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 >

第20部分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第20部分

小说: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实的古格。
  

阳光下的消失(1)
  嘉宾  张建林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长年从事田野考古,曾多次进入阿里地区,对古格王朝遗址进行考察、发掘。
    导语:今天,人们在阿里地区的浩瀚沙海中仍然可以看到古格王朝的宏伟遗迹。然而在公元17世纪,古格王朝却陡然在西藏的历史中销声匿迹。它的消失在考古人员和西藏专家的心中至今是个未解的谜团。
  古格之谜——阳光下的消失
  古格王国是中世纪西藏西部的一个地方王朝,从建立到衰亡经历了700年的漫长历史。尽管王朝位于西藏西部偏远的阿里高原,但它的发展兴衰在整个西藏发展史中依然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古格王朝是由没落的吐蕃后裔创建的,王朝的君王们接受祖先毁灭佛教的教训,着力振兴佛教,成为了西藏后弘期佛教的发源地。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为3800多米,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空气稀薄,植被稀少,被专家视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然而古格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700多年,并且创造了让后人惊叹的宗教文化。那么古格人既然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伫立了几百年,为何又遗弃了自己的都城,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张建林:实际上要说起来,阿里地区的资源并不是贫乏到一无所有,从历史文献记载,到现在地质学的调查,它那儿还是有一些资源的。从矿产来讲,它有两项资源。一项是那个地方出沙金,出金子,附近有金矿。包括西方传教士去的时候,也说当时为了给他们建教堂,从矿上找了十几个人,来帮他们做工。说明当时,一直到那时都是有金矿的。现在在普兰和嘎尔县还有一些采金的矿,规模不是很大,出产量也不是很大。还有一项就是盐的资源——湖盐。还有一个是硼砂,但是硼砂现在觉得它是个比较重要的东西,过去也不是特别重要。主要是盐,因为盐对人的生存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尤其对于内陆的高原人口来说。
  到2001年我们再去考察的时候,还能见到一支驮羊队。盐巴驮在羊的身上,不是马驮,也不是牛驮,是驮在羊的身上。长途贩运的人赶着一群羊,羊身上都搭着两个口袋,像褡裢一样,搭在它两边,里边装着盐巴。
  在西藏,马和牦牛是人们常用的运输工具。但在阿里,却是由羊来贩运物资。这种传统据说是从古格时期遗留下来的,大概是因为那时运输任务太繁忙,连羊也不得清闲了。贩卖食盐,对于当时古格王朝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政来源。
  张建林:另外一个,就是古格王朝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特别是它那里出的羊绒是一种高品质的羊绒。
  再一个阿里地区虽然有七个县,但是传统的属于古格王国的这个地域,就是在靠西部所谓的西四县,而东三县应该属于羌塘高原,它属于藏北这边的,地貌跟这边差别又比较大。所以在这边,特别是古格王国中心地带象泉河谷,它是一个半农半牧的这么一个经济。它在象泉河两岸和象泉河的一些支流,都形成面积大小不等的一些绿洲。就跟戈壁滩上的绿洲一样,有水就形成绿洲,绿洲是网状的,河流像树枝一样,一支一支流进来的,所以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当时古格附近还是有传统的灌溉农业的,并且古格人也很早就掌握了灌溉农业这种技术。
  甚至,到现在为止,札达县和普兰县仍然被认为是阿里地区的粮仓,能种一些青稞、豌豆,包括油菜都能够种。从这个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来讲,养活这么一个区域里一定数量的人口是没有问题的。
  从专家的分析来看,当时阿里地区的自然资源,供养一个几千人或者上万人口的王国还是可以的。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里毕竟是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生态环境异常脆弱,一旦有某种大的社会动荡,势必给环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且这种毁灭是不可修复的。那么古格的消亡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张建林:实际上,古格的这种废弃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更确切点儿说,是当时古格王国统治集团之间的这种矛盾激化,还有宗教和宗教之间的这种冲突,导致古格王国最后的灭亡。
  也就是说,古格王朝的灭亡完全是政治格局的变动,直接原因也就是军事上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战争。
  我们考察的时候,要对所有的洞进行编号、绘图、记录、描述。其中有一个洞,它是在悬崖边上,因为塌了以后只剩洞口的上面一点,勉强能钻进去一个人,那次调查是我先进去的,从这洞进去以后,那天没带手电,但我是抽烟的人,打火机老带着,在里边打开一看,靠着墙放了一堆藤盾牌,这堆藤盾牌就是古格发生战争的最好证据。
  任何王朝的历史都伴随着战火硝烟,古格也不例外。从这些做工精细的盾牌中,不仅能够判断出古格具备了相当的军事力量,并且从手工制作的角度看,古人盾牌的精美程度令现代人惊奇。看来来自敌国军事的威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古格人似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戒备。
  张建林:还有一个武器库,里面放的全部是箭杆,上万支箭杆。有些箭杆是已经加工好的,有些是半成品,截成不同的长度,然后前面把它削尖了,准备安插箭头,安插镞。再就是有一间房子,就是在王宫区有一个房屋基址,我们清理时在那里出了很多铁箭头,各种不同形式的铁箭头,出了300多个箭头。
  

阳光下的消失(2)
这些武器应该都是古格人自己做的,是他们自己军队的装备。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东西,当时还发现很多残破的甲衣和头盔。
  但是,在古格发现了大量武器遗迹,并不能直接说明古格王朝的灭亡是因为战争。因为从遗留下的武器数量看,首先是古格王朝当时的军事力量并不薄弱,而且战争结束时,古格人并没有弹尽粮绝。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战争?
  张建林:在整个关于古格王国历史的资料中,能查到的文献里面,它灭亡的这段时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清晰的。它这段时间的历史记载,不是在汉文的史书里面,也不是在藏文的史书里面,而是大量的保留在西方传教士的这些往来的信件和报告里面。
  在研究的时候,我们考古工作者的许多文字资料是来自传教士的记载。传教士是在1624年最早进入古格的,据传教士自己讲,当时在这个果阿教区,就在当时印度天主教传播的势力范围里边。有这么一个传说,说在喜马拉雅山以北,有上帝传播福音的遗迹,他们要去寻找这样的遗迹。
  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既然是从遥远的欧洲被派驻到东方的印度来进行传教,他总想把他传教的范围逐渐地扩大。他们在没有来到古格以前,对古格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到了古格以后,他们感到非常吃惊,在一片荒漠之中,怎么就拔地而起这么一个城堡了呢?而且,据他们记载,当时城堡里边还有好几百人,有五六百人在那儿住着。所以寺院里边这个诵经的声音,伴着从各个窑洞里边和房屋里边飘出来的炊烟,整个就像是一个海市蜃楼一样。他们当时也感到非常吃惊。
  张建林的这些描述,都是来自当年传教士的记载。可见那时,古格王朝正兴旺发达,古格人对佛教的尊崇也达到了顶峰。佛教是古格从君王到百姓有着700年根基的信仰,那么天主教的信徒,能在这里找到知音吗?当时在这片荒漠中坚持留下的传教士们,难道真的能在这里传播一种完全不同于佛教的宗教吗?
  张建林:我们找到了当时传教的证据,在1985年考察的时候,在其中一个洞里的一堆箭杆下,压着一个用纸和布糊的一个面具,那个面具从外观看像一个骷髅头一样,它是喇嘛教里面跳神时候戴的面具。
  当时发现这个面具的时候,也只是作为一件普通的当时的古格遗物拿下来的。后来到晚上我们在帐篷里面住着,点着汽灯,就翻过来要做记录,它有多长、多高、多宽,它是什么样形状的。这时候我们看到在里面有一些西方文字,刚开始看着像英语,但怎么看都不是英语。但这已经非常重要了,它怎么能出现西方文字在这儿呢?后来,在北京天主教爱委会主教团里边,请几位主教看了这些文字,认为它是葡萄牙文的圣经。恰好,到古格来传教的教士就是葡萄牙籍的,他使用的圣经本子是葡萄牙文。
  这个证据就说明了,当时这些教士,的的确确是来到了古格王朝,并且在当地还进行了一些传教活动。但是,这段时期正好处于古格国王和僧侣集团矛盾比较激化的时候。
  当时国王的弟弟是喇嘛集团的首领,喇嘛集团的首领当时要不断扩大喇嘛集团的势力,要收很多的人来出家,而且往往表现出他对国家管理的这种兴趣,国王就明显感到了威胁。
  古格是个政教分离的王朝,国家政权始终牢牢地握在国王的手中,而且僧侣集团的势力一直是被有效地控制着的。但在1624年这个时期,情况有些失控。刚好这时天主教的传教士们来到了古格,国王在了解了他们的来意后,有了自己的想法。
  张建林:当时的国王就想利用外来宗教来压制僧侣集团日益扩张的势力。它采取的有这么几个方式,一个是,首先国王不同意僧侣集团再新招收老百姓进入寺院,限制出家人的数量;再一个就是,对保卫寺院的这种卫队,国王打算把它取消了,取消僧兵。而且要强迫一部分僧侣还俗;再有一个是,以前出去打仗的时候,出去打仗以前,都是由喇嘛来念经。那么自从传教士进来以后,是让传教士在部队出发以前,进行祈祷。随军牧师就和那种性质一样。这就把僧侣集团惹恼了,你从各个方面都对我进行限制,本来我能够参加的一些事情,能够主持的一些事情,你现在把这个权给夺了。
  不过,国王为了给传教士争取地位,也是付出了代价的。比如当时为了建造教堂,把一些老百姓的房屋给拆了,因为在山上找一块平地很不容易,它要把民房拆掉,然后修教堂。王室的成员,包括王妃,包括有一些王子和公主,都已经接受了洗礼,成为了第一批教徒。
  从虔诚的佛教信徒,一下子转变成了上帝的子民,国王的这种举动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借助外来宗教削弱僧侣集团的势力,这只是国王的一厢情愿。那么,举国上下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能否在一朝一夕间被改变,僧侣集团能否善罢甘休,古格王朝随后又发生了什么?
  张建林:最开始,僧侣集团先采取了一些比较平和的手段,比如说去劝说国王,这是外来宗教,咱们祖上留下的东西不能变,不能是才来了几天的一个异教,你就信奉它,改变了我们过去的传统。想劝国王到寺庙里面静修,静修思过,但这些都受到国王的拒绝。
  这样的话,这个矛盾就越来越激化。刚好这个时候,作为传教士首领的安德拉德,因为他传教有功,翻越喜马拉雅到这么偏远的地方进行了天主教的传播,就被升任为果阿地区的大主教。在安德拉德要去上任的时候,国王身体又不太好,那么对于僧侣集团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它就发动下边对国王不满的一些贵族和僧侣结合起来,围困了王宫区。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