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太傻十日谈(全) >

第4部分

太傻十日谈(全)-第4部分

小说: 太傻十日谈(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我也在不断地提醒自己:如果我真的什么都懂的话,就不会在这个阶段感到困惑
和迫切需要帮助了,也不会主动和太傻联系。现在的我正处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今
天的谈话,如果能帮助我确定未来是不是该继续准备留学申请,我就应该感到很满足了。“你
要虚心,要加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断的鞭策自己,“不管怎么样,太傻是太傻网的创
始人,是太傻留学咨询中心的最高执行官,在中国,各地的留学的人都在从他那里受益,听
听他的建议,肯定不会有坏处的,他能抽出时间来和你谈话,你应该感到幸运才对!”
就是抱着这样的矛盾的心态,我坐到了太傻的对面。
闲聊了几分钟,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Jim; 我们的时间都很宝贵,为了充分的利用时间,我想我们需要制订几条简单的规
则。所以,刚才在我等你的时候,随便写了些,你看看。”
他把一张铅笔写的便签递给我,上面写着几条简单的规则:
谈话的基本原则 
n不要在意身份的问题,就当成随便的聊天好了
12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n实话实说,不要有任何的顾虑 
n尽量简短,不要怀疑对方的理解能力。
“我喜欢这样的方式,”我说,“而且我可以做到,那么我们开始吧。” 
“好吧。”太傻说,“首先,你告诉我,你这次和我谈话,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想知道”我说,
“在两次留学申请失败之后,我到底是不是应该在今年再继续申请?”
太傻笑着说:“你以前是做版主的。要是有人问你同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
“我会反问他。”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要是你继续申请,你会在哪些地方做和以前不
一样的事情呢?或者,你会在什么方面改进呢?” 
“那么对方一般都会怎么回答呢?”太傻接着问。
我想了想,“他们会谈到自己以前申请中犯的一些小的错误,比如材料寄的时间迟了,
或者没有对教授的某一封信及时回复,或者自己把选校的范围定的太狭窄,等等。其实,这
些都是非常事务性的细节,就算这个申请者下次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也不会带来本质性的
变化。说实话,我在留学领域这么久了,大部分人申请,或者说绝大部分人申请都是在碰运
气,也许他下次改进了一些方面,比如和教授套磁积极了一些,碰巧一个教授对他有好感,
于是录取了,他在之后会和每一个传授他的经验,套磁是申请中最重要的环节,说不定会有
一片文章出来,标题叫作《我的套磁经验》。但是事实上,每年留学申请有很多人成功了,
有很多人失败了,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碰运气罢了,运气好的,录取了,运气不好的就
什么都没有拿到。一个人在留学申请失败后,往往会很虚心的总结经验,但是,他们中大多
数人其实并不明白为什么留学失败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太过分的关注一些细节而把最
重要的东西给丢失了。” 
“那当你自己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太傻敏捷而且问题很尖锐,“你既
然清楚几乎所有的人在犯什么样的错误,那么你在申请之前也肯定有意识地回避了此类错
误,但是,你还是失败了。那么,如果你明年重新申请,你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
我说:“我来找你的谈话,就是想在这方面寻求突破。我虽然对留学很有经验,并且清
楚地知道每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要注意什么问题。但是,我如果明年重新申请,充
其量只是把一些细节考虑得更充分,却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因为我以前已经尽可能地朝最
好的方向努力。下一次申请,其实我和其他人都一样在碰运气。说实话,我并不知道我该做
什么才能改变我的现状。我不想像其他人那样去碰运气,但是,我不知道到底是我那个地方
没有做好,或者还有什么技巧我没有使用。一句话,何从上改变现状。”
谈话进行到这一步,太傻显得很有兴趣。他说:“很明显,你和我大多数的谈话对象很
不一样,你对留学懂得很多。说实话,我现在很少能见到像你这样能客观评价留学申请的人
了。即使大家都知道自己的问题,但是,几乎是每个人都带有‘随大流’的心态:既然大家
都这么做,那么我也这么做,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即使失败了,申请者也通常会把自己的
13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经历整理好了,去跟别人的成功进行比较,然后以彼此间的差距为借口,给自己的失败一个
说法。真正能够像你这样反思的人已经很少了,这应该归功于你有过当版主的经历吧!”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但是,很明显,你的反思还不够深入透彻,否则,你也不会遇
到现在的困境。当然,由于你的经历、你的目标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你所遇到的问题也
很特别,内心的矛盾也更突出。比如,其他背景的人要是拿到排名 
70的金融半奖,他会很
高兴地接受,但是你会认为这是一种失败,就是因为你的目标比别人更高。我非常乐意帮助
你重新申请建立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但这些东西只是一种思维的方法,不一定保证你实现
你的目标。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提供这种保障,你需要自己去理解,并且自己去实
践。但是我相信,你的申请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随后,太傻又说:“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你以前是怎么做留学申请的。在你的两次留
学申请中,到底做过什么事情,做事的重点又放在什么方面。你简要地总结一下吧!”
在接下来的 
10分钟里,我以尽可能简明的语言描述了我前两次申请的经历: 
“2003年秋季的入学申请,我的申请目标定得比较高一些——美国大学 
TOP20的金融
学全奖。事实上,那个时候我已经非常清楚金融学申请奖学金的难度,TOP20的大学的金
融学申请更是竞争惨烈。这也是美国人自己申请的热门专业,一些欧洲国家,比如英国,法
国等国家的申请者也很多,他们以自己的实力,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这些国家的金融发
展体系完善,大部分申请者都在金融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申请金融专业的中国学生的人
数相对较少,很多原先学金融专业的中国学生在了解到他们在申请奖学金以及被录取方面处
于劣势之后,通常都转而去申请经济学专业,有工作经验的人则去申请 
MBA。因此,金融
学录取的除了金融学博士之外,很少有中国学生申请 
TOP20成功的例子。有至少一半的 
TOP20大学,金融专业上近三年都没有录取中国学生。而那几个被录取的人,我都通过各
种途径联系过。他们要么有至少 
3年以上的金融工作经历,要么就是在录取他的学校有一定
关系。奖学金很高,可是是能被录取已经是难上加难,能获得奖学金者更是凤毛麟角。
“我在确定我第一次申请目标的时候,已经把这些问题了解得很清楚了,也做好了充分
的心理准备。因此可以说,最后的结果虽然让我吃惊,但换个角度想,其实也在预料之中。
毕竟,一个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不管背景多么好,都是没有强大竞争力的。这种状况,
不只是金融专业所特有,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如此。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永远是处于劣势,除
非你在本科学习期间成绩特别优异,或者你在学习期间已经做了很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
工作,并且你的研究成果与那些从事实践工作者的水平相当,甚至超过了他们。 
“第一次申请,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击最高目标。我努力克服自己在职业经验上的
劣势,并且突出自己个人校园背景的工作经验,其中我特别强调了自己曾在国际辩论大赛上
获奖。我尝试着用这些与众不同的细节打动美国的学校,最大限度地说明自己的发展潜力,
希望借此增加我的竞争力。当然,如果申请失败,我打算马上进入一家世界 
500强的公司从
事金融方面的实际工作,并在 
2004年秋季的入学申请中再次冲击最强。 
“当我定下个人目标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熟悉我的人都认为这个方案万无一失,加上
我所有的硬件背景,如我在 
GMAT,TOEFL,GPA等方面都没有任何缺陷,所以大家都相
信,就像我以前取得的那些令人眩目的成绩一样,我将再次创造奇迹。
14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于是我信心百倍地准备所有的东西,尤其是我的 
PS、推荐信和简历。我的 
PS数易其
稿,找到最专业的英文教授逐一修改,并且与众多已经在海外留学的师兄师姐反复讨论,根
据不同的学校的不同要求反复修改。我还找专门的文书写作公司写过两个版本的 
PS。在推
荐信方面,我找到最牛的人和最熟悉我的人,写成推荐信 
6封,其中一封是中国金融领域的
元老写的,一封是银监会的副总写的,一封出自一家世界 
500强的金融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
的笔下。余下的三封推荐信,分别由我就读本科时所在学校的教授、院长和我的指导老师写
成。
“在申请哪几所学校的问题上,我找到 
TOP20每个学校金融专业学习的中国人,他们
中有硕士,有博士,有助教,还有教授。这些人非常了解这些学校每年招生实际人数,招生
的风格,审核程序,以及对中国学生的态度和奖学金的发放的可能性,他们为我的申请提供
了详实可信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还弄到了那些在申请程序中起决定作用
者的联系方式,我甚至知道了这些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与他们交往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细
节。”
“无论是在材料包装,成绩寄送时间,学校联系方式,以及申请的每一个细节,我都竭
尽全力做到一丝不苟。” 
“11月份,我将材料全部完成,并且及时寄出,并且开始了和教授的进一步套磁。事
实上,我从 
9月份开始,就已经和教授联系了。然而,我邮出的大部分邮件如泥牛入海,音
讯全无。只有一小部分教授热情回复,这让我获得了一点点安慰。” 
“与教授以及学校的联系,占用了我后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一时期,我把大量的精
力都放在研究教授论文方面。” 
“2003年 
4月,我基本知道了所有的结果:除了两个学校给了我 
AD,其他的学校都拒
绝了我的申请,基本的理由都是我的专业背景不具备强大竞争力。当然,这些话不是写在给
我的回信上的,而是我直接打电话问院系主任得到的结果,他们都告诉我,金融学是一个竞
争很激烈的专业,建议我在申请前最好有一些工作背景。”
“从 
2003年 
3月,我就已经开始在一家世界 
500强的公司实习了,之后也正式成为这
家公司的员工。我清楚地知道我之前申请失败的原因所在,并开始全力弥补不足。我积极地
工作,如饥似渴的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我所在的公司给了我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使我有机会参与到事务性的实际操作中。我的
同事、老板都知道了我的目标,并鼓励我继续为留学而努力。 
“2003年 
8月我重考 
TOEFL,再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