失去勇气的人则失去一切。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先吃螃蟹”让NetScreen“9·11”后成功上市
  邓锋是一位典型的开放型成功者,我们曾多次交流。1997年,他与伙伴一起创立了NetScreen公司。随着NetScreen逐渐成熟,上市成为了必然目标。然而,就在2001年准备公司上市时,著名的“9·11”事件发生了。全美上下顿时哀鸿遍野,所有人似乎都无心工作了,关注的焦点都离不开“反恐”两个字,美国三大股市也经历了自一战以来最长的四天停市。
  尽管美国总统布什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哈维·皮特都在电视讲话中分别表示,美国的金融机构依然强健。但美国三大股市重新交易的第一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幅就达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缩水16%,标准普尔500指数也下跌了。股市何时才能走出低迷?没有人知道。所有高科技公司都推迟了自己的上市时间表。
  邓锋和他的伙伴也犹豫过,但他们又觉察到这个风险中其实隐藏着很大的机会——华尔街的所有基金管理人此时都没有高科技公司可以选择投资,如果NetScreen这时能够冒险上市,他们就只能选择这一家公司投资。最终,邓锋决定冒险做那个“先吃螃蟹”的人。
  2001年12月11日,NetScreen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事件后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当日,NetScreen市值高达24亿美元,“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也激发了许多新企业上市的信心,邓锋因此被评为美国加州2002年度企业家。
  成功人生,需要一颗冒险的心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对于害怕危险的人,这个世界总是危险的。”
  恺撒则说:“懦夫在未死之前,已经身历多次死亡的恐怖和痛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表现的舞台,都渴望成功。但是,大多数人也都有着懒惰的天性,总希望面对同样的状况,能用同一种方式来处理,然后习惯成自然,通过重复的量的积累,实现自我超越,就算有冒险与创新的想法,也因为怕麻烦和风险而不愿实施。
  而且关键在于大多数时候我们依靠量的积累,通常也只能带来量的变化,而非质的超越,更别去谈人生大转型和大开放。所以,成功者从来都是少数。大多数人过的都是无理想或者有理想的琐碎日子,为生计而奔波,为有饭吃之后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住房、教育、医药新“三座大山”而日日苦恼,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最终消磨了一生。
  被誉为“20世纪世界奇人”的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就信奉这样的座右铭:“人生要是不能大胆地冒险,便一无所获。”
  英国小说家W·M·萨克雷则认为:“只要你勇敢,世界就会让步。如果有时它战胜你,你就要不断地勇敢再勇敢,世界总会向你屈服。”
  只有充满胆略的冒险,才能为我们带来通常难以企及的成功。
  人生怎能没有冒险?
  当担任加拿大的外交官任期届满之后,我开始审视自己:少年时代,我曾经把当外交官看作理想,如今理想已经实现,我是不是该为新的目标去进行一次冒险——下海创业。
  当时,我小女儿还不到两岁,第二个孩子快要出生,正是需要安定的阶段。许多朋友都劝我稳当一点,认为基础已经够好,选择余地非常大,随便可以找一个年薪几十万美金加补贴的工作,何必要吃这个苦?如果不成功,反而会留下一段失败的履历。
  这个时候对我来说,比较保险的方法是以保守的方式来获取稳定,并回避挑战。可这是个创业的时代,每天有大量的公司倒闭,也有大量公司成功,人人都乐此不疲地一次创业、二次创业……我问我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冒险?我为什么不能有新的人生突破?正是这种冒险意识,使我义无反顾地在34岁那年走上创业之路,并最终成为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投资》杂志评选的首届“中华海归十大创业人物”之一。
  在我的这次对开放型成功人士的采访研究当中,有无数这样的案例,尤其是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许多人正是在冒险精神的驱动之下,放弃令人羡慕的铁饭碗,漂洋过海去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然后在国外工作稳定、事业有成之时,出于内心深处的“根”以及中国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又毅然放弃一切,决心成为一名海归。

第4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