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

第14部分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第14部分

小说: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觯虻姓蠡魅ィ勒叨嗳耍沼诎炎×司懊牛共懿俚靡源雍竺盘油选U判逯缰栌辏湮ど砩狭惺髀兀蠼惺馈
  曹操从后寨脱险逃奔,只有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跟随。走到堉水岸边,张绣之兵已经追到,曹安民回身拒敌,被砍身死。曹操冲马过河,刚刚上岸,一箭射来,正中马眼。曹昂遂将自己所骑之马奉于父亲,曹操上马急奔,曹昂却被敌人乱箭射死。曹操来到沙河岸边,已是人饥马乏,正在河边饮水,恰逢夏侯惇、许褚、李典、于禁的援军赶到,引兵反击,绣军大败,退回南阳去了。曹操下令安营扎寨,不等回都,就在战场大祭典韦。他亲临灵台,祭酒痛哭,并对诸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献帝刘协听了荀彧讲述了曹操南阳战败的情况,竟然掉下了眼泪。他想:曹公现在的心情也一定很难过,他在战场上失去了长子和爱侄,自己也差点为大汉朝社稷丧命。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刘协发自内心,对曹操增添了几分尊敬。他想到自己的小双胞胎儿子是多么地喜爱,而曹操的长子曹昂,二十余岁,已能随父亲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今为护父而死,曹操怎么能不痛心呢?但他主要祭典的是典韦,痛哭的是典韦,从这一点也可以表明曹公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胸怀宽广的人、值得自己信赖的人。
  “曹公为什么说失子没有深痛,而独号哭典韦呢?”刘协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荀彧。
  荀彧答:“典韦自从投奔曹公,屡立战功,三年前,他跟曹公###吕布。濮阳一战,曹公被围,矢如雨下。典韦率先士卒,双手持戟,大呼而起,直扑敌阵,挡者无不应声倒下,敌兵纷纷败退。是典韦救了曹公性命,曹公拜典韦为都尉,专门负责曹操大帐的安全保卫工作。这次在南阳,若不是典韦拒敌,恐怕曹公也很难走脱。”
  

祭师训丕(3)
刘协说:“曹公班师,朕要亲自出城去迎接他。”
  曹操回到许都城外,献帝刘协带尚书令荀彧等人,早已出城等候。曹操在马上打躬,他还没有开口,刘协就高喊:“曹公辛苦!”
  曹操也高呼:“皇上万岁!”
  随从将士跟着呼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大为感动,向曹操说:“曹爱卿,去年朕欲封你为大将军,你说要留给袁绍,后让袁绍接替杨彪任太尉,他坚辞不受,而自封为大将军。朕现在欲任命你为丞相,爱卿以为如何?”
  曹操道:“我接受张绣投降,却没有立即取得他的人质,反而造成这样失败的局面;臣无功而受皇上封赏,万万不敢接受。我仍任司空,总领百官就是了。”
  刘协道:“卿此次出征,失去爱子贤侄,朕也十分痛心。”
  曹操道:“我已明白了失败的原因,请皇上放心,从今以后再不会有这样的失败了。不灭张绣,我誓不罢休!”
  “爱卿还是先回府歇息吧。”刘协说,“朕送你一程。”
  曹操也不相辞,他也想直接回到颍阴府中休息,他太累了。可他这时却突然问荀彧说:“派去寻找王允墓的人,可有消息?”
  荀彧说:“有,稍后我向您汇报。”
  曹操向献帝说:“臣请皇上封典韦之子典满为郎中,召他入朝为官,以此告慰典韦在天之灵。”
  献帝点头应允,又示意荀彧说:“请尚书令按曹公之言办理此事吧。”
  曹操此次虽又未接受丞相之职的任命,但在将士们的心目之中,他已经是丞相了。他自己虽坚持把司空府设在颍阴城,但是随后不久,荀彧还是在许都城中为曹操整修了一座官署,作为司空行衙,也称丞相行衙。
  迁师
  这些年来刘协一直生活在###之中,身为皇帝,却一直居无定所,王允遇害后,他拜师求教就更难了。能够经常教育他的先生,就是辅国将军伏完。伏寿和自己的母亲刘华,也都是刘协的辅导老师。能找到的经书,刘协也都读了,伏完除了给他讲经书,教他习字作文,还给他讲了不少历史故事,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周勃和霍光的事迹都给他讲过。刘协有什么疑问也一直是向伏完请教的。这天他又去见了伏完,说道:“如果找不到司徒王允的尸骨,我想就在许都给他修一座衣冠冢,您说行不行?”
  “要修衣冠冢,哪来的衣冠呢?”伏完说,“你就修一座空墓也行,这只是表示活人的心意而已。”
  刘协说:“您老人家有所不知,我告诉您吧,王司徒当年从长安皇宫宣平门跳下时,我抓了他一把,无奈只扯下他一块衣衫,我一直保存着。实在找不到王允的尸骨,我就将这片衣衫给他修一个衣冠冢吧。”
  “再等一等看吧。”伏完说,“听说荀彧派去的人很能干,是王允的族侄,太原人,也姓王,名叫王保,他很崇拜王允,会尽心去找的。”
  王保领的人是专门去寻找王允坟墓的,荀彧还派有另外一帮人是专门搜集李傕军事情报的。王保他们到了西京长安,在郊野四处寻访,一个多月过去了,连一点消息也没有。王保心中非常着急,就又到长安城里打听信息。听说有一位算卦先生,算卦十分灵验,就去找到了在未央宫废墟前算卦的那位先生。王保说:“听说先生能未卜先知,替人算命,在家创业家兴旺,出外求财财到手。我有一件事,想请先生算一算,若能算出来地方,多给银两。”
  算命先生说:“不瞒你说,我们这算卦的,就是帮人解一解心闷儿,给人开导一下,哪能一算钱就能到手呢?要是真能那样,我们自己不就都成了富人吗?”
  王保说:“我不求财,我是要找一个地方。”
  算卦先生问:“不知道客人要找什么地方?”
  王保道:“要找一个人的坟墓。”
  算卦先生问:“你要找谁的坟墓,姓啥名谁,何方人氏?”
  

祭师训丕(4)
“太原人。”王保低低答,“名叫王允。”
  算卦先生吞吞吐吐地答:“我——不知道。”
  王保问:“先生不知道王允吗?”
  算卦先生压低了声音:“王允,王司徒,我怎么会不知道?”
  王保问:“你知道王允墓在何处吗?”
  算命先生道:“眼下这西京长安,还是李傕的天下,你找王允的坟墓干啥?这要担风险哪!”
  王保道:“先生不要多问,你如果能提供可靠信息,必有重谢。”
  算卦先生说:“我不要酬谢,我也是只能给你再说一个人,你们去找一找,看能否找到。当年王司徒被杀害后,没有人敢去收尸掩埋,只有平原令赵戢正在西京,他是王允的朋友,就冒着生命危险,和他的师爷一起,把王允埋在了西安郊外。赵戢以后也就不再做官了,逃避在外,不知下落。那位师爷,也就干了我们这一行,当了算卦先生,混一碗饭吃。我听他说过,他参与了埋葬王司徒的事。”
  王保问:“这位师爷,如今在什么地方呢?”
  算卦先生说:“还在这长安城中算卦,你们找一找吧,他的名字叫高勋,是个红鼻子,好找。”
  王保他们又找了几天,终于找到了一个摆摊子的红鼻子算卦先生,王保上前问道:“请问您是高勋,高先生吗?”
  那人一愣,吃了一惊,问道:“客官不像本地人氏,怎么会知道小民的姓名呢?在下正是高勋,不知有何见教?”
  王保见周围无人,就以实话相告说:“我们是从许都来的,来找司徒王允的坟墓。”
  高勋随即收了摊子,领王保到酒店中坐下叙话,两人谈话十分投缘,高勋就说了王允坟墓所在的地方。第二天就领王保去挖掘王允的尸骨。薄皮棺木已经腐朽,露出王允尸骨,头盖骨也已经被刀劈开,可以想到当时贼人的狠毒。高勋是个细心人,他提议用一床棉被包裹,偷偷把尸骨带回许都。为了迁葬时好摆放尸骨,他在尸骨上都贴上纸条,写明左右上下部位,十分认真。
  王保邀请高勋一块儿到许都去,高勋答应同去。回到许都后,荀彧设宴招待了他们。献帝听说之后,亲自召见,把王保和高勋封为郎中,在朝中供职。
  许都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把王允遗骨安葬在许都北郊,清潩河的西岸。人们感念他的忠义,不断有人去祭奠,香火旺盛。
  那天,迁葬仪式是由尚书令荀彧主持的,献帝没有驾临,曹操也是派儿子曹丕代他参加。曹丕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可他很有胆量。当场就向荀彧提出不满意见说:“皇上能派人从长安迁来王允尸骨安葬,为何不把我哥哥曹昂尸骨从南阳迁来安葬?再者,我父不来参加仪式,是因失子悲痛未消,而皇上不来是何道理?还有,皇上迁葬恩师,应该自己写一篇祭文,才合情理。”
  荀彧说:“曹公子言之有理,本官一定禀告皇上。”
  曹丕说:“说吧,我不怕。”
  训丕
  汉献帝刘协思念王允忠节,迁葬许都,再修墓冢,遣虎贲中郎将奉节吊祭,旌表一代忠魂,总算完成了他的一桩心愿。可是,当荀彧、王保等人向他转述了曹丕的意见后,他有点生气,想找个机会教训一下曹丕。
  一连几天,刘协耿耿于怀。迁葬王允的安葬仪式,刘协和曹操都没有亲自参加,这在小皇帝刘协心中,也觉得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他想:对外打仗,是曹操的事情;处理政务,是荀彧的事情;自己可以出头露面的机会太少了。像迁葬王允这样的事,自己完全应该亲自去的,那样也可以再扩大一些王允的影响,在朝中多出现一些像王允那样的忠臣。他想再亲自到王允的新坟上去祭奠,想到这里,于是他就去征求国丈伏完的意见。
  正好伏完来后宫看望两个小外孙。刘协就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他向伏完说:“我亲自去祭奠王允,行不行?”
  伏完:“行。”
  

祭师训丕(5)
刘协:“我想亲自念一篇祭文,行不行?”
  伏完:“行。”
  刘协:“那就请您老人家替我写一篇祭文吧!”
  伏完:“不行。”
  刘协:“怎么不行呢?”
  伏完:“皇上早已不是初通文墨,而是能够下笔千言,有物有序,颇有见地了,自己写吧。”
  刘协:“你这不是逼着鸭子上架吗?”
  伏皇后这时才在一边插言:“你这是怎么给老人说话的,让你自己写一篇祭文,怎么就是逼你呢!一你可以写出好文章,再者老人可以帮你修改一下。你要大胆下笔,今后批阅大臣奏疏,也要多下工夫才行哪。”
  刘协说:“好。寿姐姐说的话很对,我自己来写祭文,我对恩师王司徒也最有感情。”
  献帝刘协让赵兴传旨,宣召尚书令荀彧到金殿见驾。荀彧到后,献帝说:“朕想去王允墓前祭奠,你看什么时间去比较合适?”
  荀彧:“现在还是炎热夏天,要不再过两个月,毓秀台也筑好了,秋分时节皇上祭天之后,再去祭奠王允好吗?”
  刘协:“祭天与祭王允是两回事儿,朕想近时就去祭奠王允,爱卿以为如何?”
  荀彧:“皇上要是一定要去祭奠王允,当然是什么时候都是可以的。”
  刘协:“朕要文武百官陪同祭祀,可以不可以?”
  荀彧:“皇上颁旨,百官陪祭,当然是文武大臣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