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少林禅机 >

第32部分

少林禅机-第32部分

小说: 少林禅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和的话与赵昭当年极似,只不过,来和更含蓄一些罢了。
  杨坚握着来和的手道:“来公,若果有富贵之日,愚兄自然谨遵,也自当相报来公今日掩隐之恩。”
  话已说明,两人便移了话题,闲叙起家事国事来。
  杨坚与来和谈话渐渐投机,便把自己这些年一直在家的缘故,本欲效命朝廷,又恐反遭无妄之灾的苦恼,向来和诉说了一番。
  

第十九章 紫蕊夫人(4)
来和见杨坚如此诚恳,便道:“大兴公只须谨记,凡事进退有度便无大碍!只进不退者,必跌渊谷;只退不进者,自绝前路。以来和之见,大兴公其实也不必如此畏谗惧谄,以当下情形,刚才宴席之上诸公的主意其实正是来和的主意。我观大兴公天命大利南方,丧制既满,依旧请诏南戍,更为稳妥。”
  杨坚点头称好。
  如此,两人又闲叙了一番文章音乐和天下形势,杨坚见来和对朝廷治政及抚民绥靖上见地过人,甚是赞赏。来和知道自己遇到了知己,更加坦言今古,如此,彼此都觉得相见恨晚并引为至交。
  转眼几个时辰便过去了。晚上,伽罗亲自下厨,为来和做了几个别致的小菜飨客。
  分手之际,已是满天繁星了。两人在随国府前握手久久,彼此又各个嘱咐了一番,才依依而别。
  杨坚知道来和不过一介文职,俸禄之微实在不足以养家。来和去后,第二天一大早,便派属将把黄金二百两,谷麦三百斛,棉、绸、罗、缎各十匹送到来和的府上,以资家补。
  以后的日子里,杨坚和伽罗夫妇也总会寻出各样理由来,不张不扬地给来和以诸多资助。
  来和虽非宇文护腹心,毕竟每天守在宇文护的幕府,与杨坚交好之后,朝廷但有什么动静,来和总会事先通以消息……
  眼见杨坚守制期满,杨忠开始思虑起儿子杨坚的前程当如何安顿之事来:杨坚几番被相士勘破“贵极人臣”的天相,恐怕并不是什么吉福之事。
  这些年来,杨忠南征北战,屡立奇功,因而渐得朝廷重视,此时,不知底细的人,竟把他和达奚武、贺兰祥、尉迟迥、豆卢宁、宇文宪等人,列为宇文护一党。
  为人精明历练的杨忠明白:古往今来,但凡帝王尚未亲政,朝国大权暂由辅臣署理者,眼前的一切始终都是变数。迟早会有动变的一天。因而,无论是对宇文护还是对宇文邕,杨忠除了谨奉公事时有所往来,私下里,除了必要的礼节性交往,从来都不动声色地敬而远之。
  杨忠常自思量:既然上天把儿子生成了这副奇相,也怨不得人家对他设防!往日为了庇护儿子,所以他才会在儿子新婚不久便把他拉到自己麾下,远离京畿是非之地。以后,每临大战,必亲传亲教杨坚以胜敌之计,又每每授以奇兵之略。然而,无论杨坚建下多大的战功,杨忠也从未向朝廷呈报过。
  这里的原因,一是为了“藏”起儿子,二也是为了磨砺杨坚的性情。他清楚,只要南北未一,东西犹梗,自己的沙场功勋越大,家族后人便越能够拥有生存的安宁。只要还有自己这棵大树挡在杨坚前面,即使有点什么差池,朝廷也会有所担待。即使一时没有什么功劳,朝廷也一样会以老子的功绩而荫封晋升他的职爵。
  杨忠从少年起,便独自离家征战一方,加上几番囚居异国的经历,终于修成了过人的见识和机变。然而,虽说他相信自己眼下还能把握得住这种“国有二主”的情形下如何居中为人。然而,他却很难放心血气方刚的杨坚,怕他不能够像自己一样,对风诡云谲的朝廷现状应付裕如。
  而且,自己眼下已在京朝晋任三公要职,若儿子也同时留任朝廷的话,可是连退路都没有了。
  这几年,宇文护多次与杨忠联手作战,亲眼目历了杨忠屡屡以奇计胜敌的过人武略。而且,宇文护曾两番遭敌国重兵围困,都是被杨忠解围相救的。故而,见杨忠请求朝廷将儿子外放历练,为了笼络杨忠,一纸诏书便将杨坚晋为随州刺史,并超拜为都督大将军之职。
  这般晋擢,对于尚未建有卓著武勋的杨坚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恩赐了。
  杨坚赴任后,伽罗来到太师府,将大姐生前送给自己的一对雀儿蛋大小的珍珠耳铛和一对翡翠手镯,盛在一只铺有金红锦罗的白银首饰盒里,捧到了宇文护的爱姬紫蕊夫人面前。
  紫蕊哪里见过如此璀璨珍奇的珠宝,喜出望外地将耳铛和手镯捧在掌心,左右端详,实在是爱不释手!
  

第十九章 紫蕊夫人(5)
伽罗去后,紫蕊戴上珍珠耳铛和翡翠手镯,加上伽罗两个月前送她的一身薄如羽翼的新衣来到宇文护的书房。
  宇文护正张嘴打哈欠,觉得诸事乏味,就见美目流盼、身材窈窕的紫蕊夫人仙子临凡一般飘到身边来,伴着她的到来,满室花香气息沁人心脾。
  宇文护不觉眼前一亮,一面拉她坐到自己膝上,一面贪婪地凝视着她的娇艳赞叹:“哦,我的紫蕊宝贝儿真是太美了。”
  紫蕊搂着宇文护的脖子说自己身上这件衣裙叫“霓裳羽衣”,这流光四溢的耳铛叫“明月耳铛”,这对翡翠镯叫“碧波流翠”……
  宇文护一面点头,一面笑:“嗯,嗯,好!好!东西好,名字也好,真是南方佳人,说话用词都是珠圆玉润……人,更好……哪里得来的?”
  宇文护一面抚着她的衣饰手镯和丰乳细腰,一面悄声低问。
  紫蕊望了望门外——她知道夫君的大夫人晋国夫人,还有那几房姬妾们,个个甚是嫉妒自己。所以,每次她来到宇文护的书房,便令自己的贴身小童守在门外,至少大夫人或是大夫人的儿子突然闯来时,自己也好有个躲闪。
  此时,紫蕊悄声附耳道:“还不是夫君的功劳吗?要不,人家怎么会送我这等珍贵礼物?”
  宇文护笑望着她一双秋波娇媚的眸子:“哦?此话怎讲?”
  紫蕊笑道:“这些首饰,是你刚刚晋拜人家为大都督的杨坚的夫人答谢我的。”
  宇文护呵呵一笑,一面隔着“霓裳羽衣”抚弄着柔若无骨的紫蕊,任凭她猫儿一般在自己身边蹭来蹭去,一面思量:有些男人,若也能像女人这般好打发,天底下的事就好办多了……
  他觉得,这个独孤伽罗倒也知道好歹,她与紫蕊夫人既为闺中好友,独孤信赐死后,伽罗长兄一直废官在家,自己倒可以寻个机会恢复其长兄独孤善河内郡公的爵号和邑封,一来示以自己的宽厚和恩宠,二来,也可间接抚拢杨坚……
  

第二十章 慈父点化(1)
大周帝宫,紫宸殿内。
  一身布衣常服的武帝独自伫立于窗前,久久地凝视着远处的天空。
  从背影上看,武帝宇文邕的身姿依旧挺拔而英武。
  当他转过脸来时,当年那个少年宇文邕,如今竟已是满脸沧桑、神情深沉,美髯飘逸的成年汉子了。
  岁月实在是蚀人。
  大周武帝伫立在那里,耳畔萦回着内史下大夫王轨刚才的一番私密告诫:
  “陛下!太师擅政已整整八年!至今仍未有还政于陛下的半点意思。就算陛下可以任凭他人始终专擅,他人又岂能满足一直擅政下去吗?”
  武帝的眉头越皱越紧。
  渐渐地,他一双沉郁的眸子显得威烈起来。
  紫檀架上,是父亲宇文泰留下的陆斩犀兕、水屠蛟龙的盖世宝剑。
  武帝慢慢走到宝剑前,双目炯炯地凝视片刻,而后,双手将宝剑缓缓取下,托在两掌之间,眯着眼,细细地观赏着镶嵌着七星珠宝的剑鞘。
  他左手托着剑,右手轻轻地抚摩着剑鞘上的七星,当手掌渐渐滑到剑柄之处时,攥住剑柄,慢慢用力握紧,末了,只听“当啷”一声,转眼,已然拔剑出鞘!
  慑人的剑光刹那迸射!
  他一把扔掉剑鞘,双手握紧剑柄,将剑慢慢地、高高地竖举在面前。
  剑光骤然流泻迸溅于正午的阳光之下,灼灼逼人。
  武帝的眉宇和双目随着剑光一点点闪动起来,剑芒即刻便映入一双澄澈如剑刃般的眸子里。
  蓦地,只见他双手将剑凭空一划,横斜着刺去!
  骤然间的神威电发,与平素那个一向举止木讷而迟缓的大周陛下,顿时判若两人!
  威勇勃发的武帝挥剑上下左右横竖劈斩,一时间电光飞射,横扫八极,令人目眩魂惊。
  此时的武帝,面前呈现出的是自己少年时代随父出征、阵前杀敌时,敌众兵马血肉横飞,纷纷退避,溃败四逃的酣战情形……
  收剑入鞘后,仍旧沉浸在壮怀激越的情绪中,久久不能平静。
  转过脸时,宇文邕犀利的目光,渐渐恢复到以往的茫然和无神。
  蓦地,有禀报声一路传来:启禀陛下,突厥国大周使臣羽书回朝——
  武帝打了一个激灵,转过脸来,令宫监速传信使进殿。
  信使趋步进殿,双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一封书信:“陛下!”
  宫监双手奉上书信。
  武帝急切地一把撕开信封,匆匆浏览了一番,即刻面露惊喜!
  原来,大周派遣四位王公率众长途跋涉北上突厥,请求突厥大可汗允准大周国迎娶阿史那皇后回归中原。突厥可汗见北齐国力昌盛超过大周,遂生悔婚之意,撕掉旧日婚约,并公然羞辱大周使臣……
  大周使臣几年间,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突厥和大周之间,迎娶十几年前太祖为两国聘定的婚事。大周使臣的真诚执著和不屈不挠,最终感动突厥可汗,终于答应了婚事。
  来信说:突厥汗国眼下正在准备公主的嫁妆,即日便可启程南下。
  更让武帝喜出望外的是,突厥汗国郑重应允:大周一旦对北齐举国征讨之际,突厥愿派十万兵马,从北部直接攻打北齐,助大周一举平定!
  突厥自从几年前吞并了周边大小诸多游牧部落之后,眼下,东西疆域绵延已达万里之长,拥兵十数万众。南邻周、齐,东逐契丹,北接漠北,南北大小诸国,竞相与之求结亲好。恰逢此时迎回突厥阿史那公主,无疑的,为一向并无半点兵权和实力的武帝骤然平添了巨大的势力!
  如此一来,对内,他与奸相的抗衡平白多了一道坚实的盾牌。对外,将来大周对北齐举国兴兵之时,不仅不会再为西北部落的乘虚而入忧患,反倒增添了十万精悍兵马!
  终于看到一抹曙光了!
  大周武帝宇文邕对空遥拜默祷:“父亲!请您老的在天之灵保佑儿子!使儿子能及早完成父亲未竟的宏图!”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章 慈父点化(2)
天和三年春,二十六岁的武帝终于迎回了他的正妻——突厥阿史那公主、大周皇后。
  迎娶大周皇后的典仪异常隆重而富丽。
  皇家卫士、国礼大乐、百官朝贺、彩旌飘摇,长安城内万人空巷,展示着从未有过的热闹盛况。
  阿史那虽对中原诸多风俗习惯不大适应,然因从突厥陪嫁到中原来的左右下人有数百人之多,除了服侍她日常的衣食住行之外,另有一支突厥的歌舞乐伎。武帝对皇后不仅处处体贴入微,每天都会抽些时间陪皇后欣赏胡人的音乐和歌舞。故而,乍入中原的阿史那皇后倒也不觉得孤独烦闷。令使臣带回故乡的信中,对突厥汗父说她在中原很是开心。说大周国的繁华富丽远远超出了她往日对中夏的想象。还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