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
佛家认为,神通常指天龙八部众生,还处在六道之中,尚在三界之内。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神】有灵妙不测之德者之通称,通名八部众。天神乃至阿修罗神等。”而佛是已经功德、觉行圆满的人,其修养境界要远远超过八部天龙,已经超越三界。《佛学常见辞汇》:“【佛】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可见,“在佛之上还有更高的神”是无稽之谈。
如果说“在佛之上有更高的佛”,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佛等同一切佛。《大宝积经·卷一一六》:“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观无量寿经·第九真身观》:“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佛光大辞典》:“【一佛一切佛】指一佛等同一切佛。由于佛佛平等故,一佛即一切佛。”
如果认为文殊菩萨曾经作为诸佛的老师,那也只是久远以前的事情的,我们必须要立足现在,扎扎实实地从现在就要刻苦学习佛学理论。
“成住坏灭”可能指的“成住坏空”吧。
佛的境界是不生不灭的,不存在“成住坏空”。《三藏法数》:“【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证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成住坏空”称为四劫,是个时间概念。《三藏法数》:“【四劫】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在四劫中仍然有很多佛出世。如在住劫第九小劫,佛家认为一共会有九百九十四位佛相继出兴,说法度人,例如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等。
另外,佛示现生命结束,那也是方便,是为了令众生清楚佛的“昙花一现”,从而使众生珍惜佛法,而且也是佛化度众生因缘尽了的原因。如果不这样,很多众生一直会认为有靠山而懈怠不前。《法华经·寿量品》:“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大意是说,佛为了度化众生的原因,方便示现生命结束的涅槃之相,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涅槃,仍然在涅槃的地方讲法。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方便现涅槃】(术语)谓如来虽常住不灭,而为使起佛世难值之想,惹追慕修道之念,故以方便示现涅槃也。”
2007年7月29日发布于百度博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25、方便示现涅槃之相的佛(续)
125、方便示现涅槃之相的佛(续)
《心莲百合文化网》留言板转过来的问题:请问:佛国世界有的是40劫,是什么意思呀?
上次我们已经探讨过了,佛示现涅槃之相是方便。佛示现寿命也是方便,是为了更好地度化众生,令众生珍惜佛法而不断精进。《佛光大辞典》:“【十海】……佛寿量海,顺应对象而佛寿可长短自在。”因为佛已经证得不生不灭之果,不生不灭是永恒的状态。《佛光大辞典》:“【不生不灭】乃“生灭”之相对词。为常住之意。“《入楞伽经·卷六》:“不生不灭者,即如来异名。”在《金光明经·一》中提到:有一位菩萨不清楚为什么“释迦如来寿命短速,方八十年耶?”当是有四位佛说释迦牟尼佛的寿命:“一切诸水可知几滴?释尊之寿命无有数;诸须弥山能知其斤两,释尊之寿命无有量;一切之大地能知其尘数,释尊之寿命无有算;虚空之分界尚可尽边,释尊之寿命无有计。”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彻底认清并远离邪法外道、定性声闻和定性辟支,真正走进佛法之门,虚下心来,珍惜佛法,刻苦学习,并积极实践,消除恶业,造福他人。要学会自己救自己,而不是守株待兔,也不是将自己交给别人而亡失自我。要多加强修养。人格不完善,还谈何成佛?不要自私,要多考虑一下别人。克服心浮气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所做所行是否自私、为所欲为,修养到底怎么样?之后认真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参见博客文章:
《远离定性声闻和定性辟支》
//blog。sina。/u/454a226e01000a4l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续一)》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续二)》
另外,这个问题在《综合文化信息网》的文章《论议佛法永传》中有相应的内容,我们参考一下。;content=Article&;id=289
2007年7月30日发布于百度博客
126、供养的重要意义
126、供养的重要意义
《心莲百合文化网》留言板转过来的问题:请问:为什么佛教把供养看得那么重要?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供养。《佛学常见辞汇》:“【供养】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
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我们要修养(修道、修行)自己,首先就得虚心,供养是虚心的
表现之一;其次,慈悲也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一切善行不离慈悲,而供养也是慈悲的表现之一。
供养属于布施。供养的意义是为了成就布施度。《三藏法数》: “【供养】供养者,谓因成就檀度,
故兴供养。若不长时供养三宝,则檀度不得圆满也。”大意是说,为了成就布施度(檀度),所以才供养,特别是
供养佛、佛法和一起修持佛法的人。布施是修行入门的基础。《月灯三昧经》:“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之初
门。”所以,应该重视布施(奉献)、供养。
关于供养,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增加社会责任感,一定要供养好老人,孝敬好老人。
2、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得起自己的工资供养,否则是偷盗的行为。
3、要生财合道,勤劳合法致富,不做作奸犯科的事情。
4、要避世讥嫌,不要作违法或违背道义上的敛财、集资行为。
5、不要借红白喜事、乔迁祝寿、过年过节等理由变相大肆收取别人(非亲朋)的财物(实则敛财),
特别是领导干部。
6、花在装修改善寺庙条件的钱,不如布施给灾区和失学儿童。
7、最好的供养是刻苦学习佛法,按佛法中说的去行善,造福社会和人民。
8、花在供养宠物(畜牲)上的大量金钱,不如去捐给灾区和失学儿童。
9、接受救济者要有志气,要勤劳致富,不要一味接受别人的施舍。
10、不可以为了获得别人的施舍而假扮乞丐或者冒充有惨痛遭遇者,这种不良行为的恶报是非常严重
的。
11、布施给别人财物不要揭短反悔,那样是小人的行为,必须远离。
12、接受捐赠的学生必须要好好学习,要对得起他人的扶持。
13、亲朋好友之间要礼尚往来,互相帮助,不要执着、自私于二人世界。
14、要根据自身条件去帮助别人,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要牛哄哄的。
15、自己受到奖励时要清楚是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要认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要注意感谢
他人,将功德回向给他人。
16、自己要不断反思和自责,自己的修养与能力是否配得上别人的尊敬?
17、在物质利益上尽量做到谦让别人。要与人和睦相处。
18、大道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树立一颗博大而为公的心。
2007年7月30日发布于百度博客
h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27、关于与同事相处的参考建议
127、关于与同事相处的参考建议
一位朋友在《认真孝养老人是我们的重要义务》中留言:您讲的真是太好了!老师。那么同事之间相处要注意哪些和做到哪些呢?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我的建议举例如下,供大家参考。
1、一个人的压力往往很大,要学会和同志们同甘共苦,共同分担,不可自负。
2、要学会化解与同事和领导的矛盾,不要做两舌、离间的事情。
3、要从集体出发,不要自私自利。
4、要学会解决问题,不要一天到晚的情绪化,特别是不要与同事和领导闹情绪。
5、要学会谦让,不要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
6、要谦虚,不要有自以为是、居功自傲、高人一等、总想指挥别人的想法与做法。
7、不要把办砸了的事情的过错都归于别人,做好了的事情的功劳都归于自己。
8、对待同志要真诚,不要假了假气的。
9、不要孤僻,要学会和同事们打成一片。
10、要不断自责和反思自己哪方面没有和同事处好关系,并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
11、要把单位当作自己的另外一个家,积极投入,不要故意和同事们搞得很陌生。
12、与同事互相激励,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13、刚毕业的学生进入新岗位要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同事学习,即便对方的文化程度不高,也要尊敬对方,对方的工作经验丰富,很多是课本上所难以学到的。书本上的东西与实践差距很大。所以,不要自负、自以为是,一定要从基层、基础做起,扎实前进。
14、知识分子在与人相处时,除了做好自己的业务外,还要意识到,做人、与同事融洽相处甚至比做学问、做业务还重要,不要做一个只懂得业务而不懂做人的怪人。
15、要把做人的常识融入到工作中,例如上班早到一点,打扫好卫生;自己的办公桌整洁得体,把文件摆放整齐;对上级要尊敬,对下级要爱护等等。
16、要谦虚,不要聊闲天。除了向有经验的同事多请教外,还要不断为自己充电。
17、同事的红白喜事要积极参与,不要冷淡对方。
18、要在同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样的人放在哪里都会受到人的夸奖和尊敬。
19、对工作要全力以赴,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供养。既然在一个单位上班,就要沉下心来好好工作,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心浮气躁。
20、要有整体观念,从全局出发,学会与同事团结协作,互相补台,共同进步。
21、要善于根据对方的接受能力,点化同事的不足,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但不要因此而伤害对方。
22、要与同事间进行合理的思想与能力整合,互补互利,取长补短,共同把关系搞好,业务做好。
23、要有责任心,在工作上要竞争,但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把工作做好。
24、不管自己是不是领导,都要带头遵守道德风尚。
25、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反思自己,如果是事实,就积极改正。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