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楼之绝黛无双[同人] >

第16部分

红楼之绝黛无双[同人]-第16部分

小说: 红楼之绝黛无双[同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娘不让对老爷说,也是恐老爷生气的缘故。奴婢这些日子看着,贾府的老太太对姑娘和哥儿倒是极疼爱,大太太也还好,再有那些姑娘们也和咱们姑娘真心交好。只有二太太一个,常说些冷嘲热讽的话。不过好在姑娘机敏,也没让人白白欺负了去。”
  林如海负手站在书房的窗前,日头已经偏西,黛玉和林姑奶奶应礼部侍郎夫人的邀请,去府里听戏了。想来也快回来了。
  想着王嬷嬷的话,林如海心中冷笑。贾家,荣府!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什么礼仪之家,上边主子刻薄,下边奴才势力。自己还好好地活着呢,就敢歪掰玉儿瑾儿是去打秋风的!
  又想到贾家荣宁二府明明是降级承爵,现在的贾赦贾珍所承袭的都是世袭将军的爵位罢了,却还仗着自己先祖的那点子功劳大喇喇地挂着国公府的匾额。这也还罢了,反正两个府中只有个贾政在朝为官,也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并无实权。皇帝想来也不介意用几个虚名儿养着这样一帮子废物。
  只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虽已远离朝堂日久,但究竟是百年大族,就此退出权利中心那是绝对不可能甘心的。所以,贾家送了元春进宫,外边薛家靠上了九皇子,史家王家也不消停。上蹿下跳,真如一群小丑。
  林如海官场浸染多年,之所以得皇帝信任,原因只有一个——忠,而且是仅忠于皇帝。对于贾家,林如海有心提点,只是,他们既然亲情淡薄,自己又何须费劲?
  不过林贾两家乃是姻亲,这一层关系怎么也脱不掉,唯一的法子,就是自此慢慢疏远了才好。想到自己去世的夫人,林如海又叹了口气。这贾敏虽然是太后赐婚,自己却从未嫌弃过她包衣的身份,夫妻二人成婚后也是琴瑟和鸣。贾敏在京中素有才女之名,人自然是极为聪慧,早就将贾家的情形看的一清二楚。所以随自己外放这些年,对娘家虽然一年四节均有重礼,却从未回去省亲,想来也是远着娘家的意思。
  黛玉和瑾儿也由林姑奶奶带着,,去了林如海的好友那里拜见了女眷。
  林姑奶奶虽不是诰命夫人,但毕竟曾是太后面前的红人,在京城官员的女眷之中还是颇有一番面子的。众家女眷久在京中,自然也都是八面玲珑之人,因此黛玉的京中拜会之行还是很让她开心的。
  荣府倒是打发了人来接黛玉和瑾儿过去玩,只是黛玉正忙着和林姑奶奶各处拜访,自然没有时间,也就算了。
  这一日皇帝再一次在乾清宫召见此次入京述职的外官,林如海自然也在其中。
  不出意料,扬州任巡盐御史一职仍是林如海担任。这原本也在意料之中,林如海心下叹息之余只得接受这一事实。只是后来,皇上又单独召见了他,至于谈了什么,只有林如海自己知道。
  黛玉听到这个消息,倒是也没感到意外。原本红楼的故事中,林如海从出场就是一直在扬州任巡盐御史的。只是,想到了原著中林如海是死在了任上,黛玉不由得有些担心。转念一想,既然弟弟还好好的,和原来的故事情节已经有所不同了,那么说不定爹爹也应该没事了罢?
  不管怎么想,林如海不日就要启程回扬州了,黛玉姐弟自然也跟着一起走。
  这一日,林如海带了黛玉和瑾儿来至荣府辞行。
  荣府少不得整治酒宴替他父女三人送行,贾赦兄弟贾珍贾琏等俱都过来了,便是迎春等人也来拜过了姑父,拉着黛玉的手不舍。
  贾母便命人将酒席摆在了花厅,仍是用了一架黄花梨木架子镶苏绣的屏风隔了男女。
  席间,贾母不由得又搂着黛玉和瑾儿大哭了一场,又骂林如海:“做什么这么急着走?我原舍不得她们姐弟,又没有强着你留下的道理,这可不是摘了我的心一般么?”
  林如海慌忙起身,朝着贾母那边弯腰长揖,恭敬道:“老太太疼爱玉儿姐弟,玉儿她们也是舍不得老太太的。只是圣命难为。此次入京述职之人,除了留京任职的外,其余俱要尽快动身。小婿跟皇上求了恩典,这才宽限了数日,实是无法再耽搁下去了。还望岳母大人体谅!”
  贾母还待要说些什么,只是被林如海一番话,竟堵得说不出了。不由得有些恼怒,只一下下摩挲着瑾儿不语。
  黛玉见了,微微一笑,抱着贾母的手臂道:“老太太,常听人说扬州大明寺的香火极是灵验,玉儿回去,定要亲自到大明寺中去拜一拜,求这佛祖保佑老太太福泰康健。”
  贾母听了心内一阵欣慰,忙拉着黛玉的手道:“好孩子!难为你想着我这老婆子。什么福泰康健,都不如让我常看了你们这些孩子高兴啊。只是你身子单柔,瑾儿又小,须得时时给外祖母送个信儿,让我知道你们怎么样呢。”
  黛玉忙应了,又偷眼朝瑾儿看了看,瑾儿这边便也拉着贾母的手撒娇:“瑾儿会写字了,瑾儿会给外祖母写信的。”
  贾母不免又一阵难过,凤姐儿等人劝慰了好半天才罢了。
  宝玉跟着贾母坐在女眷这边。原本黛玉回了林宅就让他时时地难过了,有心去林宅看黛玉,无奈王夫人看得紧,轻易就不许他出府。只得耐着性子等林妹妹过来。
  听得林家姑父又被外放了扬州巡盐御史,宝玉心里还一阵高兴,想着只待姑父起身上任去,林妹妹和瑾儿也就该搬回荣府住了。谁料到,林妹妹竟然是要和林姑父一起回扬州的!
  宝玉觉得非常伤心,扬州虽然繁华,可还能好过京里么?在这里住着有老太太疼爱,有二姐姐她们陪着,便是自己,也可以给妹妹做些水粉,调些胭脂。这是何等的热闹?回了扬州,就只有妹妹和瑾儿两个,又是何等的孤单?
  在宝玉想来,林妹妹大概也是不想回去的。左思右想 ,宝玉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便决定只要林妹妹不想回去,就一定要求着老祖宗让妹妹留下。
  可是,自从林妹妹来了以后,嘴里虽然说着舍不得回去的话,脸上却没有什么难过的表情。想那云妹妹,哪次回史家不是眼泪汪汪的?
  宝玉虽然单纯,倒还不傻。酒席上看林黛玉和瑾儿两个一左一右,一唱一和地哄着老太太,老太太终于说不出留他们的话了,黛玉的脸上分明是如释重负的表情嘛!
  宝玉懵了。
  也不知道大家都说了些什么,就连黛玉和瑾儿在走时跟他行礼道别,宝玉也不知道怎么还的礼。等清醒过来,林如海父女三人已经回府去了。
  这里贾母看宝玉失魂落魄的样子,叹了口气。叫众人散去了,只留下了凤姐儿陪自己解闷。
  凤姐儿如今有了身子,贾母便要她坐着,自己歪在软榻上,叹道:“当初接林丫头过来,固然是我想着你姑妈,心疼这孩子。也有一番私心在里边。如今看来,只怕竟是我错了。”
  凤姐儿亲自端了茶,送与贾母面前,道:“老太太疼爱林妹妹林表弟,这是我们都能看到的。只是,您所说的一番私心竟是什么?”
  贾母指着她笑道:“都说你精的猴儿似的,当真看不出来?”
  凤姐儿也笑了,扶着腰慢慢坐下,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可是老太太,咱们府里虽说也是随太祖征战有了军功的,到底还是包衣,林妹妹家该是在正白旗罢?”
  贾母叹道:“正是,太祖皇帝十三副甲起兵,林家先祖便随着征战,军功显赫,太祖皇帝亲自抬旗,入了正白旗,乃是上三旗之一。”
  凤姐儿奇道:“既是这样,咱们当年又是如何和林家联姻的?”
  贾母闭着眼睛,许久才幽幽叹道:“凤丫头,你当家管事儿的时候虽短,想也看出来了,咱们家里虽还是挂着国公府的牌子,可早就没了老祖宗当年的煊赫,不过是靠着祖宗的庇佑罢了。本来,我们这样的人家,若是能够有子孙出息,朝堂上站得住,还能够护家族几十年的风光。然而你看,我们族里可有那出息的子孙?”
  凤姐儿默然,她自然知道,不但贾家,就是放眼四大家族,也难找出一个可以称得上“出息”的。别人不说,只说贾珍贾琏二人,贾珍乃是现任族长,又袭着宁国府的爵位,贾琏乃是荣府袭爵的子弟,只这二人,便都是那斗鸡走马卧柳眠花之辈。有他们做样子,底下的兄弟子侄更不必说了。
  又听贾母续道:“爷们儿指不上,自然只能从姑娘这边儿想办法。所以当年,宫中小选,我狠心将你姑妈送进宫去做女官,就和现在元丫头一样。你姑妈自幼便聪敏异常,我又请人悉心教导,可以说是琴棋书画色色精通,在往来的女眷中也是有着才女之名的。原指着她能够在宫里出人头地,不想分到了太后身边。想来太后不愿意让你姑妈这样的女子在宫里,正赶上大比之年,太后见你林家姑父年纪轻轻便高中探花,想是才华出众之人。便将你姑妈指婚给了你林姑父。”
  凤姐儿奇道:“难道太后便没有想到咱们家是包衣的身份?”
  贾母微微笑道:“怎么会想不到?只是林家到你林姑父这里已经没有爵位了,林家人口不盛,承重一枝只你林姑父一人而已。咱们家虽是包衣,然到底仍是国公府邸。故而,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说着又叹道:“我原想着,两家既是姻亲,这在旗包衣便可先放到一边了。只要咱们接了你妹妹过来,好生地疼爱教养,她自然和咱们亲近。宝玉又惯会讨女孩儿喜欢。即便是你妹妹要去选秀,可你妹妹的容貌性情你看到了,那是色色出众的,只怕不易留在宫中。到时候咱们好好地求了你林姑父,说不得两个玉儿就能成了呢。你姑父在那盐政的位子上极得圣宠,这对咱们只有万般的好处。玉儿在这里也不会受了委屈。只是,唉,如今竟是我想错了。”
  凤姐儿不语,心里却不以为然,林妹妹家世既好,容貌又不凡,人又极聪慧,选秀怎么会选不上?就算是不能留在宫里,说不定也会指给某个宗室子弟,老太太这番心思恐怕注定是白费了。更何况,林妹妹在这里真的不会受委屈?前边儿不过在这儿住了几个月,就有人私下里嚼舌头了,日后要是真嫁过来,别的不说,自己那个姑妈只怕就不会让她好过!
  屋子里一时静寂无声,贾母闭目似是睡着了,凤姐儿也不敢出声打扰,只得自己起身,轻轻地将一领貂皮里子的大氅盖在贾母身上。却见贾母朝她摆了摆手,叫她自去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墨染君指出两条虫儿。。。。。。
  晚上 九点左右还有一更,各位亲们,四四要来了!
  第 17 章
  康熙四十六年
  扬州地处江南,气候温润,二月已是金柳吐翠,杏花烟雨了。这里百姓多爱花爱美,兼之扬州自古便是繁华之地,百姓富庶,故而这每年的二月十二花朝节过得极为热闹。
  每到花朝节之际,文人雅士往往要集会,观花饮酒,作诗唱和。女子轻易不能出门,也要在家里剪些红纸红布,或裹于花树干上,或挂在花树枝头,以庆贺百花生日,乞求百花盛开,更兼祈祷自家生活花团锦簇。
  只是今年的花朝节又另有一番热闹之处。原因无他,皇上再一次南巡,正月二十二出发,二十七日已到了扬州。听闻扬州花朝节甚是热闹,竟留在此处,待花朝节后再行巡视他处。
  因此,两淮一带大小官员俱都忙乱了起来,觐见,进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