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吾粲下狱并处死。吾粲生前因和陆逊等人关系密切,之后孙权又“数谴中使责问陆逊,逊愤恚而卒。”
吾粲、陆逊虽然含冤而死,但孙权一时还没有废掉太子孙和。这下坐不住的,到是孙鲁班。为了促使父亲早日废掉孙和,孙鲁班又结交同样为父亲宠爱的孙亮之母潘夫人,并在父亲面前大说孙亮好话。为了讨得潘夫人喜欢,巩固自己和孙亮关系,孙鲁班还做主将丈夫侄孙女全氏,嫁给孙亮为妃。孙鲁班的所作所为,反而让孙权渐渐地看出,孙鲁班也罢,孙霸也好,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各打各的鬼算盘。结果,孙权对孙霸结党谄害太子,并想取代太子孙和的野心,越来越感到生气反感。“以鲁王霸结朋党经害其兄,心亦恶之。”
孙权之所以对孙霸开始反感,是因为担心他为了争夺皇太子之位,极有可能引发内讧。为此孙权对侍中孙峻说,由于太子和兄弟之间这种关系,使得一些大臣为了各自利益,也已分成两派。如果再这样下去,无论对谁都没有好结果,最终只能为天下笑话。“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孙权还说,就目前这种现状,如果孙和继续为皇太子,孙霸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将来即便孙和继位,也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内乱。“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乎?”不过,孙权又觉得,即是废了太子孙和,也不能立孙霸为太子。倘若立孙霸为太子,那些不同意废掉孙和的大臣,肯定会联合起来反对,这样反而更不利于孙霸。为了平息矛盾,只有废掉孙和,再立幼子孙亮为太子,也许这样才能缓和一下矛盾,“遂有废(孙)和立(孙)亮之意。”
姐弟联手陷害太子 父子生疑纷争连环(4)
虽然如此,孙权一时还在犹豫不决,下不了废掉孙和的决心。直到拖了几个月,孙权最终狠下心来,先将孙和囚禁起来。
得知孙和被囚禁的消息,很多大臣对孙权此举极为不满。有的大臣甚至为此连性命也搭了进去。孙权女婿、骠骑将军朱据(孙权二女儿朱鲁育丈夫),对小舅子、太子孙和颇有好感,遂上书以汉武帝刘彻废掉太子刘据、导致父子反目的故事,力劝孙权不能这样做。虽然朱据“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守之以死”,然而任凭他百般劝说,孙权就是不听。尚书仆射屈晃,又“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和。”孙权在建业宫中白爵观看到后,非常恼火。生气地说朱据和屈晃等“无事忽忽”。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等也上书切谏,孙权一怒之下,竟然将陈正、陈象全族满门抄斩。陈正被杀后,朱据和屈晃还是“固谏不止”。孙权盛怒之下,让人将朱据和屈象捆起来带到大殿,俩人仍“口谏,叩头流血,辞气不挠”。孙权没办法,只好让人将他们各打一百杖后,将朱据贬为新都郡丞,将屈晃免官打发回老家。其他跟着上谏的十几个人,也一同被撵出朝廷,一时“众咸冤之。”公元250年(赤乌十三年)八月,孙权和大臣经过这样一番激烈决斗,终于废掉了太子孙和,并将他安置在故鄣县。
废掉太子孙和,孙权对鲁王孙霸和同党诬陷孙和的事,此时也有所察觉。用心不良的孙霸,其末日随着哥哥孙和的被废很快也到了。孙权“颇悟太子(孙)和之无罪,”于是毫不留情地赐孙霸死。孙霸同党全寄等,因为共同参与诬陷孙和,一个个也被孙权杀了。盛怒之下,孙权还让人将已被杀掉的杨竺尸体,扔到长江去。不久,孙权到南郊祭祀还宫,想起无辜被废的太子孙和,想召他回来。然而,由于心怀鬼胎的孙鲁班和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等从中作梗,孙权最终没能召回孙和。
孙和在血淋淋的内争中失去太子身份仅过了两个多月,孙权遂立孙和异母弟、年仅8岁的潘夫人之子孙亮为皇太子,同时立潘夫人为皇后。后宫空缺多年的孙权,终于正式册立了一位皇后。
经历曲折的潘氏,之所以能被立为皇后,主要是她拥有出众的美色。出身于会稽句章(今浙江余姚)一个小官吏之家的潘皇后,在父亲犯法被处死后,和母亲及姐姐,一同没入吴后宫罚做苦工。“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潘氏姐妹入宫后,被安置在织室做苦役。晋人王嘉所著的《拾遗记》中说,潘氏“容态少俦,为江东绝色。”当时和她一样做苦力的人,都夸她长得如同天仙神女一样漂亮,“同幽者百余人,谓夫人为神女。”后来,有人向孙权推荐她,孙权一听,立马让人为潘氏画像。当时由于潘氏心情不好,“忧戚不食,减瘦改形”,画工就将她面带忧愁的真实面貌,不加修饰地画了出来。孙权一见潘氏画像,顿时十分高兴,连连夸她像仙女一样漂亮。“此神女也,愁貌尚能惑人,况在欢娱。”为贪慕潘氏美色,公元242年(赤乌五年)已经60出头的孙权,很快将潘氏“召充后宫”。没多久,潘氏便“得幸有娠”。次年,又生下了儿子孙亮。在母以子贵的封建社会,潘氏命运从此发生了让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转折。公元251年(吴赤乌十四年)夏,称帝快30年、此前有过六、七位夫人,一直没有册立皇后的孙权,在身体患病的情况下,遂立位居妃位之后的潘氏为皇后,“亮母潘氏立为皇后。”这个罪犯之女,想不到孙权空缺多年的皇后宝座,竟然让她轻易地坐上了。
转眼间大贵的潘皇后,凭着孙权宠爱坐上后位之后,由是变得很不安分。潘皇后首先想到的事,就是要求孙权将她还在织室做苦工的姐姐,放出去嫁人。孙权听了潘皇后话,由他做主,很快将她姐姐嫁给谭绍为妻。“请出嫁夫人之姊,权听许之。”为了巩固自己的后位,潘皇后从此不许孙权宠幸后宫其他女人。“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当时,袁术为曹操败后,女儿也沦落到吴后宫,孙权对袁术之女袁氏也很喜欢。为了保住自己后位,嫉妒心很强的潘皇后,根本不许孙权和她在一起。不仅如此,潘皇后对袁夫人等,还大加迫害,“谮害袁夫人等甚众。”当初,孙权宠爱的“性不妒忌,多所推进”的步夫人死后,孙权一度还想立袁夫人为皇后,“权欲立之。”只是袁夫人由于没有儿子,再三推辞,表示自己不愿当皇后。“自以无子,固辞不受。”结果,潘氏当上皇后之后,野心日益膨胀,并大整袁夫人。
姐弟联手陷害太子 父子生疑纷争连环(5)
令潘皇后想不到的是,就在她刚坐上后位半年多,孙权便一病不起。眼看重病在身的孙权活不了几天,自不量力的潘皇后就让中书令孙弘,给她讲述当年吕后专权称制之事。母后当政这种在封建王朝非常敏感的大事,立即引起了众大臣反感。加上潘皇后平时经常搞些小动作大整同辈,对周围人很不好,“左右不胜其虐”。结果,那些常常受她虐待的同辈,面对潘皇后日益暴露的野心,一个个担心孙权去世后,自己和当年吕后迫害的戚夫人一样,很有可能成为潘皇后刀下鬼。这些嫔妃心想,与其以后为潘皇后所害,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将不得人心的潘皇后除掉。一天,潘皇后由于劳累过度,昏睡不醒。其她嫔妃乘也熟睡之机,毫不留情地将她勒死了。“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缢杀之。”(《三国志》卷50)事后这些人又统一口径,一致对外说潘皇后因急病突然而死。后来,孙权知道了真相,将参与谋杀潘皇后的人,全部杀了,“坐死者六七人。”
就在潘皇后被杀不久,71岁高龄的孙权,也因病去世。之后,潘皇后之子孙亮继位为帝。潘皇后从一名罪犯之女,虽然登上了皇后宝座,但是,因为野心和私欲膨胀,树敌太多,终为同辈所杀。对于心理扭曲的她来说,这一点同样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年幼的孙亮刚一坐上帝位,杀机四伏的吴王朝,一场又一场的血腥诛杀接连出现。原来孙权临去世前,考虑到太子孙亮年龄小,孙亮堂侄、侍中孙峻就推荐大将军诸葛恪(蜀丞相诸葛亮侄子)辅政。一开始,孙权还嫌诸葛恪刚愎自用,并不打算让他辅政。孙峻“谓朝臣皆莫能及,极力保之。”不过,孙权也觉得实在没有合适人选,乃“诏诸葛恪为首席辅政,孙弘、滕胤次之。”和首辅诸葛恪关系一直很僵的中书令孙弘,对自己和诸葛恪一同辅政,非常不满,总担心这位对头迟早会除掉自己。因此孙权去世后,孙弘几次想寻机杀掉诸葛恪。没想到对孙弘一直保持警觉的诸葛恪,先下手为强,还没等孙弘来得及下手,反而先将孙弘杀了。孙弘被杀后,一场由孙峻导演的除掉诸葛恪的血斗又开始了。
原来孙亮继位后,诸葛恪大规模地出兵和魏交战,特别是吴兵围攻合肥城时,因为久攻不下,加之天气炎热,士兵病死了近半,一时民怨四起。正好这时,诸葛恪外甥女、原太子孙和的张妃,一天让人捎话向舅舅问好。诸葛恪顺便也让捎话人转告外甥女,让她好好生活并照顾好孙和。结果这事很快被泄露出去。一时间,到处又传说诸葛恪要迎孙和回来,“民间或言欲迎和。”孙峻乘机又诬陷说诸葛恪准备谋反,于是假借宴请之机,将诸葛恪杀了。诸葛恪的两个儿子闻父亲遇害,和母亲一起前来收取诸葛恪遗体,结果也为孙峻杀了。
孙峻残忍地杀了首辅诸葛恪,此后便由他独揽大权。为防止废太子孙和东山再起,孙峻很快又将屠刀对准孙和。“及恪被诛,孙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之后,孙峻“又遣使者赐死。”孙和临死前,和张妃等人告别,张妃觉得丈夫死后,孙峻之流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与其苟生,还不如和丈夫同归于尽。张妃对孙和说,“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说完“亦自杀”。只有孙和小妾何氏,即后来继位为末主的孙皓之母,因顾念儿子才没有自杀。
自从孙峻专权,吴王朝内部,顿时陷入了更加混乱的血腥局面。利用权势,胡作非为的孙峻,不但乘机“奸乱宫人”,甚至和堂姑孙鲁班乱伦通奸,“与公主鲁班私通。”孙鲁班和孙峻有了奸情后,越发变得不安分。将军孙仪等,对孙峻勾结孙鲁班祸乱朝政,淫乱作恶十分反感,准备诛杀孙峻。孙仪之谋泄露后,为了保护情夫,孙鲁班又在孙峻面前,诬陷同母妹妹孙鲁育是孙仪同谋,孙仪气得无奈,只好自杀。在孙鲁班教唆下,先后有数十人为孙峻所杀,“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欲因会杀峻。事泄,仪等自杀,死者数十人,并及公主鲁育。”不过,作恶多端的孙峻,后来下场也不好。公元256年,(吴五凤三年)孙峻率军攻打寿春(今安徽寿县),回到石头城后,因为心虚而梦到诸葛恪杀他,竟然因惊吓而病,没几天就死了。“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时年三十八,以后事付(孙)綝。”
姐弟联手陷害太子 父子生疑纷争连环(6)
孙峻死后,他的堂弟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的孙綝又开始统掌朝政大事。“负贵倨傲,多行无礼”的孙綝,根本不把孙亮放在眼中。公元257年(太平二年),年方14岁的孙亮开始亲政。老谋深算的孙綝,常常故意难为这位小皇帝,“孙綝表奏,多见难问。”孙綝还私下精选了三百多名15至18岁的壮男,将他们集中起来,并让专人教练习武,“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使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