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要的最后岁月-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闵锨叭暗溃骸澳闼淙皇О芰耍怯胛馀彐凇⒉茱俊⒄抛髁啬切┤瞬灰谎D阍摇⒚褡遄龉芏嗪檬拢醋萑徊荒芰鞣及偈溃渤频蒙弦淮缌鳌M昴阏沾蛘蹋苌倏障惺奔洌挥醒盎幔缃裾美谜飧龌岫嗄钚┦椋椿够嵊杏玫摹!狈胗裣樘朔蛉说囊幌埃钜晕弧S谑潜闩扇饲肜锤咔逖堑热宋彩诼砜怂贾饕辶心饕宓母锩砺郏骨肜幢本┐笱У募肝唤淌谖浣惭А4哟朔胗裣槌ρ埃簧孕傅 Mü埃胗裣榈乃枷胗辛撕艽蟮谋浠乇鹗嵌怨膊车奶扔辛酥实姆稍尽M炊ㄋ纪矗鲜兜椒唇О苤饕且蛭挥忻魅返恼沃髡牛牙肓斯膊橙说陌镏梢运担芫佑篮邮欠胗裣橛删ё裰髋傻囊桓鲋匾鄣恪�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爱国将军冯玉祥(3)
然而虎落平阳被犬欺,这种平静的读书生活亦不可得。在峪道河不到三个月,山西省主席商震为了讨好蒋介石,竟企图赶走冯玉祥。双方发生对峙,一时形势十分严峻。无奈此时冯玉祥手中仅有少量的警卫部队,被迫离开汾阳四处奔走。还是张学良和阎锡山帮忙,冯玉祥才得以重返峪道河。这起风波冯玉祥还能忍受,真正令他不能安坐于书桌旁的还是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早在甲午战争期间,冯玉祥就目睹了日本军舰的耀武扬威,心中非常愤恨,当时就发誓:“今后我不当兵则已,要当兵,誓死要打日本,尺地寸土绝不许从我们手里让日本人夺去。”冯玉祥是在事变后两天才收到消息的,当晚一夜未眠,坐卧不宁。为了号召政府及全国同胞起来共赴国难,他发表了抗日救国十三大主张,还连写十七封信寄给孙科等25位名流。
蒋介石一意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值此国难当头之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被迫下野。孙科,邹鲁等人电邀冯玉祥来南京参加四届一中全会,共商国是。冯玉祥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离开峪道河赴南京,沿途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然而此次会议令冯玉祥非常的失望。国民党的三位主要领导人蒋介石、汪精卫和胡汉民都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会议也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冯玉祥又去上海拜访称病的汪精卫,谁知汪拒而不见。冯玉祥满怀希望与热情而来,
然而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不觉心灰意冷,渐生引退之意。对于政府委任的职务,他一概拒绝。“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蒋汪政府全无抵抗诚意,冯玉祥对蒋汪更加失望。他向蒋介石提出要求带兵抗日,蒋介石却委任他为内政部长。
冯玉祥坚辞不受。1932年3月,冯玉祥携家眷赴泰山普照寺隐居。
此次隐居期间,冯玉祥还是孜孜不倦的读书。在陈豹隐、李达等著名教授的指导下,冯玉祥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然而国土沦丧,日军对华北虎视眈眈,蒋介石政府妥协退让,让冯玉祥不能一心一意读书,他仍然心系抗日救国大业,寻思组织武装力量抵抗日本侵略。1932年10月冯玉祥移住张家口,准备组织民众抗日。老部下宋哲元为表敬意,特将所部三十八师二二三团交给冯玉祥指挥,担任张垣警戒。冯玉祥顺水推舟,以此部队为基础发展抗日力量。他积极联络方振武、吉鸿昌等人赴张垣共同抗日,并多方筹措抗日经费。皇天不负有心人,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正式成立。冯玉祥出任总司令。全国军民的抗日精神为之一振。部队也很快发展到10万多人,并收复了多伦,将日伪势力赶出了察哈尔,随即准备向东北进军,收复失地。然而高居政府首脑的蒋汪等人对冯玉祥的抗日义举不但不支持,反而采取派人劝说、造谣中伤、瓦解内部、武力威胁等种种手段,诬陷冯玉祥擅立军政,并勾结日军夹攻同盟军。冯玉祥无奈之下布撤销同盟军总部,重回泰山隐居。
爱国有志,报国无门。冯玉祥又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在这次隐居期间,他请了诸多先生为他讲授历史、生物学、心理学、国际政治、外交论等课程,兴趣所及,无不涉猎。读书之余,他在当地也办了不少好事。尽管经费困难,他自己节衣缩食,为当地修建了一批交通文化设施。与夫人李德全先后在普照寺附近的村庄办了14所小学。冯玉祥生活十分简朴,他规定全家每人每天的菜金不得超过一角。时有国民党要人来访,也是粗茶淡饭。一次孙科来访,吃了冯玉祥的馒头咸菜
稀饭,胃口大开,连连称赞。原来国民党要员顿顿大鱼大肉,偶吃一顿家常便饭,倍感新鲜,食欲大增。
冯玉祥虽说隐居,但于时事仍然十分关注。1935年日本策划发动华北事变,华北告急。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蒋介石两次电邀冯玉祥赴南京出席这次会议。
为了顾全抗日大局,冯玉祥经过慎重考虑,毅然乘火车南下。此次会议,冯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然而蒋介石终归对冯玉祥不放心,并没有给与什么实权。副委员长的职务形同虚设,冯王祥只好过着读书赋闲的生活。
爱国将军冯玉祥(4)
这样的生活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上海、苏南和浙江地区的战事。然而第三战区的部队大多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蒋介石大搞越级指挥,致使冯玉祥指挥不灵,成为“无言的司令长官”。随后冯玉祥又被任命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虽说此时指挥的大多是旧部,但由于蒋介石派人挑拨离间宋哲元、冯治安与冯玉祥的关系,加之韩复榘作战消极,使第六战区原西北军将领对冯离心离德,冯玉祥发出的作战命令难以贯彻执行。不久,被免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他为了抗日大计,不计较个人得失,自己虽不能亲赴战场杀敌,仍然多次写信给蒋介石及前方将领,为抗日献计献策,鼓励将士英勇杀敌。
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迁入重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中许多人对抗战持悲观态度,主张对日妥协。冯玉祥竭力主张抗日到底,对于妥协者大加鞑伐。1938年12月汪精卫在日本的诱降下潜离重庆,叛国投敌,在后方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冯玉祥在1939年元旦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痛骂汪精卫,并作诗《蜀道菜花黄》一首揭露汪氏集团的卖国行径。他还向国民政府建议,仿效杭州西湖岳飞墓前为卖国贼秦桧夫妇铸常跪像的先例,在重庆修建一座抗战建国英雄墓,墓前也铸一对汪精卫夫妇长跪的铁相,让他遗臭万年。而对抗战英雄勇猛杀敌者,冯玉祥则是褒奖有加,曾为张自忠设午宴庆功,还赠条幅以表扬其功绩。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冯玉祥痛哭流涕,并作《画眉》一诗以悼念。
为了支援前线,慰劳抗战将士,冯玉祥在后方发起献金运动。当时有许多社会名流攀名附势,向冯玉祥索字求画。于是冯玉祥带头卖字鬻画。凡是向他乞字求画的,一概索取笔资,作为抗日献金。原则就是“有钱人多收,贫穷人少收,学生乞字一律收费五角”。他作的字画,往往都和抗战相关。如作对联“要想着收复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画的都是茄子,黄瓜,白菜,萝卜等。画旁都题有一首浅显易懂,宣传抗日的小诗。如茄子画上的小诗是:“茄子紫,紫茄子,吃的有了力,可以把日寇打死!”这些诗画作品与普通老百姓生活接近,深受群众欢迎。除此之外,冯玉祥还不辞劳苦四次到四川省的20多个市县,广泛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为国献金。每到一地,冯玉祥总是向群众发表演讲,声泪俱下,在场者无不动容,纷纷慷慨解囊。一次在江津县白沙镇,召开有工、商、学、政界万余人的爱国募捐大会。冯玉祥演讲完毕,各界踊跃捐献,学界尤为积极,捐款数额超过原定额6倍。为了能多募捐资金以济抗日,冯玉祥竟不顾个人荣辱,带头单膝跪下。在场的学生被感动得大哭。尽管因为政治上的限制,冯玉祥将军不能带兵上前线杀敌,他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救国梦想。冯玉祥将军一心惦记抗日大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日益接近。他曾多次营救中国共产党员,赢得了共产党人的友谊,却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极力反对和诬蔑,公开攻击他“赤化”,是共产党的“外围”、“尾巴”。尤其是素与他不和的亲日派何应钦利用职务之便处处对冯玉祥加以排挤。冯玉祥极为苦闷,萌生了离开重庆去延安或到陕西单独发动抗日的想法。此事为周恩来、董必武得知后,立刻同他谈话,认为他留在重庆对抗战更为有利。他的好友李烈钧等人也苦苦相劝,他才打消这个念头,继续留在重庆利用他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抵制国民党右派的投降活动,逼蒋介石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年过六旬的冯玉祥在重庆青城山上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高兴得老泪纵横。在成都举行的庆祝胜利的大会上,冯玉祥亲自爬上礼拜堂楼顶,敲响了108下钟声,为抗战付出的艰辛和所受的委屈也随钟声飘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