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 >

第15部分

命运与使命: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世纪回眸-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我日夕与之相处,无时不感觉压迫之严重” 。
   。。

百家争鸣年代的学术流派(上)(4)
梁漱溟提出的新儒家哲学,可以说是对国粹主义的改造和发展。他在文化观上,把世界分为三种文化:一是西洋文化,“意欲向前”为其根本精神,它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当作改造对象,其文化以科学见长;二是中国文化,“意欲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中国人“遇着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而是随遇而安,调节自我意欲,中国文化以玄学见长;三是印度文化,“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即“遇着问题他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即取消“意欲”,印度文化以宗教见长。梁漱溟认为人类的发展面临三个大问题:一是人与物的关系,西洋文化重视科学,强调“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矛盾日渐突出,而中国文化提倡人自身的和谐,“父慈子孝”、“孝悌慈和”,比西方文化成功;三是人的情志问题,即要求生活而又淡化生、老、病、死,印度文化以宗教解决了这一问题。基于这样的分析,梁漱溟认为,“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
  梁漱溟的新儒家学说,其根本弱点在于,就文化谈文化,没有把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文化与经济基础联系起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是在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发生、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封不动的搬到现代社会,肯定是不行的。然而,梁漱溟的新儒家学说,却从更深的层次上提出人类发展各个阶段都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情志问题。因此,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虽然并不赞成梁的学说,却始终对他提出的问题,保持了解的兴趣和研究的热心。梁漱溟本人,也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人物。
  3、“实验主义”与实验主义者的实验
  实验主义亦称实用主义,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20世纪初到30年代成为实用主义的鼎盛时期。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尔士、詹姆士,杜威。杜威任教哥伦比亚大学时,我国留学生胡适正好是他的学生。胡适追随杜威学习实用主义哲学,并于五四运动时期把杜威和他的实用主义介绍到中国来。胡适曾陪杜威在中国各地进行了几个月的讲演,并于1919年7月撰写《实验主义》长文,全面系统地在中国宣传实用主义哲学理论。胡适本人多次讲过:“我是一个实验主义的信徒” ,“从此以后,实验主义成了我的生活和思想的一个向导,成了我自己的哲学基础” ,“我这几年的言论文字,只是这一种实验主义的态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
  胡适所讲的实验主义,究竟包含那些内容呢?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
  一部分是真理观,鼓吹“有用的就是真理”。如胡适所说:“真理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胎里带来的。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他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他们‘真理’的美名的” 。这一真理观,比起那些把真理看做飘浮天上的圣物,人们只能盲目崇拜,恭听教诲,不许有丝毫怀疑和不忠的真理观,在认识论上是个进步。它把真理和世俗联系起来,把真理从天上拉到了人间。然而“有用的就是真理”的观点,完全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假话重复一百遍也可以变成“真理”。这一实用主义的观点,曾为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希特勒等人所利用,也曾为某些唯物主义者推行自己的错误主张时所信奉,因此有人说:实用主义是美国商人的市侩哲学。
  另一部分是发展观,实验主义者不承认有什么“天经地义”、“一定不变”的科学规律,认为规律也是人造的。胡适有一句曾倍受人们奚落的“名言”:历史“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他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实在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某些机械唯物论者和宿命论者曾把事物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等等,一切都视为老天爷早已安排好的,并按照这一“规律”模式去剪裁历史。与此相比,实验主义者的看法在认识论上有一定的价值,它打破了一切规律的天生恒定性,加进了人为的能动因素。然而实验主义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否定了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性,完全归于人的意志所为,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实验主义者还主张“一点一滴的进化”,反对突变;主张改良,反对革命。胡适说,阶级斗争和革命“养成一种阶级的仇视心”,造成“两座对迭的敌营”,“使历史上演出许多本不须有的惨剧” 。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百家争鸣年代的学术流派(上)(5)
还有一部分是方法论。实用主义者主张研究问题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胡适把杜威的思想方法分做五步:“疑难是思想的第一步”,“学原于思,思起于疑”,敢于提出问题才能进行思考;第二步是“指定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一步就同医生的‘脉案’,西医的‘诊断’一般重要”,也就是找准问题之所在;第三步“提出种种假设的解决方法”;第四步“决定那一种假设是适用的解决”,也就是通过分析,确定适用的方案;第五步“证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真实可靠,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这里讲的“实验”,不是社会的实践,而是个人的“经验”。长期以来,人们曾对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大胆的假设”是“大胆的虚构”,“细心求证实”是“用表面现象来掩盖事情的本质” ,似乎太远离作者的原意,很难有说服力。应当说,实用主义的这一方法论,在认识论上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我们几次犯左倾错误期间,如果“大胆的假设”之后,再搞点“小心的求证”,大概也不会造成那样严重的恶果。这不是从一个角度说明,实用主义在方法论上并非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胡适为什么成为实验主义的信徒,他自己又是怎样“实验”的呢?这要从胡适本人的经历说起。胡适,原名洪驿,1891年12月生于上海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幼年读过9年私塾,后又读了7年“洋学堂”,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特别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他影响很深,根据“适者生存”的名言,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适”。1910年胡适20岁时,赴美留学,先在康乃尔大学的农业科学院学习,一年半后,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1915年又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该系主任杜威,攻读实用主义。年青的胡适从封建专制影响极深而又贫穷落后的中国,来到自由与民主气氛很浓的美国,如胡适自己所言:“兴奋得不得了”,美国的“民主精神,实在令我神往之至”,“我对美国政治的兴趣和我对美国政制的研究,以及我学生时代所目睹的两次美国大选,对我后来对(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关心,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胡适在美国学习7年,于1917年8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回国前已开始关心国内的新文化运动,积极主张文学革命。并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发表于1917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他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主张写文章要有“高远之思想”、“真挚之情感” 。胡适的文学改良思想和提倡写白话文的主张,对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适在行动上则对五四时期的学生运动缺乏热情,甚至持否定态度。他无视学生运动中表达出的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无视学生运动对发动各界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欺凌的社会作用,指责学生运动:“用罢课作武器,还有精神上的很大损失:(一)养成倚赖群众的心理……。(二)养成逃学的坏习惯……。(三)养成无意识的行为的恶习惯” 。胡适常讲“不谈政治”,后来也曾回忆说:“一九一七年七月我回国时,……打定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决心,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 。胡适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引起一场大的争论。(关于这场争论,本书拟在另章中专述)。1922年5月,又联合其他十几位教授、名流,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提出在不改变旧制度的前提下,由“好人”来组织政府,“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又引起许多人参与争论。
  胡适有时候又说:“我是一个注意政治的人” 。他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和暴力革命的道路,1930年4月发表《我们走哪条路?》,提出:“打倒五大敌人”论,即“第一大敌是贫穷。第二大敌是疾病。第三大敌是愚昧。第四大敌是贪污。第五大敌是扰乱”。他认为:“这五大敌人之中,资本主义不在内,因为我们还没有资格谈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也不在内,因为我们至多有几个小富人,哪有资产阶级?封建势力也不在内,因为封建势力早已在二千年前崩坏了。帝国主义也不在内,因为帝国主义不能侵害那五鬼不入之门” 。由于胡适的“五大敌人”论只抓住一些社会现象,不涉及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特别是说中国没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不是中国的敌人等言论,太无视和歪曲了中国的现实,连自称“我非持革命论者”的梁漱溟,也批评胡适“是空发梦想”。梁漱溟说:“贫穷则直接出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扰乱则间接由帝国主义之操纵军阀而来;故帝国主义实为症结所在”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胡适又提出:“我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走上世界化的路” 的主张。近些年,有人对胡适是否最先提出“全盘西化”,以及“全盘西化”是否就是“充分现代化”的问题。对此,我无深入系统的研究,自然没有多少话好讲,恰巧看到著名哲学家张岱年于1994年写的一段话,觉得对认识这些问题有帮助,至少是一位世纪老人的一家之言,值得参考,现摘录于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百家争鸣年代的学术流派(上)(6)
“胡适是文化讨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全盘西化论’的首倡者。
  ‘全盘西化’的名称虽然不是胡适提出来的,但是实际上他是‘全盘
  西化论’的领袖。他再三宣称‘中国百事不如人’,甚至说过‘中国
  不亡,是天无理’。这虽然是愤激之词,并不表示他愿意当亡国奴,
  却是他失去了民族自信心的显著表现”。
  “胡适之宣扬‘全盘西化’论,但是在介绍西学方面,并没有做
  多少工作,他的精力主要放在‘整理国故’方面了。……在这方面确
  实有很大的成就。但对于西方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却用力很少” 。
  中国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容易走极端。胡适背时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