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朋友留言:现在的未成年人最喜欢寻找完全不同的体验!他们在逃避现实生活,想通过网络来弥补缺失的
灵魂!家长大多数是对他们无奈的!做家长的也不易!学生也不易!那么找到解决的方法是不是会更加不易呀??
当然不容易了。但是我们还得尽力去找解决的方法。现在是新时代,我们承认网络是新生事物,它给我们带来了很
多方便。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但是我们都有未来,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自己也有着很多美好的愿望,不懈地追
求着理想。所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就要端正各方面态度。
1、我们做事要仔细认真。
2、不怕能力有限,只要我们认真听讲,不断总结,提高效率,能力自然会提高上来的。
3、一直保持高兴快乐的心态。
4、做事情要自主自愿,不可痴呆地随波逐流。
5、多了解和学习感人的事迹,多接受他们的感染和熏陶,自己也要经常帮助别人。
6、原始社会现代人肯定是难以呆下去的。所以我们要接受现实并不断创新,而不要颓废于网络或其他事物中。
7、学会自责和自信。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要颓废。
8、要意识到自己的自制力差,要不断增强自控能力。
9、很多事情是通过自立就可以解决的,根本不需要交朋友,更不需要和朋友谈天。
10、要注意生活自理。作息要有规律。
11、岁月无情,自己的压力比较大。所以,要指挥好自己的头脑,说的话一定要实现。
12、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成熟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重视。
13、很多人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生命是辉煌的。一个人的阅历很有限,生活经历坎坷,更能造就一个人,生命
的绿洲在心里,而不在别处。
14、祝愿人人都有一颗幸福平常的心,自己的心态不要偏激。
15、自己难以自控,那么就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16、顿悟生命的真谛在于找到真正的自我,在于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
17、当自己的无理要求难以从父母或其他亲朋那里得到满足时,不要和他们吵闹。
18、对待困难和克服自己的习气时,不要胆小如鼠,要气势如虹。
19、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管理好,再帮着管理别人的。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怕麻烦。不要自私,要多为别人想
想,要有生不为己的生命观。
20、要不断探讨解决办法。当网瘾等不良习气上来时,要当作是对自己修养的考验。不要认为只有自己才清楚自
己真实的感受,而自己却对它无能为力。要有抱打不平的勇气克服网瘾这样的敌人。
21、要逐渐完善自己的心理和人格,要不断修补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不要使自己最后长成烂苹果。
22、虚心向别人学习好的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孤僻,和别人融洽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各方面的
真正胜利。
23、不要哗众取宠,不要放任自流。
24、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缺点、毛病、习气多,一定要克服。要学会自问,自己到底怎么样和怎么办。
25、当失业或有其他困难时,要调整好心态,努力随缘,不要上火,不要颓废于网络中。前面的路还很光明,一定
要坚持走下去。
26、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而不是破罐子破摔。
27、才华横溢的人更要积极进取。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
28、不要不求甚解,总是认为已经可以了,应该精益求精,继续前进。
2007 年7 月17 日发布于新浪博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99、“本体即现象”的出处
99、“本体即现象”的出处
一位朋友问:“本体即现象”请问有原文出处吗?
关于“本体即现象”,例如有如下原文出处:
1、《佛光大辞典》:“【宇宙论】大抵而言,实相论之发展,系启端于小乘之有空论,转而为大乘之
有空中道论,最后到达‘本体即现象,万有皆一如’之诸法实相论,此亦为佛教宇宙论之极峰。”
《佛光大辞典》:“【真如】华严宗依据性起说而主张‘本体即现象’,即真如本为万法,万法本为
真如之意。”
“本体即现象”,又为“现象即本体”,例如有如下原文出处:
《佛光大辞典》:“【宇宙论】至于佛教,原即认为宇宙为“无始”,而不设定宇宙起源之论说,故
既不主张宇宙创造说,亦未认可所谓转变说与积集说等。然于同时,由于佛学包容广阔,教义浅深不同,故对宇宙
之思想见解亦不免错综互异,有就现象事物之因果连续,说明万有由多元生起之学派;有主张物质现象为精神原素
所开展的唯心一元论之学派;有肯定超越现象的实在本体论之学派;亦有不辨本体与现象,以现象归于本体活动,
提倡现象即本体之学派。然若从全部佛教义理观之,则将宇宙从本体与现象的两方面去解释,最后自可到达现象即
本体之归结。但仅从现象的一面去考察,说明现象生起之因由及次第者,称为缘起论;仅从本体的一面去考察,说
明本体究竟如何者,称为实相论。然两方面之分别考察,仅系为到达现象即本体的理想之阶段,故两方面之理论实
乃互相包容、彼此含摄,故知缘起论与实相论有著互为表里之关系。”
这些引文也说明了一法印和三法印的一致性,也就是缘起论(现象)和实相论(本体)的统一性。
2007年7月17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100、摄意音乐
100、摄意音乐
一位朋友问:请问老师,朗读的时候,音乐起什么作用呢?配乐读对于体会文章的内涵与佛性有作用
吗?清读与配乐读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清读?什么时候用配乐读?谢谢老师!
我们使用音乐的目的是什么呢?佛家一般认为音乐可起到“摄意”的作用,特别是那些美妙感人的音
乐。关于“摄意”,《大日经疏·八》:“言摄意者,如世人见微妙色声,心为文醉,情有所注,不复异缘。今此
金刚伎乐,能感人心,亦复如是。”大意是说,所谓“摄意”,就像世人见到美妙的形象、声音,心被文字所陶
醉,感情有所投注,不再攀附于别的外缘一样。这种感人的音乐艺术能够感动人心,就是这样。
这样的音乐叫做“摄意音乐”。《大日经·二》:“秦摄意音乐。”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摄
意音乐】音乐能摄人心,使住于一缘,故云摄意。”大意是说,音乐可以收摄人心,使心定于音乐这一外缘而不散
乱,所以叫做摄意。
由此可知,朗读的时候,音乐起的作用是渲染作品、使朗诵者和听众受其感染、集中精神的作用。无
论清读还是配乐读,朗读者都应该进入朗读三昧(集中精神,入定),都应该起到感染人的作用。所以,要根据自
身和听众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清读或配乐读,以达到上面所说的作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01、彻底舍离二乘
101、彻底舍离二乘
一位朋友在博文《舍摩梨树和鸽子》中留言:“菩萨亦如是,于诸外道、魔众及诸结使、恶业无所畏,于阿罗汉、辟支佛不然。何以故?声闻辟支佛于菩萨边,亦如彼鸽。败坏大乘心,永灭佛业也。”声闻辟支佛于菩萨边,怎么就“败坏大乘心,永灭佛业也”了呢?请老师具体讲讲,怎样做就是彻底舍离了呢?具体怎么做呢?就是不理这些人了吗?其实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是“败坏大乘心,永灭佛业也”的人呢。还会感到莫名其妙呢。
这个问题在《综合文化信息网》的文章《论议佛法永传》中有相应的回答,我们参考一下。原文如下:
为令佛法永传,我们应该发大乘菩提心,且永不退转。发了大乘心,才可助佛世间之行,助佛弘传佛法、化度众生,使众生从迷信中走出来,了悟佛法的真谛。释迦牟尼佛在《称赞大乘功德经》中说:
“新学菩萨但应亲近久学大乘多闻菩萨。为于无上正等菩提,所种善根速成熟故,不应亲近乐二乘者。所以者何?彼障菩萨菩提心故;彼令弃舍菩提心故;彼令亏损菩提心故;彼令毁犯菩萨行故。菩萨宁当弃舍身命,不应弃舍大菩提心,发起趣求二乘作意……菩萨宁守大菩提心,造五无间受地狱苦,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预流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百千大劫受地狱苦,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一来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受傍生身或作饿鬼,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不还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造十恶业堕诸恶趣,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无生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入大火坑救诸含识,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同怯贼投涅槃界”。
意思是说:新学菩萨应该多靠近久学大乘的多闻菩萨。这是为了无上菩提心所种善根快速成熟的原因。不应亲近乐于二乘(声闻辟支佛乘)的修行者。为什么呢?因为二乘人容易障碍菩萨的菩提心,容易使新学菩萨舍弃菩提心,亏损、退转菩提心,诋毁、违背菩萨行。菩萨应该宁可弃舍身命,不应弃舍大菩提心,而有修二乘的想法。……菩萨为了守住大菩提心,宁可忍受五无间罪(五无间罪即五逆罪)的地狱之苦,也不弃舍大菩提心而去趋求预流果(预流果即初果声闻);菩萨为了守住大菩提心,宁可百千大劫受地狱苦,也不弃舍大菩提心而去趋求一来果(一来果即二果声闻);菩萨为了守住大菩提心,宁可受傍生(傍生即畜生)身或作饿鬼,也不弃舍大菩提心而去趋求不还果(不还果即三果声闻);菩萨为了守住大菩提心,宁可生于造十恶业者所落的诸恶道中,也不弃舍大菩提心而去趋求无生果(无生果即阿罗汉);菩萨为了守住大菩提心,救诸含识(含识即有情众生),即使入大火坑,也不弃舍大菩提心而象胆怯之贼那样急于涅槃(圆满)。
让我们牢记释迦牟尼佛的教导:
菩萨宁守大菩提心,造五无间受地狱苦,
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预流果证;
菩萨宁守大菩提心,百千大劫受地狱苦,
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一来果证;
菩萨宁守大菩提心,受傍生身或作饿鬼,
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不还果证;
菩萨宁守大菩提心,造十恶业堕诸恶趣,
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无生果证;
菩萨宁守大菩提心,入大火坑救诸含识,
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同怯贼投涅槃界。
注:(1) 五无间:即五逆。大小乘通说的五逆:恶心出佛身血、诽谤正法、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杀父母。五逆之罪死后下无间地狱,受巨大痛苦。
(2) 趣求:同趋求。
(3) 预流果:即初果声闻。佛法中将一切圣道之说比喻为流,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