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女孩手册-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某个学生在你不方便的时候提出和你交谈的要求,建议她换一个你可以悉心倾听她的时间。
●每周找出那些不爱与人交往的女孩子,和同事们一起,多与她们交谈,并且每天都要进行。
。。
多通过身体接触方式交流
身体接触往往比语言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它更不易于被误解,而且转瞬之间即可完成。一个大的拥抱,或者用一只胳膊搂抱你女儿的肩膀,等等,这些都是正向的身体接触。它不需要对方回应,或者说只需要对方回应一个简单的示意动作,表明她与你有相同的感受。身体接触让她及他人知道,她属于你。身体接触可以向她传递你的歉意,使你们经历争吵之后重修于好。身体接触可以安抚她遭遇失望之后的心灵,展现你因她而产生的自豪之感,也可以表达你们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
所以,身体接触在使人放松的同时也能让人感到安心。但它同样可以给人造成伤害。即使是打一个年龄很小的女孩子,往往也会让她感到伤心。而当你生气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女儿推到一边对她置之不理,会被她理解成你极度嫌弃她的信号。一个从来没有过身体接触的女孩子会觉得被人忽略,并因此而为自己感到羞愧,进而很容易被他人不怀好意的关注所俘获。
家长:
●当身体接触的习惯已经消失,在睡觉前或看电视,甚至只是紧挨你女儿坐着时,轻轻抚摸她的前额、脑袋或手,可以使身体接触的习惯重新回到你们家中。
●尝试以身体接触代替言语交流。
●有些孩子不喜欢太多的拥抱,别强迫这样做。尝试寻找其他与之亲近、感受亲密、向她示爱的方式。
教师:
●儿童保护问题使得许多老师不情愿与学生有身体上的接触。再说,随着女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体接触也变得日益困难和不适宜。当某个学生学习的时候,你靠近她站着看她学习,可以向她表明你接受她,有她在身边,并未感到不舒服。
●当小孩子进入教室的时候,有些老师喜欢和他们一一招呼,让每一个孩子每次选择不同的问好方式——微笑着问好,握手问好,或者她那天不想,就什么招呼也不打。
尊重她的知情权
大多数孩子在觉得有安全感并且能够预见到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会茁壮成长。预料之外的事情令人不安。有时候,事情出人意料地发展,连牵连于其中的成年人也会大吃一惊。不过,更经常的情况是:成年人提前知悉了相关情况,却没有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孩子。
孩子们需要理解他们自己的世界,否则,他们就会处于社交和情绪紊乱之中。当孩子们的生活井井有条并且每日都可明确地预期,以及当生活发生变化人们给予他们解释时,孩子们得以理解他们的个人生活。构建有意义的模式,有助于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所以,每一个孩子都必须理解知识和发生的各种事件,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把握它们。
当你向你的女儿作出解释,你即是在向她表明你尊重她的知情权,体念她理解其个人世界的需要,尊重她的理解能力,并放心把信息告诉给她。
家长:
●当事情还没有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尽量告诉她有关情况。在事情发生之后,向她解释所以会发生的原因。
●跟她说说你的情绪感受,和她一起讨论她的情绪感受。
●可以告知她家庭常规方面的变化,什么情况下配偶和婚姻关系会发生改变。每当父亲或母亲离家外出之时,可以向她说明原因。
●告诉她你的决定及作出决定的理由。
●让她知道事情的真相,坦率地回答她有关死亡、离婚等的疑问。但要选择使用她可以很自在地理解的那些词汇。
教师:
●善意地提醒她们有关课堂常规的任何变化。
●如果你知道自己会外出不在,请通知她们,并告诉她们谁会来接替你。
●向她们解释加于她们的每一项惩罚或“严重后果”的原因。
●向她们说明为什么某项任务完成得好,或者没有达到规定标准。
●告知女孩子为重要的测验或课题研究(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专题展开讨论,进行一系列的查阅、分析、判断等活动,然后将研究结果带回到课堂进行演示的一种教学模式。——译者注)评定分数的时间。每当出现迟延完成评分的情况,向她们作出说明。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断强化她的自我价值感
女孩子就像沙堡一样,前一分钟,她们还完好无损,傲然挺立着,看起来似乎坚不可摧,足以抵御一切敌人。下一分钟,自我怀疑就会像潮水一般拍击她们的地基,引发一点一点的垮塌。就像英格兰国王克努特大帝一样,我们也不能阻止潮水上涨,但我们可以在现场拼命掘土,强化我们女儿自我价值感的根基。这样,当潮水退却之后,她仍能保持一定水平的自我价值感。如果我们事先知悉足够的信息,便可以帮助她将自己安顿在潮水线以上的地方。但是,我们很少能提前知道哪里才是安全的。在我们的女儿生活的这个时代里,如磐石一般的确定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侵蚀女孩子自我价值感基础的因素包括:时兴和时狂、外在形象和流行时尚、学业或社交成功的压力、性行为等。在她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时,如果对她提出各种高要求,再加上生活中充满了种种不确定因素,这些压力会迫使她事事都与他人保持一致而缺乏自己的个性。她愈失去真实的自我,就愈是不得不依赖外在形象和同伴的认可,让自己感到舒服自在。
家长:
●尽量不要让你的女儿过度沉迷于收藏和流行时尚,帮助她保持自我。
●无论对她有利还是不利,都不要谈论她的体重或体形,除非是为了消除她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总是用“重要的是人的内在品质”的说法,来抵消有关她长相或外表的评价。
●当她说“我要是不……(跟上流行趋势或其他),大家就不会喜欢我”,这表明她缺乏自信。如果你屈从于她,可能使得她更加希望和他人保持一致。教她一些理由,让她讲给她的朋友们听,使她可以更加自信地拒绝他们。
教师:
●注意发现任何表明学生自我价值低下的迹象。当听见有人自我贬低时,用正面的评价和赞赏来鼓励她。
●当出现某种时狂行为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此展开讨论;不断强调她们自己决定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的重要性。
●如果某个女孩子说自己一无是处、愚笨或一无所知,请挑战这种说法——不要断然予以否定,而可以通过你对她作业的评价。比如,你可以说:“我发现你的作业中净是不错的好点子。”也可以说:“如果你真的一无所知,我是不可能给你写的那篇文章评B的。”
做她最后的庇护者
当你的女儿处境艰难,当她再也无法忍受、没有力量继续佯装坚强之时,她需要一个藏身之所,某个地方或某个人为她提供最后的庇护。在这里,她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在这里,至少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没有人要她承担责任;在这里,她无条件地被人接受。在这里,她可以真正放松下来,因为她知道,有人在她身边,愿意随时为她提供帮助,分担她一时的负担,给她以宽慰。
很显然,家庭是孩子最后的庇护所,父母是孩子最后的庇护者,因为他们对孩子非常重要。不过,在某些时候或情况下,家长会觉得自己缺乏足够的情感储备,不能为孩子们提供其所需要的慰藉。这个时候,你应该仔细考虑一下:除了与你在一起,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之外,她是否真的还有什么别的需求。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并不需要你付出太多。
家长:
●如果你的女儿请求原谅,请接受她抛来的橄榄枝,并努力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抛到脑后。
●为她提供庇护,并不意味着你永远都不理睬她那些你业已发现有问题的行为。
●积极主动,而不要消极等待——预见她的情绪感受,如果你认为她需要,主动给她以安慰。
●在没有压力的寻常时间里,找个机会开诚布公地告诉她:如果她需要,家永远是她最后的庇护所。
教师:
●有些女孩子觉得很难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可能会给错误寻找各种各样越来越站不住脚的借口,而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尽力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干预并宽恕她的过错,以防她越陷越深。
●如果有女孩子指望从学校获得慰藉,要确保学校有地方可以满足她的需求。
●在课堂上讨论可以向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寻求庇护以及寻求庇护何以如此重要,帮助女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此种需求。
●尽管女孩子更愿意交朋友,可有些女孩子就是没有朋友。同伴辅导有助于女孩子更加愿意在学校内寻求庇护。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让她产生归属感
每一个人都有觉得自己归属于某个地方或某个人的强烈需求。你女儿最初的需求是感受到来自生育了她或负责照料她的两个人的爱。但是,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她觉得自己密切联系的朋友、群体和机构越多,她的自我意识就越深入。她与他们和睦相处,让她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告诉她自己并不孤单,也不另类。归属于某个家庭,某一社会群体或族群,某个俱乐部,某一所学校,某个宗教场所,也意味着人们需要她,接受她,她是可以被接受的,这会为她判断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该如何行动提供指引。
如果女孩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归属感(归属于家庭或者学校,等等),如果她觉得自己被人嫌弃(比如,因为遭到他人不留情面的批评),她就可能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寻求接纳并获得归属感。她可能去向那些压根儿不想讨她欢心的人寻求庇护,并通过危险的非法方式获得乐趣和地位。
家长:
●给你的女儿讲你们家族的故事,让她了解自己及你们的渊源。
●让她尽可能多地参加家庭活动。
●弄明白时尚和服装何以会成为人们,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女孩子归属感的标志。在经济上给她以帮助,让她“融入其中”——如果她尚还独立,并且家庭预算可以满足她的需要。
●留意她出现“孤独”的征兆。如果你的女儿有太多的时间独处,建议她参加某个体育或社交俱乐部,抑或是某个青年团体。
教师:
●圆圈教学时间(指教师让学生围成一圈,并进行大量合作性活动和讨论,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感觉受到重视。——译者注)里的相似安排,可以强化群体认同,让每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是班里与他人平等的一员。
●稳定的分组有助于形成明确的群体认同。对于那些特别脆弱的女孩子,应该尽量减少与其有关的教师和学生的变动和重组。在中学阶段早期,由同一个教师负责学生个人问题咨询指导工作非常重要。
●那些全年时间里学生进出频繁的班级小组(有人称之为“动荡不安的班组”),需要持续不懈地重建小组凝聚力。
●在好几所学校就读过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