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同室操戈 >

第1部分

同室操戈-第1部分

小说: 同室操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  言(1)

  在以私有制、世袭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社会,几乎所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上台后都要通过册立皇太子,预先为自己确立好接班人,以此延续并保证自家王朝统治的长久性。中国历史上,由此孕育产生了一大批身份高贵、地位至尊的特殊人物——皇太子。
  早在四千多年前,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夏王朝,尽管还没有太子这一称谓,但帝位继承者,基本上全是帝王的儿子。灭夏而建的商王朝,开始有了太子的称呼。《史记》卷三记载说,商王朝第一任帝王汤去世后,由于太子太丁此前已死,按商王朝“太子死,立其弟”的规矩,由太丁之弟外丙继承了帝位。“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尽管商王朝帝位继承者实行兄终弟及,但实际情况也不尽然,其三十任帝王中,几乎一半是传位于子的。商之后,周王朝通常只立帝王长子为太子。如果太子万一不幸早死,再立其子为接班人。“周道,太子死,立嫡孙。”
  周代以前,由于没有皇帝这一称呼,所以此前太子还不叫皇太子。自从秦始皇自称皇帝后,代秦而建的汉王朝,正式称太子为皇太子。刘邦上台伊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
  随着历史的发展,太子逐渐有了一些其他称谓,诸如“东宫”、“国本”等等。东宫原本是太子生活居住和处理事务之处,所以后来也有以东宫指称太子者。“东宫,国之大本,所以继圣体而承天位也。”“国本”之意,是说太子为“天下之本”。也有称太子为“储君”、“储贰”,言其就是将来的帝王。亦有尊称太子为“殿下”,“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下。”
  除“国本”、“储君”、“殿下”等雅称,还有将太子称为“龙种”或“龙子”。自古以来,龙作为古人想象创造、集多种动物于一体的华夏图腾,一直为人尊崇。其形象早已跨过科学的门槛,成了一种家喻户晓而又神圣的民族象征。即便今天,国人还以龙的传人骄傲自豪。在自诩为真龙天子的帝王看来,他们的儿子,自然就是龙种龙子。患有男性不育症的东晋废帝海西公司马奕,为了有个皇子,竟制造骗局,“使左右向龙与内侍接,生子,以为己子。”老百姓为此编了一首歌谣讽刺说:“凤凰生一雏,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马驹,今定成龙子。”至于将太子喻为龙种的,更是比比皆是。隋文帝杨坚孙子杨俨(太子杨勇之子)出生后,有人就对他说“天生龙种。”杜甫在《哀王孙》一诗中也写道:“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总之,在古人包括帝王眼中,他们和太子,无疑都是龙种龙孙。
  由于太子称谓具有专一性,在封建社会,一般人(包括起名)都不能叫太子。南齐武帝萧赜当政期间,有个姓皇的人起名叫太子,萧赜知道后就对人说:“皇太子非名之谓。”于是让那人将“太”字下面一点移到上面,“移点于外,易名为犬子。”处士何点为此对人说:“太子者,天地之所悬,三才之所系,今化而为犬,不得立矣。”这种改动,完全是封建统治者对普通百姓的蔑视。
  将太子视为“国本”也罢,“龙种”也罢,说穿了,无非是彰显其身份地位的重要。
  帝王之子既然都是龙子龙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都具有成为太子的资格和可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以家族统治为中心、以父权家长制血缘关系为纽带,族权政权相结合的宗法制度下,对严格奉行这一制度而又多妻多子的帝王们来说,尽管每一个儿子都是自己血脉,但却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嫡、庶之分。只有他们和“配德乾元,恭承宗庙,徽音六宫,母仪天下”的皇后所生之子,即嫡子才具有“大宗”地位,而其余嫔妃所生之子,全属于“小宗”。为了保持帝位世代能在“大宗”中传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便成了册立太子的一条基本原则。“立嫡以长,礼之正也。”如果皇后一直没有生育,才能从其他嫔妃之子即庶子中,另选一位册立为太子。可见,除嫡子或长子外,其他皇子成为皇太子的概率很低。

前  言(2)

  太子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得帝位的继承者,在多数情况下都非太子莫属。除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乱世末世,一些通过起义造反,浴血征战等手段,最终改朝换代登上帝位者外,正常情况下,一个嫡长子要想嗣位,首先要被立为太子。而能够成为皇太子,就意味着离御座只差小小的一步。
  对任何一位嫡长子来说,能够成为皇太子,不仅是他本人梦寐以求的大喜事,同时也是所在王朝的大事。所以太子身份一旦确立,其王朝都要举行隆重盛大的册立仪式,皇帝要亲临现场并公开向天下宣布。而太子册立后,地位马上要高于其他皇子,有时甚至仅次于父皇。比如,每逢父皇出征、巡视等离开京师,一般由太子监国,临时代理父皇处理朝政大事。太子住所东宫,设有专门官署,有众多负责太子事务的官员。东宫还拥有类似帝王禁军的卫队及甲胄兵器。有的王朝东宫侍卫兵士,甚至达到了上万人之众。遇有节日,大臣还要按一定仪式程序朝贺太子。
  太子拥有如此重要的身份地位,按说他们应该具备很高的素质,才能和这种身份地位相适应。然而受立嫡立长所限,很多太子,即使素质低下,愚不可教,明显不堪继任,但想改变一下这种规矩,却很困难。
  历史上曾有一些帝王,面对不成器的太子,也想改立其他皇子,结果迫于传统,最终都无奈地放弃了自己想法。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太子司马衷,由于智商低下,曾被人们称为“白痴”。司马炎早看出他不是理想的接班人,就和皇后杨艳(司马衷之母) 悄悄商量,准备废掉司马衷而改立其他儿子。然而杨皇后却以《春秋》中说过“立嫡以长不以贤”为由,坚决不同意夫君破了这条规矩。“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司马炎挨了杨皇后一顿呛白,再也不提废太子事。结果,司马衷这个“白痴”,不但一直居于太子之位,后来还成了西晋最高统治者。在封建帝王中享誉很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想破一下这条规矩,同样未能如愿。贞观十二年,李世民曾和魏徵等就此进行讨论。李世民认为,“国家所以立太子者,拟以为君也。”如果嫡长子册立为太子后不堪继任,那就应当由其他兄弟来继位。岂料魏徵引经据典对他说,“自周以降,立嫡必长,所以绝庶孽之窥觎,塞祸乱之源本,有国者之所深慎。”李世民听了魏徵话,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后来,在太子问题上,这位杰出的封建帝王竟差点被气得自杀。
  囿于这一规矩,很多帝王在统治期间,太子问题始终是放心不下和最为棘手苦恼的大事。因为太子素质高低,好与不好,废与不废,并非他们的意愿所能左右的。一些德才低下,昏庸愚劣的太子,因为皇太后、太后、皇后(母后),以及一些大臣偏袒支持,不但保住了太子之位,最终还嗣位为帝王。汉惠帝刘盈、晋惠帝司马衷等,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当然也有很多太子,尽管他们比刘盈、司马衷聪明很多,但在激烈残酷的内争中,他们不仅没有入主金銮殿。相反,围绕其太子生涯,却上演了一幕幕父子反目、母子相残、兄弟血拼等令人惊心动魄的惨剧。一些皇太子,不仅在激烈内争中和帝位擦肩而过,更有甚者,在自家人拼搏厮杀中,凄惨地倒在了父皇、母后及兄弟们的屠刀之下,成了东宫冤魂。
  如今,当我们穿越历史时空,深入森严的东宫,进入太子生活天地,揭开极为隐秘的宫廷内幕,这些不堪目睹的惨烈场面,仍令人心惊肉跳。
  三
  很多太子之所以命运多舛,终被废杀,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父皇和母后对太子猜疑不信任;兄弟们为争夺太子之位相互残杀;父皇移情其他嫔妃,太子因母后失宠受到冷落;奸佞之辈为了自身利益,挑拨帝王和太子关系并制造矛盾,以及一些皇太子自身素质低下等等,都是导致太子被废杀的原因。但从深层上看,私有制度下的世袭制,才是帝王和太子对立冲突的真正根源。
  以私有制、世袭制为特征的专制社会,不管何种原因,一个人只要成为帝王,天下就是他自家的天下,江山就是自家江山的意识,总是十分强烈。为了保证统治大权能在嫡亲子孙中不断延续,世代相传,他们当然不会逾越立嫡立长的规矩。这种立嫡长不论德才的做法,必然将一些素质高于太子的其他皇庶子,无情地排除在一边。一些头脑比较聪明、甚至对王朝建立有过很大功劳的皇子,因不是嫡长子而不能成为太子,不仅对身为皇太子的兄长看不上和不服气,同时对父皇也会产生强烈的怨恨情绪。在怨恨、嫉妒、不服乃至野心等心理支配下,他们往往不顾亲情,拉拢联合一些权臣,铤而走险,直接向这一规矩的受益者皇太子发难,有的干脆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父皇。由于很多皇太子,并非帝王最优秀的儿子,更不是理想的帝位继承人。即便他们能够荣幸地嗣位,也只能说运气比庶兄弟们好些而已。历史上很多帝王之所以素质低下,昏庸无能,正是这种制度造成的。尽管一些帝王,也意识到了这种做法有不少弊端,但受其历史的局限,仍要极力维护和坚持这一制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  言(3)
一代又一代的帝王,之所以坚持这种做法,除了确保费尽心机取得的江山和统治大权,不能落在庶子之手,更不能落入异姓手中等因素外,同时也为了防止诸多儿子、包括一些后妃、臣僚等觊觎太子之位乃至帝位而引发的种种内乱。
  专制体制下,不论通过什么手段上台的帝王,也不论自己成为帝王的过程多么曲折,一旦坐上御座,绝不允许其他皇子争夺太子之位,同时更不容许皇太子等人向自己挑战。然而,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诱惑,有的皇太子由于按捺不住提前登基的野心,或明或暗地向父皇挑战。而一些为了自身利益的后妃和皇庶子,以及一些大臣,往往又推波助澜,或挑拨怂恿太子向父皇挑战,或拉拢其他皇庶子排挤太子,以保住他们既得利益。对大多数太子而言,东宫始终潜伏着让他们离开的危机。从成为太子之日起,很多太子就如履薄冰地苟活偷生。在激烈的储位之争中,一些皇太子被无情地废杀掉了。
  被废杀的皇太子,几乎每个王朝都有。而每一个不管因何种原因被废杀的皇太子身上,都有着说不完、道不清的诸多坎坷曲折。有些皇太子被废杀,还引发了王朝内部的大乱,以至造成成千上万的无辜者,也死在了储位之争的血泊之中。西汉武帝刘彻太子刘据,位居太子之位三十多年后,因父皇听信奸臣谗言逼得起兵反抗,一时竟有数万人丧身。晋惠帝司马衷太子司马遹,被皇后贾南风等人废杀后,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引发的“八王之乱”,更是惊心动魄。死于内乱中的百姓,多达几十万。至于很多皇太子被废时,帝王借机杀掉的大臣及东宫官员,更是无法历数。
  即便一些终于坐上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